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5:34:00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现实主义精神在杜甫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体现
1、“穷年忧黎元”,始终关心人民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
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他出身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也正说明了这点.
青年时代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天宝六载,到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作梗,在长安潦倒10年左右.安史之乱爆发后,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脱身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关中大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安家定居.后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大历三年乘舟出三峡,死于湘江舟中.
杜甫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动乱年代,仕途坎坷,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人民的疾苦.其诗结合时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都是揭露统治阶级专横骄奢、人民倍受其苦的不朽诗篇.还有著名作品“三吏”、“三别”等,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晚年所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就在于其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方面的杰出贡献.
从杜甫的生活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是杜甫与人民的关系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而关注民生疾苦是他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内核.
杜甫的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高度的人民性.诗人三十五岁后,结束了读书和壮游的生活,深入社会底层,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写作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史”(《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现实主义诗歌的不朽名篇.
杜甫的诗歌表现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人在《又呈吴郎》中,通过寡妇的扑枣,说出了穷人心坎里的话:“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诗人在《石壕吏》中,更是对人民生活作了历史的实录:“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戎,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乳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