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作文课堂实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58:16 小学作文
篇一: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课时一:
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谁知道?哪十大人物?你说。
生:王百姓。
师:对了,王百姓。还有吗?
生:黄舸。
师:少年英雄黄舸。还有吗?
生:雷英雄。
师:不是雷英雄,是排雷英雄。丁晓兵一个手臂都没有了,被炸飞了。他走上台领奖的时候,我看他用左臂,慢慢地抬起来,抬到了额前向全国观众行了个军礼,我看到这儿潸然泪下。还有吗?
生:还有华益慰。
师:对了,好军医华益慰。慈善家霍英东等等。这些英雄人物、模范人物以他们的模范行为,感动了所有的人。所以感动就在我们身边,读(教师指板书:感动) 生:感动。
是:读得快一点,“感动”读!
生:感动。(有所改变)
师:感动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师板书:在一瞬间)谁把这几个字念一下,你念。 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不错,读得还可以。你读,
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显然你读得比他好,谁再来读?
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哎,太好了。你读呢?
生:感动在一瞬间。(读得有底气有感情)
师:一起读。感动在一瞬间,起!
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往往因为人家的一个眼神,一件事,一个动作,一个肢体也能让人感动。感动自己的什么?感动的人感动的事很多。懂得感动的人,才会知道感恩。会感恩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下面我举一个例子,一个人的一句话感动了所有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姓夏,夏天的夏,夏衍哪。他是个老作家,生前写过许许多多一流的文学作品,本来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亲友孩子,到了晚年他身体不好住进了医院,在医院的病床上他还是想着别人。特别是在他弥留人间的那些日子里,谁知道弥留人间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还生活在人世间的意思。
师:还生活在人世间,就是即将离开人世的意思。有一天,突然他的病情恶化了,在旁边的护理人员看了,着急得不得了。下劳你别急,我马上去找医生。就在这时,几度清醒几度昏迷的夏老,突然自己清醒过来,他猛然坐起身,瞪大了眼睛,伸出手,张大了嘴大声地说了一句话:“不是叫,是请!”说完这句话倒在床上,死了。这是他一生当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意思是,你不是去叫医生,是去请医生。一个字之改足见他的人格。他始终想着别人,所以他说这句话令在场的人感动不已。这件事传开了,整个的医院上上下下,从医生到病人,从病人到护理人员,从护理人员到家属都感动不已。这件事被新闻记者知道了,写文章报道出来,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感动不已。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周围很多,你在电视上看到的,
报纸上看到的,课本里面学到的,以及我们耳朵听到的,周围自己碰到的,到处都是。想想看看感动你的人和事有吗?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的了脑瘤。脑瘤占据了他的整个脑子,他失明了,他快死的时候他就说我要把自己的角膜捐给别人……(哽咽)我就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感动。师:表扬他。(师沉重的)一个十岁的孩子,就要死去了还要把自己的眼膜捐给别人,把光明从给别人,光明是可以传递的。还有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女孩也是失明了,他说他想到天安门看升旗。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很多人都来帮他,配合他,其实根本就没有天安门,是在一个学校的操场。
师:我问一下,你知道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吗?
生:忘记了。
师:忘了我告诉你,叫新月。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女孩就要死了,他唯一的心愿是到天安门广场前看升国旗仪式,但是它是不可能去的。结果整个的城市都知道了这件事,整个的城市都编造谎言,说我们带你到天安门去,于是就把他送到车上,用北京话报站名,模仿许多各地的方言,让他觉得现在是到北京了。然后在操场上,学生走起了军乐、国歌,升旗啦。他眼睛虽然看不见,嘴角却露出了微笑。这个节目我看过很多次,感动!还有吗?
生:四年级的时候。(师纠正:读四年级的时候)课文里面写的第九课是罗盛教,他是抗美援朝上的一个志愿军。他看到一个孩子掉进冰窟窿里面了,就不顾一切跳进去把那个孩子就上来,最后自己牺牲了。
师:你知道这个孩子是中国的孩子吗?
生:他是朝鲜的孩子。
师:对,朝鲜的。还有吗?
生: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名字叫做《暖春》。里面有一位老爷爷,他抚养了一个孤儿,把他养成人,(师:不叫养成人,他本来就是人,培养成人。生:谢谢)培养成人以后,他有抚养了一个小女孩,自己的钱不舍得花,都用来抚养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很懂事,最后就成了那各乡村的老师。
师:乡村女教师,好的。我们讲了电影里的,新闻中的,现在说说生活周围的。 生: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就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我的脚不小心跌伤了,我走楼梯的时候一直脚一跳一跳的,我们班的陈益明看见了,背我上了三楼。 师:哪一个叫陈益明?请这位英雄站起来。我们为她鼓掌,(师过去同他握手)同英雄握手无上光荣。请坐。还有吗?
生:其实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我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生哽咽)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走不出这个阴影,后来是妈妈帮助了我,他说你一定要坚强, 师:现在妈妈跟你生活在一起吗?
生:对。
师:你回去带去老师对她的问候,说老师支持你,谢谢你培养出这么好的女儿。 生:谢谢。
师:好还有谁?
