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宋窥唐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6:47:47
轶宋窥唐是什么意思?
轶宋窥唐是什么意思?
轶宋窥唐是什么意思?
很文学的题目.阁下是考研吗?
明朝李东阳的复古论点“轶宋窥唐”
== 李东阳(1447~1516)以台阁重臣的身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明史·李梦阳传》),在当时文坛具有很高的声望.永乐以来,台阁体的盛行,给文学创作带来不良的风气,作品苍白贫乏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文学的艺术活力,造成文学委靡不振的局面,沈德潜等的《明诗别裁集》曾说:“永乐以还,尚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诗渐亡矣.”在这种情况下,李东部等人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台阁体文学发动了一次冲击.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以为“汉唐及宋,格与代殊.逮乎元季,则愈杂矣.今之为诗者,能轶宋窥唐,已为极致,两汉之体,已不复讲”(《镜川先生诗集序》).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如他提出学古乐府应“往复讽咏,久而自有所得.得于心而发之乎声,则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矣”.又认为“今之歌诗者,其声调有轻重清浊长短高下缓急之异”,“律者,规矩之谓,而其为调,则有巧存焉.苟非心领神会,自有所得,虽日提耳而教之,无益也”《怀麓堂诗话》.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当是无可厚非的.值得一提的是,李东阳的复古论点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如明代中叶崛起的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在诗歌师古问题上就继承了李东阳“轶宋窥唐”的主张.
李东阳(1447~1516)以台阁重臣的身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明史·李梦阳传》),在当时文坛具有很高的声望。永乐以来,台阁体的盛行,给文学创作带来不良的风气,作品苍白贫乏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文学的艺术活力,造成文学委靡不振的局面,沈德潜等的《明诗别裁集》曾说:“永乐以还,尚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诗渐亡矣。”在这种情况下,李东部等人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台...
全部展开
李东阳(1447~1516)以台阁重臣的身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明史·李梦阳传》),在当时文坛具有很高的声望。永乐以来,台阁体的盛行,给文学创作带来不良的风气,作品苍白贫乏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文学的艺术活力,造成文学委靡不振的局面,沈德潜等的《明诗别裁集》曾说:“永乐以还,尚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诗渐亡矣。”在这种情况下,李东部等人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台阁体文学发动了一次冲击。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以为“汉唐及宋,格与代殊。逮乎元季,则愈杂矣。今之为诗者,能轶宋窥唐,已为极致,两汉之体,已不复讲”(《镜川先生诗集序》)。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如他提出学古乐府应“往复讽咏,久而自有所得。得于心而发之乎声,则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矣”。又认为“今之歌诗者,其声调有轻重清浊长短高下缓急之异”,“律者,规矩之谓,而其为调,则有巧存焉。苟非心领神会,自有所得,虽日提耳而教之,无益也”《怀麓堂诗话》。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当是无可厚非的。值得一提的是,李东阳的复古论点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如明代中叶崛起的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在诗歌师古问题上就继承了李东阳“轶宋窥唐”的主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