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阅读层次论(肖颖)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24 06:34:25 体裁作文
阅读层次论(肖颖)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阅读层次论(肖颖)作文

 阅读层次论(肖颖)

0层次:不读书
1层次:为读书而读书(被动读)(假性阅读)
2层次:为寻找刺激而读,为休闲而读。
3层次:为资料收集而读。 
4层次:为学字词句而读。
5层次:为欣赏而读。
6层次:为发现而读。
7层次:为批判而读。
8层次:为发现写作秘密而读
9层次:为研究探索而读。
10层次:为创造而读。
11层次:为获得新思想、新智慧而读
12:为幸福自己、幸福他人而读。 
◎从阅读层次论可以看出:为什么有的人读了那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或者成了移动的书柜。 

篇一:阅读的力量(海量阅读推荐书目)(肖颖)

一周读一本书的人,一定比一年都读不了一本书的人,幸

福和优雅!阅读是一种内在的力量!

下页

篇二: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并列式议论文结构层次的拟定角度(精校完美打印版)

并列式议论文结构层次的拟定角度

并列式议论文结构层次的拟定角度尘末四斤

并列式结构是考场议论文构思比较实用的一种论述结构,本文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从分论阐释、存在类型、具体表现等十二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并列层次的拟定角度参考,可操作性强,对于中等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学生最头痛的事。经常是搜肠刮肚,无从写起;即使勉强成篇,或者东拉西扯,思路不清;或者原地打,空洞无物;或者堆叠论据,凑足字数等。很难写出文体规范、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论点深刻的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文章。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认识模糊、思维狭窄、方法单一。要改变上述现象,首要的是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指导他们利用常见的哲学原理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加强思维方法指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并列式议论文并列层次的拟定角度,促使他们明确思考方向,开拓思路,形成条理化、清晰化的思维习惯,对于完成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气韵酣畅,议论有深度、有广度、有说服力的并列式议论文写作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依据并列结构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可以将并列层次的拟定角度大致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分成如下几个。

一、分论阐释。论证中平行结构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从中心论点中解析出若干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加以阐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恰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比如福建高考作文《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这样安排的。在中心论点之后,提出三个分论点——

戈多是信念。

戈多是理想。

戈多是道德。

二、存在类型。事物皆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原因、功用和要求等。以此为思考角度,可以构思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例如“阅读”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根据阅读的对象类型构思出如下几个并列层次——

首先,我们要重视阅读有形之书。

1、读诗使人浪漫。

2、读史使人明理。

3、读哲使人睿智。

同时,我们更要重视阅读无形之书。

4、阅读人生。

5、阅读社会。

三、具体表现。任何事物的外在表现都不会是单一的。往往因时、地、人、物等的不同而不同,经常还有轻重显隐内外等区别。以此为思考角度,也可以构思出一篇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好文章。例如有一篇高考优秀作文《谈意气》是这样分层论述的——

1、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拔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2、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无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3、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他们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

四、由果索因。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关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一个矛盾的产生,一种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前因的。分析它,发现它,弄清来龙去脉,就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矛盾的主次关系,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某种原因,比不揭示原因深刻;找到根本原因,比找到一般原因深刻。推敲这些现象的产生复杂的多样的

原因,也比较容易构成并列式议论文。以高考作文《边走边问》为例。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在人生的道路上,边走边问,才会无悔今生。接着就从为什么会得出这一观点的原因的角度分层阐述——

1、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2、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热心肠的人。

3、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正直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分析,引导读者思考并接受观点。

五、作用意义。前面提过事物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多样的,同样,事物造成的结果也往往是复杂的、多样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个人的,有集体的;有主要的,有次要的;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等等。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文章层次,收获必定丰厚。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六、影响危害。有正面的作用意义,当然负面的影响危害也必定存在,也必定是复杂多样的。高考优秀作文《细节之处,美不胜收》就是从这个角度构思出如下四层——

1、痛苦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2、伤害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无法感知关爱。

3、奋斗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4、感恩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没有了真情。

七、时间阶段。本思考角度指思考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历史进程的不同时期,或人生前进的不同时间,或一年更替的春夏秋冬等。比如高考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是这样推进的——

1、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2、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3、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4、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八、空间场合。本角度可以是生活的每个具体角落,如家庭、学校、医院等人物活动的每个场所,也可以是国内、国外这样的一个大空间。或者是活动的不同场合,比如正式与非正式,庄重与随意等。有一篇高考作文就是这样构思的。它用“在家庭我们要和谐”到“在单位我们要主义和谐”再到“在社会我们也要主义和谐”的思路来论证“我们必须注重和谐”。

