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鲁迅的“立论”一文?说的详细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0:44:18
怎样理解鲁迅的“立论”一文?说的详细些~~~
怎样理解鲁迅的“立论”一文?
说的详细些~~~
怎样理解鲁迅的“立论”一文?说的详细些~~~
《野草》是鲁迅文集中的精品,《立论》是该集中的第 17 篇.
文章很短.作者以一个“梦”的形式,用近乎寓言的笔法深刻揭露了在当时现实环境中,真理被歪曲,黑白不分的丑恶现象.坚持真理时时碰壁,鼓吹逢迎却成为“时代骄子”.
鲁迅刻画人物时很喜欢刻画他的“眼睛”,这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数见不鲜.在本文《立论》中,当面对学生的提问时,作者仍然紧紧抓住了这位老师的眼睛,用一“斜射”形象逼真地描绘了一位圆滑世故的先生的神态.
全文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来刻画“类型”,进而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愤愤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语言是人物精神的外壳.“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这是出自于阿谀谄媚者之口;而直言者,敢讲真话的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作者精心设计富有人物性格的语言,并且在人物与人物的对话中,全无罗嗦冗杂之感.
寓言的格局往往令人深思.说假话者得欢心,而讲真话者倒挨了斗.为了讨好主子,各人都在为其满月的儿子大唱“赞”词,主人听得眉开眼笑;可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声非奴才式的怪腔,是人终不能逃脱一死,这是一句大实话,是众人心中都清楚明白的真理,可大家却偏偏不愿意听.故事发展到此处,我们可以想象此时此刻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可作者并没有满腹牢骚,让文章在一片“骂”声中煞尾.作者将一切的情感融汇在每一句文字中,他巧妙地借这个教师的口,借师长回答学生问题的方式,用一张“好好先生”加油教练的嘴脸附上一连串的象声词结束全文.文章的结尾是颇具艺术魅力的,既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又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旨,不愧是大师手笔.
整篇文章语言质朴、凝练,全无华丽之色,但在质朴的文字中蕴含着一种愤愤不平的正气.大师的作品,收获肯定也是丰厚的.试看今日的现实,像《立论》中的语言,无不直逼我们的生活.从大家的笔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作文如做人,发可发之真情,并且将此真情融注在字里行间,而非简单地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