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大学 中庸 都讲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3:35:48

论语 大学 中庸 都讲什么
论语 大学 中庸 都讲什么

论语 大学 中庸 都讲什么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问相与谈论.因此,《论语》又是若干片断和篇章的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顺序没有什么道理,而且绝非出自一个人的手笔.通行的说法是,《论语》一书有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孔子再传弟子的笔墨,最后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所以说,《论语》的着笔当开始于春秋末年,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年.《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忠恕”和“仁”.“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就是“爱人”. 《大学》分“经文”一章,传文十章.“经文章”是孔子的言论,由曾参口述;十章“传文”,则是曾参的见解,而由他的学生记录而成.曾参又称曾子(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小四十六岁.曾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孝”,而尤以“孝”影响最大.“曾参之孝道,感天地,动鬼神.”(唐·皮日休语)曾子也因此获得后世“宗圣”的称号.《大学》是儒家阐述治国平天下的一篇政论文.它的主要思想是“修己以安百姓”;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人世”思想的全面体现,对后代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中庸》的作者子思(前483-前402),姓孔,名?常?字子思,他是孔鲤的儿子,孔子的孙子,被后世尊为“述圣”.子思是儒家学派的承前启后者.他虽说没有亲聆孔子的教诲(子思小孔子六十八岁,在子思的幼年,孔子即去世了),但他跟随孔子的弟子曾参学习,颇得孔门真传.子思的思想又通过他的门人传给孟子,孟子继承发扬,最终成为儒家的“思孟学派”.子思的《中庸》,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和发挥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如果说《大学》是儒家的一篇政论文,那么,《中庸》则是儒家的一篇哲学论文.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的主题,在于阐述中庸之道最完美、最高的道德.同时,在方法论上,它又倡导在认识、处理问题时,选择一个正确的立脚点,既反对“过头”,又反对“不及”;从宇宙观看,《中庸》主张“天人合一”;从政治观看,《中庸》主张人治、德治;从教育观看,《中庸》倡导在“诚”的基础上,采取“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自从宋朝的“二程”首创“四书”之说,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编辑问世以来,“四书”便形影不离.此次整理,由于篇幅原因,将《孟子》抽出单行,而将《论语》、《大学》和《中庸》合刊.《论语》以刘宝楠《论语正义》为底本;《大学》、《中庸》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编次也基本不变,程子的提示,朱熹的序和按语,对理解原文有极大的帮助,所以也予以保留并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