生:这件事是我亲身经历的。那一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学校,看见了一个老婆婆在那边讨饭,我们就去问她,她说他来找儿子,我们就打电话110,110来的时候说他已经送过很多次了。
师:感动的人和事就在我们生活中。你看电视会为之感动,看报纸会为之感动,
你这正开眼一看,大家都在帮助人关心人,令你感动,如果你把感动的人和事写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材料。有了这个材料是不是一定能写好?不一定。那还得讲究谋篇布局,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的作文,把片子打开。则篇文章的题目我请小朋友来读读好吗? 生:诚实比金子更重要。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当过播音员吗?生:当过。
生读。
师:你读得更深情。大家一起读。这篇文章大约700个字,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他看完。开始,注意读写的姿势。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此处有空缺,谅解。)
学生课下自由作文。
课时二:
师:文章写好了吗?
生:写好了。
师:写好了可以交给老师了。可以吗?
生:可以,不可以。
师:不,文章写好不能交给老师,自己应成为自己作品的第一个读者。要反复地读反复地想,反复地改。俗话说: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黑板上有一句话谁来念一下?第一句。
生:文章不厌百回改。
师:什么意思?
生:……
师:理解完全正确。这个百是虚指,是多次的意思。另一句话,谁会读? 生:我最喜欢的老鸭汤端上来了……
师:这小朋友写了这么一句话,我告诉大家,这句话至少有五个地方错了。 生: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老鸭汤端上来了。
师:为什么是端?
生:应为……
师:搬是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比如说,(指一学生)我们一起把桌子搬一搬。(师生搬桌子)把桌子搬到原来的地方。这是重物叫搬,老鸭汤碗需要搬吗?他没用扛那算好着呢!(众笑)教师用修改符号改搬。
生:妈妈扯下两条腿,是老鸭腿……
师:多恐怖啊,妈妈扯下的两条什么腿啊?(鸭腿)教师用修改符号修改。 师:标点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最喜欢的老鸭汤端上来了。这里都好改为句号。
师:对,意思变了,逗号改句号。看第一句话,漏了一个字。你说。 生:我觉得是一碗老鸭汤。
师:那倒没有关系。漏了一个字。
生:我最喜欢后面应该是我最喜欢喝的。
师:哎,对了。我最喜欢什么,颜色?气味?是滋味。(教师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有两个不明显的老师来改。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你
说妈妈应该先放在谁的碗里?
生:奶奶。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尊重老人。
师:对了,先老的再小的。奶奶跟我位置得换一换。这一个词换一个可以突出晚辈尊敬长辈。
(教师模拟礼让场景。)这叫怎么样?
生:我觉得应该是盛在。
师:盛在,不对。
生:我觉得应该是夹在。
生:推。
生:按在。
师:对,按在,你不吃也不行,这是晚辈对您的孝敬。这样一改意思完全变了。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修改之前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教师随即评价)
师:修改之后呢?
生读。
师小结:这样一句话,通过咱们思考,品味,动一动,改一改,位置换一换。意思大相径庭。所以说,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把自己的文章改一改,谁来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
生:感动……
师:这个写作改成作文。为什么,写作是属于创作的,是作家写文章叫写作。咱们小朋友叫作文。
生:……我获得了全市特等奖的好成绩。
师:这个好成绩不要了,再读。
生:还获得了一百元奖金。
师:还获得了一百元奖金,你表示惊喜,你加上呢,你试试看。
生:还获得了一百元奖金呢!
师:这个获得应该是得到。
生:我怕妈妈发现被没收……
师:没收加引号了吗?
生:没有。
师:没收是指你不应该得到……
生:便随手加在一本……
师:这里一个词用得好,随手用得好。随手时不经意的。
生:回家后放在抽屉里。
师:回家后把草稿本放在抽屉里。要表达清楚。
生:……当时我眉开眼笑,打算……
师:等一等,眉开眼笑这个词儿不错,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恰当吗?我心里暗暗高兴。这就够了。
(学生继续读,教师适时评价)
生:……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师: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加上个直。
生:……我怎么不好好看看
师:这个好好改成仔细。
教师适时插入辙的解释。
鼓掌,鼓励。
生:……一位一大一小的母女……
师:等一等,母女有一大一小?这里母女就可以了。
生:……母女展现在我眼前
师:不是展现,站在。
学生继续读,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读完,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教学生打分,送给学生礼物作为奖励。
另一个学生读文。(单亲家庭的那个孩子)
生:那一刻,我……
师:那一刻,我……这个题目好!
