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苏教版五年级一到三单元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2:58:16

要苏教版五年级一到三单元的!
要苏教版五年级一到三单元的!

要苏教版五年级一到三单元的!
巧 分 苹 果
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有一个学习专题是“年龄问题”.课后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给我们,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没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细地研究了有关“年龄问题”和“逆推问题”的解题思路,终于茅塞顿开,有了答案.
题目是这样的:三个兄弟分别收到了奶奶给他们寄来的苹果.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留一半苹果,还有一半送给你们对方;然后要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大哥平分;最后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二哥平分.”两个哥哥没有怀疑这建议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结果大家的苹果数都变成相等了,每人各分到8只苹果.问:三兄弟每个人的年龄是多少岁?
我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从最终的结果向前推断,即:最终的交换结果是每人得到了8个苹果,所以大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是16只苹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4只苹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有8只苹果,大哥有14只苹果,三弟有2只苹果.由此可知,三弟在分出苹果前有4只苹果,二哥有7只苹果,大哥有13只苹果.最后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这句话,再分别加上3,所以现在三弟是7岁,二哥是10岁,大哥是16岁.
怎么样,数学中的趣味还是很多的吧!

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你知道圆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怎样计算吗?这对于许多大人来说也是挺难的,更不用说是我们六年级的同学了。而我却用很简单的方法推导出圆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V= πr3 和S=4πr2。在我的方法中,用了阿基米德的一个发现。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阿基米德:阿基米德(Archimedes)于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公元前212年于同地被害。他生前最...

全部展开

你知道圆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怎样计算吗?这对于许多大人来说也是挺难的,更不用说是我们六年级的同学了。而我却用很简单的方法推导出圆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V= πr3 和S=4πr2。在我的方法中,用了阿基米德的一个发现。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阿基米德:阿基米德(Archimedes)于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公元前212年于同地被害。他生前最引为自豪的是这样一个发现:在一个圆柱(这里指的是直圆柱,下同)里放一个球,这个球要顶天立地,四周碰壁,那么,圆柱中球的体积是圆柱的 ,且球的表面积也是圆柱的 。这两个 使阿基米德为之兴奋。人们遵照他的嘱咐,把一个含有圆球体的圆柱体图案,铭刻在他的墓碑上,作为对他永久的纪念。
我推导圆球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是这样的:假设圆球的半径和圆柱的底面半径相等,都为r,则圆柱的高是2r,或者是d,再用字母和符号表示出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分别乘 ,就得出圆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最后进行整理。具体过程如下:
V圆柱=πr2×2r
=πr2×(r+r)
=πr3×2
V球=πr3×2×
= πr3
S圆柱=πr2×2+πd×d
=πdr+πdd
=(r+d) πd
=3r×2πr
=6πr2
S球=6πr2×
=4πr2
这样,圆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就都得出来了。小伙伴们,你们读懂了吗?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只要平时多读书,勤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收起

额额·爱上数学
以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车去青少年宫。就在车子快要出发时,1路汽车正好与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前面的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我说:“泽群,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

全部展开

额额·爱上数学
以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车去青少年宫。就在车子快要出发时,1路汽车正好与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前面的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我说:“泽群,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辆车至少要经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2路车的起点是在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泽群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要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收起

照那上面抄不就行了

报30
  今天一早,我想看电脑,可电脑偏偏被老爸给占了,我不服气,说:“为什么我不能看?”老爸嘿嘿一笑,说:“那我们玩个游戏,抢报30,你输我看电脑,赢了你看,好吗?”我心想:老爸又在打什么鬼主意?管他呢!玩就玩,who怕who!我答应了。这个游的规则是很简单的:每个人每次最多报3个自然数,最少报1个自然数,报数的时候不能重复也不能跳过,谁先报到30谁就赢了。
  这个简单,我和...

