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演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6:54:53

甲骨文的演变
甲骨文的演变

甲骨文的演变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即龟甲,骨指曾骨.商代晚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卜毕将所问之事或所得结果刻(或写)在其上,称甲骨文.因商代甲骨文不见于古代史书记载,所以学者命名不一,有龟卜文、契文、殷契、甲骨刻字、殷墟文字、贞卜文、殷墟卜辞等各种名称.商朝灭亡,“失国霾卜”,商代甲骨即不为世人所知.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北京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生病,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其中有“龙骨”,王懿荣见其上刻有字,倍感惊奇,于是立即命人到药店把有字的“龙骨”全部买回.后来,有个化名为“汐翁”的将这一事实写了《龟甲文》,在1931年北平出版的《华北日报·华北画刊》上发表.此后,人们便以为这是甲骨文发现的文字依据,其实甲骨文发现也有个认识过程.
  罗振常在《洹洛访古游记》“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条”中说:此地埋藏龟骨,前三十余年已发现,不自今日始也.谓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数骨片随土翻起,视之,上有刻画,且有作殷色者,不知为何物.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见稍奇之物,随即其处掘之,往往得铜器、古泉、古镜等,得善价.是人得骨,以为异,乃更深掘,又得多数,姑取藏之,然无过问者.其极大胛骨,近代无此兽类,土人因目之为龙骨,携以视药铺.药物中固有龙骨、龙齿,今世无龙,每以古骨充之,不论人畜.且古骨研末,又愈刀创,故药铺购之,一斤才得数钱.骨之坚者,或又购以刻物.乡人农暇,随地发掘,所得甚夥,检大者售之.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其小块及字多不易去者,愁以填枯井.
  可见,在1899年前数十年间,小屯村民就在附近的耕地里见到骨甲.加拿大长老会驻安阳牧师明义士在其著《甲骨研究》中说:
  起初有人收藏甲骨,可不知道出处.在1899年以前,小屯人用甲骨当药材,名为龙骨.最初发现的甲骨,都经过潍县范氏的手.范氏知道最详.先时范氏不肯告人正处,如告刘铁云汤阴牖里.余既找到正处,又屡向范氏和小屯人打听,得知前清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小屯有剃头商名李成,常用龙骨粉作刀尖药.此地久出龙骨,小屯居民不以为奇 .乃以骨片、甲版、鹿角等物,或有字或无字,都为主骨.当时小屯人认为字不是刻上的,是天然长成的.并说有字的不好卖,刮去字药店才要.李成收集龙骨,卖与药店,每斤制钱六文.
  小屯村民在1899年前就发现了甲骨文,当然这种发现是一般的发现,不是科学意识上的发现.古董商云集小屯收购甲骨后,转售于北京等地.1899年王懿荣亲自鉴定甲骨实物,有目的的进行搜索和研究.从此,殷墟甲骨文才为世人所知和重视.
  早期甲骨文的搜集和流散
  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殷墟甲骨文以后,国内一些学者开始购藏.王懿荣不仅是甲骨文的发现者,而且也是第一个购藏甲骨的学者.1899年秋,他从古董商范维卿手中购得12片.1900年春,又从范维卿处购得800多片.同年,古董商赵执斋也将甲骨数百片售与王氏.至王殉难时,先后3批共购藏甲骨1500片.王懿荣所藏甲骨,大部分由其子王翰甫转卖给刘鹗,一部分赠天津新学书院.
  1899年秋,王懿荣将甲骨“名之曰龟版”后,范维卿携带甲骨到天津出售.
  殷墟遗址及墓葬分布示意图
  王襄(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与孟定生最初购约五六百片.后来王襄又在京津两地相继购得甲骨4000余片.王襄购藏甲骨历经曲折,在保存祖国文化珍品方面,表现了爱国主义的高尚品质和民族气节.
  据董作宾、胡厚宣编著的《甲骨年表》载:当时收买甲骨的还有端方.端方是清朝的封疆大吏,官至总督.1899年,古董商范维卿为端方购买古物到安阳,见刻有字的甲骨,于是购买若干片回京交给端方,端方十分高兴,按每字银2两5钱付酬.因此,范维卿竭力为其收购.
