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文化,人文特征是什么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02:09:25

福建的文化,人文特征是什么呢?
福建的文化,人文特征是什么呢?

福建的文化,人文特征是什么呢?
闽南区域文化特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秦汉以前,闽中土著居民与中原的交往不多,土著民俗自成体系,史称这个时期的越族人,傍水而居,习于水斗,善于用舟,盛行原始巫术.到了汉代,中原人士依然认为闽中及其居民为“方外之地,劗发纹身之民也.”汉晋至五代,中原汉人开始不断向东南沿海迁徙.随着汉人大批入闽,汉文化在闽中由北向南迅速传播,汉族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庆、宗教信仰等民俗逐渐取代土著民俗而占主导地位.[i]同时,一些汉族与土著通婚,或土著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自动转化为汉族,闽越族的一些习俗风尚及其人文特点也沉淀下来,成为闽南区域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福建社会经济得以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闽南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和演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条件下,福建经济在短时间内跻身于全国发达地区行列.特别是宋代闽学的兴起,对于包括闽南文化在内的福建文化以及民间的习俗风尚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为保存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文化礼俗提供了比较良好而又特殊化的条件.经过唐宋时代的锤炼,作为一种具有某些独特性格的闽南区域文化已经基本形成.元明时期,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经历了海洋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强烈冲击.明代中期以后,中国商品市场经济繁荣,士农工商的界限渐趋模糊,传统的农业经济更加掺杂混合了多元的经济成分.与此同时,思想文化界酝酿着求新求变的思潮冲动,更是对于闽南区域文化特征的走向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闽南区域文化特征”,无疑应该是以明清时代的闽南区域为基本表征.闽南文化的形成与成熟定型虽然是伴随着中原文化在福建的传播而向前发展的,中华主流文化对于闽南区域文化的形成与成熟定型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力.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所谓的中华主流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潜移默化之中.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中“诸子百家”争相辉映、充满生机活力的年代,随着秦汉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儒家文化逐渐成了这种政治体制“独崇”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文化的独尊地位为维护中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以及融合吸纳多民族的文化因素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唐宋以降,中国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日益朝着极权专制的方向迈进,因循守旧、虚伪逢迎、营私舞弊的官僚恶习,逐渐成为司空见惯的社会风气.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严重变异.一方面,空谈高调的道德标准往往令人可望而不可即,而另一方面,迷信权势、唯利是图又成了许多士大夫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可以说,从宋代以后,虽然还有一部分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力图坚守先秦儒家的道德规范,但是从整体上看,围绕着政治统治核心的中原主流文化,日益出现了虚伪凝重与抱残守缺的异化倾向.中原主流文化基本上是由北向南而向各个边陲地带传播的.相对而言,越是边陲地带,其所受到的中原主流文化影响就会越弱小一些.中国大一统国家的边陲地带,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差异很大,文化渊源也多有不同,因此各个边陲地带接受中原主流文化的程度以及其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特征也将是各自不同、多姿多彩的.就福建的情景而言,福建地处东南一隅,东面朝海,西北面是武夷山脉,在古代交通工具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它把福建与浙江、江西以至北方中原各地天然地阻隔开来,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经济区域.这是造成福建区域文化特征与浙江、江西、广东等相邻区域有所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而在福建内部,著名的河流闽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等,都是发源于西北部山区而流向平原,是北方汉人入闽后定居繁衍的最主要的栖居地.但是这些江溪与江溪之间,大多被山脉隔开,交通比较困难.这种以不同江溪流域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小经济区域,把福建分隔成许多不同的民系.这种的地理环境特征,自然而然地使得福建区域有着“天高皇帝远”的潜在意识.而闽南区域又与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区域有着一定的距离,这就使得闽南区域文化更有着远离中华文化中心的地理特征.远离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并不一定就可能造就独特变异的区域文化.事实上,正如我在上面所提到的,随着唐宋时期北方汉族移民文化的大量进入,福建及闽南社会一直把接受儒家正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核心位置.中华儒家主流文化始终对于闽南区域文化的形成与成熟定型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力.然而所不同的是,当宋明以来中原主流文化日益走向虚伪保守的时候,福建特别是闽南区域的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边陲性的自然地理位置,以及闽南面向海洋、勇于接纳外来文化的传统,都使闽南这种边陲性的区域文化,较少或较缓受到中原地区主流文化历史变迁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在明清时期的闽南区域文化中,能够较多地体现儒家早期许多具有生命力的因素.甚至于许多中原古文化已在其发源地逐渐式微甚至湮没,而在福建却被较完整地保存下来.这种文化变异的历程,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失求诸野”的意味了.在这样有所差异的历史变迁中,闽南区域文化就显现出一些与中原主流文化不同的独特表现形式.在文化思想方面,科举制度的羁绊及官僚体制的束缚,固然促使许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随波逐流,成为政治文化的殉葬品,但是也有一部分富有社会文化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其摒弃因循守旧、追求革新变化的思潮往往能够比中原地区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更能先声夺人;在社会行为方面,不尚空谈高调,脚踏实地,务实做事,努力进取,是民众的基本价值取向;追求效益,商品意识较强,对外来文化和民俗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这种情况又与中原内地人民的淳朴、守成和不轻易冒险的保守性格形成了一定的反差.闽南区域文化作为中华核心与边陲的文化变异的一种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补强了中华整体文化的多样性.而在其自身的结构上,她能够较好地吸收中华核心文化以及其他区域文化,甚至外来文化的精华成分,来强化自身的文化特征.这种潜移默化式的、带有一定文化变异意味的区域文化变迁历程,是闽南区域文化得以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适应新的时代需求的最本质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