生:……妈妈把全部希望全寄托给了我
师:不是寄托给了我,使全寄托在我身上。
生:……要好好读书,改变自己。
师:要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用“只有……才能……”句式说。
生:……那是相当地悲哀。(众笑)
师:……看来你要获取知识,什么地方都可以得到。
生:……头发有些乱,像个鸟窝
师:头发有些散乱,鸟窝不要了。
生:……我们是收废品的
师:“我们”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让其他学生说)对,只有母亲收废品,女儿不收,所以用词要非常的精到。
生:……现在交给你
师:一百元是很重要的事情,怎么还给你,你得交待……
学生读完,教师带头鼓掌。老师送给学生一支笔。
教师出示例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统一修改。
……
师:这样一来,文章就通顺了,说到底还是这句话,一起读。
生:文章不厌该会改。
师:你们的文章就这样不断地读,不断的思,不断的改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下课。
篇二:《习作指导找手机》课堂实录(贾志敏)
新闻 微博 邮箱 相册 阅读 有道 摄影 爱拍 优惠券 云笔记 闪电邮 手机邮 印像派 网易识字
更多
博客
手机博客 博客搬家 博客VIP服务
LiveWriter写博 word写博 邮件写博 短信写博
群博客 博客油菜地 博客话题 博客热点 博客圈子 找朋友
发现
小组
风格
网易真人搭配社区iStyle
下载最文艺的手机博客APP>
下载最文艺的手机博客APP>
创建博客 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杰出作文博客
作文乃是人生一部分
导航
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我
杰出作文
我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班主任,教语文课,搞过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当过年级组长、语文教研组长,教学副校长,校长,企业教育科长,学区党委书记、主任,现任教研员。我的感言是:做不好本职工作,还谈什么爱岗敬业!
加博友 关注他
被推荐日志
最新日志
枕着你的名字入眠(音画)
【转载】淯水阁主贺挚友杰出
【转载】老师的良师益友(秋
唯有兄弟(音画)
我的视频目录
【转载】德财兼备恭贺博友杰
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博主推荐
祝朋友元宵节快乐
牵挂相知的你
元旦幸福感言
教育论文 怎样教育“不学”的高中生
【转载】(原创诗歌):画家的山水
珍藏“最美”——写在建博五周年
随机阅读
为何大陆关注香港保钓的人不多?
对疑似历史建筑不妨高抬贵手
刘思敏:携程推出海外酒店预订新平台 艺龙去哪儿网或将跟进
香港保钓人士成功登上钓鱼岛的背后
魏震:8月13-17日黄金外汇喊单盈利240点
醉酒失身要不要当真?
首页推荐
美国警察扫黄时'钓'小姐
香港黑社会百年风云(图)
千万富翁竟热衷考公务员
为何手淫的快感超过性交
叶帅之女文革参加造反派
八千湘女嫁新疆至死难归
更多>>
四年级上册习作7教学实录
想象作文:《变》课堂实录(马蔷)
《习作指导<找手机>》课堂实录(贾志敏)
2009-07-30 08:30:45| 分类: 作文教案、设计或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习作指导<找手机>》课堂实录(贾志敏)
第一教时:
师: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就是把平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就像玩一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但是,我们在学习作文的时候往往碰到许多困难,比较多的有两种:第一个是语句罗嗦,表达不清楚。第二个是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因此,文章显得不生动。
怎样来克服这两种毛病呢?很简单,我们只要学会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长的变成短的”(板书:长的变成短的),就是概括(板书:概括)。第二种,是“把短的变成长的”(板书:短的变成长的),就是展开,你就能写具体了(板书:具体)。
在阅读课上我们学得比较多的,练得比较多的是“把长的变成短的”,也就是学习一段话,老师让你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学了一篇文章,老师让你提炼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那就是要“把长的变成短的”。在作文课上比较多的,是要“把短的变成长的”,把一句话展开,写具体。
下面,老师读几段话,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每段话讲的是什么,然后请你把长的变成短的。 请听第一段:
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妈妈叫他上街买油,他话没听清楚,提着酱油瓶出去了;数学课上,他不是把“+”看成了“×”,就是把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因此,小明从来没有得过满分;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默写“老大娘”,他粗枝大叶把“娘”写成“狼”,变成“老大狼”。(生笑)难怪大家给他起个外号叫小马虎。(稍作停顿)听明白了吧,很长的一段话,你把它变短,变成一句话。谁来说?
生:写了小明很粗心。
师:好的,请坐。谁再来说?
生:小明是……
师:(纠正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
生: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师:(评价)两个同学的发言,你呢(指第一个同学),声音讲得很轻,说话断断续续;她呢(指第二个同学),声音很响,说话很连贯。她比你(对第一个同学)说得好,你要向他学习。
师:请听第二段:
河马的嘴比一般的动物都大,它张开大嘴的时候,一个人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哩。有人亲眼看到它一口把一条小船给咬成两截。当它咬嚼起5、6厘米粗的芦苇杆子,就好比人们吃韭菜那么容易。
这段话把它变短,用一句话来概括。(指着刚才那位女生)像这个小朋友这么说,要大声、响亮、语气连贯。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呀?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河马的嘴很大。
师:讲得没错。
生:这段话主要讲河马的嘴很大。
师:这两个同学都讲对了,但说什么也没有她讲得好。她说得很连贯。谁再来说? 生:河马……
师:(纠正)这段话讲什么?