九、正反化。本角度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相互化的观点剖析构思。使用这种角度构思应注意: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的褒贬、爱憎之情。比如论证论点:正确对待妒嫉心。就可以分出以下三层——

1、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2、妒嫉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一个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3、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十、方法条件。考场议论文重点论述了“为什么”,让读者明白道理接受观点,但是文章往往白能告诉读者行动的方向。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要实现观点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什么品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什么措施、怎么做等等。具体如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自身素质,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习榜样,加强宣传,从小事、从现在、从自己

做起,加强外力约束等等。比如高考优秀作文《品读人生》是这样构思的——

1、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他人。

2、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

3、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

十一、名人榜样。以名人为榜样,特别是以文化名人为榜样,既为读者提供了感性的材料,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不但可选择的文化名人多,且每个人都是多面性的,要完成三蹭的论述来得容易。高亢优秀作文《斯人尚减肥》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例子。这篇文章是这样展开论述的——

1、苏武凭“坚”减肥。

2、李白凭“傲”减肥。

3、丛飞以“爱”减肥。

十二、类比列举。有这样一则幽默,面对门前一堆垃圾,香港人会说:“等会儿让风吹走它。”犹太人说:“看看里面有没有金子。”新加坡人说:“赶快扫干净,否则会受政府处罚。”美国人说;“按照社会分工,由清洁工去处理。”以色列人说:“小心炸弹。”由这个幽默我们可以明确知道不同类型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有区别的。根据这点我们也可以构思出优秀的文章来。高考优秀作文《愿景》就是这样构思出如下三层——

1、持有愿景的舞者贵在自觉。

2、拥有愿景的强者贵在持久。

3、把有愿景的智者贵在感悟。

以上提供的思考角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经常是综合运用几个角度;法无定法,无论哪种角度,都要体现创新,要适应议论内容的需要,决不能一味生搬硬套。还要注意的是,层次的展开不能随心所欲,得讲究先后顺序;层次关系必须明确,不应勉强凑足层次而出现交叉或反复。在句式的构造上,层次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也可以灵活遣词造句,但要做到清晰醒目。在论述过程当然允许有详有略,一般来说主要的方面详写,放在前面;次要的方面略写,放在后面;如果分论点不止三个,次要者还可以合在同一个段落里论述。

练习。

以“拒绝浮躁”为观点,运用以上角度构思文章层次。

参考答案。

1、浮躁就是不负责任的享乐。

浮躁就是不劳而获的财富。

浮躁就是见异思迁的心态。

2、浮躁的文学只会造就文化侏儒。

浮躁的社会只会造就事业孬种。

浮躁的民族只会造就精神矮子。

3、浮躁之人面对问题不能深入调查,总想投机取巧。

浮躁之人面对失败不能耐心冷静,总是怨天尤人。

浮躁之人面对成功不能奋发进取,总是浅尝辄止。

4、人的本性是浮躁之气产生的根源。

社会风气是浮躁之风产生的土壤。

制度缺漏是浮躁之念产生的缝隙。

5、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物质文明。

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精神文明。

拒绝浮躁,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6、因为浮躁,使许多天才如流星划过。

因为浮躁,使许多企业如昙花一现。

因为浮躁,使许多朝代如过眼云烟。

7、人生的春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人生的夏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人生的秋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人生的冬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8、在学校,浮躁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家庭,浮躁是我们幸福轨迹里的腐蚀剂。

在社会,浮躁是我们创业进程中的拦路虎。

9、浮躁使容易变成困难,宁静使困难成容易。

浮躁把直道走成弯道,宁静把弯道走成直道。

浮躁使成功化为失败,宁静使失败走向成功。

10、要克服浮躁之心,需四般法宝在手,即坚定明确的目标,

超然物外的旷达,

固守寂寞的勇气

开拓进取的恒心。

11、庄子以“持竿不顾”的淡薄拒绝浮躁,陶潜以“种豆南山”的理想排斥浮躁,

牛玉儒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战胜浮躁。

12、勇敢者以勇气对抗浮躁,

执著者以毅力战胜浮躁,

睿智者以智慧进化浮躁,

篇三:千课万人群系列讲座(关于习作)

千课万人群系列讲座

主讲人:

浙江张祖庆

福建何捷

主持:

浙江旷雪

整理:

