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9:38:49 字数作文
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字数作文

篇一:世界上第一个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上顶峰的是哪个国家

世界上第一个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上顶峰的是哪个国家?5

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4时20分,中国登山队伍胜利登上海拔8848 米的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

王富洲: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与贡布、屈银华一起从东北山脊登上海拔8848.1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首创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世界纪录。 1953年曾经有人从珠峰南坡登顶成功。而北坡在中国境内,因地势险要,当时没有一名登山队员由此登顶。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峰顶!没有欢呼,没有跳跃,也没有泪水,王富洲只知道自己完成了任务,所考虑的就是赶紧下山,活着回去!登山运动的残酷也许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有体会。 王富洲1935年生于河南西华,195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地质勘察系。同年被选入中国登山队。1958年他登上了苏联境内海拔7134米的列宁峰;1959年登上海拔7546米新疆境内的慕士塔格山,1964年他又登上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1985年他筹建成立了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1992年担任中国登山协会主席。 目前,担任中国科学探险家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他,仍然离不开山,离不开地质。1999年7月,他还组织了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考察

篇二:普通人如何才能登珠峰

普通人如何才能登珠峰

2013年5月29日,是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60周年纪念日。进入5月登山季以来,世界各地的登山运动爱好者纷纷来到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庆祝人类登山史上的一大壮举。1953年,尼泊尔山地居民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养蜂人埃德蒙〃希拉里从南坡成功登顶,成为首次登上珠峰的幸运儿。据尼泊尔媒体报道,迄今已有近5000人登上过珠穆朗玛峰。由于今年登顶的气象“窗口期”尚未结束,成功者人数每天都可能增加。

登珠穆朗玛峰

随着王石等人登顶珠峰,珠峰成为越来越多人希望征服的目标,而事实上,如今登珠峰也不是难事。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5000名登山者成功登顶珠峰。

不过,根据相关规定,攀登珠峰必须由当地专业的登山向导公司负责服务。想要登珠峰还要必备两个条件:一是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北坡路线图

珠峰已经被发现了十几条登山路线,但最主要的登山路线有两条,即位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山路线和位于中国境内的北坡登山路线。

中国北坡

从北坡攀登珠峰,有好几条设施良好的公路直通珠峰北坡大本营,坐汽车可以直接到达珠峰脚下。

根据《国内登山管理办法》,攀登西藏5000米以上、其他省、市、自治区3500米以上独立山峰,需提前一个月向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报批,而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应当提前三个月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特批。攀登珠峰,则必须有登顶8000米以上高峰的经验。

登山者只要想从北坡登珠峰,就基本上绕不开圣山公司,登顶珠峰每人需缴纳费用30万元,包含攀登珠峰的注册费用,以及报名人员在西藏一个多月期间的食宿开销,修路、运输、协作等费用也统统包括其中。

西藏体育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明兴表示,如今每年申请攀登珠峰的人都要提前几个月预约,并且要组队才能成行,每年最终成行的,也就十个人左右,从尼泊尔登珠峰的人更多。

尼泊尔南坡

在珠峰的另一侧的尼泊尔,只要向当地的探险公司交了钱,没有登顶8000米高峰经历的人也可以尝试登顶珠峰。

在尼泊尔攀登珠峰的商业报价通常在2万~3万美元之间(约12万~20万元人民币)。同时,由于有多家高山探险公司竞争,如果自主攀登,不请专业向导,不用建营地,费用则更低。

为此,内地不少登山者经常舍近求远,带队从尼泊尔攀登珠峰。

王石登顶珠峰留影。

登珠峰一般有三种方式,像20世纪80年代梅斯纳尔那种北坡单人独攀现在看来更多只能从理论上考证。

1、独自攀登;

2、加入只负责运输的探险队;

3、加入一个完全商业化队伍有协作向导。

攀登珠峰如不通过向导公司或是中间人,需要自己向登协进行申请,必须要有登顶过海拔8000米山峰的经历。如果通过向导公司或是中间人,登山者只要把相应费用交齐,一些门槛就会变低,一些人即使没登过8000米的山,向导公司也会想办法将申请办下来。

如果你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身体还可以、没有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那么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为登珠峰作准备。不要以为这很轻松,这个过程需要3-4年的时间。

第一步,低海拔户外活动、体能训练、基本技术学习,在身体上主要是耐力、心肺功能、腿部和腰腹部力量、背负能力的训练。一名新手如果能够把所有的周末使用起来,这个阶段可以在一年内完成。

第二步,开始进入高海拔的空气稀薄地带。在攀登珠峰之前,最好有2-3次的高海拔登山经历。根据循序渐进的法则,健康人可以从6000米山峰为起点,然后是7000米、8000米的山峰。这个阶段最快需要1年,一般需要2-3年。

第三步,珠峰攀登的准备阶段。用半年的时间,全身心投入珠峰攀登的准备,特别是体能的训练和储备。

1903年,英国人弗兰克〃杨赫斯本带领一支英国登山队首次对珠峰地区进行侦察。

1953年5月29日,由10人组成的英国登山队再攀珠峰,希拉里和丹增〃诺盖登顶。这是人类首次站在地球第三极。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员贡布(藏族)和汉族队友王富洲、屈银华登顶,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

1975年,中国第二支登山队9名队员登上巅峰,藏族女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侧登顶成功的女性。

1988年,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登山家携手挑战珠峰,从南北两侧会师顶峰、双向跨越珠峰成功,中国3名队员成功跨越珠峰,1人登顶,次仁多吉创造了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