生:这段话讲的是河马的嘴是动物中最大的一个。
师:你话讲得复杂,但是声音还响亮。
生:这段话讲河马的嘴很大,吃起东西来很轻松。
师:吃起东西来很轻松跟“大”没有关系。
生:不是,那就是河马的嘴很大。
师:哎,对呀!(示意该生坐下)好,你们几个同学都说对了,但没有一个同学说得“很好”,话要说得连贯、流畅。这段话讲什么呀?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河马的嘴很大。
师:好的。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河马的嘴很大,比一般的(突然发现一生还举着手)哦,你还要说。(走到该生面前,生犹豫)没关系的。
生:我现在觉得这段话主要讲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大。
师:他听得很仔细,我刚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河马的嘴比一般的动物都大。他听清楚了,而且听得很仔细。
请听第三段:
我是一个集邮迷,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珍贵的纪念邮票。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邮票,征得家长同意后,我便把它剪下来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邮册里。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风风火火赶到邮局排队等候开门。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古隆冬的洞里面放着好多好多我喜爱的邮票,这下我乐不可支,就伸手去掏。掏啊掏,邮票没有掏着,却挨了爸爸重重的一个巴掌。我捂着脸,歪着脖子,呆呆地望着爸爸,心想:你为什么无缘无故打我呢?只见爸爸怒气冲冲用手指着我的鼻子骂道:“你这个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掏、掏、掏(众笑),掏什么来着?”
这段话这么长,把它变短,讲什么呀?请你说(走向一生)。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
师:讲得对,但是没讲好。这段话讲的什么呀?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珍藏了许多邮票。
师:好,也对的,但是没有讲好。话要说好。你说说看。
生:这段话主要讲的……
师:我告诉你,要像她这么说。(示范)这段话主要讲了——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您是一个集邮迷。
师:什么?“您”是一个集邮迷,这里面“我”是一个集邮迷。谁再来说?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
师:(仍不满意)也对的,但没讲好。
生:这段话——
师:(指着被表扬的那位)你来讲。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
师:对,就是这么说。这段话主要讲了——再来一次。
生:(清晰而流畅地)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
师:(满意地)对了,要这么讲,知道吗?很清晰,很流畅。谁再来说,要像她一样。好,这小朋友充满自信。
生:(清晰地)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
师:对,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把长的变成短的”了。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短的变成长的”。比方说,这么一句话(板书: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这一句话谁会读?
生:(大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嗯,不错!“不错”的意思就是马马虎虎。谁再来念好它?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这位同学读得比较连贯。谁再来读好它?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嗯,不错!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能读得很好。我读一遍给大家听听。(声情并茂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会了吧?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对啦!就是这么读,就是要像她这么读。会吗?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对了,就是这么读,读出感觉来了,谁再来读?
生:爷爷年岁大了,(师在一旁作手式,给她鼓劲)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对了,(欣慰地)就这么读!好,请这个小朋友再来读一遍。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嗯,你很认真,很努力的。(对另一生)你行吗?
生:(抑扬顿挫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十分赞许)我发现你特别聪明,你这一次读跟第一次的读完全不一样,第一次发言有气无力。注意,字变成词就有意思,词变成句子就有感情了。所以,你现在读得真好,我们请他再为我们示范一下好吗?好,我们鼓掌(生鼓掌)。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些——一些糊涂事。
师:不要紧张,再来一次好吗?慢慢地读好了,失败是很正常的,读得不好也是可以原谅的。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一些糊涂事。
师:读得真好!我发现到目前为止,这个小朋友是读得最好的。这个小朋友是全班最聪明,学得最好的。
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呢?年岁大了,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他干了哪些糊涂事啊?(对一生)你们看哪,那个聪明的孩子又举手了,他常常为我们做出榜样。(举手越来越多)对了,讲得不好没关系,老师最喜欢“讲得不好”的孩子。(众笑)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妈妈让他去买 油,他却买成了盐。
师:好的,爷爷真糊涂。还有吗?说得更好一点。
生:爷爷年岁大了,(师扶了扶他的肩膀)
师:你站直,你现在还不是爷爷啊。(生大笑)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嗯,有一次,他想填一张……填一张明信片,结果填他几岁的那里,他填成了姓名。
师:哦,他看错了,这不是糊涂,眼睛花了应该体谅。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烧菜把油当成了水。 师:把油当成了水?那不对了,我发现是你有点糊涂了。(众笑)
生:本来我想说把油换错了,换成水了。
师:把盐当作糖不是蛮好吗?颜色差不多,形状也一样,换一下好吗?你很聪明,一定能说好的。
篇三:贾志敏作文教学《改写小小说》课堂实录
小学作文教学《改写小小说》课堂实录
(2课时)
执教: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贾志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年纪大了,电影不看了,可是上个星期,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把我吸引住了,我从头看到尾,不但从头看到尾,还预告晚上12:00重播,到了12点,我又起床,从头看到尾。是什么节目让我这么喜爱呢?原来是一档人物专访的节目,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柴静采访一个中年女子。这个中年女子我说出来,大家可能认识,姓杨的,叫杨红樱。知道吗?杨红樱有谁知道?(学生未回答)杨红樱怎么不知道?奇怪,杨红樱有谁知道?
生:杨红樱是著名作家
生:杨红樱是著名作家,他曾写过关于马小跳的故事。
师:你说得比他好.
生:杨红樱是一名作家,他写过淘气宝、马小跳这本书,并且编成了电视剧动画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师:你说得比他好。
生:??
