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估客乐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0:37:07
元稹估客乐翻译
元稹估客乐翻译
元稹估客乐翻译
估客乐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借问艑上郎,见侬所欢不?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作品鉴赏】
这四首诗的主要特色,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细致地描写了一位楚地女子思念恋人的形象和感情.诗中第一首用送别时拔钗相赠的细节,表现了这位女子的依依难舍之情.第二首是这女子对恋人的嘱咐.虽然她说“无信心相忆”,但她的意思却重在“有信数寄书”.她的嘱咐译成白话文是:“若是有信人来,请多多托寄书信;若是没有信人来,常想着我不要忘记.”这样就不仅把女子的深情和体贴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后面“借问艑上郎”的情节埋下了伏笔.第三首描绘的是这位女子焦急等待的情态:她每逢扬州来船,就要去寻觅自己的恋人,探问恋人的音信.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表现相思的情节.第四首是这位相思女子的自忖.她想到:当客船初发扬州的时候,桅杆如林,估客们怎么会有机会相互问讯呢?她的深切怀念,遂由于这种自慰而显得细腻、隽永.这四首诗虽然分为两组,写作于不同时候,但其间有很明显的相互联系:每组前一首都描写主人公的动态形象,刻划一个外部行为的细节;每组后一首都描写主人公的静态形象,刻划一个内心活动的细节.从送别到思念,两组作品又相互呼应.所以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件和谐统一的、美丽动人的艺术珍品.
这四首诗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们采用了很本色的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富有个性.这一特点正好是同上一特点相互配合的.诗中“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一句很可能采自当时的俗谚,它用“十里”“九里”之比,很精炼地概括出“恨不能陪伴始终”这样一层意思.诗句中的“侬”是当时的南方方言,是自称之词.在第一首诗中,两个“侬”字联用,一下就把诗篇的代言特色(即第一人称特色)显示出来了;而且,用“侬”而不用“妾”,便表现了作品的朴野自然之美.“瓶落井”是古代的民间成语,意思相当于石沉大海,经常用于描写恋人之间的关系.敦煌曲子辞(伯3123写本)中有“一只银瓶子,两手拴,携送远行人”的诗句,便是用银瓶来象征始终不渝的恋爱关系的.这里则反用,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对恋人的忠贞和期待.此外,“艑”是吴楚人对大船的称呼,《荆州土地记》曾说过“湘州七郡,大艑所出,皆受万斛”的话.“珂峨头”指船头的装饰如高耸的玉马笼,古人称马笼头上的玉饰为“珂”,称高耸的状态为“峨”.“欢”是当时的吴语,意即情郎,例如《子夜歌》说:“欢愁侬亦惨”.“五两”则是楚语,指船上侯风的竹竿.例如《文选·江赋》李善注引许慎语说:“綄,侯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王周《船具诗序》说:“有樯,有五两,有帆,所以使风也.”故敦煌曲子辞《浣溪沙》中也有“五两竿头风欲平”的诗句.——这些现在看来很生僻的辞语,在当时其实是楚人的俗谚口语,是很平常的.这些语言既生动明快,又密切吻合歌辞主人公的身份,在塑造形象、刻划人物方面,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根据以上两个特点,可以把宝月的《估客乐》评为富有艺术个性、达到自然传神这种高超境界的好诗.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作者还通过作品的个性反映出了时代的个性.在南北朝时代,由于北方连年战乱,而南方则保持了相对安定的局面,故水陆交通和商业贸易在南方显得比较发达.扬州(今南京市)和襄阳(今襄樊市)就是两个水运重镇和商业重镇.《估客乐》正是在这一背景上展开送别情郎去经商的故事题材的.这时的音乐文学显现了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是楚地成为同吴地并列的一大音乐中心;其二是城邑音乐异军突起,代表了对民歌民谣的集中.清商曲中的西曲歌,以及西曲歌中的《襄阳乐》、《石城乐》、《江陵乐》、《寻阳乐》(襄阳、石城、江陵、寻阳都是当时的重要城市),很明确地反映了这两个特点.故西曲中的《估客乐》也可以看作这时的新的音乐潮流的代表.另外,随着南方经济的发达,在豪门大族中产生了一批以“妾”、“婢”为名义的歌妓.她们的表演,使得当时的清商曲辞富于女性特色.《估客乐》也就是这样一种极尽温柔妩媚之致的作品.其实,齐武帝的诗作不能配合管弦而宝月的诗作能够与管弦“谐合”的原因就在于宝月的《估客乐》在题材、文学风格、音乐特征上都密切吻合了表演需要和时代气氛.后来,陈后主、北周庾信、唐代李白、元稹、张籍、刘禹锡、刘驾等人都作过以《估客乐》或《贾客词》为题的诗歌,但没有哪一篇能比得上宝月的作品,这也是因为:宝月的《估客乐》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这四首诗的主要特色,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细致地描写了一位楚地女子思念恋人的形象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