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数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02:14:31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数学课堂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其中最重要和本质的一点是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大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能再“填鸭子”,要求咱们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总结.在这里,我想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会使其终生受益.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的不好,往往不是学生的努力问题,而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没有注意一些基本功的掌握.我们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大多数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性讲解”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对我们教师的主要评价标准.所以我们就要抓紧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吸引他们不能开小差,所以上课的时候,要提问、要开展竞赛、开展小组讨论.另外还要认真复习.学生在课堂上学过后,必须要及时的巩固才行,但学生的控制力较弱,所以我要抓住学生复习这个环节,得每天课前对他们上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查.还要想些花样,得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才行.还有就是要认真作业.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认真作业,才能巩固学习的效果,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复习方法.我一般对学生的作业,要分层布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好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底子差的学生也学得有趣.同时要及时批改,解决学习障碍.还要鼓励学生的信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给学生以信心,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学习不难,有希望.他们相信自己,才能主动去学习,最终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我发现很多的“最差的学生”都是以前对自己失去信心,只要是学习上的问题就在心理上已经拒绝了教师的讲解,甚至一提学习就变脸,而这类学生在其它活动中都是能“飞得起”的!所以信心以前被老师们夺走了,现在还是要我们才能给他的.最后要注意整理错题集.要训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要注意错题集的整理.错题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漏洞,这些问题不解决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学生把这些错题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最好是发现了问题及时解决,我一般定在每天第一节晚自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开展讨论.每次考后我对学生的错题都要一一纠正,重点讲解.每道错题都反映了一种现象,这让我窥视到了学生的问题,这样我才能对症下药.考试与作业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学生的知识缺陷,这才是作业的意义.很多教师作业布置了,且量大,若没及时纠错就违背了作业的初衷,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辛苦了,老师辛苦了,效果却没有.在数学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有条理,讲规律这也很重要,特别是以后在证明题中的推理,如果没有引导他们事先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会给你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教给孩子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按规律去思索问题,学会从个别归纳到一般,再从普遍应用到个别,发现和掌握数学规律,这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动手认真的去做,去尝试,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的条件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将一三角形的硬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硬纸片的面积相等,学生运用硬纸片剪剪、拼拼,充分地进行动手、合作,发现有多种剪拼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抛一枚硬币的实验研究概率时就需要学生合作,一个学生反复抛一枚硬币,另一个学生记下每次抛硬币的结果,在大量实验下,得到一组数据,利用这组数据定性的去分析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画一个角,再进行对折,利用折痕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等.通过能做到的、较简单的实验往往可以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提法,还牵涉到不同的情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可以让三个同学合作分别去画出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这是学生会发现三条线为什么会是一条线?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种,为什么“角边边”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在学习镶嵌时,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可以,而正五边形不可以?等等.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规律,为下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出精彩的疑问,我认为是成功教学的开始.这也是反映教师教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才更愿学,想学!
四、提高教师自身解题能力也不能忽略.
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位解题能手,最好能成为一位解题专家.若一位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不能现场解答,而是过后才讲给学生,那么就在学生中威信扫地,教师没了权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有较高的解题水平,对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信其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解题水平高的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总是信心十足,敢于现场给予解答,师生共同经历如何思考、如何修正错误思路、如何找到正确思路的探索过程,长此以往,不仅树立了教师的权威,而且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怎样解题.教师解题水平高的标志之一,就是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给予简捷的解答.所以,教师不仅会“通法”,而且要会“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