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应抒发真善美的情感【原创】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2:58:31 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学生作文应抒发真善美的情感【原创】作文
读了博友《莫言谈语文教学与教材》的文章,很有感触。因为莫言先生抨击了现行教育的诸多弊端,尤其对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令人惊诧的见解。他说—— 我们的语文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能够用独具特色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允许摹仿着教材上的光辉样板抒发“无产阶级”感情);我们要培养的是思想“健康”的接班人,并不需要感情细腻的“小资产阶级”;我们恨不得让后代都像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乖孩子,决不希望培养出在思想上敢于标新立异的“异类”。国家鼓励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标新立异、发明创造,但似乎并不鼓励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标新立异,更不希望你发明创造……由此决定了我们的教材必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由此决定了我们要通过语文教育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于是,语文就变成了政治的工具;于是,我们的孩子们的作文,也就必然地成为鹦鹉学舌,千篇一律,抒发着同样的“感情”,编造着同样的故事。 我读过我女儿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作文,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倒是她遵照她的中学老师的嘱咐写的那些对她的考试毫无用处的随笔和日记,才多少显示出了一些文学的才华与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真实感情。可见孩子们也知道,写给党和国家看的文章,必须说假话,抒假情,否则你就别想上大学……孩子们在上学期间就看出了教育的虚伪,就被训练出了不说“人话”的本领,更不必说离开学校进入复杂的社会之后。 莫言先生用幽默风趣的闲谈方式对语文教学和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嘲讽批评。当然,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他是擅长写作的,似乎更有资格对学校的学生作文教学做出陟罚臧否(对事不对人)。作为基层的语文老师,长期和学生打交道,经历过要不要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以载道向学生灌输正能量的学术争鸣,使用过文革以来几次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也清楚学生作文演变成应试八股文(成为高考的敲门砖)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但是,对学生作文不能一棍子打死,统统归入“不说人话”里面去。毕竟,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指导应该遵循一定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规范,学生作文自由真实地表达思想情感,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应该也必须写出真情实感,但这些真情实感要规范在一定的范畴之内。那些“诲淫诲盗的、阴暗自私的、暴力嗜血的、蔑视法度和民俗道德的”等等极端自私的个人思想情感,不必也不能在学生作文中宣泄出来。如果不加限制地默许这些思想情感在作文中表述出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倒是“绝对人性化了”,可是理想道德的价值取向却发生了很大的问题;作文教学倒是自由奔放了,但思想情感上却是良莠混杂。如此一来,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在学校教育学到全套的知识能力,祸国殃民,成为民族自强的千古罪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从国家语文教学规范性纲领和学生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我们的作文教学指导思想并没有一味地引导学生虚伪地不说人话。学生进入复杂的社会不说人话,那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的作文教学(只能怪社会是个大课堂,水太深太混了)。 从古至今,语文学习和写作教程就没有也不能脱离社会道德的规范而独立存在,文学作品也是时代思想道德的客观反映(莫言大师的文学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必定也是符合西方那些评委所在国度的思想道德标准才入围的)。窃以为,语文教材与学生作文里所继承弘扬的“爱国情怀,英雄主义、集体观念、舍己为人精神、尊老爱幼美德”等,都是陶冶情操、励志立业、实现人生的理想的好内容,并非是不说人话。一度被某些人蔑视不齿的雷锋精神业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各民族不同理想信念的人共同精神图腾,把它写进作文里,也不是假大空之类的“鬼话”。 说实话,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要训练学生真实表达思想情感的技能,培养终生受益的议论描写说明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应试教育的选拔需要,经得起高考的检验。