全部展开

报30
  今天一早,我想看电脑,可电脑偏偏被老爸给占了,我不服气,说:“为什么我不能看?”老爸嘿嘿一笑,说:“那我们玩个游戏,抢报30,你输我看电脑,赢了你看,好吗?”我心想:老爸又在打什么鬼主意?管他呢!玩就玩,who怕who!我答应了。这个游的规则是很简单的:每个人每次最多报3个自然数,最少报1个自然数,报数的时候不能重复也不能跳过,谁先报到30谁就赢了。
  这个简单,我和老爸玩了一局,结果我输了。我不服气,又来了几次,我有输有赢。难道还有什么规律?我留心到,只要我每次先抢到数字26的时候,我是必胜无疑的。因为如果我先抢到了数字26,到数字30还有4个数字,按照游戏的规则,每次报的数字最多是3个,最少是1个,那么,当爸爸报1个数字“27”的时候,我报“28、29、30”三个数字,我就先抢到30了;当爸爸报2个数字“27、28”的时候,我报“29、30”两个数字,我也能先抢到30了;当爸爸报3个数字“27、28、29”的时候,我报“30”一个数字就赢定了。看来,先报到数字26绝对是胜利的保证。那么,除了抢到数字26之外呢?在之前的回合中我还要确定抢到哪些数字才能确保自己胜利呢?按照先抢到数字26后的方法,我进行了推算:如果要赢,这些数字在每一回合中我要牢牢记住,它们是22、18、14、10、6、2.那么,这是不是这个游戏中的规律呢?
  找到规律我信心十足的和老爸再玩了一次,老爸先说1,2,我看爸爸吧2抢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我说3,4,爸爸说5,6,又被爸爸抢到6了!我说7,8,9,爸爸报10,11,12我连忙报13,14,心中暗暗高兴,我终于抢到10啦!!接着,爸爸报3个数字,我就报1个数字;爸爸报2个数字,我就报2个数字;爸爸报1个数字,我就报3个数字。我胜利喽!爸爸也不服气,又玩了几局,可我掌握了规律,怎样都是我赢。老爸问:“怎么那么巧啊?”我笑嘻嘻地说:“这可不是偶然,巧合哦,我可是找到规律了呢!”爸爸也笑了:“其实我也是知道的,你果然很聪明啊。”接着,老爸把规律说了一遍。这个狡猾的爸爸!知道不告诉我,让我费脑筋!
  原来游戏里也有那么多数学规律啊!我们只要要多动脑,就能发现他们

收起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

全部展开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收起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

全部展开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爷爷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是自己写是最好的啦~~!)

收起

照上抄

巧 分 苹 果
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有一个学习专题是“年龄问题”。课后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给我们,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没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细地研究了有关“年龄问题”和“逆推问题”的解题思路,终于茅塞顿开,有了答案。
题目是这样的:三个兄弟分别收到了奶奶给他们寄来的苹果。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

全部展开

巧 分 苹 果
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有一个学习专题是“年龄问题”。课后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给我们,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没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细地研究了有关“年龄问题”和“逆推问题”的解题思路,终于茅塞顿开,有了答案。
题目是这样的:三个兄弟分别收到了奶奶给他们寄来的苹果。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留一半苹果,还有一半送给你们对方;然后要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大哥平分;最后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二哥平分。”两个哥哥没有怀疑这建议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结果大家的苹果数都变成相等了,每人各分到8只苹果。问:三兄弟每个人的年龄是多少岁?
我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从最终的结果向前推断,即:最终的交换结果是每人得到了8个苹果,所以大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是16只苹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4只苹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有8只苹果,大哥有14只苹果,三弟有2只苹果。由此可知,三弟在分出苹果前有4只苹果,二哥有7只苹果,大哥有13只苹果。最后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这句话,再分别加上3,所以现在三弟是7岁,二哥是10岁,大哥是16岁。
怎么样,数学中的趣味还是很多的吧!

收起

巧 分 苹 果
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有一个学习专题是“年龄问题”。课后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给我们,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没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细地研究了有关“年龄问题”和“逆推问题”的解题思路,终于茅塞顿开,有了答案。
题目是这样的:三个兄弟分别收到了奶奶给他们寄来的苹果。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

全部展开

巧 分 苹 果
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有一个学习专题是“年龄问题”。课后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给我们,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没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细地研究了有关“年龄问题”和“逆推问题”的解题思路,终于茅塞顿开,有了答案。
题目是这样的:三个兄弟分别收到了奶奶给他们寄来的苹果。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留一半苹果,还有一半送给你们对方;然后要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大哥平分;最后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二哥平分。”两个哥哥没有怀疑这建议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结果大家的苹果数都变成相等了,每人各分到8只苹果。问:三兄弟每个人的年龄是多少岁?
我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从最终的结果向前推断,即:最终的交换结果是每人得到了8个苹果,所以大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是16只苹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4只苹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有8只苹果,大哥有14只苹果,三弟有2只苹果。由此可知,三弟在分出苹果前有4只苹果,二哥有7只苹果,大哥有13只苹果。最后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这句话,再分别加上3,所以现在三弟是7岁,二哥是10岁,大哥是16岁。
怎么样,数学中的趣味还是很多的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