人们为什么都叫宋江为“及时雨宋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20:18:38
人们为什么都叫宋江为“及时雨宋江”?
人们为什么都叫宋江为“及时雨宋江”?
人们为什么都叫宋江为“及时雨宋江”?
宋江在当时环境下,为了安身保命,必须要左右逢源、上下玲珑.总体而言,就是要学会装孙子,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老人家教导俺们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宋江在为人处事上,必然会小心翼翼,谨慎为上,接人待物,从来不给对方难堪,这也是韦爵爷多次教导俺们说的,"做人要光棍".
宋江的这种性格,一直到他做了土匪头子还没有改变,这也为他获得了"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反观晁盖、柴进,却没有宋江这等胸襟.武松在柴进庄上之时,因为生病、脾气暴烈,慢慢被柴进冷落疏远了.此事一传出去,柴进"仗义疏财"的名声就算是废了.杨雄、石秀初上梁山之时,差点被晁盖砍了脑袋,只因"败坏梁山名声".这么一来,晁盖的名声也差不多废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宋江,才使得武松重受柴进重视,杨雄、石秀才得以保全性命.
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光看武松、杨雄、石秀三人的遭遇,便知道在做人上,宋江比晁盖、柴进高明得多,其"及时雨"的名声,也压过了晁、柴二人,得以广泛传播.
巧获同情分
宋江,刀笔吏出身;晁盖,村长(里正)出身;柴进,贵族出身.三个人不同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身价.
先说晁盖.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啊,看《水浒传》中的描写,当过里正的,如史进、晁盖等人,生活质量是绝对没问题的,至少也是个中产阶级.要当上里正,他们至少得是个小地主出身才可以获得提名.掌握了土地资源,便掌握了银子.晁盖、史进也一样.在农业社会,有土地便是老大,是以我们才有"土地革命"一说.
既然晁盖、史进是个小地主兼村长,那么他们的仗义疏财也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人会觉得他们的仗义疏财有多么的了不起.像大地主兼大贵族柴进,就更不必说了,本来就是朝廷养着,自己搞点儿副业做做地主,有钱得很.疏点儿财,对柴进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反观宋江,他在体制内之时是否贪污受贿,我不知道,有人论证过他要仗义疏财必然要贪污受贿,我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就假定他是个公正廉洁的公务员吧.如此一来,宋江同学必须要在家中的资产以及自己有限的工资收入中,挤出很大的一部分出来"仗义疏财".显然,这种仗义疏财在难度上要比柴进、晁盖上要高得多得多,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评.
就像现在的希望工程,一个下岗工人挤出自己有限的收入来资助一个贫困的孩子上学,和一个福布斯富豪资助一百个孩子上学,两者获得的尊敬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在官方的宣传上后者比前者力度大得多,但是在普通百姓心目中,还是前者更能获得人们心中的尊敬.
尽管以宋江的实际收入,干"仗义疏财"的事情还是有点儿力不从心,但这种长线投资的投资回报率还是很高的.在日后,每每宋江被捉住成为待宰的羔羊时,只要一说自己就是宋江,别的土匪们就问,是不是山东及时雨宋江,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宋江便又从阶下囚变成座上宾了.
通过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宋江强于晁盖、柴进的地方.经过种种渠道地宣传,日后众人谈起"仗义疏财",便只能想起宋江一个.这种经典的营销案例,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那些需要做各种营销宣传的企业,更要学习.
"投名状"的真正含义
去年年底,我和好友慕容恪去看贺岁大片《投名状》.电影还是挺不错的,只是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片名和内容没有什么联系.里面对于"投名状"有过两次解释.第一次,是"兄弟结义,各杀一个外人.从此,兄弟的命就是命,其他的皆可杀,这就是投名状".第二次,是"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的,反正我就是看着晕晕乎乎的,看不懂啥叫"投名状".陈可辛导演对于"投名状"的解释,只有一句"兄弟结义,各杀一个外人,这就是投名状"是和传统意义上的"投名状"相近,而什么"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就非常扯淡.总之,用"投名状"来作为一部投资三亿人民币的电影的片名,实在是太小看中国人的中文水平了.当然,他硬要说投名状是另外一个意思,那也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