内蒙古段彩霞

2013、12、10

1

主持-旷雪

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欢迎来到“千课万人QKWR”QQ群。我是旷雪,受祖庆大哥委托,我来主持今晚的活动。

关于今晚的活动,先做以下说明:

为保证活动正常进行,先宣布活动流程和纪律。

群聊纪律:

1.先请各位把自己的头像亮起来(在线),象征着点燃作文之灯。

2.为了醒目,主持人发言用14号红色楷体,嘉宾发言用14号蓝色字体,其余的群友,请均用黑字字体。

3.“对话名师”环节,为保证有序发言,两位名师在答群友问时,若同意或不同意名师观点,均可适当插话,但请勿频繁,以免打断思路。因回答需要时间,请勿学着等待,静待花开会更美。

4.“自由交流”板块,老师们可以和嘉宾互动聊天,也可以将自己班级的作文教学经验和大家分享。

5.两位名师QQ,仅用于学术交流,所以请勿加好友或小窗提问。

6.为保证交流的顺畅,问好、鼓掌、献花及其它图片,请勿发送。

主持-旷雪20:04:51

7.若有疑问,请小窗递交给主持人旷雪老师,主持人会酌情处理。不遵守规则的老师,管理员会提醒两次,仍不遵守规则的,管理员会请其退出该群。

主持-旷雪20:06:15

关于今晚的活动,先做以下说明:

一、缘起

十二月的杭州,丝毫没有因为雾霾而降低她的魅力。来自全国各地两千余名热衷写作教学的教师,汇聚在烟雨迷蒙的杭城,只为目睹写作教学名师们的风采。两天半的集中观摩,给大家带来的震撼与启发,自然不会随着大会落下帷幕而结束。

主持-旷雪20:06:23

有教师有感而发写下:新作文革命,从这里起航??

主持-旷雪20:06:46

这是一场精神盛宴。期间,大家领略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主张的写作教学课例,聆听了周一贯先生现场评点中迸发的智慧妙语,引发了来自内心久违的悸动与深刻的思考。参会教师特别关注到两节课,其一是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其二是福建青年名师何捷。他们执教的课,风格迥异但同样是精彩诱人,内容形式新颖生动,深受儿童喜爱。

美妙的时光总是匆匆,现场互动那转瞬即的光阴,自然不能满足大家继续探索,交流的欲望。于是,应张伯阳老师和广大千课万人的群友之邀,今夜让我们约请张祖庆,何捷两位名师和大家相聚在网络时空中,一起互动,质疑,追问,解惑,探讨,吹响新作文革命的又一次响亮的号角!

主持-旷雪20:09:28

今晚的活动流程

1.对话名师——张祖庆、何捷答群友问

2.自由交流——我有经验(心得)要分享

接下来,我要介绍今晚的两位名师。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任职于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大学远程培训特聘讲师,浙江省名师导师库学科导师,《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曾获“全国多种风格流派教学观摩特等奖”。一贯追求简约而丰满的教学风格,长期致力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应邀赴台湾等28个省市讲学四百余场。著有《张祖庆讲语文》、《小学生萧红读本》、《新经典日日诵》等,在《人民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个人博客——自在乾坤:

新浪微博——张祖庆http://blog.sina.com.cn/zaixusongtaoyehua

何捷,福建省青年名师,作家。全国新作文研究联盟盟主。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协成员。福建地区“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近年来提出“写作教学进行时”这一全新作文教学主张。“

主持-旷雪20:12:20

接下来是对话名师环节。我已经筛选出一些问题,会现场提交给两位名师,请他们回答。

下页

篇四:读书、做学问、做人

读书、做学问与做人

(2002-02-12初稿,2005-10-16四稿,2007-01-11五稿,2009-02-18六稿)

一、人为什么要读书、做学问

人之所以要读书、做学问,简单地说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对一个民族、国家而言是如此,对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因为人类要生存发展,不但要把前人积累的知识学过来、传下去,而且还必须去探索前人未知的领域,创造新的知识,发明新的技术,这就必须读书、做学问。

具体说来,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读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发展,都有很多原因和条件,但是,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原因和条件。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证明,发展教育和科技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成员中读书人越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明层次就越高,生存、发展和创造能力就越强。其次,读书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读书能使人获取知识、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了解自然、领悟人生、增加智慧,从而获得生存发展的本领。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读书做学问是满足人的需要尤其是

