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妞妞,一位父亲的札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30 09:23:09 体裁作文
妞妞,一位父亲的札记体裁作文

篇一:《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生与死的距离

——读《妞妞》有感

刚翻开这本书时,我是把它当作一部小说来读的。然而读到后来,却发现这是一位父亲的真实经历。在伤恸作者丧子经历的同时,我也不禁思考:为何不把它当作一部小说来读呢?妞妞仅仅是发病率百万分之一的一个病孩吗?她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缩影啊!

妞妞是可怜的,她短暂的一生似烟花般绚烂,却只燃烧了一年多的岁月。我想,无论我们有多么痛快,在妞妞这么小的孩子面前也一定会被折服,她失去了光明,失去了色彩,失去了本该属于她的童年,命运是何等的不公!然而,妞妞却在她一年半的什么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她又是何等的达观!在死神面前,一个弱小的生命在竭尽全力与命运抗争时,奇迹便会不断发生。妞妞向往光,每当她喊出“亮亮”时,我便知道,她在探索那个属于她的世界,尽管离她很远,很远,但仍能使她内心向往光明的呼喊迸发出来。这呼喊,也许只是一声声轻叹,但足以使世人震撼,足以超越任何一项伟大的壮举,也许,这就是奇迹! 徘徊在悬崖边的妞妞,依然那么活泼可爱,甚至没有听到死神的脚步声,这更让我们为他捏了一把汗。是啊,失去双眼的妞妞若再失去生命,岂不是太可怜了,何况她只有一岁半。然而,死神并没有停下凶残的脚步,妞妞终于还是死了。我仍记得她死前挣扎那一瞬,自己仿佛也感同身受,那是生命最后的谢幕,永

远没有所谓的完美,也没有所谓的遗憾,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在尽头,你只能认输。于是,我不禁开始叹惋每一个人,每一个终会成为“妞妞”的人。

活在当下,每个人都不得不随波逐流,然而,我们的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背负了莫名的责任,踏上了莫名的人生旅程。我们在父母的催促下学习,在不断的竞争中渡过漫漫岁月,而到头来呢?唯有面对同一归宿。或许你可能会说诸如实现人生目标之类的话,但请看一看妞妞,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她的生命中最快乐的事就是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她的一生都在与病魔斗争,抒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我们呢?是否在父母、学校亦或是社会的鼓励下丢掉了快乐,反倒背上了不必要的负担。若是那样,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也许还不如妞妞,在临终前,或许会后悔,而不是像妞妞一样毫无牵挂地走完这一生。

其实,我们的生命与妞妞是相同的,生与死的距离看似差距悬殊,实则大同小异。在茫茫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是转瞬即逝,正如作者所言“妞妞死后,不久她的父母也将死去,妞妞一家人将永远在世上消失。”我们也将在世上消失,生与死之间只有一念之差,而能否让这一念似流星般耀眼夺目,就要看自我的造化了。

篇二:《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无言的感慨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合上书页,模糊的视线中只看见了几个让我铭记的字:《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是一个普通父亲以感情的一砖一瓦盖起的生命的坟。

从未觉得这样过,觉得自己在亵渎有一段生命的历程。我读不懂书中含义深远的“这里”,也无法深刻体会他的悲痛,亦或是更无奈的是,自己无法从中学到什么。但就是有种名为“闷”的触感堵在心头,有股名为“雾”的水汽蒙在眼前。

书中插图里那个有着一头柔顺黑发,明亮双眼,娇嫩皮肤的妞妞,我实在无法把她与经历病痛后“生机萎靡,肤色晦暗,毒瘤从头脸各个部分接二连三地窜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

她连“痛”都不明白是什么,却深受丑恶的摧残,只会不停地重复着“磕着了”“磕着了”。其实,我的心也因此磕着了。

那么这对眼睁睁看着因这个生命的诞生而存在的世界,又在上帝的阴谋下而崩塌的父母,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们的也如被磕着了的心痛。是心如针扎?是心如刀割?还是什么?或是根本没有词语能够形象生动表达那让人绝望的伤?562是个刻骨铭心的数字。

而那个无辜的孩子又为何要在明知没有明天,又要且必须痛楚万分地走过明天之前的不眠的今天?

