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节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19:22 体裁作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节奏体裁作文

篇一:饮湖上初晴后雨 王婷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诗,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积极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在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1、王老师知道咱们三年级的孩子最爱看书了,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知道的古诗最多。(生自由背诵古诗)

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为了奖励大家,王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到美丽的杭州西湖去游览,大家高兴吗?(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图片”;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西湖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通过刚才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

2、小结。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的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

①潋滟(liàn yà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音→读所在诗句→指读→齐读。

②亦(yì):指读、跟读→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③淡妆(zhuāng)浓抹:指读、齐读→提醒读音→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3、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②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③画上节奏,师范读;④按节奏齐读。

四、品诗句,赏诗景。

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

2、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诗人用28个字为我们展现了西湖怎样的美景呢?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与同桌交流。

3、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

4、赏“西湖之晴”。

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在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美?(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

(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师出示波光粼粼的西湖图,你准备怎样来形容此时的西湖。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愉悦??)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5、赏“西湖之雨”。

(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的西湖山水之中时,天空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师出示雨中西湖图,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朦朦胧胧)

(2)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3)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 ),真可以用一个字表达?(奇)是啊,这是一种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学生练读。指名读。

(5)师引读:

在晴朗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水光潋滟晴方好。 在下雨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山色空蒙雨亦奇

6、赏“西子西湖”

(1)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想用什么来比喻呢?(生自由发言)

(2)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西子是谁?

(3)(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服,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4)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出示浓妆、淡抹的西施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 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

西湖晴天的时候和西施化了浓妆一样美丽,西湖雨天的时候和西施画淡妆一样也很奇妙。

师:这真是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不愧为千古佳句,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总相宜)

正是由于有了苏轼的这一名句,所以西湖又多了一个更美丽的名字——“西子湖”,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千古传唱的佳句吧!(学生齐读)

五、诵诗句,悟诗情。

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高兴??)

2、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节奏)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男生、女生、全班齐读)

3、配上美妙的音乐,我们再读一读。

4、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

(指名背→齐背)

六、荐诗篇,重积累。

1、《饮湖上初晴后雨》有两首,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我们一起来读读另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出示)

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其它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 晴后雨

潋滟 方好

总相宜

空蒙 亦奇

篇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获县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诗,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积极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在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材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 :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

(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

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

酒;)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在“湖”“晴”“雨”三字下方打上“△”,并在“湖”的下方画箭号写上“西 湖”)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教学意图:“题好一半文”,写作如此,教课亦如此。让学生自主解题并与知诗人、了解诗背景巧妙融合在一起,不显得生硬、突兀、枯燥。]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

①潋滟(liàn yà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音→说说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谁把它所在的诗句读一读→指读→齐读。

②亦(yì):指读、跟读→怎么记住它→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③淡妆(zhuāng)浓抹:指读、齐读→提醒读音→怎么记住:换偏旁;联想:女孩爱化妆→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3、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②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③(点击PPT划上诗文节奏)画上节奏,小老师教读;④按节奏齐读。

[教学意图: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读出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四、品诗句,赏诗景。

1、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

2、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

3、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

[教学意图:当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自身的经验方法得到认可时,对学习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调动学生了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

5、赏“西湖之晴”。

⑴齐读诗句。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说的顺序 “什么时候,哪里怎么样了?

⑶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

(板书:潋滟 )“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波光闪动)

⑷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金光闪闪??)

⑸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出示PPT晴天西湖)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

_________________。

⑹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PPT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6、赏“西湖之雨”。

⑴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

⑵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⑶你是如何读懂诗句的意思?

⑷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⑸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情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 ⑹(出示PPT雨天西湖)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

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 (点击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教学意图:设计两处看课件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

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

⑴ 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

⑵生自由练读

⑶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⑷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不同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喜欢。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师激情引读:

两种“景色”都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天气”都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感觉”都很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意图: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教师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从而盛开出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思维之花,理解之花。]

8、赏“西子西湖”

⑴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

篇三: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文学常识

选自《 》作者 朝代 字 ,号 。是 派的代表词人。 二:主旨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 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 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 的 与 。

三:词语解释

1.湖 2.3.方好

4.空蒙 5.西子 , 时期的 国美女

四:内容理解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 ,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 ,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用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 。 五:选择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 首句描写西湖晴天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 次句描写雨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 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山色尤其秀美。

D. 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形象写出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波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作者在西湖所观雨天中的山色的美。

C.本诗是婉约派的七言律诗。

D.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3、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B、这首诗写于苏轼任职海南期间,应朋友之邀写了这首诗。

C、因为这首诗,西湖有了“西子湖”的别称。

D、“晴方好”“雨亦奇”,使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4.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 但是没有晴天美好。

B.第二句说在雨中的山云雾迷茫若有若无,非常奇怪。

C.第三句在西湖和西施之间建立了比喻的关系。

D.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施的,不是描写西湖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写西湖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晴天水光。

B. 次句描写西湖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雨后山色。

C. 后二句运用比喻写出了西湖婀娜多姿的神韵。

D.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不同天气下的相同风姿的热爱与赞美。

篇四: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 :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