者、大思想家都从不同的方面总结过读书、做学问的方法,要把这些方法比较全面准确地归纳出来很不容易,即使能全面归纳出来,在这个演讲中也不可能都讲到。

因此,我们只能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对读书、做学问的方法进行归类,择要而述。我认为读书、做学问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读书方法、记忆方法和思维方法。读书的方法可以分浏览、泛读、精读三类;记忆的方法包括很多内容,比如重复记忆、联想记忆和理解记忆等等;思维方法中也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辩正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形而上学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等。总之,读书、做学问的科学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掌握这些方法是接受高等教育阶段的头等重要的大事;由于每个同学的个体情况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运用这些方法。

现代著名的史学家、20世纪12位国学大师之一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

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使艰难困苦,也矢志不移;把实现个人利益与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统一起来。

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为知识分子设计的人生道路就是以“修身”为基础和手段,以“治国平天下”为目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两千多年来,这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被中国广大知识分子遵奉不疑。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修身”——不断加强自己的知识、道德、意志、体能等修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鸿鹄之志。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有宏大志向和理想的人,区别在于志向和理想的正确与否。判断个人志向和理想正确与否的标准,应该是看一个人的志向、理想是否与国家、民族、人类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如果志向正确,成就越大,对国家、民族、人类发展的贡献就越大;反之,危害就越大。

这里仅以我国历史上几个从青少年时代就树立宏大志向、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的人为例。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墨子认为:“仁人之所以为事者,比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

北宋哲学家张载对人生的目的、价值作了这样的宏伟表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录卷中》)

清朝的黄宗羲认为,读书人应该“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黄宗羲《原君》)梁启超在《清代史学概论》中对学者的价值取向提出如下见解:“凡学者之态度,皆当为学问而学问。”“而一切新学家者,其所以失败,更有一总根源,曰不以学问为目的,而以为手段。”虽然我们今天不能片面提倡为学问而学问,但是梁启超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即学者、知识分子应该以研究学问作为目的和价值追求,而不能仅仅把它作为手段——敲门砖。

鲁迅1904年在日本弘文学院毕业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此间,他发现学医虽然能治愈国民的身体疾患,但却不能拯救其麻木的灵魂,因此他毅然弃医从文,开始了他以笔为枪的文学创作生涯,其目的就是为了救国救民。

毛泽东少年时代经历了劳动——读书——劳动——读书的反复过程。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在舅舅、表兄、同族长辈和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说服父亲改变了让他去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的主张,同意他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人的一首诗留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沙先贵:《毛泽东诗词文化解读》)

可见,他们都是从立志开始成就一番事业的。可能有人会说,前人立志的标准太高,尤其是张载的标准太高,难以企及,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这样去对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问的雅号和名分,那是不可能的。那些沽名钓誉、玩弄学术之辈,投机取巧、抄袭剽窃之徒,历来为学术界所不耻,也为法律所不容

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追求金钱、物质利益,这是生存的物质前提。马克思说人们只有首先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才能创造历史。况且,人都有七情六欲,即使伟大的历史人物如毛泽东、孙中山也不例外(孙自认为他一生有三大爱好:爱读书,爱革命,爱女人)。但是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拥有了大众化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应该重在人文精神的修养和凝炼,把名利看得淡泊一些,把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创造文化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作为主要追求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物质利益(目前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其精神实质就是引导广大教师通过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价值,获得较高的福利待遇),否则,就很难说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按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的观点,知识分子就是社会的良心,就是文化道德水准比较高、独立的人格意识比较浓厚、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比较强、无恒产而有恒心的人。从古到今,真正名垂青史的人大多都是人文精神比较浓厚、文化含量比较高、体现了人间正义的人。相反,如果仅仅是帝王将相、富商大贾,可以轰轰烈烈一世,但难以轰轰烈烈长久。当今的一些高科技巨子,大都在努力实现人文精神和商业精神的统一。他们的道路大都是先安贫,后乐道;先求人文价值(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后求商业价值(赚取金钱、实现富有)。否则,他很难成为商业巨子。

现在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在很多人身上,价值取向体现为物欲横流。安贫乐道的人生价值追求,不能强求每一个人都接受,但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有这种价值追求。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民法》所界定的不动产是否真的是一个人的不动产?仔细想想,其实人生只有三大不动产:健康的身心、真才实学和子女。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功名利禄都是动产,即别人随时可以拿走或者一朝可得、一朝可失的东西,包括妻子和丈夫。《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虽然把看破红尘的“空”字推向了极端,但它想说明的是淡泊名利这个道理。真正把这个问题看透了,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