2000年5月21日,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黑龙江人阎庚华登顶,但不幸在下山途中遇难。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承担新闻报道任务的西藏登山学校毕业生、高山向导阿旺第7次登顶珠峰,为国内之最。

2013年5月23日上午9点15,80岁的日本人三浦雄一郎登顶珠穆朗玛峰,刷新了尼泊尔老汉谢尔占在5年前创造的登顶珠峰最年长纪录。

篇三:中国人是怎样登上珠峰

中国人是怎样登上珠峰

回忆首次登顶——冒着生命危险开创珠峰北坡登顶路线

主持人杨阳: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奥运大讲堂》栏目,我是主持人杨阳。在今天早晨,5月8号上午九点十一分,北京奥运会火炬已经在珠穆朗玛峰上点燃了,今天来到我们直播室的是在登山界非常有名望的老人家,坐在旁边这位是我们国家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王富洲先生,王老。 王富洲:网友好,大家好。

主持人杨阳:旁边这位就是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屈银华先生,屈老。

屈银华:你好。

主持人杨阳:另外一位就是腾讯体育总监王永治,王老师您好。王老师曾经登过珠穆朗玛峰。

王永治:我要重点介绍二位老人家,就是王老和屈老,我是90年作为中苏美登山队的唯一一位随队记者,待了一些天,跟登山界有比较深的交往。在座的二位老师,加上贡布,1960年6月25号凌晨,从北坡登上珠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的,所以从登山史的意义来说,现在坐在我们面前的二位老人家,他们开创性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今天在珠峰传火炬的贡献。

主持人杨阳:有了他们在前面为我们铺路,才有今天我们把火炬登上珠峰的那一刻,当时是8848.13米,现在是8844.43。

屈银华:这个可能不准。

主持人杨阳:地方一样吗?

屈银华:关键地方还是一样的。

王永治:北坡这条线路当时也是他们开创的,后来历届从北坡登山的,都是三位老人家开创的。两位老人家可以把手举起来给网友看一下。各位网友可以看一下,他们的手指头都是当时登山的时候冻伤,导致前端截肢,王老可以说一下当年冻成什么样子。

王富洲:我还比较轻一点。屈银华同志登上第二台阶,双脚的脚指头全部都冻掉了,他冻的比我厉害。他有一个脚的脚后跟,有一块肉都冻掉了,脚指头都冻掉了。

王永治:屈老说一下。

屈银华:当时我不是主力队员,我应该下去的,后来他们叫我去,到第二台阶的下面,当时选路线的时候,十几个人在一起考虑怎么选。大家看到有一条裂缝。

王永治:就是在第二台阶的那个地方。

屈银华:对,从那个裂缝上可以上去。到一定高度了,有二三十米,到一定高度就不行了,就只好靠人来爬了。我当时在旁边走了条路线,就爬不上去了。我也选了一条路线,我在地下打了一个冰锥,当时没有岩石锥,打一个冰锥以后,托了我一下。

王永治:当年在第二台阶的下面还有一个运动员、登山家,叫刘连满,他是在下面托了屈老一下,但是最后刘连满没有登顶。

屈银华:他托了我一下,大概有一米多高,我就在上面搭了一个冰锥。他们在那儿做了一个支点,我好打冰锥。打了冰锥以后,我们下面的时候就可以踩这个地方。后来索南罗布告诉我,当时我们打的那个冰锥还在那儿。上去以后,打了几个冰锥以后,我栓好保护绳,他们两个在下方保护,我就顺着那个爬上去了。爬第二台阶的时候,差不多花了三个小时。

王永治:因为屈老说话有一些四川口音,我简单重复一下屈老师刚才说的内容。当时他们几位队员走在第二台阶的时候,当时根本找不到路,他们几个人在下面分头寻找路,后来屈老走一条路走不通又回来了。是谁寻找到现在走的这个第二条路呢?

屈银华:是大家都看到了,看到一条裂缝。

王永治:看到了一条裂缝,他们上到一定高度以后,屈老打了一个冰锥,后来双脚分别都冻伤了,刚才也给大家看了,屈老十个脚指头都没了,其中一只脚的脚后跟的那块肌肉也没了。

屈银华:对。

王永治:大家可以看到,今天有陆陆续续十八九个队员登山,登到珠峰上好象比较轻松,原因就是当年他们这几个老人家在那儿开创一条几乎是接近付出生命的代价开创了这样一条路,使后来的登山者比较顺利地登上山峰。

主持人杨阳:屈老师打冰锥的时候,您应该是第一个人吧,就是开路的,您这个位置算不算最危险的位置? 王富洲:是最累的,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打上去。

主持人杨阳:现在那个还在。

王富洲:还是他打的那个冰锥。

“中国梯”的由来

王永治:梯子是75年搭的,还是你们搭的?

屈银华:75年搭的。

王永治:原来这个“天险”,曾经在此前,有若干个西方登山家到这里来登,但到第二台阶的时候登不上去,都下来了,屈老师也说了,是一个差不多二十米高的直上直下的大直壁,60年的时候,他们当时还是小伙子,打了冰锥,爬上顶之后,75年,中国登山队搭了基础梯,就是用他们打的冰锥,后来再顺着这个梯子爬就比较容易了。刚才网友看直播的时候可能也看到了,看到他们爬那个梯子,那个梯子就是中国登山队1975年搭的。

王富洲:对,有冰锥在那儿,这个梯子才不会掉。听说,外国人把那个梯子叫做“中国梯”。

王永治:那个梯子目前叫“中国梯”,若干个固定中国梯的冰锥就是在座这两位老人家打上去的。

王富洲:屈银华打上去的。

王永治:你们当时登上以后做了一些什么动作?