即使在这样尴尬教学环境里,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有善可陈的:除了遵循写作规律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训练学生把作文写得有真情实感,以情动人,以求获得高考阅卷人的青睐,得到高考和社会各界的承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大多数老师指导学生习作也是力求避免矫揉造作,鹦鹉学舌,摒弃虚情假意的假话套话空话。力戒使用杂文式的投枪匕首讽刺时弊,过多的渲染社会阴暗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奔向光明的前程。 语文教学总是和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强国富民的宏图大略息息相关的,作文教学离不开引导学生采撷光明,驱逐黑暗的这条主线。所有国家的教育概莫能外。作为学生的习作,能够以其浅薄的生活阅历,稚嫩描摹出“真、善、美”的社会生活,笨拙地叙述出扬善惩恶的真实感受;比较靠谱地表达出人生的理想愿望,勇敢宣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前景,给人以美的教育和享受:这就是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篇一:小学生习作语言的真善美探微
小学生习作语言的真善美探微
江苏省兴化市荻垛中心小学王小琴
【摘要】语言描写是习作成败的关键。小学生习作,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兴,即讲“真”话,抒“真”情。小学生要多阅读,“善”于把阅读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要“善”于模仿练笔。小学生习作,还要讲求语言“美”,可以通过巧用新词、斟酌词句、引经据典、妙用修辞等方式进行润色。只有习作语言体现出真善美,小学生习作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语言;真善美
语言作为交流沟通、传递思想感情的工具,带给我们的思想情感、心理感受是最直接的,所以,其描写得是否细腻真切也是习作成败的关键。可以这么说,语言是有温度的,作文语言应当体现出真善美的有机和谐统一。而现今的学生习作却偏离了这一宗旨,作文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依旧走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为了应试,有些学生背诵命题作文,有些干脆胡乱编造凑字数,这就导致学生的作文语言虚情假意,千篇一律。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的作文语言不再干瘪,而是保持“真”“善”“美”呢?结合一些实际的积累,我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习作语言需要“真”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主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提倡自主选题。”①
1924年叶圣陶先生也在《作文论》里提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兴。”这些理念的提出,强调了我们指导学生习作要写原汁原味的内容,抒发真真实实的胸臆。
1.让生活素材奠定语言之“真”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实际,作文就只剩下一个躯壳,没有意义,没有内涵。可以这么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真实的生活素材必然奠定真实的习作语言环境。
【教学片段】
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教者可以通过系列化习作进行素材的积累。如在五年级主题为“番茄”的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带领孩子进行习作的。
师:看到番茄,你最想写什么呢?
生:我最想写番茄成长的一生。
生:我想写番茄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
师:同学们想写的东西很多,有些通过搜索资料能知道,可有些方面比如番茄是怎么成
长的,我们不知道,这可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合作试种一次。
生:试种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观察。
师:既然决定种植番茄,那么我么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
(出示范文,师生讨论计划制定的要素)于是,系列作文之一——应用文《番茄种植计划》就生成了。应用文体的习作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真实性。这样水到渠成的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强化了素材的真实。
师:番茄长出来了,你们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
生:我眼中的番茄是圆圆的,红红的,就像天上的太阳似的,吃起来酸酸的。
生:这样的介绍缺乏新意。我们可以让番茄自己说话。
师:对,有一种体裁适合番茄自我介绍。
生:童话。
师:今天,我们习作的内容就是《我是番茄》。那么可以围绕哪些方面来写呢?
生:番茄的外形、味道、营养价值。
??
师:这些方面同学们了解吗?
生:了解,我们种植番茄时就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生:我们在观察本上都进行了记录,还请教了农民伯伯、营养专家。
孩子们自己动手定下计划、播下番茄种子,对番茄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跟踪观察,还把自己的活动过程原汁原味地写下来。有采用日记体客观记录番茄成长过程的,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番茄外形、味道的??在“番茄”这个主题活动后,学生进行了一整套的系列作文创作,比如《我最喜爱的植物》、《一次有意义的劳动之旅》、《番茄的自述》、《番茄造型大赛》??
