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频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动物名称:________所剩数目:_________频临灭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五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3:55:32

世界频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动物名称:________所剩数目:_________频临灭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五个)
世界频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动物名称:________所剩数目:_________频临灭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五个)

世界频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动物名称:________所剩数目:_________频临灭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五个)
世界12种濒临灭绝动物 \x04\x03\x04\x03\x04\x031.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 \x04\x03\x04\x03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x04\x03\x04\x032..苏门答腊虎 在野生状态下只有20只.随着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 \x04\x03\x04\x03\x04\x033.刚果瓜兰巴(Garamb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说什么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上个月,又有2只被猎杀,同时还有近千头大象被杀. \x04\x03\x04\x03\x04\x034.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12种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x04\x03\x04\x03\x04\x035. 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 \x04\x03\x04\x03\x04\x03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类,生活在马达加斯加. \x04\x03\x04\x03\x04\x037. 兰.坎皮海龟(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 \x04\x03\x04\x03\x04\x03\x04\x038.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lusintermedius) 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 \x04\x03\x04\x039泰国猪鼻蝙蝠 \x04\x03\x04\x03\x04\x0310. 夏威夷蜗牛 \x04\x03\x04\x0311.微型猪(pigmyhog,学名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猪,野猪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60厘米长,高约25厘米,成年猪不足10公斤.曾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大量存在,现在仅印度阿桑地区的玛纳斯国家公园拥有为数不多的几头.其基因与家猪的基因并无太大差别. \x04\x03\x04\x0312.斯比克斯鹦鹉: \x04\x03在野生状态下,斯比克斯鹦鹉虽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寻找这种鸟的鸟类学家仅仅找到一只幸存的雄性鸟,生活在遥远的巴西东北部地区.目前被人俘获的大约31只鸟是这种鸟能够存续下去的唯一希望. \x04\x03\x04\x03全世界有794多种野生动物由于缺少应有的环境保护而濒临灭绝 \x04\x0376科300余种植物濒临灭绝 \x04\x03以上资料只是人类目前所知,不知道还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种正在消失. \x04\x03\x04\x03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动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一个接一个,一种接一种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链而互相依存.