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3:50:07
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音乐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正以她日益崭新的面貌,确立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但从教育、心理角度、从学生的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就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同时,在感情上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进行德育教育,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虽是主要教学内容,但感悟音乐进行德育教学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首要追求. 从小学音乐教学目的来看,该课程的开设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学生,是未来的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审美观点,是从建够“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置的,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也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手段的教育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受教育是获得音乐知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下面我来谈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个方面.一、歌曲学唱中渗透德育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如在学唱歌曲《拍手拍手》时,首先问学生会在什么场合下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再学唱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为唱的好、表演的好的同学拍手,为上课认真的同学拍手,学会拍手的意义,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二、乐曲欣赏中渗透德育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并在乐曲欣赏中容入爱劳动、爱集体、爱生活爱祖国等的德育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这学期在欣赏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和《东方明珠》时,先让学生去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国歌》.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祖国母亲我要回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国母亲看到《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美丽.但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基隆港连起来吗?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快见到”的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赏,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这节课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爱国教育. 又如在欣赏《森林的歌声》和《荫中鸟》时,引导学生听辨乐曲中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并让学生学各种动物及鸟叫声,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直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三、音乐实践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音乐培育学生的心灵美、以音乐启发学生的智力、以音乐呼唤学生的情感、以音乐进行德育教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学校的德育教育,它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不是装饰名牌学校的广告牌!不是挂在校长嘴边动听的词燥,也不是校园墙壁上华丽的标语,更不是学校升学率的代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德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德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德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德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也许,我的“纸言片语”仅是盲人摸象,无法窥探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全貌,但我们力求走进新课程,去感悟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新课程改革那轰轰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课程改革那点点滴滴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