师:杨红樱,他原来也是个小学教师,跟我一样教过小学语文,他发现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所以,他就把小说读给他们听,他发现读到精彩的地方,小朋友摇摇晃晃,故事讲完了,他就自己写,写着写着,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连出版社的社长都知道了,王社长就把他调到出版社,专门写小说。所以,小说就是故事,故事就是小说。
师:“小说”两个字会读吗?(生齐读“小说”。)
师:不对。要这样读。(师范读;师带读;学生反复练读“小说”。) 师:对了,对了。
师:小说就是故事。如果我问你读过什么小说,你可能想不起来。但如果我问你这个问题,估计四十多个同学不举手的没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哪四个?
如果这个都不知道,那你脑子有问题(笑声),四大名著是什么?你说。
生:《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师:这就是小说,古典小说。小说就是故事。50万、100万字,叫“长篇小说”; 5万字,6万字,叫“中篇小说”;1000字,2000字的,叫“短篇小说”。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饭,麦当劳,十分钟解决问题,叫快餐文化,小说也有快餐。100字200字的叫小说,有人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小小说,但小小说不规范,所以把“小”改成“微型”,(板书:“微型”)
师:2个字变4个字,会读吗?(生读“微型小说”)
师:对了。
指名多个学生读“微型小说”;全班同学一齐练读“微型小说”。
师:说它是微型小说,但小说的特点仍然保存。第一个,小说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没有生动有趣的故事谁来看。第二个,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明。像孙悟空、贾宝玉、武松、林冲??这些人物形象都很丰满。第三个,小说它一定有独特的写作方法,是人们预想不到的。今天向大家推荐微型小说(板书“三篇”)三篇。2个字变4个字,4个字变6个字。我请几位同学来读,1、2、3、4、5。
(五个同学分别读课题,老师用“真好”、“好的”分别评价)
师:同学们发现吗,老师在评价同学读的时候,分别用了真好、好的。 再指名读课题(多个学生读“微型小说三篇”师评价指导鼓励)
师:哪三篇?谁来读?注意啦,一定有同学读错,信不信?第一个、第二个。 第一位学生读三篇小说的题目。
师:读得不错。读得不错的意思是马马虎虎。(笑声)有一个细小的地方没有注意,估计十个有十个读不好。
第二位学生读。
师指导区别两个“本”的不同读音,强调第二个“本”字是儿化音,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练读“本”字,师带读“两本小学课本”。
师指导学生反复练读三篇小小说的题目。师带读。
师:这三篇小说加起来1100字,第一遍280个字,第二篇500个字,第三篇220个字,同学们读,看谁读得好。
二、学习《恶魔约翰》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要自己读自己的,并叫两个同学站起来。
师:大家看到两个同学站起来,为什么?好啊。好在哪里?读书要讲究姿势,(?),这个同学好,坐得很直。读书要讲究效果,不要作腔拿调,一字一顿,要读正确、读流畅,读得有感情。我听了一下,大部分同学读得不够好,都是作腔拿调,一字一顿。
师带读题目《恶魔约翰》。
师:每一篇问你三个问题。看谁知道。第一个问题,文章写到恶魔约翰,约翰是恶魔写了五个理由,请问你,你找得到吗?约翰是恶魔有五个理由,你说。(指名分别说)
生1:因为约翰是方圆几百里内最危险的通缉犯。
师:对了,还有四个。
生2:连警察都拿他没办法。
师:第三个,还有三个
生3:酒吧外面一片大乱??
师:听不懂,中国人说中国话,连中国人都不懂,为什么说约翰是恶魔,用自己的话讲。
生3:酒吧里客人早就跑得没了人影。
师:我也听不懂。
生3:只听见??
师:用自己的话怎么讲?
生3:人们都怕恶魔约翰??
师:第四个原因,跟老板有关系。
生4:老板特别提醒杰克??
师:第五个理由,最后四个小节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来提示一下,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连??也??知道吧,还不会。
生5:连一个凶神恶煞的大汉也怕恶魔约翰。
师,对啊,你真是聪明!
师:说约翰是恶魔,文章里写了五个理由,让一个学生把五个理由连起来说,
知道吗?说错没关系。一学生回答。
师:对啊,这是第一个问题。带读“恶魔约翰”
师:第二个问题,你会读书吗?刚才读书,我听来听去,只有一个小朋友读得像样,其他同学。你只要读两句话,文章的最后两两句话。
师范读:“您??您再要一杯吗?”“见鬼,我哪来时间!你不知道恶魔约翰就要来了吗?“
师:谁愿读?一个、二个??八个。(八个学生分别读)。
师评价:不要有气无力,可以,你读得比他好,你读得比所有人都好,你聪明??
师范读。生再读,师评述、指导、鼓励。
师与一位学生合作朗读并表演(笑声、掌声)
第三个问题,看谁聪明,拿起笔,把文章里面描写恶魔约翰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划下来?快快快!