有人问如果这世界上只剩下人类,人类还能支撑多久?请看令人忧心的近年动物灭绝记载:渡渡鸟(印度,1781),蓝马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亚洲,1883),白臀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谈到我国频临灭绝的动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头),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x04\x031 动物有益于人类 \x04\x03地球上人类起源与动物起源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时间相隔不算太长.人类形成后依赖林果渔猎以生存和进化.后来发展了农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畜牧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生产上去了,有剩余价值可以剥削,于是原始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 \x04\x03人类和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复杂.人和动物在地球食物链中互争口粮又互相依存,接触频繁.一般按人类需要分其为6类: \x04\x031.1 食品动物(Food Animals) 供应人类丰富营养来源的肉、乳、禽、蛋、鱼等. \x04\x031.2 役用动物(Labor Animals) 马、驴、骡、骆驼等.骑、驮、拉,被誉为"不要能源”的动力,有战略意义. \x04\x031.3 经济动物(Economic Animals) 生产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绵羊、长毛兔、海狸鼠、黄鼬、蓝狐等. \x04\x031.4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以科学实验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种动物,有严格遗传学和生物学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仓鼠为代表. \x04\x031.5 医用动物(Medical Animals) 生物制品原料如血清马、鸡胚等;检测工具如家兔;中药原料如鹿(茸)、熊(胆)、牛(黄)、马(宝)、虎(骨)等. \x04\x031.6 观赏动物(宠物,Pet) 猫、狗、鹦鹉、金丝雀、金鱼等.动物园、马戏团动物皆属之. \x04\x032 动物对人类也有有害一面 \x04\x03动物约有200种传染病、80种寄生虫病,其中半数可以感染给人.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这类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定名为Zoonoses,原意是"动物源性病”,其后WHO/FAO联合专家委员会又把它界定为"在人类与脊椎动物之间可以自由传播的疾病”. \x04\x03联合国全球环境状况报告指出,在未来30年中,世界上约有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而且造成这些动物灭绝的各种因素正在“迅速增加”.目前世界上有11000种濒临灭绝的动物和植物,其中1000种是哺乳动物,这几乎占整个世界哺乳动物种类总量的25%.此外,还有八分之一的鸟类面临灭绝,剩下的就是5000多种濒危植物了.其中比较著名的哺乳动物包括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和黑犀牛. \x04\x03\x04\x03亚洲象 Elephas maximus \x04\x03英名 Asian Elephant \x04\x03分类地位:长鼻目(PROBOSCIDE) 象科 Elephantidae \x04\x03濒危等级:濒危(E) \x04\x0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I \x04\x03CITES 附录I \x04\x03IUCN 濒危(E) \x04\x03\x04\x03亚洲象是陆栖兽类中最大的一种,雄象体高可达2.5米, 体重3500公斤.眼小,耳大,鼻子长到可垂至地面.雄象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长达1.5米.亚洲象四肢粗壮,形如圆柱,尾短,皮厚,褶皱多,全身灰色或灰棕色,体表散生极稀的粗毛. \x04\x03亚洲象主要栖息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以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带最为常见.亚洲象以群居,嫩枝树叶为主要食物,喜食野芭蕉叶、竹笋等或瓜菜、作物.食量大,一头成象每天要吃150公斤左右的植物.30岁以性成熟,寿命可达百岁,常于7月发情交配,孕期18个月,每胎产1仔. \x04\x03亚洲象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中国的云南部分地区为其分布区的边缘.