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和《石灰吟》创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9:16:21
《墨梅》和《石灰吟》创作背景
《墨梅》和《石灰吟》创作背景
《墨梅》和《石灰吟》创作背景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明史》记载: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长明灯下读书.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听老师讲课,天黑了,想起牛,结果牛不见了,回家被父亲责打一顿.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会稽一位叫韩性的读书人,韩性收王冕为徒,教他读书作画.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后渡长江,跨淮河,经徐州、济南到达大都,长途跋涉,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扩,使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
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一时缣素山积,而他经常援笔挥洒,倾刻而就.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数百棵桃树和杏树,自题为“梅花屋”. 画墨梅,始于北宋华光法师.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从梅影中得到启示,创造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方法画梅花.华光法师之后,南宋另一位画梅高手杨补之创造出两种画梅方法: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谓圈花法;另一种是用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继承了传统画梅的方法,又有所创造.在圈花方法上,杨补之一笔三顿挫,而王冕改为一笔两顿挫,即所谓“钩圈略异杨家法”.他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另外,用胭脂画没骨梅花是王冕的独创,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绘枝干方法上,王冕注重质感的表现,用笔流畅顿挫适宜,潇洒遒劲.他在画新枝时,一笔拉几尺长,引枝断而复连,停而不滞,一气呵成,梢头露出笔的尖锋,显得灵气飞动,生机勃勃;画老干时,笔锋顿挫,能将老干的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朝何瑗王作诗称赞说:“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 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经历分不开.“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墨梅图》是王冕画梅的代表作.此图写一干倒挂嫩梅,枝条生长茂盛,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晶莹透彻,渗出一股清气.枝条繁密,交错穿插,几乎密不透风,然而发枝用笔挺劲有力,梅树的清刚气格油然而出.花朵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密而有序,乱中有法.勾瓣法改前人的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花须花英,随意点簇,笔法洒脱.洁白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这种以繁梅形式表现出清贞孤傲气概的艺术手法,较之疏梅更为不易.此图是王冕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精心之作,深为后世文人所珍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