学生在教材上划句子。师:四十几个同学没有几个聪明的。
师:都画了吗?学生不做声。
师:没有画的有吗?没有。都画了。指名学生说自己画的。
生:这里的约翰是假的,生:这里恶魔约翰没有出现。
师:根本没有出现,你乱画,文中没有出现约翰,但我们感觉到这个约翰是恶魔,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
生:侧面描写。
师解释什么叫侧面描写。
师带读“恶魔约翰”。
三、学习《两本小学课本》
齐读题目,指导怎样读。学生再读
请一同学朗读《两本小学课本》全文。
师边听边进行指导读准字音:半晌、中;示范读,鼓励赞扬:能够读得这样好,没有五年十年做不到。
师:这篇小说老师也提三个问题。
教认“银手镯”。解释“银手镯”的意思。
问:母亲的这对银手镯哪来的?
(生稍有沉默)师:这么简单的问题不知道?
(一生答)。师:用自己的话说。
学习“入土为安”。解释安字,叫学
生说带“安”字的词语:平安、安详、安稳??生:安息。师:对了。(解释“安息”的意思。)第二个问题,书上这个长句了(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你会读吗?叫三个同学分别读这句话。
第一个同学读。师:有个地方读错了,师指导,再读,师:这次对了。 第二个同学读。师:读得没有他好。
第三个同学读。师:读得很差。(笑)
师范读“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指导读好“在”字。
指名三个同学读;再叫两个同学练读;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这句话点明了故事的时间,整篇文章500个字,现在你说两句话,50个字,把整篇文章概括起来,说说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母亲干什么,我干什么?把500字变成 50个字。
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概括口述。
第一位同学说。师边听边指导,说不上时,老师进行提示引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话来说。说完后,师评述:不稀奇,鹦鹉学舌。
第二位同学说。师也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引导。评价:比他说得好。
第三位同学说。师没有进行提示引导。评价:真好。
再次指名三位同学继续进行概括口述。老师不做提示,让三位同学独立说。师:真好。
第三个问题:读《两本小学课本》,问:这两本小学课本对他考上大学有用吗?
生1:有用。
生2:一半有用一半没用。
生3:没用。师:为什么说没有?生:因为这本小学课本是假的。(笑) 师:他说没用,他说有用。其实这个问题,既没用又有用,(指着第二个同学),你说得对,一半有用,一半没用。你能把这两种意见掺合在一起说吗?说
篇四:贾志敏作文教学校园一角实录
贾志敏作文教学<<校园一角>>课堂实录
贾老师: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热爱大自然。我们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也分享幸福,是十分有意义的。怎样写景呢?首先要去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有时还需要用嘴去尝一尝。其次,还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情景交融。
我们的校园很美,有花有草,有树有木。我们一块儿去校园走走看看,去寻找校园里的“美”。
(贾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棵大松树下)
贾老师:这是一棵雪松。我们一起对它进行一番考察吧!它位于什么地方? 学生甲:它位于操扬的西北角。
贾老师:它像什么?
学生乙:它像一座宝塔。
学生丙:它像一把收拢的大伞。
贾老师:颜色呢?
学生乙:墨绿的。
贾老师:你们用手去碰碰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甲:要扎人,扎得手心很疼。
贾老师: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你们可不要碰我呀!如果把它当作人,它像谁? 学生乙:像哨兵。
学生甲:像慈祥的老人。
贾老师:让我们去看看美丽的花坛吧!
(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花坛前)
贾老师:我们的校园里一共有四个花坛。我们先看这个大花坛吧!花坛里栽着些什么花,你们都认识吗?
学生丙:我认识,这是月季花。
贾老师:颜色呢?
学生丁:有粉红的、深红的、朱红的??
贾老师:让我们再去看看喷水池吧!
(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喷水池边)
贾老师:喷水池呈什么形状?
学生甲:像梅花的形状。
贾老师:水池里的水怎么样?
学生甲:水很清,清澈可以见底。水里还有几条金鱼在戏水。
贾老师:三座假山各像什么?
学生乙:有的像要展翅飞翔的鹰,有的像盘坐着的老和尚。
学生丙:有的像一条竖着的鳄鱼。
贾老师:像什么全凭自己的想像。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校园一角”,让我们写作文,有兴趣写吗?
众学生:有。我们有材料写的。
贾老师:我们先要看清题目,看懂题目的要求。既然是“校园一角”,那么绝不是要我们写校园的全部,只是要我们写校园的一个局部,一个角落。
至于写什么,由你自己决定。你应该选择你熟悉的、喜爱的内容。因为你熟悉它,因为你喜爱它,你就比较了解它,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比如,怎样写校园里的那棵大雪松呢?可以先交代一下它的位置,它的形状,再写它的颜色;这是写它的静态。也可以写它的动态,即当风轻轻吹过,松树是怎么摇动的,发出什么声响。你如果想像丰富一点的话,可以把它比作一个人,他怎么跟你说话的?说了些什么???如果你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就是一段美好的文字。你们试着写一写吧!
(学生习作后交流)
学生甲:许多人一跨进我们的学校,都会惊讶地说,“这个校园真美丽,真整洁。”的确,我们的学校有高大的教学大楼,有昂首挺立的松树,还有花坛。花坛呈L形的??
贾老师:你们都听到了,他写得很努力。可是他这么写有什么缺点?