屈银华:当时四点半,四点二十分钟左右,上去以后,主要是把毛主席像、国旗,下面的时候我们捡了一部分石头,是送给毛主席的。

王永治:先展示了毛主席像、国旗,捡一些石头,下来一点位置的时候,把毛主席像固定了一个位置。 王富洲:为什么要下来呢,因为国旗、毛主席像不能在上面,容易弄坏,我们商量着,是下来一些,放在有岩石的地方。

王永治:你们当然带的像有多高?是石膏像吗?

王富洲:石膏像。

王永治:多大?话筒这样大。

王富洲:差不多。

主持人杨阳:是背上去的。

王富洲:背上去的。

主持人杨阳:应该是很沉的了。

王富洲:为什么要背石膏像呢,就是因为其他的太沉了。

王永治:当时背毛主席像比现在传火炬还要神圣吧。

王富洲:都一样吧。

创举背后的“戏剧”:带小钢炮登山

主持人杨阳:今天是直播,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看到,60年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当时有没有国家领导人接见您二位?

王富洲:我们两个人的伤比较重,还有其他几位同志,包括曾曙生,我们都在那里住院呢,队伍回北京的时候,大会参加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庆祝会,他们都参加了,我们没有参加。我们只是在广播上听到了这个消息。

王永治:你们二老都在拉萨住院。

王富洲:对。

王永治:贡布回来了吗?

王富洲:回来了。

王永治:我在贡布家里看到了一张照片,是毛主席接见贡布的照片。

王富洲:是他到优秀青年团开会的时候,贡布是代表,主席接见了他。

王永治:主席和总理亲自接见过你们两位吗?

王富洲:没有,没有分开接见,集体接见过我们,在人民大会堂。

王永治:跟主席、周总理他们握过手吗?

王富洲:没有,因为人比较多。

王永治:贺龙元帅呢?

王富洲:我们60年登的时候,贺老总是指挥,他直接指挥这次登山活动,非常关心。他是总指挥,副总指挥有两个,一个是国家体委的副主任黄中,还有一个是西藏的团观萨,是两个副主任。我们从拉萨回来,参加十一国庆节,到北京的时候,我们住在友谊医院,贺老最到医院看我们去了。何老总那个时候是体委主任,军委副主席。

主持人杨阳:当时的登山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王富洲:工作人员、后勤人员一共是214个,队员有九十多个,后勤人员、管理装备,还有记者,包括新华社、西藏分设有很多摄影记者、文字记者,还有医务人员,内科大夫、外科大夫,再有一批就是气象预报员,光一个气象组就是一二十人。

主持人杨阳:最后登顶的一共有多少人?

王富洲:就是贡布、屈银华和我。贡布是西藏军区警卫员的战士。

王永治:在今天直播当中看到大本营的场面,连片的账篷,红旗招展,大概是从60年跟75年登珠峰以后搭的最大的营地,当年登珠峰对中国来说是大的政治任务,所以常常会动用军队、卡车,往上运物资。差不多有一个营的人数吧。

王富洲:登山装备、物资大部分都是车队。

王永治:这次感觉跟60、75年差不多,为了安全保护,山里面也设了若干道岗。

王富洲:怕分子破坏,有武警人员在做警卫,往山里进的时候,设了一些卡子,不叫坏人进去。部队为了安全,警卫部队在大本营做警卫。60年也有部队,队员都配有枪支,也是怕叛乱分子袭击我们。因为我们在侦查的时候,曾经想消灭我们,跟着我们,当时西藏军区也是为了保护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军力,派了一个加强连,我们每个队员也配有长短枪支做自卫,那时候也是很紧张的,怕坏人捣乱。

王永治:当年他们登山的时候,运动员都配备长短枪支和一个加强连做警卫,原因就是59年,达赖集团做了一次判断,导致西藏局势很不稳定,但是很快叛乱就被平息了,但是还有部分叛乱分子,因为珠峰一带也跟尼泊尔交界,怕他们跑过去。

王富洲:派了一个加强连,还给我们配了小钢炮。

王永治:当年登山还是有戏剧性的。

王富洲:叛乱分子曾经在路上劫过我们一个军车,劫了以后把车烧了,而且把我们的军医都杀掉了,还有一个女军医,把她杀掉以后,把她的乳房都割掉了。我们离开拉萨的时候,有两个部队的卡车,前面一个,后面一个,我们在中间,要不然会有破坏,要杀人。也是因为有西藏部队也是非常坚强的保证,才能使我们安全地登山。要不然它随便破坏我们。

谈圣火登珠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永治:翻过历史这一页,今天您二老也是在看直播,如果数的话,现在应该是第四第五代了?

王富洲:很难说第几代,没有想过这个,反正是很多批了,从60年代、7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再到现在。 王永治:最后一棒火炬的次仁旺姆,今年才19岁,应该算是孙子辈了。(笑)

王富洲:现在我们都七十多了。(笑)

王永治:看到他们在顶峰那么活跃的状态,很兴奋,你们二老什么心情?