由于亲力亲为,学生头脑中、笔头下积累的关于番茄的素材自然便多了,思考的角度也能多种多样。这样,习作语言的真实性必然得到保证。
2.让习作语言绽放“真”情之花
【教学片段】
人们常说,写作文要讲真话,抒真情。所谓抒真情,就是要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作文《老师发火》,笔者调查发现,82℅的同学没有抒真情。究其原因,学生竟然是不想将老师的“光辉形象”平常化,对老师有一种畏惧。
师:上课了,你们还在讲话,我正常的表现是什么?
生:发火。
生:老师会生气地说:“这节课不上了,你们自习吧!”
??
师:你们觉得老师这样做,对吗?
(大部分同学说对,少部分同学沉默)
师:你们有没有人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呢?(没人讲话)
师:老师这次冲动了,其实应该听听大家的解释。
生:对,其实我们有时候是在讨论问题。
生:老师,你发火的时候好凶,一点不温柔。
生:老师,我当时讨厌你,为什么那么缺乏耐心?
??
师:你们很棒,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了。我们的习作要想有生命,必须讲出真话,抒出真情。
打开了孩子的心扉,再以《老师发火》为内容写作文,孩子们的习作语言几乎没有一句空话大话,一篇篇作品就是一种种独特的真情表达。人们常说“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只要学生情感的闸门一打开,自然会情到笔至,妙笔生花。发真感就会有感而发,发真感就会有独特的感受,发真感就会震颤心灵。
二、习作语言需要“善”
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发现,学生刚开始学习习作时,都知道要写什么,但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法把阅读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那么,作为教者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多多阅读,“善”于转化、“善”于模仿。
1.多多阅读,善于转化
对于同一种事物的认知,不同年龄特征的人会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作为小学生,由于自身的阅读感悟还不够深入,这时,把别人的语言进行转化,是改变自身语言直白特点的有效方法。
【教学片段】
(出示学生习作句子)
“文学,就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文学对我有了影响。
生:我非常喜欢文学。
师:既然喜欢,那老师改一下:“文学对我有影响,我喜欢上了文学。”
生:改过之后太直白了,原句给人一种艺术之美,很含蓄。
师:那这种写法我们能试试吗?
生:故乡,就像一坛老酒,在我心中不断积淀、升华。
??
师:这种把别人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方法,同样会让我们的习作增色不少。②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不要讲过多高深的写作方法,而是要老老实实地根据需要让他们读懂别人的表达,这样他们就能真正做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一天积累一句,何愁不“善”语言呢?
2.多多阅读,善于模仿
转化句子的同时,教者还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进行小练笔的模仿。这种练笔,训练简便,运用灵活,符合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现举例说明:
《桂林山水》写漓江的水是这样写的:
漓江的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师:这个片段有什么特点呢?
生: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进行描写。
生:用了分号,是并列式描写。
生:这个片段是由首、中、尾三个句子组成。
师:同学们真会阅读,也善于阅读,下面请同学们也仿照这种构段方式仿写一段话。
(展示学生习作成果)
妈妈的手
我的妈妈是普通的劳动者,她有一双能干的手。妈妈的手真勤啊,屋子里乱糟糟时,妈妈一整理,该擦的擦,该洗的洗,很快就干净了;妈妈的手真巧啊,一团看起来很普通的玻璃丝,经妈妈手一编织,一只可爱的小花篮出现了;妈妈的手真“热”啊,不管街坊邻居有什么困难,她都能及时地把双手伸出去。和妈妈比,我的手不光是长得小,而且不会做事,我还要认真锻炼啊!
