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的和的感悟!要单独的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1:32:36
谁给我的和的感悟!要单独的资料
谁给我的和的感悟!
要单独的资料
谁给我的和的感悟!要单独的资料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
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头二句以此桥名、巷
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对更妙在不落痕迹地融入了诗人对世界
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
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
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
稀疏,荒草没径了.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
式,甚至把原先的妙处变作新的妙处的背景.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
燕子阅尽世事沧桑.晋朝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此,明
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诗中正是抓住燕子
有辨认和复归旧巢的本能,从有理中写出无理,从无理中隐含深理.
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旧燕,不可能那么长寿、也不可能代代相续地飞
回原地方.但诗可以凝缩时间,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它奇思独具地以
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
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
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由此写成的诗句是千古名句,由此
写出的燕子也是极有历史深度的千古名燕.这就难怪如《江南通志》
所说,人们在乌衣巷上指认为王谢故居的厅堂匾额,题上“来燕”二
字了.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
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
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
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孙权重建改用此名.
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相传诸葛亮观看山头形势,叹息“钟山龙
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这是刘禹锡七绝组诗《金陵五题》的
第一首,把刘禹锡称为“诗豪”的白居易对之“掉首苦吟,叹赏良
久”,称赞“石头题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
矣”.刘禹锡将这些话录入组诗引子,可见他自视此诗为得意之作.
金陵为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古都,当时殿阁富
丽、声色繁盛,一班君臣不惜以亡国作代价来追欢逐笑.但自从隋朝
灭陈,唐高祖又把扬州都督府从金陵移到扬州后,这里就变成古城荒
草的世界,变成历代诗人凭吊历史沧桑的对象物.刘禹锡此诗,妙就
妙在它以淡远的笔墨,写石头山、长江潮,写故国空城受山围潮打,
却寂静得没有什么帝都气象的生命力反应.山围得周遭严密,似乎还
可以令人联想到当年虎踞龙盘的模样;但是江潮的拍打和退回,见到
的只是空城,已经不知当年的灯火楼台、彻底歌舞的繁华为何物了.
诗歌由地写到天,在地上失落了的,想从天上找到答案.秦淮河东面
那轮由古照到今的明月,想必领略过昔时那种醉生梦死的繁华的,但
它升起东方、待到夜深,也还只是清光飘零地从城垛(“女墙”)上
照进城来.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
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意象之
间相互映照折射,形成了意象集成的效应,讲述着一个没有故事的故
事,一个关于历史沧桑和城市盛衰的故事,一个具有宇宙意识的关于
常与变、瞬息与永恒的故事.这样的诗人也就是哲性诗人、或诗性哲
人了.
都是感慨历史变迁 有借古讽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