(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

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

酒;)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在“湖”“晴”“雨”三字下方打上“△”,并在“湖”的下方画箭号写上“西 湖”)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教学意图:“题好一半文”,写作如此,教课亦如此。让学生自主解题并与知诗人、了解诗背景巧妙融合在一起,不显得生硬、突兀、枯燥。]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

①潋滟(liàn yà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音→说说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谁把它所在的诗句读一读→指读→齐读。

②亦(yì):指读、跟读→怎么记住它→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③淡妆(zhuāng)浓抹:指读、齐读→提醒读音→怎么记住:换偏旁;联想:女孩爱化妆→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3、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②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③(点击PPT划上诗文节奏)画上节奏,小老师教读;④按节奏齐读。

[教学意图: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读出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四、品诗句,赏诗景。

1、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

2、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

3、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

[教学意图:当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自身的经验方法得到认可时,对学习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调动学生了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

5、赏“西湖之晴”。

⑴齐读诗句。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说的顺序 “什么时候,哪里怎么样了?

⑶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

(板书:潋滟 )“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波光闪动)

⑷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金光闪闪??)

⑸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出示PPT晴天西湖)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

_________________。

⑹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PPT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6、赏“西湖之雨”。

⑴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

⑵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⑶你是如何读懂诗句的意思?

⑷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⑸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情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 ⑹(出示PPT雨天西湖)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

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 (点击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教学意图:设计两处看课件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

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

⑴ 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

⑵生自由练读

⑶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⑷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不同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喜欢。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师激情引读:

两种“景色”都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天气”都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感觉”都很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意图: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教师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从而盛开出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思维之花,理解之花。]

8、赏“西子西湖”

⑴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

(预设:美丽的西湖像一幅美丽的画;人间仙境??)

⑵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

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

⑶(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⑷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淡妆浓抹)

⑸联系生活实际: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化浓妆的模样,理解“淡妆浓抹”。

⑹(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

篇五: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领略其中蕴含的无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领略其中蕴含的无言之美。

教学准备:幻灯片、学生搜集有关古诗诗人的资料,搜集关于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质疑释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李白一起欣赏了安徽省天门山磅礴奇诡、鬼斧神工的自然美。今天新的旅程把我们带到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西湖,我们也请来了一位新的导游,他的名字叫苏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小船跟随他去看看杭州的西湖吧(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

2、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 b、西湖上 ——湖上 c、干什么——饮酒聊天

3、题目往往是古诗的题眼,读懂了诗题,我们也就知道了古诗主要讲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4、指明学生再次美美的把题目读一读。

(设计理念:题目是文章的题眼,通过解读题眼把握古诗主要内容是学习古诗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

二、美读,初步感悟景色之美

1、幻灯片出示诗歌,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古诗

3、读准古诗每个字都没问题了,但读诗,我们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这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出来呢?老师在这里教同学们一种方法,第一、第二声读慢

一些,第三、第四声读快一些。请同学自己试试,看看是不是跟刚刚读的时候感觉不一样呢。

4、学生展示朗读

5、节奏和韵味都没问题了,那么我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出诗的情感该怎么办呢?那么就跟随诗人,走进诗句,走进西湖,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意境,能行吗?

(设计理念:朗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手段,通过齐读、生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赛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感悟古诗的意蕴。同时结合回忆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入境,感悟西湖之美

(一)领略西湖晴雨天之美

1、从诗题中,我们已经知道诗人苏轼看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诗中哪几句在写诗人看到的风景呢?板书:出示前两句(生齐读)

2、西湖的晴天是怎样的?雨天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色呢?从诗中找找那个词能反映出来呢?(晴方好 雨亦奇)

3、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一样美丽多姿,令人心神陶醉。苏轼泛舟在晴天的西湖上,不由感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乘船在雨天的西湖上,对着蒙蒙细雨低声吟唱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二)领略西施无言之美

1、诗人在一天之内享受到了晴天和雨天的西湖之美,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难怪苏轼会感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这是美啊!在这里诗人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西子)也就是西施,四大美女之一,有谁能够说说你说知道的西施呢? (补充课外资料: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人,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西施也与南威并称“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称。)

3、不管化淡妆还是浓妆,在苏轼的眼里,西湖和西施一样都是美得令人心醉,那么同学们,难道苏轼真的看见过西施吗?

4、世人皆知西施美,却又无人有幸见识其美。我们所知道关于西施的美都是口

耳相传,抑或是书上涉猎。现在请同学拿出纸笔,在纸上写写你心中的西施。(设计理念:诗人未见过西施,却把西施比作了西湖,这种无言之美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通过小练笔拓展学生思维,积累语言的过程。)

5、学生交流,说想象。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西施,西施的美美在无限,同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西湖,西湖的美不可言传、不可描摹,因为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相宜的。

6、从此之后,人们也把西湖称为西子湖,就是因为苏轼的这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拓展想象

1、同学们,雨中的西湖和晴天的西湖如此美,那你能不能其他美好的词汇描述西湖,如彩云、明月,写一写,说一说。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感受这种无言之美所营造的想象空间,是一种不可捉摸,语言无法表达的美)。

五、知识积累

1、课外搜集描写景色的古诗

2、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无言之美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