由于人为干扰影响,偷猎和栖息地的变化等因素,亚洲象在全部分区内的种群总量为34470-53720头(Santiapillai et al., 1990). \x04\x03\x04\x03\x04\x03\x04\x03全世界最早有关黑面琵鹭的纪录是由荷兰的鸟类学家 Coenraad Jacob Temminck在日本发表,Temminck也是黑面琵鹭的命名者;而在台湾,有关黑面琵鹭的描述,则最早见於1864年的斯文豪氏(Robert Swinhoe),他在Ibis杂志上的描述中提到,在台湾台北县的淡水得到四只琵鹭标本,且於文内对这些标本作了详细的型态描述;这些标本现存於大英博物馆内,经由后人重新检视标本,确认其中有三只为黑面琵鹭,另外一只为白琵鹭. \x04\x03\x04\x03近十年来,就台湾的鸟类而言,最有名的莫过於是出现於七股的黑面琵鹭了.起初,它的种种一切,对我们而言,都是一个谜,1990年后随著资讯的发达和更多人士的重视,同时在政府和民间保育团体的努力之下,辛苦累积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使我们逐渐了解黑面琵鹭的「事迹」. \x04\x03\x04\x03黑面琵鹭小档案 \x04\x03\x04\x03中文名:黑面琵鹭、黑脸琵鹭、黑面仔 \x04\x03\x04\x03英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 \x04\x03\x04\x03学名:Platalea minor \x04\x03\x04\x03分布:东亚,台湾为其主要的渡冬区 \x04\x03\x04\x03特色:已知的纪录显示,它们的族群数量并不高,全世界的数量可能少於1000只,是面临全球性严重威胁的鸟种 \x04\x03\x04\x03分类、形态和分布 \x04\x03\x04\x03分类 \x04\x03\x04\x03黑面琵鹭(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属於鹳形目(Ciconiifomes)、朱鹭科(Threskiornithidae).本科的鸟类,全世界仅有28种,其中同为琵鹭属(Platalea)的种类仅有6种,大多分布於欧洲,只有黑面琵鹭与白琵鹭(White Spoonbill, Platalea ieucorodia)出现在亚洲地区.鹭科、鹳科、朱鹭科、鹤科—夜鹭、绿簑鹭、黄头鹭、岩鹭、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苍鹭、大麻鹭、黑冠麻鹭、黑面琵鹭、 \x04\x03\x04\x03形态 \x04\x03\x04\x03如汤匙般形状的鸟喙是黑面琵鹭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搭配全身雪白的外衣、一对修长的黑色脚ㄚ,再加上优雅的外貌与动作,总是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到了即将北返繁殖时,它们头部后方会长出黄色的饰羽,与黄色的颈圈相互辉映,形成另一种容貌.觅食时以扁平的嘴直接插入水中,左右扫动捕食水中的鱼或其他食物,这种奇特的觅食方式,与其他鹭科鸟类有很大的差异! \x04\x03\x04\x03分布 \x04\x03\x04\x03黑面琵鹭是一种迁移性鸟类(也就是候鸟),夏天时出现於温带的繁殖区,秋、冬时南下至亚热带及热带的渡冬区,春季时又北返回到繁殖区.辽宁外海与南韩、北韩西部外海的岩石小岛是目前已被确定的黑面琵鹭繁殖地点.此外,西伯利亚以及中国的东北一带是可能的繁殖地点,如长白山、兴凯湖、札龙、向海等地. \x04\x03\x04\x03而在渡冬地点上,台湾曾文溪口、香港后海湾的米埔沼泽及福田保护区与越南的红河三角洲为已知的主要渡冬地点,另外於中国的南方诸省、南韩、日本均有出现记录,但是其中中国大陆自东部沿海到中越边境的资料仍十分缺乏. \x04\x03\x04\x03根据2000年黑面琵鹭全球同步调查结果纪录显示,目前全世界的黑面琵鹭数量为772只,其中有488只在台湾的七股渡过冬天,足见在黑面琵鹭保育工作上,台湾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x04\x03\x04\x03出现在台湾的黑面琵鹭,可见於台湾沿海许多湿地里,如宜兰兰阳溪口、台北关渡、新竹客雅溪口、台中大肚溪口、嘉义鳌鼓、屏东龙銮潭…等,但是出现数量均不多,停留时间也不长,仅有台南七股这一块湿地,受到大群黑面琵鹭的青睐,是它们的主要渡冬区域,也是近年来非常受到重视的保育要闻. \x04\x03\x04\x03就其数量而言,我们重各种资料上收集了黑面琵鹭的观察数量,若以每年所观察到的最大量而言,在香港米埔沼泽区的变化,而在台湾七股的数量.