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故事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4:29:28
三国演义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x0d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x0d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x0d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x0d《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x0d《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x0d《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x0d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x0d《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x0d《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x0d梗概《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x0d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x0d《三国演义》全书通过错综复杂的预选斗争,提示了宫迁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间,同一集团的不同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书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赤壁之战是该书描写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x0d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代表性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x0d《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这,贯穿全书的始终.\x0d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己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抽刘备”.此计被识破后,又谎称“国太病重”,欺骗孙夫人携带刘备幼子阿斗返回东吴,企图以阿斗为人质交换荆州.在关羽失荆州死亡之后,孙刘联盟破裂,孙权惟恐刘备起兵报复,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操,孙权在信中奉承曹操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孙权劝曹操废汉称帝的企图有二:一是可以引起刘备及其他拥护汉室势力群起反对曹操;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险恶.难怪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吗?”却使以仁义取天下的刘备也极善于玩弄谋略,当吕布被曹操俘获时,曹操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刘备帮作沉思,随后提醒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致使刘关张三人合力方可击败的吕布顿时殒命.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奋力救回幼主阿斗,刘备竟当赵子龙面掷阿斗于地,正如民间歇后语所说:“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鉴赏与评析《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x0d《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x0d《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x0d《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