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揭竿而起”什么意思?背景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9:33:20

成语“揭竿而起”什么意思?背景是什么?
成语“揭竿而起”什么意思?背景是什么?

成语“揭竿而起”什么意思?背景是什么?
起义反抗.
  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 ( jiē gān ér qǐ )
  解 释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
  出 处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鲁迅《而已集·谈激烈》:“愤激便有~的可能,而'可叹也夫'则瘟头瘟脑.”
  近义词 逼上梁山
  反义词 忍辱偷生
  灯 谜 跳高;等到鱼儿上钩时
  典故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惨.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涉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死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涉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涉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涉、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涉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陈涉也被叛徒杀害了.但是由他们点起的反秦烈火到处燃烧起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好像说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揭:高举;竿:竹竿,指旗帜。原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泛指人民武装起义。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为避免被杀头,陈胜吴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

全部展开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为避免被杀头,陈胜吴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