基本上,黑面琵鹭出现於这两各地区的黑面琵鹭有稳定成长的趋势,且出现於台湾七股的数量远高於香港.2000年的全球统计显示七股拥有63%全球渡冬的族群量. \x04\x03\x04\x03台湾的黑面琵鹭大事记 \x04\x03\x04\x031863 Swinhoe在淡水发现一对黑面琵鹭,隔年并猎得两对黑面琵鹭,制成标本. \x04\x03\x04\x031893 La Touche 於南平附近发现黑面琵鹭. \x04\x03\x04\x031925 风野铁吉(Hachisuka)在安平发现50只的黑面琵鹭,此种现象持续至1938年. \x04\x03\x04\x031974 台湾的鸟类学者陈炳煌和颜重威於曾文溪口发现约25只的黑面琵鹭. \x04\x03\x04\x031984-1985 台南的鸟友郭忠诚於曾文溪口连续两年发现百只以上的黑面琵鹭. \x04\x03\x04\x031986 台南县政府提出「七股地区综合开发计划」,拟将黑面琵鹭出现的区域规划为工业区. \x04\x03\x04\x031987 高雄鸟会的鸟友於七股鱼塭和附近地区发现百馀只的黑面琵鹭. \x04\x03\x04\x031989 全球的统计发现,现存出现於渡冬区的黑面琵鹭约只有288只,其中约有190只出现於台湾的七股. \x04\x03\x04\x031991 昆山工专的翁义聪老师开始进行每个月的计数观察,国人首次掌握到黑面琵鹭在七股地区出现的确实资讯. \x04\x03\x04\x031992 黑面琵鹭的报导逐渐吸引国人的注意,政府部门也开始进行了解和保育策略的拟定.鸟会曾行文至农委会要求划设保护区,农委会依野生动物保育法公告黑面琵鹭为濒临绝种的保育类野生动物,并有委托研究计画之进行.十一月间,有鸟友发现有人使用猎枪枪伤黑面琵鹭.同月,国际保护鸟类总会(ICBP)执行长因伯登来台赴七股实际了解现况.十二月间ICBP於南韩汉城举行亚洲大会,其中一致要求我国划设黑面琵鹭保护区,并制止於本区的工业区开发案. \x04\x03\x04\x031993 黑面琵鹭的故事更加引起民众的重视,一月间南部民众曾有万人的连署活动,呼吁政府进行各种保护措施.同时非正式的统计也发现,1992年10月迄1993年2月间,约有四万人亲赴七股观看黑面琵鹭. \x04\x03\x04\x031994 本年度的统计发现於七股地区出现的黑面琵鹭已达275只,占全球渡冬族群量的3/4. \x04\x03\x04\x031995 中华野鸟学会结合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努力,订定「黑面琵鹭保育行动纲领」,并举办一场国际性的研讨会. \x04\x03\x04\x031996 在日本东京召开保护黑面琵鹭国际研讨会.本年度出现於七股的黑面琵鹭数量达315只. \x04\x03\x04\x031997 「国际黑面琵鹭保育中心」和「国际黑面琵鹭救援联盟」相继成立,成员包括许多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进行卫星系放工作. \x04\x03\x04\x031998 除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报告外,爱鸟人士也举办「黑面琵鹭12人生态摄影展」,规模盛大,并有多场座谈会,引起诸多的重视.黑面琵鹭保育学会成立. \x04\x03\x04\x031999 於七股上方的滨南地区的工业区开发案在环评部分进入第二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估作业.12月「黑面琵鹭保育中心」成立. \x04\x03\x04\x032000 由经济部主导的滨南工业区开发案环境影响评估获得环保署的有条件通过,为七股的黑面琵鹭保育工作带来许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x04\x03\x04\x03迁徙路缐 \x04\x03\x04\x03每年初春3月,黑面琵鹭陆续分批离开渡冬地区,返回北方繁殖地,准备完成人生的大事;一直要到10月,才能再度看到它们活跃於渡冬地区.如此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令人不禁好奇它们到底来自何方?长途迁徙过程中会经过哪些地方?南迁北返走的路缐一致吗?不过这些问题目前并不完全为人类所了解.就迁移路缐而言,目前仅知部分族群会穿过南韩及日本,沿著大陆沿海与东南沿海迁移,并经过台湾部分地区. \x04\x03\x04\x03一般推测黑面琵鹭有三个北返迁移路缐:一是沿大陆福建、浙江沿海,北飞汉城;二是沿琉球、日本、韩国一带北返;另一则是自香港直接经由中国大陆内陆飞往北韩. \x04\x03\x04\x03国内的研究人员於1999年,为10只黑面琵鹭戴上追踪器(卫星及区域性无缐电),其中一只取名为「乌龟」的黑面琵鹭,於3月14日离开七股后,途中经由大陆福建、浙江、江苏沿海,於3月31日辗转抵达北韩汉江外海的海州岛.这是全球第一次成功追踪到黑面琵鹭的迁移路缐,跨出揭开黑面琵鹭神秘面纱重要的一小步. \x04\x03\x04\x03渡冬区的栖地与食物的选择 \x04\x03\x04\x03在渡冬区,黑面琵鹭主要栖息在水深约10至25公分的浅水区域,它们在这些地方觅食、休息、理羽、洗澡等.渡冬地点多在在海岸附近地区,例如河口、潟湖、海埔地、咸水沼泽、红树林或潮溪等地,偶尔也会出现在水稻田、红树林及已经抽水过的鱼塭中. \x04\x03\x04\x03以曾文溪口为例,黑面琵鹭日间主要成群栖息於七股堤防内的潮间带泥滩地及浅水区,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偶而会随著潮水移动,或者洗澡、理羽、玩耍;而邻近的浅\水之鱼塭(如东方鱼塭、北方鱼塭、龙山鱼塭、树北鱼塭等)或者河口地区则是它们晚上大快朵颐的地方.因此它们需要无污染的觅食区提供它们足够的食物来源,也需要安静、安全的休息区进行长时间的休息 \x04\x03\x04\x03黑面琵鹭的食物包括小鱼(2至10公分或10公分以上较细长者)、甲壳类(主要是明虾和小虾)及其他食物(如青蛙及大型昆虫的幼虫等).