学生创作的这个片段,选材有新意。写妈妈的手“勤”、“巧”这两个特点,比较好抓。
因此,习作需要我们利用语言为之润色。
1.巧用新词,让语言与时俱进
文章是时代的反映,语言也须要与时俱进。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新词应时而生,如“给力”、“正能量”、“神马”等。这些词语新颖活泼、充满生命。习作时,我们可以根据作文内容,活用它们。这样会为语言增添亮点,让文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斟酌词句,让语言灵动精美
古人在创作中对语言的推敲是非常重视的。例如唐朝诗人贾岛边骑驴边吟哦:“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因思考撞进韩愈仪仗队,二人斟酌留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佳句。宋朝宰相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先后用了“到”、“过”、“入”、“满”字。经过多次斟酌,最后才选下“绿”字,成为千古名句。由此可见,习作时,要重视斟酌词句,才能写出具有灵动精美语言的文章。比如孙油田习作《月光启蒙》中,“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一句,一个“长”赋予了歌谣无限的生命力。
3.引经据典,让语言富有韵味。
我国有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能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对小学生而言,可谓是增加语言魅力的一条捷径。如一位六年级学生就利用名句,在《这就是学习》中搭建了文章框架。他借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分别隐喻学习的三种境界,形成了文章的整体框架,显现了作者宽阔的视野,立意的脱俗。我们习作时,还可以引经据典,让文章翻出新意,让文章语言凸显鲜明的个性??这样,可以使语言富有深刻的内涵,还可以显示出飞扬的文采,真正达到文质兼美。
4.妙用修辞,让语言生动美丽
作文时,通过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美丽多姿。如在品味《灰椋鸟》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A: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
B: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B句话既用了拟人,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灰椋鸟的叫声写得可感、可想,让人如临其境,达到了通常表达手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再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写出了春雨细、密的特点。这句还描写了雨中的屋,,展现出一幅优美、朦胧的春雨图,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体验到语言文字的张力及美妙。
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会让你的作文语言鲜活起来。
下页篇二:作文怎样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作文怎样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探索作文高分的奥秘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分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将来的前途命运。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重视作文的写作,切不可随手乱涂。作文要想得到高分,我们必须像作家创作文学那样,抱有严谨科学的态度。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作者的独自创作的产物,也可以算是一种文学。凡文学都是作家对现实创造性、形象化地审美反映,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因此,作文的写作,也要力求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一、真
所谓“真”,就是作文要合乎规律性、真实性,即文章要合情合理。合情,就是要作文表现真情实感;合理,就是作文要合乎生活本身的逻辑,反映生活发展的规律。在作文写作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写符合自己生活的文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正如冰心在《写作经验谈》中所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就会念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其次,议论文往往观点不深刻、不科学,也就不真实。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现象是复杂多变的,事情是错综复杂的,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要深思,挖掘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否则,就不符合生活的实际,也就不真实,不科学。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明确要求作文要“深刻”,并且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3)、观点要有启发性。如果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要求,那么我们的作文就会达到“真”的境界。
二、善
所谓“善”,就是作文要合乎目的性。作者写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表达作者对所描绘的生活现象的认识、评价或爱憎褒贬之情。这个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可以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内容则组成了一篇文章的血肉。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写内容,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它们也是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重要尺度。具体来讲:(1)、议论文的目的在于以理服人。故每一篇议论文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并且要贯穿全文,做到观点统一。当然,一个中心论点或称之为总论点,可以用几个分论点来具体阐述它,不过,这几个分论点一定要紧紧围绕总论点展开,做到如袁枚曾经说过的:“开千枝花,一本所系。”一篇议论文同时有多个可有可无且彼此联系不深的论点,势必造成观点混乱、结构不清、零乱破碎的文病。正如古人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篇中说:“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意思是说,一篇文章表现两种思想观点,就像手指上又生出手指,那是违反写作规律的。我们反对在议论上“多头指向”“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各个分论点的地位与作用也不是同等的,它们要有主次之分。它们排列的顺序应有层次性,有论层感,即层层深入,呈现一种上升的梯度。