王富洲:我们很激动,也互相交换了意见,很受教育,感到现在这些年轻的登山运动员,在速度上、技术上的确胜过我们。中国有句话,青出于蓝胜于蓝,当然这个不一定恰当了。比我们那个时候的速度快多了,我们那个时候突击8500米的时候,早上九点多突击8500,到顶峰就是第二天早晨四点多。早上四点多突击完了以后,从顶峰又下到8500米,天又黑了。整整是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不光没有吃的,连水都没有喝的。雪可以吃一点,但是大夫有规定,不能吃,吃多了,喉咙稳定很高,要吃冰雪,怕得喉咙,喉咙会发肿,所以强调队员不能吃冰雪。我们一般也不敢吃,但也吃了一些,我这个手,就是在抓雪的时候冻坏的,那时候也很紧张,也不管冻没冻坏,先把命保住了,喉咙也很干,跟火一样,精神上也很难受。但是为了能够安全的下去,还是不顾及吃雪不吃雪了,保证一定的体力。

王永治:因为你们当时是第一次走这条路,跟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你们开创了这条路,现在这些人体力好了,生活条件也比你们好得多,体壮,本身体制也很好,所以对他们来说登起来就很快了。

王富洲:对。他们从体力上、装备上,包括活动上,我看到非常充分。攀登过程当中,他们登山技术也非常熟练,速度也很快。同时还有这个中国梯,才有今天的高速上第二台阶。

王永治:王老这句话很经典,因为有了中国梯,才有今天火炬登珠峰的高速传递,高速登顶。刚才吃饭的时候,你们也发了贺电。

王富洲:都很激动,包括以前的其他人员,还有女子登山队,都创造过世界纪录,吃饭的时候,老女队员江春同志打了电话,也是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我们跟在北京的老同志商量,还有外地的老同志,要集体给登上珠峰的队员发一个贺电,表示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表示一下老队员的心情。

王永治:这个贺电发走了吗?

王富洲:大家正在准备,准备集体发一个贺电。法制晚报也找了屈银华同志、贡布同志和我,还找了我的同事,我们也是第一次登上珠峰的人,说给他们发一个贺电,我想法制日报也发了。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表示我们激动的心情。

屈银华:也表示敬意。

“中印之战”,二老携贡布3-0击退印度登山队

主持人杨阳:今天在电视上看到说,根据天气情况,为什么要早晨三点钟就开始出发了呢,因为下午和晚上的天气变化会非常大。您当时登珠峰的时候经历了两天一宿,是不是天气原因,使每个人都处在很危险的情况下?

王富洲:60年登的时候,如果条件成熟的时候,也安排了第三次突击珠峰。在8100米的时候,物资运力不是那么充分,有些东西没有运上去,也运上了一部分。原来计划要运的氧气应该运到8500米的营地,当时我们设的营地是8500米,现在的营地是8300米,有一个差,但都是在同一个路线上。到8500米的时候,队伍拉的比较长,根据这个情况,前面有几个同志,想一次突击成功。因为我们过去的经验不久,对第二台阶估计的不够,8700的时候,由我们的副书记和我们的队长一块到了那儿,体力消耗太多了,天也快黑了,就在那儿住下了。其他同志,有的住在8300,有的住在8100。队伍损失比较大,天气不好,也有风,等队伍全下来以后,一看不行啊,第二台阶过不去,准备下一次再登吧,结果都往下撤,撤到大本营检查的时候,发现队伍损失比较大。大概有四五十个人遭到不同程度的冻伤,鼻子冻坏了,我和王风同志鼻子冻掉了,石景同志鼻子冻掉了,其他同志脚也冻坏了,我们对阵鼻子也冻掉了,冻坏了。

屈银华:冻了一点。

王富洲:都下来了。下来以后到大本营,这是第三次,减员太大,之后还有没有好天气,气象组没有拿到统一的意见。在这次行军的时候,因为大风,在4500米风口的地方,北京大学的邵子敬同志因为脑溢血,坐在那儿就死掉了,可以说有死的,有伤的,有严重冻伤的,后来就下来了。当时队的领导研究,给北京汇报,说看看今年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好天气还有没有,还不太知道,不能很肯定有。再一个队员伤亡这么大,再组织队伍马上上马也没有把握。就给中央发了一个电报。中央还没回电报的时候,当时我们大本营的总指挥韩富同代表我们贺老总在前线做总指挥,他是我们军训部的一个副部长,也是一位老同志,他在那儿指挥。大本营给中央派了电报,说准备推到明年去。

王永治:推到61年。

王富洲:对,韩富同部长刚到那儿,准备休息一下,往拉萨走。在这个时候,接到了中央的电报,不让撤,中央说今年必须登上顶峰。

屈银华:总理。

王富洲:说必须得登,下面下这个决心,韩富同一听到这个中央政府的决心,调头就开始回大本营了,根据中央进行动员。再一次突击珠穆朗玛峰,要成功,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下来。动员的时候,因为他在部队老打仗,用部队的语言,从第三次突击下来的同志当中挑几个老的,在从大本营当中挑几个,大家组织成一个突击队。他说我们过去打仗都是这样的,新老结合,无坚不摧,给大家鼓励的劲也很大。我们在这个时候,组织了一个突击队。后面还有一个运输队,还有邬宗岳,就是后来75年的那个。贡布同志决心很大,要抱病参加,要突击,说我走过第二台阶,离的很近,就快到了,我可以给他带行李,他有这个决心。后来他的父亲来家乡看贡布,鼓励了贡布,说一定要完成中央的这个任务,还带了干羊肉给贡布。

王永治:你们在顶上吃干羊肉吗?

王富洲:就是到8500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没有化水的火,屈银华同志带了一个茶叶盒,那时候他抽烟,茶叶盒里面放着烟卷。我们那种情况怎么办呢,他说我有一个茶叶盒,在茶叶盒里面化冰水,所以我们当时化了一些冰水。在这个时候贡布同志说话了,说我父亲给了我点干羊肉,你们一人吃一块。当时我们不习惯,在下面吃的时候都吃不进去,是生的干羊肉,勉强地吃一些,有的同志吃了,有的同志没有吃。不知道老屈有没有吃。

屈银华:轮不上我吃,因为当时我要下来。

王富洲:你发扬了风格,突击没有他,所以他没有吃,说给突击队员吃。

主持人杨阳:屈老最后怎么又跟着一起上去了呢?

