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太清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6:41:3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太清的含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太清的含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太清的含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创作年代】唐
【作者姓名】孟浩然
【作品体裁】五古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②混太清③. 气蒸云梦泽④,波撼岳阳城. 欲济⑤无舟楫,端居⑥耻圣明⑦. 坐观垂钓者,徒⑧有羡鱼情.
注释译文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 徒:白白的.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作品赏析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意图
[3]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