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想飞》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0:46:28
徐志摩《想飞》阅读答案
徐志摩《想飞》阅读答案
徐志摩《想飞》阅读答案
15.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原因.(4分)
答:
答:①描写出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乐;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
16.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6分)
答:
答: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的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中的“大鹏”形象.
17.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4分)
答:
答: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想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18.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8分)
答:
答:①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②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
15.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4分)答:_____
【答案】①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活;②引出下文“我”对“飞”的渴望。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级。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用题一般有两个角度,即内容上和结构形式上。内容上只要对本段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结构形式上看,作为首段,不外乎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等等。作为第一题,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思路规范,4分...
全部展开
15.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4分)答:_____
【答案】①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活;②引出下文“我”对“飞”的渴望。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级。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用题一般有两个角度,即内容上和结构形式上。内容上只要对本段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结构形式上看,作为首段,不外乎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等等。作为第一题,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思路规范,4分很容易得到。
16.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6分)答:______
【答案】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目中得“大鹏”形象。
解析:本题考关键句的理解,从题目设置形式来看,需要考生去探究因果。其根本原因是我神往在蓝天飞翔的大鹏。然后可以根据文意可以做一个逻辑推理。一方面大鹏不容易见着,一方面燕雀之飞我不屑一顾,在这两面之间,饿老鹰自然成为了我关注的首选。注意4分以上的题目均要有分点意识,尽量采用原文关键词句,分点作答。
17.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4分)答:_______
【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2分)②有利于躲着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2分)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鉴赏题。涉及的考点为人称的作用。这类题的答案应该分为两部分,即作为某人称运用的共性特点,以及在本文中这一人称的个性特点。掌握了这一答题思路,就容易应对了。作为二人称的好处,一般为有面谈的感觉,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与文本的距离,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当然,关键是要结合具体的文本来分析,考生在这一点上因对文本理解的程度,可能会有失分。
18.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8分)答:_____
【答案】①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②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只有心中想着去高分,你才有振翅的勇气,才会去做飞翔的准备。现实社会是个重能力讲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容易让人迷失于物欲的社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去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每个人心中都要有想飞的念头,你才有可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探究题,有两问,其一是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能力,其二才是联系现实就文章观点作一定的探究。两问的设置,让考生至少能在第一问有所斩获,所以这样的题目设置应该说是降低了探究题的难度。第一问不难,这句话出现在第四段开头,所以答案一般应该从第三段和第四段中去提取概括。根据第三段信息,可以概括出人原来都会飞,长大后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了飞的本领,而这很可怕;根据第四段信息,可以概括出老在地上爬会很厌烦,只有飞到高处才能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看得更分明透彻。第二问实际上是阅读后的一种迁移,关键是要联系实际,谈“想飞”的积极意义。飞是一种理想,所以这一问实际就是谈“理想”对每个人的激励作用。可联系自身实际,也可以举社会事例来谈。
本文转载自[大鹏语文网],原文地址:http://www.peng99.com/zuowen/Article/6056.shtml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