王富洲:我再把这个问题简单说一下。当时晚上什么都没了,但是人要突击,从那个时候我们的紧张气氛就出来了,选四个人参加突击,我们规定,一个人准备两个氧气瓶,就是八个氧气瓶。原来说氧气瓶都够了,后来再一查。

屈银华:少了一个。

王富洲:不仅是少了一个,还有好几个都是用了一半的,压力越大,氧气越多,一百八十个大气压。后来发现几个,也就是八九十个大气压。还有个别的也就是四五十个大气压,氧气很缺,但没办法,准备一个人两个氧气瓶,八个瓶子。又没饭吃,没东西吃,就凑合着过吧,比较紧张。吃饭也得等,因为我们上的时候,报话机也摔坏了,我们那儿有一个张小路,是从部队挑的一个同志,他负责报话机,我们那个时候用的报话机很重,他背着这个。那时候要休息,他也累了,一扎堆在那儿睡了,后来那个就掉了。从这个时候起,整个队伍就再也没有跟大本营联系上,也没法联系了,大本营只能从很远的地方用望远镜看我们,但也不知道是谁。没有吃的,氧气也不是那么多。更重要的事气象预报,23号到8100。

屈银华:23号是8100,24号是8500,就开始登顶了。

王富洲:是在8100那儿突击的。

屈银华:准备25号上顶。

王富洲:突击的时候,晚上没有吃的。突击那天必须要回来,因为25号就是暴风雪,也就是剩一天的时间。结果没有等上去,是半夜登上去的。我们25号刚一下来,就飘雪花了,你说准不准。接着就是连着几天几夜下大雪。

王永治:你们也是千载难逢地抓住了那二十几个小时。

王富洲:对。后来通过了解,印度在南坡登,但是印度比我们晚了一天。我们登上珠峰顶上下来,他们在8500,就停下来了,因为一下雪就没法登了。后来外电报道,中国和印度两国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的一南一北,结果中国三比零获胜,他们到8500就没有上了,我们是三个上去的。

屈银华:香港报道的。

王富洲:我们到那会儿都比较紧张,很紧张。贺老总…

屈银华:周总理。

王富洲:周总理说了一些话,在他之前贺老总也说一些话,一定要登上去,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登上去回来别见我。我们看中央决心这么大,大家的决心也很大。为什么不叫一声哭,别人还以为他坐那儿休息呢,都是有这种劲在那儿。

王永治:牺牲了两个?

王富洲:一个是兰洲大学的,一个是北京大学的。都必须要往上登。

主持人杨阳:没有您二位当时给我们开创的这条路,可能也没有今天火炬接力的登顶了。

王富洲:不是,后来也逐步登了好多,这条路也登了好多次。

王永治:没有当年你们的登顶,至少后续登山会延缓很多,难度也会加大,不像现在这么顺利。

王富洲:我们计划从8500出发,准备到顶峰,包括过第二台阶,到顶峰下来准备用九个小时,当时太阳还很高,因为珠穆朗玛峰比这边晚两个多小时。到第二台阶的时候,上面还有六米多高的垂直峭壁,三十来米不是都垂直的,垂直的是最后一段,最难的就是那六米高。我们用了五个小时才登上去。

王永治:用了五个小时才登上第二台阶。

王富洲:对。后来其他人在爬的时候,我在北边用望远镜看他们,最快的,有几分钟就上去了。

屈银华:有梯子了。

王富洲:那时候我们再快,也得要五个小时。我上的时候,一点体力都没了,他们三个人在上面… 屈银华:就两个人,就是我和贡布。

王富洲:他们两个拉我,好象是硬把我扒上去的,我想主要力量都是他们给我扒上去的。

王永治:队友之间的凝聚力在珠峰登上展现出来了。

王富洲:那个时候用了很长时间。从早上九点,到第二天早上的四点多,什么吃的也没有。

篇四:第一个攀上珠峰的人

王富洲: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与贡布、屈银华一起从东北山脊登上海拔8848.1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首创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世界纪录。 1953年曾经有人从珠峰南坡登顶成功。而北坡在中国境内,因地势险要,当时没有一名登山队员由此登顶。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峰顶!没有欢呼,没有跳跃,也没有泪水,王富洲只知道自己完成了任务,所考虑的就是赶紧下山,活着回去!登山运动的残酷也许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有体会。

王富洲1935年生于河南西华,195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地质勘察系。同年被选入中国登山队。1958年他登上了苏联境内海拔7134米的列宁峰;1959年登上海拔7546米新疆境内的慕士塔格山,1964年他又登上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1985年他筹建成立了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1992年担任中国登山协会主席。

目前,担任中国科学探险家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他,仍然离不开山,离不开地质。1999年7月,他还组织了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考察。 附: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en:Edmund Hillary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 en:Tenzing Norgay 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准确记录以来)

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 是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

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2005年——中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数据。

珠峰的第一:

第一次珠峰山难:1922年,英国第二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吉·布鲁斯),仍取我国西藏境内的北坡路线,他们越过了北坳,但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7位夏尔巴因雪崩丧身,这是人类首次丧身珠峰。第一次在攀登中用氧:1922年,英国第二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吉·布鲁斯)队员George Finch和Geoffrey Bruce在珠峰攀登中首次用氧,这是一种专供飞行员使用的氧气瓶。人类第一次成功登顶: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在队长约·汉特领导下(由十人组成),有两名队员登上了珠峰顶峰。登上顶峰的队员是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和丹增·诺尔盖 (Tenzing Norgay),队员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到达了8720米的高度。英国人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第一次跨越珠峰:1963年,美国登山队Willi Unsoeld与Tom Hornbein首次由西脊转北壁登顶,并由东南山脊下山,成为第一个跨越珠峰的队伍。第一次南、北两坡双跨会师:1988年5月5日,中、曰、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创下从南、北两坡双跨并会师顶峰的壮举,并创下6项纪录。

第一个登顶的女性:1975年5月16日,日本人田部井淳子(Junko Tabei)从东南山脊线路登顶成为首个登顶珠峰的女性。

第一个从北侧登顶的女性: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女队员潘多第一个从北侧登顶。

第一个遇难的女子:1979年,Hannelore Schmatz是登上珠峰的第四位女子,当她登顶下山时不幸遇难,是第一位遇难的女子。

第一个无氧登顶成功:1978年5月8日,奥地利人彼德·哈伯勒(Peter Habeler)和意大利人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经东南山脊路线首次无氧登顶。第一个无氧登顶女子:1988年,新西兰女子Lydia Bradey成为首位无氧登顶珠峰女子

第一位从珠峰南北两侧登顶的女性:1999年5月29日,南非女性Cathy O'Dowd从北侧登顶,她成为从两侧都攀登过的第一位女性。(1996年5月25日南侧登顶)第一个两次登顶珠峰的男性:1965年5月20日,印度Nawang Gombu夏尔巴成为第一个两次登顶珠峰的男性。

第一个两次登顶珠峰的女性:1992年5月12日、1993年5月10日,印度女性Yadav Santosh两次登顶珠峰,是第一个两次登顶珠峰的女性。第一个登顶滑雪下山:1970年,日本人Yuichiro Miura从南坳8000米处滑雪下山,创下世界纪录,以此拍摄的纪录片《第一位滑雪下珠峰的人》(THE MAN WHO SKIED DOWN EVEREST),获得了197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纪录片奖。第一个冬季登顶:1980年2月17日,波兰人Krzysztof Wielicki和Cichy Leszek首次冬季登顶珠峰。

第一个单人登顶珠峰:1980年8月20日,意大利人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首次单人无氧从北坳横切到北壁路线登顶。第一个在秋季登顶:1973年10月26日,日本登山队石黑久和加藤保男沿东南山脊经南坳的传统路线登顶,这是珠峰攀登史上首次在秋天登顶成功。第一个夫妻同时登顶:1990年10月7日,斯洛文尼亚夫妇Andrej & Marija Stremfelj成为首队同时登顶的夫妻。

第一个父子同时登顶:1990年10月7日,法国人Jean Noel Roche与其子Roche Bertrand aka Zebulon成为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父子,当时儿子年仅17岁,打破了最年轻者纪录,父子从南坳用滑翔伞下山到大本营。第一个兄弟同时登顶:1992年9月25日 Alberto和Felix Inurrategui成为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兄弟。

第一次以一昼夜的时间登上珠峰:36岁的法国人马克·巴塔尔1987年9月25日当地时间17点从南坡海拔5300米处出发,夜间不吸氧气越过南坳,26日15点30分成功地登上珠峰。所用时间为22小时30分钟。第一个登顶的台湾同胞:1993年,台湾同胞吴锦雄从北侧登顶。

第一个遇难的台湾同胞:1994年,台湾同胞拾方方登顶后下撤时遇难。 第一个从南侧登顶的台湾女性:1995年,台湾女性江秀真从南侧登顶,成为目前唯一登顶珠峰的台湾女性。

第一个同时登顶的中国夫妻:1999年5月27日,中国西藏登山队10人登顶,仁那、吉吉是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第一个两次登顶的中国女性:1999年5月27日,中国西藏登山队10人登顶,桂桑成为第一位两次登上珠峰的女性。

第一个登顶的盲人:2001年5月25日,美国人艾瑞·韦亨梅尔(Erik Weihemayer)成为第一位登上珠峰的盲人。他在4名同伴的陪伴下,与8名在腰间系上铃铛,使他能够听音辨位的夏巴族向导一起登顶。韦翰梅耶在13岁因视网膜剥离而失明,但他热爱登山,曾挑战过包括南北美洲、非洲多地的高峰。第一个祖孙三代都登上珠峰的家族:2002年5月17日,首登珠峰的Tenzing Norgay的孙子Tashi Tenzing夏尔巴也登上珠峰,成为第一个祖孙三代都登上珠峰的家族。第一个完全以滑雪下山:2000年10月7日,斯洛文尼亚探险家卡尔尼察(Davo Karnicar)用5个小时的时间,从珠峰之巅滑到山脚的营地,成为滑雪珠峰的第一人。第一个同时登顶以滑翔伞下山的夫妇:2001年5月22日,法国夫妻Roche Bertrand、Claire Bernier从珠峰顶以滑翔伞下山,8分钟到达ABC营地。第一个以单板滑雪下山:2001年5月22日,Stefan Gatt第一个从顶峰单板滑雪下山。

第一个全程从顶峰单板滑雪下撤到ABC:2001年5月23日,Marco Siffredi创造了首次全程从顶峰单板滑雪下撤到ABC的记录。

第一个残障人士珠峰登山队:由美国德州残障协会(CTD)支持,队员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残障人士所组成的Team Everest2003(队长Gary Guller)登山队在2003年珠峰首登50周年时攀登珠峰,队长Gary Guller是个失去左臂的独臂人,他们希望以此举鼓励全世界残障人士勇于面对生命的困境。第一次在顶峰进行电视现场直播:1988年5月5日,中、曰、尼三国联合登山队攀登,日本电视台第一次在顶峰进行了电视现场直播。