  刘鹗,字铁云,江苏丹徒人.晚年曾著小说《老残游记》.他从王懿荣之子王翰甫处买千余片.从定海方药雨处得300多片;古董商赵执斋在鲁、冀、豫一带为其收购3000余片;刘鹗又派其三子大绅亲往河南购买千余片.刘鹗购藏甲骨在5000片以上.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言,一字叔蕴,号雪堂,晚年又号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生于江苏淮安.罗振玉曾在刘鹗处当过家庭教师.1901年,罗振玉在上海刘鹗处始见甲骨文墨本,惊叹这是“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敞)、杜(林)、杨(雄)、许(慎)诸儒所不见”的文字,劝刘氏编《铁云藏龟》出版,并亲为作序协助刊行.这是罗振玉与殷墟甲骨文发生密切关系的开端.当时,罗振玉认为尽量搜集出土的甲骨是当务之急,他在《殷墟书契·序》中说:“宝物之幸存者有尽,又骨甲古脆,文字易灭……不汲汲搜求,则出土之日,即澌灭之期,矧所见未传,考释亦讵可自信,由此观之,则搜求之视考释不尤急欤!”
  从1906年开始,罗振玉个人着手搜集甲骨.先是通过古董商购买甲骨.在确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点在安阳的小屯后,遂于1910年派人前往小屯“瘁力以购之,一岁所获,殆逾万”.1911年又“复命弟子敬振常、妇弟范恒斋兆昌至洹阳采掘之,所得又再倍焉.”1915年他又亲赴安阳小屯实地考察.罗振玉广泛搜集,至1928年已收藏甲骨3万片以上.他收藏的甲骨不仅数量超过了别人,而且还有很多精品.另外,罗振玉搜集甲骨,“与从来古董家的习尚稍有区别,他不仅搜集有字的骨片,而且还注意搜集与骨片同时出土的各种器物.”
  据学者统计,从1899~1928年的30年间,各家收藏甲骨的数字是:
  王懿荣      约1500片
  王襄、孟定生   约4500片
  刘鹗       约5000片
  罗振玉      约30000片
  其他各家     约4000片
  在国内学者们致力于搜集殷墟甲骨文的同时,欧美一些国家和日本的有关人士,利用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也染指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殷墟甲骨文.他们使用各种手段,私自收购、非法转售或运往国外,使许多有字甲骨流散到外国.
  最早搜集殷墟甲骨文的外国人,是美国长老会驻山东潍县的传教士方法敛(1862~1914)和英国浸礼会驻山东青州的传教士库寿龄(1859~1922).1903年两人合伙从古董商手中购买很多甲骨,将其中400片转卖给英国人在上海主办的亚洲文会博物馆,从中牟取暴利.1904年又从古董商手中购得大批甲骨.1906年后陆续将大批甲骨倒卖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卡内基博物院、苏格兰皇家博物院、大英博物院、美国斐文尔德博物院等单位.
  1908年,英国驻天津总领事金璋(1854~1952)在山东等地收购甲骨.
  1909年,德国人威尔茨在山东青岛私自收购甲骨711片,这批甲骨流散到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院.卫礼贤(1873~1930)购买72片,倒卖给瑞士巴骚民俗陈列馆等单位.
  加拿大长老会驻安阳牧师明义士(1885~1957),从1914年开始考察殷墟收购甲骨.在外国人中,明义士私自收购甲骨最多.1917年他自称收藏甲骨5万片.后来又将小屯村出土的一坑甲骨全部购买,实际上他所购藏的甲骨超过5万片.其中一部分非法运往国外,一部分埋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的一个教师住宅的地下室.1952年开展“三反”运动时,当事者英国林森(字仰山)交待此事.遂挖出140多箱古物,内有甲骨8080片,其中有字的共3668片.另外,未运走留在国内的还有南京博物院2369片,北京故宫博物院20364片.据说,明义士购藏的甲骨,在军阀混战时期被毁掉一部分,具体数字不详.
  日本人林泰铺从1905年开始搜集甲骨,1918年还亲临安阳殷墟了解甲骨及其它古器物的出土情况,并私自收买甲骨和古器物.三井源右卫门、河井荃庐、堂野前种松等人也通过各种渠道收购一批甲骨.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流散到国外的情况,据著名的甲骨学家胡厚宣统计:日本12443片,加拿大7802片,英国3355片,美国1882片,联邦德国715片,苏联199片,瑞典100片,瑞士99片,法国64片,新加坡28片,比利时7片,南朝鲜6片.12个国家和地区共收藏2.67万片.殷墟出土甲骨的其余部分分藏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及港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