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特征差异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8:45:03

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特征差异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
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特征差异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

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特征差异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
腔肠动物门的特征
一、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的身体已有固定的形状,且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有许多切面将身体分成对称的两半.只有口面和反口面之分.有些种类通过中轴只有两个切面,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半,称两辐射对称,如海葵.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一种形式.
二、两胚层及原始的消化腔
腔肠动物是具有真正的内外两胚层动物,在两胚层之间有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中胶层.体内的空腔即原肠腔,有细胞外消化的机能,残渣由口排出,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或称腔肠,腔肠动物由此而得名.
三、细胞和组织分化
腔肠动物的细胞已分化为皮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刺细胞、感觉细胞等.皮肌细胞是内外胚层中的主要细胞,可执行上皮与肌肉的生理机能,故称皮肌细胞,这也表明腔肠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上皮与肌肉组织.皮肌细胞的基部延伸出一个或几个细长的突起,其中有肌原纤维分布,其成分和收缩机理与高等动物相似.
四、网状神经系统
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彼此以神经突起相联而成网状,所以称为网状神经系统.神经细胞与内外胚层中的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相连,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有效的反应,但没有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一般没有固定的方向,因此称为分散性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没有呼吸与排泄器官,主要依靠细胞表面从水中获得氧气并把二氧化碳等废物直接排入水中,或者排入消化循环腔内,由口排出.
五、具水螅型,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
水螅型营固着生活,体呈圆筒状,固着端称基盘,另一端为摄食的口,周围有触手,中胶层薄.珊瑚纲的水螅型,体壁的外胚层可分泌石灰质的外骨骼.水母型营漂浮生活,体呈圆盘状,突出的一面称外伞,凹入的一面称下伞,其中央悬挂着一条垂管,管的末端是口,由口通入消化循环腔和分枝状的辐管,并一直通到伞的边缘连接环管,伞的边缘有触手和感觉器管(平衡囊、触手囊).水螅水母由下伞边缘向中央伸展一圈薄膜,称缘膜.
六、生殖方法
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常以出芽方式形成群体.有性生殖多为雌雄异体,水螅纲的生殖腺由外胚层形成,但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生殖腺却来自内胚层,生殖细胞由间细胞而来.海产种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浮浪幼虫期.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这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与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
(一)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从动物演化上看,这种体型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已发展的这种体型对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凡是两侧对称的动物,其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二)中胚层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层胚之间出现了中胚.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比如由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同时由于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也加强了.这些无疑促进了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由于代谢机能的加强,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增多了,因此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又由于动物运动机能的提高,经常接触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有了显著地进步,已开始集中为梯型的神经系统.此外,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抗干旱,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皮肤肌肉囊 由于中胚层的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环肌、纵肌、斜肌.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它所形成的肌肉系统除有保护功能外,还强化了运动机能,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够更快和更有效地去摄取食物,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在皮肌囊之内,为实质组织所充填,体内所有的器官都包埋于其中.
(四)消化系统 与一般腔肠动物相似,通到体外的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仅单咽目涡虫,如单咽虫(Haplopharynx)有临时肛门,故称为不完善消化系统.除了肠以外没有广大的体腔.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营寄生生活的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如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
(五)排泄系统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的排泄系统.它存在于这门动物(除无肠目外)所有类群.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通常由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每一小分支的最末端,由焰细胞(flame cell)组成盲管.实际焰细胞是由帽细胞和管细胞组成.
帽细胞位于小分支的顶端,盖在管细胞上,帽细胞生有两条或多条鞭毛,悬垂在管细胞中央.鞭毛打动,犹如火焰,故名焰细胞.电镜下,在两个细胞间或管细胞上有无数小孔,管细胞连到排泄管的小分支上.原肾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焰细胞鞭毛的不断打动,在管的末端产生负压,引起实质中的液体经过管细胞上细胞膜的过滤作用,Cl-、K+等离子在管细胞处被重新吸收,产生低渗液体或水分,经过管细胞膜上的无数小孔进入管细胞、排泄管经排泄孔排出体外.原肾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一些真正的排泄物如含氮废物是通过体表排出的.
(六)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有显著的进步.表现在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及从“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在高等种类,纵神经索减少,只有一对腹神经索发达,其中有横神经连接如梯形(或称梯式神经系统)脑与神经索都有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联系.可以说扁形动物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这种神经系统虽比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系统高级,但它又是原始的,因为神经细胞不完全集中于“脑”,也分散在神经索中.
(七)生殖系统 大多数雌雄同体,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以及一系列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这样使生殖细胞能通到体外,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扁形动物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自由生活的种类(如涡虫纲)分布于海水、淡水或潮湿的土壤中,肉食性.寄生生活的种类(如吸虫纲和绦虫纲)则寄生于其它动物的体表或体内,摄取该动物的营养.
http://cache.baidu.com/c?word=%C7%BB%B3%A6%3B%B6%AF%CE%EF%3B%C3%C5%2C%C4%FE%B2%A8%3B%B6%AB%BA%A3&url=http%3A//www%2Edhxx%2Enet%2Ecn/zxzr/source/czsw/QCDW/393%5FSR%2Easp&b=63&a=17&user=baidu
http://cache.baidu.com/c?word=%B1%E2%D0%CE%3B%B6%AF%CE%EF%3B%C3%C5%2C%BD%F8%B2%BD&url=http%3A//www%2Edhxx%2Enet%2Ecn/zxzr/source/czsw/BXDW/474%5FSR%2Easp&b=3&a=17&user=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