(2)、记叙文的目的在于以情感人。它或以塑造的人物形象独特的魅力打动读者,或以真情实感感动读者。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故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老舍也曾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按表达的方式而言,小说也属于记叙文范畴),而不是事实的重述。”同时,我们反对“为文而造情”这种矫柔造作的文风。一切真情都是在作品中通过形象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附加的、硬塞进去的。(3)、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育人。故我们要对说明的对象仔细地观察、耐心而全面地搜集有关资料,做到下笔前“胸有成竹”,那么下笔时才会“言之有物”。此外,我们也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对象,做到“言之有序”。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做到“言之有文”。这样,才能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一个清晰详细而又全面深刻的了解,增长见识,丰富知识。
三、美
所谓“美”,就是作文要合乎审美性。好的文章常被人誉为“美文”,是因为它们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实现呢?我们应该立志在作文中写出几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就是美的所在。一篇作文的闪光点有很多处。从整体而言,好的选材、好的立意、好的构思、好的语言,都是一篇作文的闪光点;从局部而言,好的标题、好的开头结尾、好的句子段落、好的文面等也是一篇作文的闪光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也明确提出:(1)、深刻透彻,(2)、形象生动,(3)、有文采,(4)、有创新。下面我就其中的某几个方面
略述一点儿。
选取一个细节(值得羡慕的富有!),谁能估量出这个细节回发出多么强烈的光和热。”其次,我们要重视动词、形容词的锤炼。法国作家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个动词或形容词往往是这个句子中最精彩之处。例如:古典小说施耐庵《水浒》
没有“真”而言。另一方面,“善”制约着“真”,正确的“善”是对“真”地深化和强化,又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利于达到主观评价和客观实际的统一。
篇三:作文指导应如何落实
作文指导应如何落实?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教师一碰到作文教学就觉得棘手,学生对作文更有畏难情绪,因此学生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助材料,学生作文抄袭之风越来越重,虽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却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表情达意了。如何扭转这种现象,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情可抒,有感能发,有话可说”呢?就目前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加大力度抓好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情感的现象,往往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有着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如何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使作文指导实现以“习作”为目的呢?学习了本次课程,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如下方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在积累中丰富习作的语言和内容。
在平时交流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人谈起某事滔滔不绝,有些人则沉默寡言,为什么会不一样,主要是两个人的生活经验阅历不一样,或者说表达能力不一样。小学生的作文也如此,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指导中要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生活积累。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1.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平时,我尝试着做这些方面的引导,在班级或学校组织活动时,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观察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和当时的环境气氛,回来后写在日记上,在下
到窗前进行观赏,我则在旁边从量上、形状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要求学生以雪为题写一篇作文,正是由于学生平时进行积累,学生才会在童年趣事的描写中事例多,内容丰富。
2、指导阅读--积累语言。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丰
富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文章必须进行熟读成诵。例如《
于我平时注重学生的感受并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练说,学生基本上达到说真话抒真情。
三、以课文为范文进行指导,明确写作的目的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优秀的作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读
带写,读为写引路”的原则,充分发挥课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体会课文的立意、行文,让学生感知作文应写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从而知道作文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
四、引导学生体验,在体验中掌握方法。
习作教学要注重学生写作的心理活动,架设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习作指
导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他们的耳朵、眼睛、心来感受外面的世界,经历一个活动过程,感受一个真实的世界,萌发一份真实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千方百计的创设情境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动脑中获得内心的感受,涌动情感的波澜,从而笔随心动。例如:在学完《丰碑》一课后,由于本篇文章中设计了很多人物的描写方法,是一篇很好的有关人物描写方法的范例,因此我以此进行了练写,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文中所用的方法后,我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观察,我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挨批评和受表扬时的不同表情、动作,然后让学生进行描述情境,学生由于掌握词汇和表达能力的不同,因此写的也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但都抓住了表演的精髓部分。而那几位表演的同学由于有切身的体验,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维妙维肖。在比如在写
