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靠什么生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7:25:27

螺蛳靠什么生存
螺蛳靠什么生存

螺蛳靠什么生存
方形环棱螺,又名:方田螺.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
  螺蛳正文螺蛳
  (《纲目》)
  异名蜗篱(《别录》),师螺(《本草拾遗》),蜗蠃(《纲目》).
  来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
  动物形态方形环棱螺,又名:方田螺.
  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水底.以藻类及其他植物的表皮为食.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本动物的陈旧螺壳(白螺蛳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本草拾遗》:"寒."
  ③《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有毒."
  归经《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明目.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
  ①《别录》:"主明目."
  ②《本草拾遗》:"汁主明目,下水."
  ③《日用本草》:"解热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疮肿."
  ④《次膳正要》:"治肝气热,止渴."
  ⑤《纲目》:"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消黄疸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痔漏."
  ⑥《玉楸药解》:"清金利水,泄湿除热.治水胀满,疗脚气,黄疸,淋沥,消渴,疥疾,瘰疬,眼病,脱肛,痔瘘,痢疾,一切疔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煎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宜忌①《本草汇言》:"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并有冷瘕宿疝,或有久溃痈疮未敛,不宜食之."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多食令人腹痛不消."
  选方①治黄疸、酒疸:小螺蛳养去泥土,日日煮食饮汁.(《永类钤方》)
  ②治黄疸吐血,病后身面俱黄,吐血成盆,诸药不效:螺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三次.(《小山怪证方》)
  ③治五淋、白浊:螺蛳一碗,连壳于锅内炒热,淬以好白酒三碗,煮至一碗,取螺以针挑肉食,仍以此酒下之,食之二、三次.(《扶寿精方》)
  ④治白游风肿:螺蛳肉入盐少许,捣泥贴之.(《摘元方》)
  ⑤治痘疹目翳:水煮螺蛳常食.(《济急仙方》)
  名家论述《本草汇言》:"螺蛳,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顾汝琳曰: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因风因燥因火者,服用见效甚速.惟堪煮热,挑出壳,以油酱椒韭凋和食之,不杂药料剂中."
  配图
  螺丝与田螺 螺蛳是单壳的贝类,与田螺的亲缘关系较近,所以螺蛳跟田螺在各方面都是很相似的.只是它不像田螺那样在世界各地都有,它是我国的特产,只产在我国西南高原云南省的各个湖泊里.
  螺蛳的形状很像田螺,它也有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不过它的贝壳表面不像田螺那样光滑,而生长着许多旋转的肋纹.肋纹有的形成棘,有的形成珠状的突起,形状随种类而有差异.
  螺蛳也是雌雄异体的,雌雄性在外表也可以从触角的形状区别出来.繁殖的情况也跟田螺一样,是胎生的,卵在母体的育儿室中受精发育,待生长成幼体以后才排出体外.所不同的是田螺每一胎有胚好几十个,而螺蛳每一胎一般只有3—7个胚.从这一点看,螺蛳的繁殖能力要比田螺差得多.不过,根据统计,螺蛳雌体的数目较多.如果雄体有100个,雌体大约就有160个,这样生育出来的幼体的数目自然就多了.而且,螺蛳无论春、夏、秋、冬,整年都繁殖,所以它的繁殖力也不算弱.
  刚刚生出来的螺蛳幼体,螺壳只有三层,壳的长度仅有13一17毫米,体重最多不过3克左右.它生出后生长却很迅速,不到一年便可以达到性成熟了.
  螺蛳虽然每胎产仔不太多,但是它却不容易受到外界敌害的侵袭.在它生出的时候就已经具有坚固的螺壳,能够独立生活,因此它的幼体的成活率很高.
  螺蛳在云南省的滇池、洱海、杨宗海、异龙湖、抚仙湖都有.它不像田螺那样在岸边或水田里便可以采到,因为它是在湖底匍匐生活的,所以必须用特制的的拖网才能捕到.
  螺蛳的种类不多,其中滇池产的一种称为螺蛳,杨宗海产的一种叫杨宗海螺蛳,而蒙自、石屏等地出产的一种叫光肋螺蛳.它们的形态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