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3:49:3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影响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影响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影响
措施:
1)集中军权(收兵)a.设禁军,由皇帝直接统辖,分割兵权
b.设枢密院,使统兵权,调兵权分离并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兵权
c.实行更戊法,造成兵将分离,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发动兵变
d.实行“守内虚外”政策,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2)集中行政权、司法权a.中央:削弱、分割相权——实行军政、民政、财政的三权分立,增设枢密使,参知政事及三司使,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b.地方:派文官任知州并设立通判相互牵制,削弱地方行政权;地方司法人员由文官担任,死刑须报中央复核批准,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
3)集中财权(制钱):各路设转运使,地方赋税留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影响:
积极方面: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方面:(1)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
(2)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财政困难
(4)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960年春,后周的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奏报北汉和辽朝会师来攻,于是奉命带兵北上,到了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回师都城,夺取了后周政权,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960年―976年在位)。
963年(乾德元年),北宋首先出兵灭掉荆南(即南平)和湖南,接着,陆续灭掉后蜀、南汉和南唐。在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978(太平兴国...

全部展开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960年春,后周的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奏报北汉和辽朝会师来攻,于是奉命带兵北上,到了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回师都城,夺取了后周政权,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960年―976年在位)。
963年(乾德元年),北宋首先出兵灭掉荆南(即南平)和湖南,接着,陆续灭掉后蜀、南汉和南唐。在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978(太平兴国三年),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的钱?m相继归附,南方的割据政权全被消灭,结束了五代十国分立割据的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政权建立后,宋太祖、太宗以及其后继者陆续采取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首先削减州郡(府、州、军、监)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州郡的兵权、财权和司法权也都收归朝廷。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997年(至道三年),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并陆续篇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四司,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摄,属于临时指派(“差遣”)的性质。
其次,分割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权力。不但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贰,而且还把唐末五代设置过的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第三,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罢去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及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而且把禁军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又称“三司”)大光明,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这些将领虽统率军队,而军队的调遣和移防等事则须听命于枢密院。从此结束了武人专横跋扈的局面。
第四,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第五,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禁军有一半是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余分戍全国各要冲地区,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