远不够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开辟多种渠道,让学生多写多练,使各种写作技能在形式多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得到强化,促使其作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些论述固然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的,但是,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要求我们确立“大作文”教学观,加强作文教学与生活、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训练的空间,开辟多种习作训练的渠道。这些渠道主要有:
1、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可供习作的素材。阅读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的练笔资源,及时把握练笔的时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外,学生的各种联系书籍上也有许多可供写作的素材。四年级的
4、加强多种体裁的综合训练,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表达生活的
形式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形式表达自己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例如,围绕“我们的学校”这个题目,可以写一篇记叙文,记事、写人、绘景,也可以写一篇说明文,还可以对自己学校的未来发展进行畅想,写一篇想象文。
以上这些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这些训练,不仅可以弥补
课堂训练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可以为课堂训练提供更为宽广的智力背景,促进课堂训练效率的提高。
六、合理批改,激励成长
教师批改作文,都是脱离学生的静态批改,有时学生只注重老师的评,对评语不求甚解,这种批改方式缺乏平等对话意识,不利于学生构建式学习,违背了当今教育潮流。我尝试新的批改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提高习作能力。
1、小组互助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结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并对照别人习作作出评价与批改,正好满足了其展示自我的愿望,他们既积极又慎重,所做评价大都恰如其分。在小组互助中,他们身心愉悦,学会评价,学会欣赏,学会合作,辨别优劣,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很有收获,有很强的实效性。我总是选择几组在全班汇报,检测他们的交流效果,将此举落到了实处。
2、典型示范式。
批改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告诉学生要改些什么?怎样改?为什么这样改?然后学生自改,独立解决自己作文中表现出同类问题。
3、师生交流式。
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交换彼此想法,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一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保护学生的热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所以教
下页篇四: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文档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临泉县高塘乡中心完小于航玲
2013年3月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个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的世界,并且文质兼美。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他人,关注自身,学生作文应大气,孟子日,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乃作文的灵魂。作文首先在于做人。所谓文如其人,一个在生活中,情感缺乏,麻木迟钝的人,他的作文,自然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只有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原因、写作情感的培养、对策
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一种创造,本应是相当高雅而又极富情趣和乐趣的,可当代中学生却视之为畏途,不想作文,一提起作文,唉声叹气者有之,抓耳挠腮者有之,敷衍了事者有之……究其原因,虽是五花八门,但主要是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如何写作,普遍认为学习是苦差事,作文更是苦中之苦,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干瘪枯燥,无病呻吟;或罗列优美的词句,或滥用各种修辞手法,即使偶尔有比较优美出色的文章,也是仿照他人的模式,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学生自我情感、自我形象严重缺失;或是为了获得高分而迎合评卷老师的意愿而写作的非真情文章。当今中学生生逢盛世,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激情呢?
一、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当前我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可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利益和诚信发生冲突的时候,有人选择了利益,放弃了诚信,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有些成年人通过唯利是图,
背信弃义的手段,反而获取了不正当的收益。试想,这些现象会对中学生产生多么大的危害。有的学生受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为了分数,不惜编造谎言,迎合老师,甚至编造身世,博取同情。这些学生作文也许不缺少情感,但缺少真情实感。
2.教育理念陈旧
当今提倡素质教育,但由来以久的应试教育观念已在某些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老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一时还难以割舍老师在教学舞台中主角的地位,导致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一堂课教师不规定任务则不知该干什么。作文课上,老师不加以指导则不知该如何动笔。写出来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有的教师习惯于树立师道权威,对学生作文的好坏全凭自己个人的好恶来决定。对学生有“个性”的作文则视为洪水猛兽,一律封杀。我们习惯于听话的学生,因此,学生为获取高分,为博取老师的欢心或高分数而不敢创新,更不敢标新立异,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作文激情。
