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是短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6:42:27
许三观卖血记是短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
许三观卖血记是短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
许三观卖血记是短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
余华在《结束》中说道:“有一天,我和陈虹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行走时,一幕突然而至的情形让我们惊愕.在人流如潮噪声四起的街道上,一个穿着整洁的老人泪流满面的迎面走来.他如此坦率的表达自己的不幸,并将自己的不幸置于拥有盲目激情的人流之中,显得触目惊心.”许三观就是以那个泪流满面的老人为原型塑造出来的,余华给老人安排了一个真实的人生,他用着最原始最根本的生存方式—卖血在苦难中顽强的生存.这里余华提出来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苦难与不幸无处不在,直面苦难才是最合适的解决方式,要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许三观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有一段平凡的人生和一连串自然演进的卖血经历,他用卖血来对抗生命的苦难,丈量苦难的长度和强度,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眼泪、温情、坚强和不服输的精神.面对苦难和悲剧性的命运,活着比死去需要更多的勇气.
在谈及许三观时,余华说:“有这样一个人,……他会追求平等,……他是一个像生活那样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他所追求的平等就是和他的邻居一样,和他所认识的那些人一样.当他的生活极其糟糕时,因为别人的生活同样糟糕,他也会心满意足.”自然是有一些阿Q的精神在里面,然而面对无法抗拒和逃避的苦难,这样的观念起了一些很大的作用,知足常乐.许三观在苦难中依然能够有寻常人的悲喜.面对苦难,他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思考解决办法.他就像是一个扁担,挑起了家里所有的苦难.
许三观过生日那一天,许玉兰特意为了庆贺,煮了一顿加糖的、比平时稍稠一些的玉米粥.孩子们并不能满足,想的都是肉.在那样一个只能喝粥的苦难时期,许三观给孩子们来了一顿“精神会餐”.他用嘴巴给儿子们“做”好吃的,“先把四片肉放在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红烧肉就煮成了”,最后他给自己做了一道菜“爆炒猪肝”,说着许三观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一尝我的爆炒猪肝吧.”许三观的笑声笑出了乐观、坚强,笑出了对苦难的抗争.苦难是真实的、残酷的,但是在人类这种有关顽强意志的生命面前,它是一座可以攀登而过的大山.在做红烧肉的过程中,苦中带甜.菜肴虽然只有一个,但是亲情却很丰富.苦难只是暂时的,而温情将永远存在.
许三观一生卖了十一次血.第一次卖血和最后一次卖血的收场比较具有随意性,正如余弦所评价的“两次意义不充分的卖血构成了许三观卖血生涯的头与尾,不仅使卖血的重复性导向一个封闭性的结构,而且因为两次卖血动机的不明确和琐屑,降低了苦难的卖血生涯本身具有的沉重的悲剧气氛”.第三次卖血则具有戏谑的喜剧色彩.除了这三次卖血,其余八次都是被生活所迫,都是对苦难的顽强的抗争,为了方铁匠儿子的医药费、为了饥荒之年改善生活、为了招待二乐的生产队长、出于对一乐的怜爱、以及最后四次为了一乐的病情.每一次卖血的缘由都是为了生存、为了抗争.许三观面对伦理、自然、社会、亲情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幸和苦难,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坚强.虽然他只能以生命做赌注来赢得生存的权利,但他从来不曾被打倒过.当最后一次卖血不成功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时,他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可见许三观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他思考的永远都是家人.当许三观老去,无法再用卖血来对抗生活的困境的时候,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还会有千万个“许三观”成长起来并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苦难.采取何种方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种苦难中的坚强乐观以及生存的信念和不服输的精神.
如果说滚雪球层层积累的主题重复仿佛命运由缓至疾的敲门声, 预示某种出人意料的重大问题的逼近.那么, 钟摆式的往复则意味着一种宁静、祥和、忍耐和达观的人生态度,这就是活着.许三观以一种笨拙和不自知的态度锲而不舍地追求着生而逃避着死.这便是坚韧.
在众多的苦难面前,许三观始终有一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幸福感,关键在于他始终认为自己对有血可卖的生命状态表示确信.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许三观用自己的生命来抵押幸福,然而许三观为什么这么确信自己的身体呢?是因为他所坚持的生存观,他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当知道让自己做了十三年的“乌龟”的何小勇被卡车撞了的时候,许三观特意光着肩膀跑到街坊四邻面前,一边展示自己的身体,一边说道:“这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做了坏事不肯承认,以为别人就不知道了,老天爷的眼睛看的清清楚楚.”“经常做善事的人,就像我一样,老天爷时时要惦记着要奖励我些什么,别的就不说了,就说我卖血,你们也都知道我许三观卖血的事,我就是天天卖血也死不了,我身上的血就是一棵摇钱树,这棵摇钱树,就是老天爷给我的.”这几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深藏在许三观心里的信仰般的生存观念.他认为自己善良所以老天爷奖励他身体很好,可以不断的卖血来对抗苦难.虽然说认为有老天爷作为评判是一种迷信,但是却是一种非常朴素自然的生存观.在这样的生存观下,许三观生活的踏实善良并且自信.这也是符合许三观人物形象的生存观,作为一个农民,他不会去思考什么迷信不迷信,他坚信这世界上存在着公正和评判标准.
反过来,许玉兰用他的这套生存观念来警告许三观:“何小勇再坏再没有良心,也是一个一个躺在医院里不死不活的人,你还这么整天去说他,小心老天爷要惩罚你.”许三观听了以后吸了一口凉气,收敛了起来.他也知道何小勇虽然坏,但是“罪不至死”.这里也看出他对“老天爷”的敬畏和对自己生存观的信仰.在这里许三观更认准了卖血是自己自救自助的正当方式.
在苦难面前,许三观这个如草芥一样的普通人的生存观普通却不平凡.
在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诸神为了惩罚西绪福斯,判他把一块巨石不断地推上山顶,石头因为自身的重量又从山顶滚下来.明知这种劳作既无用又无望,但西绪福斯仍然日复一日,迈着坚定的步伐,将巨石一次又一次的向山顶推去.正如人类,明知人生最后无法逃避死亡但依然在坚定的活着.我想这并不是悲剧.当西绪福斯每一次将巨石推向山顶的时候,他都战胜了命运,他比巨石强大.这一次又一次的巨石的跌落象征着人世间不断跌落的苦难,你永远也无法想象下一次的苦难是什么样子的,然而在这苦难的生命里我们体味酸甜苦辣,感受悲喜离合,更加为人类的生存意志和坚强所震撼.
著名作家王安忆说道:“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么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么一点不循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许三观,倒不是说他卖血怎么样,卖血养儿育女是常情,可他卖血喂养的,是一个别人的儿子,还不是普通的别人的儿子,而是他老婆和别人的儿子,这就有些出格了.像他这样一个俗世中人,纲常伦理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他却最终背离了这个常理.他又不是为利己,而是向善.这才算是英雄,否则也不算.许三观的英雄事迹且是一些碎事,吃面啦,喊魂什么的,上不了神圣殿堂,这就是当代英雄了.他不是悲剧人物,而是喜剧式的.这就是我喜欢《许三观卖血记》的理由.”
王安忆也认为许三观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身上也有着缺点和不足可是正是在最普通最平凡的人身上所体现的抗争更具有普遍性.他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更是丰富的一生,无论是眼泪、温情还是欢笑、乐观.我们从中得到的是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力量.
在现代生活中,大苦难仿佛离我们很遥远,而我们却也生活在一个个不痛不痒的小挫折中,乐观坚强的面对这平凡又琐碎的生活,就是生命的意义,同学们,愿你们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