学生乙:他先写了教学大楼,再写了松树,然后写花坛。我认为前面话可以都不写,开门见山地指出: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
贾老师: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平时说话要简明扼要,写文章更要这样,不要绕弯子,绕了半天才说到正题上去。建议你采纳这位同学的意见。
学生甲: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花坛不高,用白底红花的瓷砖砌成?? 贾老师:砖头一块一块地向上垒叫“砌”。这里该这么说,“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
学生甲:??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第一个花坛里栽着菊花和一串红。秋天,一串红开了??
贾老师:如果这么说,似乎更贴切些:“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 学生甲: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远远望去,火红火红的,胜似春光,真是名副其实的一串红。菊花也争相开放??
贾老师:应该是“竞相开放。”
学生甲:??菊花也竞相开放,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形态各异,绚丽夺目。第二个花坛里栽的是蔷薇,有些是粉红的,有些是深红的;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则含苞待放。当你凑过近闻一闻,顿时芬芳扑鼻??
贾老师:“当你??”这是假设。不如改成“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
学生甲:??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第三、第四个花坛里相继种着白玉兰??
贾老师:将“相继”改成“分别”。
贾老师:为什么第三、第四个花坛就这么一笔带过
学生乙: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贾老师:对。作文还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用面面俱到。继续念下去。
学生甲:??我们校园的花坛,一年四季,繁花似锦,花草欣欣向荣,群芳斗艳?? 贾老师:冬季的花坛里也能“繁花似锦”吗建议你这样改,“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学生甲:??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花坛只是校园的一角,它却把咱们的校园点缀得异常美丽。
贾老师:“点缀”用在这里十分恰当。结尾很好,小结全文,点明中心。 学生乙:我写的是“喷水池”。
在我们校园的西北角,有一个喷水池??
贾老师:点出喷水池的位置。
学生乙:喷水池呈梅花形??
贾老师:写出了喷水池的形状。
学生乙:许多高低不平的假山耸立在里边??
贾老师:马路可以说“高低不平”,假山也能这么用吗?这四个字中须换一个字就行了。换哪个字?另外,“耸立”用在这里也不妥。
学生乙:高矮不平。
贾老师:不对。
学生甲:高低不一。
贾老师:比原来好一些,但是还不贴切。
学生丙:高低不等。
贾老师:对。一字之差。意思迥异。这样写可以使假山显得高一些。把“许多”删去,“耸立”改成“竖立”。前面要把假山写得高一点,后面要把假山写得低一点。
学生乙:高低不等的假山竖立在里边,假山表面凹凸不平,上面有些小洞?? 贾老师:“小洞”改成“小孔”。
学生乙:上面有些小孔,左看假山是一个样子,右看假山又是一个样子,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
贾老师:这句话引自哪首诗?
学生乙:是《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贾老师:“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请你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假山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并且放了几盆美丽的花??
贾老师:两个句子没有递进关系,因此不必用“并且”;“放了”改成“凸出的地方放着”。
学生乙:假山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凸出的地方放着几盆美丽的花。池中的水清澈透亮,水里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贾老师:把“水里”改成“水底”。
学生乙:??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大小各异,颜色不一。小金鱼在这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其中有一条特别可爱,在金黄色的小身子后面长着一条大尾巴??
贾老师:“长着”改成“拖着”。
学生乙:拖着一条大尾巴,在水中甩来甩去,游动起来,一摆一摆,好看极了?? 贾老师:这部分写得有些口罗嗦,建议你改成:“那些金黄色的小金鱼甩着大尾巴在清澈见底的水里游来游去,可爱极了。”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有时候,喷水池里的水会像一股清泉喷出来??
贾老师:“有时候”指代不清。能不能换个说法,讲得清楚一些!
学生乙:当贵宾光临我们学校的时候??
贾老师:这样一改,意思清楚多了。“喷水池里的水”会喷出来吗?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喷出水来的?看清楚了吗?
学生丙:是从假山顶上的喷水管里喷出来的。
贾老师:对呀,请你改一下。
学生乙:??当贵宾光临我们学校的时候,从三个假山顶上的喷水管里喷出的水形状不一,有的像凉亭,有的似柳枝,有的如瀑布??
贾老师:三个比喻句,用上三个不同的比喻词“像”“似”“如”,词语有变化,很好。
学生乙:??同学们都喜欢在喷水池前欣赏美景,交谈玩乐??
贾老师:“同学们”改成“我们”,这样一改,把“我”也放进去了。前边交代过喷水池呈梅花形,因此,没有前后左右之分了,得将“前”改成“边”;“欣赏美景、交谈玩乐”改成“逗留、交谈、玩耍。”
学生乙:??课间,我们都喜欢在喷水池边逗留、交谈、玩耍。
贾老师:很好,写得有声有色。还有谁要交流?
学生丙:我写的是雪松。
贾老师:请你念吧
学生丙:在我们校园的西北角,有一棵青翠挺拔的雪松。树干是灰褐色的,树皮斑斑驳驳,好像一位百岁老人额头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
贾老师:把“爬满了”删去,“一位”也删去。
学生丙:好像百岁老人额头上深深的皱纹。雪松的树干笔直,有三层楼那么高,树冠下面大,上面小,顶是尖尖的。近看像一座绿色的宝塔,远看像一把收拢的大伞;再远点看,它像一支绿色的、笔尖朝天的笔。它的树叶是针叶,又短又尖,硬硬的,针叶长得非常茂盛??