3.评价机制滞后
素质教育是我们当今倡导的教学理念,它有利于人的全面、均衡发展,是符合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导原则。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提出了“三维素质结构”的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强调广义的素质是个大系统,由三个维度构成:一是身体维度——体质;二是心理维度——品质;三是社会文化维度——素养。社会素养是人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它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个体素质结构的灵魂和动力,其目的是求善;文化科学素质是个体素质结构的认知基础,其目的是求真;审美艺术素质是个体素质结构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求美;劳动技能素质是个体素质结构的生活蓐在,其目的是求业;心理品质是个体素质结构的精神基础;身体素质是个体素质结构的物质基础。三维度素质结构构成了人的德、智、体、美、劳、心、个性特长各方面基本素质要素,这些素质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性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智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因此发展
性教育评价必须依据三维度的素质结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才符合发展性教育评价三个发展宗旨的要求。
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各教育管理机构、学校和全社会都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考试(成绩)仍是衡量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为了在各类考试中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不可避免地要迎合评卷老师的“胃口”,符合当今社会的大趋势,也不敢稍稍差池,越雷池一步。导致学生作文流于大众化、平淡化,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为了拿名次而猜题,责令学生通篇背诵范文,使作文公式化,缺乏情趣和个性。
4.学生原因
学生生活圈子狭小,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课业负担重,课外活动少,生活单调,再加上不懂得于细微处见真情,不懂得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提炼出自己的真情感悟,对于生活缺乏感悟,因此每逢作文就觉得无话可说,只得借助作文书草草了事。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满足现状,缺乏远大的目标。在家里习惯于依赖家长,把自己当作是小王子、小公主,以为别人对他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不知也不懂去主动关爱他人,获得的多,奉献的少,这样的学生,很难有高尚的情感,也很难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文。
缺少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学生身处少年,正是人生中情感极为丰富的时期:被人误解的惆怅。遭人作弄的愤懑,渴求理解的期盼,被人接纳的愉悦,恶作剧后的得意,心灵的冲撞,矛盾纠缠……可以说,他们每一分钟都有情感波澜在起伏,每一秒钟都有感情浪花在飞溅。如果能让他们自由地表达情感,他们很可能就创作出一篇篇佳文。
可是,他们往往在作文中不能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当他们想向老师诉说学习压力太大,作业太多的苦恼时,老师会批语:有压力才有动力,不要讨厌压力……当他们想向老师诉说自己对某位异性同学有好感,老师会批语:那只是青涩的苹果,要不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当然,老师的批语说得没错,但是,这样一来,真情没有了,实感也不见了,作文只能异化为从众的咏叹,虚假的歌颂。
更有甚者,学生作文常常是弄虚作假的得高分,说老实话的
只能得低分,这样一来,虚情假意就成了作文的主旋律,真情实感就这样缺失了。
5.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感受生活
作文时,我们的学生总是眉头紧皱,唉声叹气,咬着笔杆不知道写什么好。在他们的脑海中搜索不到与文章相关的材料,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没有仔细去揣摩和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迹,再加上现在的中学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认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护是理所当然的,为我创造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是父母该做的。在《幸福》一文中,学生们都不同程度的写到了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生日时购买生日礼物,臵办生日晚会;生病了父母亲心急如焚,夜以继日地照顾;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父母怎么帮助、鼓励自己……没有一个同学提到过自己的父母是否因为自己的子女而感到幸福自豪。在他们那里,幸福的含义是不完整的。在如此心境下,我们的作文岂能有“丰富的情感”?
二、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对策
1.倡导学生做真人、说真话
说真话,不仅是作文的问题,更是做人的问题。
作文首先在于做人。所谓文如其人,一个人在生活中,情感缺乏、麻木迟钝、弄虚作假的,他的作文,必然也是思想匮乏、难有真情。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用经典的文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努力追求真善美,做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在生活中真诚的人,才能在作文中说出真情的话。真正的好文章不是讲究辞藻华丽,而是清新自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至情至性。《背影》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在于它的真情实感、大味至淡。另外为了保护学生说真话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要不扣帽子,不打棒子,要构建和谐民主的作文环境。
2.更新教育理念,变指导教学模式为引导教学模式
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放开手让学生大胆作文,善于接受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叛逆思想与观点并对之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创新作文,走出陈规与常规的圈子,关注课本以外课堂以外的知识,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