第一次在珠峰上空航拍登山场景:1988年5月5日,中、曰、尼三国联合登山队攀登,中国科学院专机10000米高空摄影摄像。

篇五:阎庚华之死——记第一位以个人名义登上珠峰的中国人

阎庚华之死——记第一位以个人名义登上珠峰的中国人

阎庚华,中国大陆第一个以个人方式登顶珠峰的人,也就是所谓中国民间第一人:人们习惯于以此区别于国家体育经费和编制下的登山行爲。他是普通的哈尔滨人,瘦而精干,并非职业运动员出身,但于户外运动、极限运动颇为热中。从1983年起,他一直就在从事业余极限运动。甚至在1986年,他一路从山海关跑到嘉峪关,在那个年代,中国倒也有不少这样的人物,但出现在中国似乎显得很奇怪,而不象阿甘式的人物出现在美国。我们的社会、文化氛围在许多方面和美国不同。

当登山知识的视野逐渐打开,他发现了雪山如此致命的诱惑,1990年代后期,阎庚华把注意力转向登山运动,在珠穆朗玛峰壮丽宏伟的诱惑之下,他决定要做只身攀登珠峰的第一中国人——这些是作为典型中国媒体的报道说法,其实于他自己:或许热爱雪山的愿望是第一的。但他没有多少钱,他需要赞助经费。

在1990年代,有不少类似的人。余纯顺,现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了,是属于其中比较成功的一个:因为能写,把自己的经历和个人感受写出来,有了名声和资助。还有刘雨田等。现在他们的技术、体力和经历,在今天的山友、驴友看来,都有点“傻”的感觉,这傻,包含了执着,也包含了他们自己那种流浪汉式的迷茫与寻找,在审美上给人感觉很奇特,甚至显得老“土”,如果比较起现在的往往大学毕业、英语较好、视野较开阔的中国青年攀登者来。他们或许更象“落伍”的户外大哥,在他们的时代,他们是先验、先行者,看起来甚至很“悲壮”......

阎庚华着迷于雪山了。他目标顺应着大视野,觉得这是人生的冲锋,他把目标放在珠峰,而并非是那些低海拔、高技术、有壮丽曲线的横断。珠峰以通俗名声的号召力更多给人以直接、初级的诱惑……从1999年开始,他第一次尝试着攀登珠峰,但因暴风雪困守在海拔7800米四天后,最后下撤,这次攀登给予了他信心和经验。而在2000年3月2日,阎庚(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华

再次兴奋地继续奔赴西藏。此年3月中旬,对珠峰充满向往的他,第2次来到珠峰北坡的大本营。阎庚华第一次前往ABC(前进营地)是4月24日,因为也是身体在最初的适应调整,开头几天,高山反应所导致头疼和呕吐,一直困扰着他,于是阎庚华下撤到6000米进行休整。几天后,阎庚华再次回到前进营地进行适应。

而历史之前的中国人攀登珠峰,基本都是国家编制下的中国登山队、西藏登山队的有专门常年专业训练的人员,攀登有国家经费(当然,西藏登山队的一些人们当时还是非体制内编制,平时并无正式工资)。当时,象这样以个人奋斗去攀登珠峰的方式,在西方社会非常常见,而在中国则是异数。

在5月初,阎庚华第四次前往北坳进行适应性训练及运送登山装备。珠峰东北山脊线路上,海拔7028米处的北坳是个名符其实的大硬雪壁,落差有近600米,作为珠峰北坡攀登第一道难关,,这个垂直的冰雪壁上有许多突起与褶皱,攀登者就是利用这些褶皱,迂回着修成的一条路——其实就是用固定路绳。雪山上自然没有平原的人工脚痕路。而这条路平均坡度超过了50度。而7028米以上是7800米的营地,之后是8300米营地,一般常规都是凌晨从8300米出发冲顶,然后赶回7900米处甚至更低营地。

在今天,尤其2003年之后,对于中国大陆的业余爱好者来讲,只要能有一定经济赞助或个人自费,配合了西藏登山队或其奥索卡学校的登山专业协作/教练,目前走这条线路登顶,都有了颇大的成功率。而在1998、1999年,当时国外商业运作已成熟,而中国还没有这一概念。最多存在一些极少量的企业乐于提供“赞助”。

阎庚华自己想登顶,他的登山技术、经验等,大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而这次,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对外界宣称是独自要尝试登顶珠峰,也就是极具英雄象征意义的SOLO,当然,他基本还是一路有夏尔巴的……严格说来,这根本不是solo,算不了个人独登。

在5月7日,阎庚华从前进营地再次向上攀登,在北坳休息。 第2天,他登到海拔7800米,在此建立中继营地,储存了预备物资。之后的两天,珠峰地区突降大雪,向上攀登的计划不能执行,为了保存体力以及继续适应,他于5月9日下撤到6500米前进营地。由于珠峰海拔高,大多数的攀登者都以从BC-ABC-C1-ABC-C1-C2-ABC-BC的方式反复适应,一是可以把一些装备(提前把高处营地帐篷、雪锥等器材准备好,以及氧气瓶、食品等)提前运送过去,此外,这样可以让身体能调整更适应高海拔。这也是传统的喜马拉雅山的登山方式的一种:因为之后他可以轻身沿线路攀登,而在这些营地歇息,而人的身体在这种方式下更适应于高海拔山区的状况。