贾老师:把“长得”圈去。
学生丙:针叶非常茂盛。你知道它的针叶有什么用处吗???
贾老师: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引出下文。使文字严谨,语气连贯。
学生丙:原来针叶是用来储藏水分的。据说,雪松可以活到一百到三百多岁呢?? 贾老师:把“一百”删去。
学生丙:雪松可以活到三百岁呢雪松虽然没有擎天树那么高大,也没有梧桐树那么粗壮,可是无论在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它总是昂首挺胸,郁郁葱葱。每当微风吹过,它就发出一种亲切的声音??
贾老师:“亲切”改成“沙沙的”。
学生丙:它就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舒服,舒服。”
早晨,同学们来到校园里时,雪松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双臂?? 贾老师:“伸出”改成“张开”。
学生丙:张开双臂,热情地说:“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探索知识海洋的奥秘;傍晚,同学们离开校园时,雪松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张臂举手,谆谆嘱咐:”孩子们,做完功课,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学习呢”
贾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小朋友的文章真是一篇比一篇好。听了你们念的文章,我很感动,看到你们的进步,我十分高兴。
小朋友,“校园一角”是属于写景的文章。要写好它,首先要观察景物。因为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必须要审题。“校园”是范围,“一角”是对象。你选哪“一角”要先考虑定当,然后确定观察的角度——即位于什么地方看这“一角”,有时候,你可以移动,有时候,你可以不动,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地记叙。当然,文章写好以后,还得反复诵读,认真修改,直到把文章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篇五:读贾志敏教学实录有感
再次走近名师——读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实录有感
发表日期:2007年10月18日 作者:许琰 已经有4324位读者读过此文
记得几年前,曾经冲着贾老师的名声,到他所在的一所民办学校担任语文老师。和他共事的五年中,有幸聆听到许多贾老师那浓浓的“语文味”的示范课,亲身接受他对我课堂教学的指导,真是获益匪浅。如今,虽然离开了那个学校,贾老师也不再担任那里的校长,但他那独特的文化修养,教学风格以及鲜明的艺术教学特色却深深地影响着我。
不久前,教研组活动,组长发了一份贾老师《感动在一瞬间》作文教学实录让我们学习,虽然没有亲自到课堂上去观摩,去聆听,但细细读来,感触颇多。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浅谈几点方法。
一、写好作文,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我们有些教师一上作文课,就对学生提了一大堆写作要求,学生不产生害怕情绪才怪,但他们殊不知兴趣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贾老师的这堂作文课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上课伊始,贾老师一连背了两篇有趣的学生作文,并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写下来,作文并不难,作文是件乐事。”其目的我想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有趣。从而消除了对写作文的害怕情绪,激起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此外,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参与各项实践,亲身经历、亲身感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也有利于激发写作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定期在班中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同时留心让学生参加各级举办的作文竞赛活动。在作文竞赛活动中,既鼓励学生力争获奖,更强调重在参与和锻炼。作文比赛还可以与演讲比赛结合起来,因为搞演讲,也得先写好稿子,这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每次作文训练后,我总请学生把写得好的作文等到学校的童乐网上,还有时选出优秀的习作向小雨点栏目投稿。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因而激发了强大的写作热情。 叶老说过:“世界如果有所谓作文写法,也不过顺着说话想心思的自然规律加以说明而已。”意思也就是说,实践活动丰富,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才有不竭
的写作源泉。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写文章就会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指导读写结合,训练观察思维
写作本身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必须多读、多积累、多练,方能逐步提高。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做到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贾老师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平时,我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平时让学生准备积累本,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等,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学生练习写作,主动发展自己作文能力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来源于获取的素材。而观察是思维,想象诸能力的基石,是获取信息的手段及本领。训练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因此要训练学生细心观察,真切感受。如我校每年召开运动会,举办联欢会等,我事先向学生提供一些题目,并提出观察要求,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指导他们注重描写,渲染气氛。学生观察细了,感受深了,创作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三、 教会修改方法,培养自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培养学生修改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听贾老师改作文,总是被他那敏锐的耳朵所折服,才真正体会到修改的必要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艺术性。贾老师结合习作当堂示范修改,将习作修改的方法渗透给学生,如“文章不厌百回改”、“好题文一半”、“三分文章七分读”等等,这种潜移默化很有必要。但我认为这种整堂课都是由教师来点评的方式现在已经不可取了。
完成一次习作后,我采用的方法往往是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选出一篇认真
修改,再把改稿与原作各打印一份由投影展示,让学生逐词、逐句、逐段地进行对照和体会,找出不同之处,总结出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既要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优缺点加以总结,又要在具体比较中,让学生鉴别优劣,品味得失,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己的作文,综合学生、老师的意见,学习用人家作文的优点,改出高质量的作文。教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把语文中学到的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在修改作文时得以应用,还能使学生的修改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检验。
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生活积累,写作思维等方面多下工夫。传承传统的有效的教法,引入一些创新的教法,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在这艰难的作文教学中取得新的突破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