根据1992年在曾文溪口惨遭射杀的两只黑面琵鹭的胃内含物分析发现,胃内食物95%以上都是鱼鳞及骨头,另外利用胃内发现的鱼类小型耳石进行分析,确定它们只吃小鱼. \x04\x03\x04\x03繁殖 \x04\x03\x04\x03黑面琵鹭的繁殖一直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谜,早期的观察资料大多零星散布各处,且多为局部性,近年来这些资讯被汇整后,有关黑面琵鹭的繁殖情形,逐一被解开,1999年夏天,一群台湾的爱鸟生态摄影者组团赴中国大陆的辽宁省长海县,让大家逐渐了解黑面琵鹭在繁殖区的生活情形. \x04\x03\x04\x03有关黑面琵鹭的繁殖区域,很早就有报导,在「黑面琵鹭保育行动纲领」中,曾有详尽的整理,大致而言,这些区域多位於大陆(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外海的小岛,均在黄海和渤海湾内,且多在无人居住的小岛.以1999年在辽宁省外海的小岛而言,此处地形险峻,海拔高约100公尺,岛长200公尺,宽约130公尺,为岩石性岛屿,岛上有些区域有植被覆盖. \x04\x03\x04\x03黑面琵鹭筑巢於悬崖附近.巢是由枯树枝及树叶所筑成.每个巢均有一只亲鸟担任守护工作,同在此岛繁殖的鸟类包括唐白鹭和小白鹭.此外,观察者也看到游隼的出现,并推测游隼可能是黑面琵鹭繁殖时期的重要干扰者,当然,人类也是干扰者,人们会至此拾取鸟蛋.摄影人士在8月10日所发现的3个巢中,有一巢已成功孵化,幼鸟已离巢,另二巢中,分别有2和3个蛋.蛋的数量可从2-6颗不等.蛋呈白色,上沾有亲鸟的排泄物,比鸡蛋稍大些.这次所发现的巢应属於第二梯次的繁殖,在六月中旬时则为第一梯次. \x04\x03\x04\x03回到繁殖地的黑面琵鹭,大约在5月后即进入繁殖期,在六月初开始完成求偶、交配、产卵的工作,孵化期约需30天,幼鸟出生后在35天后可离巢,但仍和亲鸟留在繁殖区,再约30天左右才离开亲鸟,独立活动. \x04\x03\x04\x03面临的威胁 \x04\x03\x04\x03造成黑面琵鹭数量稀少的历史因素已不得而知,但是人为造成的栖地消失或剥蚀是它们目前以及未来生存的主要威胁,如自然栖地转变为农作区、垃圾?⒐ひ登 蜃≌ 取S伸稜 侵饕 鱿衷诤涌跍岬兀 庑┣ 蛴伸锻恋氐丶郾阋耍 J切矶嗫 ⒓苹 目悸堑氐悖 ⒀沽〉崛槐对觥E_湾曾文溪口、香港后海湾地区以及日本和韩国的海埔地都面临到相当程度的开发压力,不是有工业区的开发计划就是即将辟建为住宅区,如台湾曾文溪口有滨南工业区开发案、南部国际机场开发案、七股工业区开发案等. \x04\x03\x04\x03除了直接改造栖地会造成栖地破坏外,河川上游或附近地区的开发计划也会间接导致栖地品质下降或消失.尤其是变更海岸及河口附近的物理结构,如兴建堤防、兴建港口或者在河口及上游地区建筑水坝等,很容易造成河口地区严重侵蚀或淤积,使得栖息环境面积大量减缩或恶化. \x04\x03\x04\x03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直接猎捕、过度渔捞、或经由污染间接地降低食物的品质与可利用性…等,不管是故意或是意外,都会对黑面琵鹭造成干扰,甚至产生不利的影响. \x04\x03\x04\x03未知的将来 \x04\x03\x04\x03台湾曾文溪口、香港米埔后湾的福田保护区与越南红河三角洲是目前已知黑面琵鹭主要渡冬区域,而曾文溪口又是目前黑面琵鹭渡冬数量最多的地方(超过二分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它也是这三者中唯一尚未设立保护区的区域. \x04\x03\x04\x032000年,曾文溪口野生鸟类保护区预定地北方的滨南工业区开发案环境影响评估获得环保署的有条件通过,为七股的黑面琵鹭保育工作带来许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滨南工业区位於曾文溪口野鸟保护区之北方,该工业区之南界与保护区之距离大约为9公里,虽然工业区不在筹设中的保护区内,但开发所采取的填海造陆的方式,极可能造成沿海海岸地形、地貌的改变,严重破坏黑面琵鹭的栖息环境;而工业区可能产生的污染,也是曾文溪河口生态体系的重大威胁. \x04\x03\x04\x03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显示,七股地区黑面琵鹭主栖地的环境组成主要是潮间带泥滩地与浅水区,而黑面琵鹭日间主要在此休息;邻近的各处鱼塭(如东方鱼塭、北方鱼塭、龙山鱼塭、树北鱼塭等)则是它们的夜间觅食地点,因此就设立黑面琵鹭的保护区而言,必须同时兼顾休息区与觅食区.若以黑面琵鹭自主栖地至觅食区之间的移动距离来看,有近至数百公尺内或远至9公里者,其中约74%都在5公里内,由休息区到觅食区之间的平均移动距离是3.18公里(Lee et al. 1995).就研究的结果而言,主栖地半径5公里内的沿海地区,是黑面琵鹭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是我们真正需要加以保护的地方,此外还必须设立足够的缓冲区,以隔离干扰. \x04\x03\x04\x03但是筹设中的黑面琵鹭保护区,包括顶头额沙洲、新浮仑沙洲、曾文溪口及七股新旧海堤内浮覆地(黑面琵鹭主栖地),总面积约1200公顷,却只包含黑面琵鹭的主栖地、一些无水的沙丘、防风林和深及腰的海域,并未将黑面琵鹭的主要觅食区划入,而除了主栖地之外,黑面仔从来都不曾於其他保护区域中发现,再加上所规划的核心区东侧,明显缺乏充足的缓冲区作为屏障,因此曾文溪口野生鸟类保护区的规划,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