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赵国哪一个人建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3:35:29
春秋赵国哪一个人建国?
春秋赵国哪一个人建国?
春秋赵国哪一个人建国?
赵襄子灭智氏,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瓜分晋,分别建立韩、魏、赵
赵国 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嬴姓,与秦同出蜚廉之后。祖先造父,为周穆王御,有功,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北),因以赵为氏。后代赵夙事晋献公,献公封赵夙于耿(今山西河津南)。赵夙子赵衰(赵成子)事晋文公,徙居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赵衰的后代赵盾(赵宣子)、赵朔(赵庄子)、赵武(赵文子)、赵鞅(赵简子)皆为晋卿。赵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山西中部。赵简子居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公元前475年,赵襄子灭代,将领...
全部展开
赵国 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嬴姓,与秦同出蜚廉之后。祖先造父,为周穆王御,有功,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北),因以赵为氏。后代赵夙事晋献公,献公封赵夙于耿(今山西河津南)。赵夙子赵衰(赵成子)事晋文公,徙居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赵衰的后代赵盾(赵宣子)、赵朔(赵庄子)、赵武(赵文子)、赵鞅(赵简子)皆为晋卿。赵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山西中部。赵简子居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公元前475年,赵襄子灭代,将领土扩大到今山西东北部及河北蔚县一带。公元前453年,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分晋国。公元前425年,赵献子即位,徙居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公元前403年,赵烈侯与魏文侯、韩景侯被周天子正式策命为诸侯。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其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今河北东南和河南北部。
收起
赵襄子。
赵襄子,真名为赵无恤.
赵襄子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分晋国。从而建立赵国
赵襄子
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赵国建立。开国之君是赵烈侯,建都晋阳,后迁都邯郸。
建立者:赵简子,即赵鞅,
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其先祖与秦同姓。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卒于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生年不祥。《史记》云,晋顷公九年(前517年),“赵简子在位……简将合诸俟戍于周。”假如他20多岁执晋国政的话,其生年应在晋平公二十一...
全部展开
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赵国建立。开国之君是赵烈侯,建都晋阳,后迁都邯郸。
建立者:赵简子,即赵鞅,
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其先祖与秦同姓。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卒于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生年不祥。《史记》云,晋顷公九年(前517年),“赵简子在位……简将合诸俟戍于周。”假如他20多岁执晋国政的话,其生年应在晋平公二十一年(前537年)左右,寿70多岁。
赵鞅的青少年时代处于晋平昭年间,当时,晋国内政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原来地位显赫的旧贵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家所取代,形成异姓大夫专权的局面。六卿相互之间围绕晋国统治大权和土地也展开了激烈地明争暗斗,矛盾十分尖锐。在这场角逐中,赵氏家族曾一度凌驾于众卿之上,但自“下宫之难”后一蹶不振,直到赵鞅父景叔继位,其势力仍不及范氏、中行氏。这种局面延续到赵鞅继位初期。年仅20多岁的赵鞅执政以后,在复兴赵宗室的责任感的驱使下,励精图治,终于使赵氏东山再起。
赵鞅在政治上表现得极为成熟。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赵鞅、荀寅占领汝滨,令晋国民各出功力,共鼓石为铁,以铸刑鼎,上刻范宣子所用“夷鬼立法”。其核心是倡导“法治”,以法作为社会的行为规范,具有明显地反对宗法分封制的非正统色彩,因而曾遭到孔子的贬责。
颁布成文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它使罪与非罪的标准明确并昭示于众,实际上是对奴隶主“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黑暗恐怖政治的否定,体现了社会进化的要求。李悝在总结赵鞅“刑鼎”,子产“刑书”,邓析“竹刑”的基础上,写成了《法经》,使法家文化日臻完善,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确立封建制度的根本理论依据。
赵鞅执政不久,六卿在逐步瓜分晋国土地和人口的同时,都在各自的封地内进行全面地改革,为最终夺取晋国的统治大权作准备。其中韩、赵、魏三家采取了比较进步的政策,而尤以赵鞅的改革措施最为彻底,改革所带来的成效也最为显著,为赵宗室的兴盛、强大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经济上,赵鞅革新亩制,调整赋税。春秋末年,适当扩大亩制有利于农业和地主经济的发展。为此,六卿都突破了“百步为亩”的旧经界,但范氏、中行氏和智氏的亩制不及韩赵魏的亩制大,韩魏的亩制又不及赵的亩制大。赵氏亩制“以百廿步为宽,以二百四十步为长”。而赵氏赋税却最轻,范氏、中行氏、韩魏“伍税之”,赵氏“公无税焉”。孙武分析了六家改革后,认为赵氏改革是比较成功的,因此“晋国归焉”。
政治上,赵鞅礼贤下士,选贤任能。他重用董安于、尹铎、傅便、邮无正、史黯、窦隼等人,同卫庄公、扁鹊、姑布子卿等名土的关系也极为融洽。赵鞅虚心纳谏,表彰敢于指出他错误的臣下。赵鞅派尹铎治理晋阳,事先告诉他一定要拆除荀寅等人所筑的壁垒。尹铎到任却加固增修原有的壁垒。赵鞅到晋阳,看到壁垒,一定要杀掉尹铎才入城。经人进谏,指出增修壁垒的必要,赵鞅反而“以免难之赏赏尹铎”。赵鞅家臣周会“好直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每听朝,常面露不悦,大夫请罪,赵鞅说:“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简子由此能附赵邑而怀晋人”。
军事上,赵鞅奖励军功,以功释奴。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赵鞅率军迎战增援范氏、中行氏的郑国军队,誓师时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这个命令的颁布,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改革使赵氏的经济势力得到增强,政治威望得到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赵氏处于劣势的不利状况。此后,鞅秋联合韩魏,把矛头指向六卿中最主要的对手范氏、中行氏两家,揭开了讨伐战争的序幕。
赵氏与范中行氏之间爆发的这场冲突,导火线是暂住邯郸的卫贡五百户人口的归宿问题。实际上,这是新兴的异姓强族觊觎和争夺晋国大权的斗争的必然反映。
公元前386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军力增强,灭掉中山国,打败林胡、楼烦等部族,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其后在长平之战中,被秦打得惨败,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28年,为秦所灭。
收起
赵襄子。
赵国 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嬴姓,与秦同出蜚廉之后。祖先造父,为周穆王御,有功,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北),因以赵为氏。后代赵夙事晋献公,献公封赵夙于耿(今山西河津南)。赵夙子赵衰(赵成子)事晋文公,徙居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赵衰的后代赵盾(赵宣子)、赵朔(赵庄子)、赵武(赵文子)、赵鞅(赵简子)皆为晋卿。赵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山西中部。赵简子居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公元前475年,赵襄子灭代,将领...
全部展开
赵国 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嬴姓,与秦同出蜚廉之后。祖先造父,为周穆王御,有功,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北),因以赵为氏。后代赵夙事晋献公,献公封赵夙于耿(今山西河津南)。赵夙子赵衰(赵成子)事晋文公,徙居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赵衰的后代赵盾(赵宣子)、赵朔(赵庄子)、赵武(赵文子)、赵鞅(赵简子)皆为晋卿。赵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山西中部。赵简子居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公元前475年,赵襄子灭代,将领土扩大到今山西东北部及河北蔚县一带。公元前453年,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分晋国。公元前425年,赵献子即位,徙居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公元前403年,赵烈侯与魏文侯、韩景侯被周天子正式策命为诸侯。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