2000年的5月10日,阎庚华撤回大本营进行休整。2000年的登山队伍多,登山者们内部讨论商量后,由几支人多规模大的登山队负责修路,其他队出装备或费用。经过十几天的连续作战,负责修路的俄罗斯登山队、新西兰的国际队等,成功地打通了前进营地至7790营地的所有通道,这些队伍大都是传统团队方式的攀登方法。而没有修路的登山队,由每名队员要交纳25美元给修路的登山队,同时,各队也一致同意,两支中国登山队以东道主的身份免交修路费。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牛的世界高手的人物,一般是所谓真正阿尔卑斯方式,大都是人数很少的小队伍,而且一般也都不大爬传统的常规线路(东南山脊、东北山脊)。阎庚华不用交费,可以使用别人的修路:就是在一些陡峭路段,已有专门的固定路绳,就象华山、黄山陡山路上的铁链,只是在珠峰上用的是合成材料的绳子而已。

从这个用固定路绳的意义上,登珠峰对于真正高手来说,是比较低级的技术行为,也不是真正的纯粹登山:不是阿尔卑斯登山方式(不使用永久固定器材、辅助人力尤其是夏尔巴等当地向导,轻装和快速……)

在5月10日,从ABC(前进营地)的6500米处出发,经过6个小时的山石土疙瘩路,阎庚华回到了大本营(BC),在ABC以上因为都使用GAS小罐,所以食物自然没有佩带

煤气罐的来的舒服,上面的食物多为方便面、西方的方便高能量食品,但味道都不敢恭维。在大本营,阎庚华胃口大开,一顿饭竟然吃了20个牛肉包子、一碗粥以及一碗面条,和两个荷包蛋,还有很多的牛肉干。这在平原地带是不多见,到了高海拔,也是令人咋舌。阎的身体素质是很好的,常年长跑训练使他有着可与一般藏族队员、夏尔巴人的体力条件。但我觉得他是那辈人的登山认知和老观念,在当时,这一切又是比较新的,就象1980年代的漂流青年们一样……

2000年5月14日起,阎庚华向珠峰又发起了冲击,当5月19日攀登到了最后一个营地——突击营地8300米位置时,天气在5月20日却骤变了,大风夹杂着暴雪,此时,在海拔8300米营地的许多外国登山队都选择纷纷下撤,但在营地中守侯了一天以后,他按捺不住登顶的欲望,于是在5月21日冒着风雪向上攀登。而尼泊尔的登山夏尔巴拉巴次仁也随着他一起向上攀登。对于登山者来说,耐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也同样不可缺少。搞长跑出身的阎庚华有着惊人的意志与登山的渴望。但也许正是渴望“害了他”,或许是那背后电视台的拍摄、那看直播的黑龙江人民以及电视台及企业赞助?不管怎样,老阎在5月21号这天失踪了……

事后,拉巴次仁说:“我们与大本营失去联络以后,老阎决定21号上山,21号凌晨我们起床,大约在2点30分出发。那天风非常大,人在山上都站不住。我们在风中前进,大约在11点左右到达了珠峰的峰顶,我拿出摄像机想拍摄,可是天太冷了,大概有零下35度,所有设备都冻住不能动了,老阎带的摄像机也不能动,老阎在峰顶展开了三面旗帜。有中国国旗和黑龙江电视台台旗,还有一面旗,他还把一个金色的牌子用哈达包好放在了峰顶,还让我拍了许多照片。下来的时候,风特别大,因为背着许多摄像器材,我走得很慢,高山反应,我的眼睛也看不清。后来,不知道老阎什么时候就不见了,我骑着山脊,下到了83

00米,已经是深夜里了,我找了个帐篷,用了别人帐篷里的一罐氧气,睡着了,直到尼玛把我叫醒,我才知道老阎还没有回来。”

作为登山者,老阎看到的是乐观的一面:我可以在暴风雪中成功登顶,并能安全下撤,我作到这些是有可能的。于是,他登顶了,悲剧也发生了。“在阎庚华只身攀登珠峰的过程中,黑龙江电视台一直在跟踪拍摄,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弘扬了“挑战自我、跨越极限”的登山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这次直播开创了中国电视机构在这样的海拔高度现场直播的先河。实现了中国电视史上的突破……在这样的海拔高度做现场报道,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没有先例,也实现了中国电视史上的突破。” 个人的意志还是被不够理性的媒体给扭曲了……

2000年5月27日,阎庚华遗体被登顶成功的俄罗斯登山队员在海拔8750米左右的第三台阶上部发现。冰雪珠峰的梦想,还是让他没有放弃,他义无返顾地冲了上去。每个人都拥有梦想,但能将理想抑或梦想实践进行到底的人很少,老阎甚至最后以生命为代价实现了他的雪山珠峰的人生梦想,与他自己,这或许也并非糟糕的方式。回尼泊尔之前,拉巴次仁将一块喜马拉雅山水晶交给老阎的中国同伴,他说:“阎庚华不会死,洁白的雪峰一定会收留他。”

不管怎样,阎庚华开了一个先河:让诸多中国业余登山者知道,登顶珠峰或许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之后的连续几年,都有新的中国个人登山者登顶珠峰并且活着下来,象后来的僧人王天汉在2002年成为的第一个登顶珠峰并活着下来的中国民间登山者(他现在还俗了),之后还有。2004年更是达到高潮,在多名藏族队员、夏尔巴协助下,7、8名中国业余登山者登顶珠峰。之后这几年,不断有业余爱好者登顶珠穆朗玛峰。

实际上,现在的登山者、媒体,恐怕大多数都已记不得老阎这个人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