所有人都会这么想吧,要是雨儿的表妹没有把感冒传染给已经怀着妞妞五个月的鱼儿,要是四川姑娘没有打来不合时宜的电话,要是雨儿和周国平互相宽容

不为此赌气,要是她送急诊时没有遇到那个蛮横女医生而耽误治疗,要是医学博士没有一再用X光做不必要的检查——只要有一个“要是”成立,这个世界上就会多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这个世界上也会少一本令人泪如雨下的书籍…… ——但是没有“要是”。

正是因为人生的无奈,才没有那么多“要是”,才会有某些明明置身事外却又沦陷其中的人心碎了一地。

一直没读懂柳松的点评:“当我读完了周国平的冷峻和温柔,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都是妞妞。”

冷峻是书中周国平对人存在的无奈的属于哲学家的冷眼相看吗?温柔是他对自己生命的延续妞妞的来自父亲的关心呵护吗?而我们为什么都是妞妞呢? 而我在读完这位父亲的札记后,又能说些什么呢?

——说不出什么。

因为有时,读完一本书时,会有千丝万缕的感想,有感,有想,而又有时,87019个汉字也无法表达那些感,那些想,那些淹没在喉咙里再也说不出的话。 ——《妞妞》带给我的便是在语言表达上词汇的贫乏。

那个曾以哲学为一切的是人宁可沦为一位平凡不过的父亲。而命运似乎觉得那些反反复复的伤害很有意思,所以平凡总是挣脱不了无奈,人生的无奈,但却在无奈中看到了些幸福安康的人所看不到的。而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知道,总有一天一定会有一件让我无奈的事,让我不得不承受的事,我只希望,那

是我能如妞妞那般勇敢,但不会如妞妞那般苦难……

周国平说:活着,便是一切。

掩面沉思:活着,真的便是一切。一切的一切。

庆幸还有文字能够让我为心里澎湃的浪潮写出一个缺口,让它流出,让我好受。

否则我会哽咽,会像一个溺水的孩子张大了嘴想呼救,却还是被汹涌涌入的冰凉的河水堵住了心腔,随即沉入水底。而堵住我口的是刺骨的沉痛。

一种感慨,一种无言的感慨,一种不算感慨的感慨。

——而你是否有这种感受?

——而你又是否与我感同身受?

七(2)李婕 指导师:陈琼

篇三:《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报告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一、图书信息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5月1日出版 358 页211000字。最初在199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曾获首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二、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

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故事梗概它的主角是一个仅活了562天便夭折的小女孩——妞妞。其母雨儿在怀孕5个月时感冒,医生执意以大量X光照射。妞妞出生后左眼瞳孔与别的孩子不同,最终被确诊为恶性眼底肿瘤。父母给她以最细心的照料,最终还是无法挽回。全书是以父亲日记作为形式,记录妞妞成长的各种细节,第九章《妞妞小词典》则受了词典小说的影响。

该书通过剖析生命的诞生与消亡的过程来辨析人生的意义和情爱的真谛。其行文的哲学意味,让人们在感叹一个具体生命生死的同时,也关注人类普遍的生命意识,将生命个体的悲剧意识泛化到人类的苦难中。面对妞妞的生死,周国平给出了关于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和超越这些基本命题的理解。

他希望以积极态度面对未来:“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四、作品特点 纪实文学,以简单文字表现动人感情,以其个人经历写成,令人动容。

五、 读后感 其实我高中时曾在《青年文摘》上读过它的一段节选,当时那段讲的是妞妞和爸爸妈妈相处时的可爱,从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出作者对女儿的爱和

篇四: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一个哀鸣婉转的亲情故事,充满罪责与忏悔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对亲情有些疑惑、不解。

就如:妞妞确诊为眼癌时医生说可以动手术,不过当知道手术会有危险时,周国平是这样说的:“我只知道一件事,妞妞活不长了。”他们怎么能那么轻易的就给妞妞的生命给出一个最终的审判呢?还有,他们一直强调妞妞难逃一死,最后宁愿带妞妞去看气功师也不肯带她去做化疗,竟然只为了不要妞妞因化疗把毛发脱光,变成一个小光人?我无法理解,我很想知道,凭什么医生的判决书还没出来,他们夫妇就那么快给弱小的妞妞判下死刑,就轻易地放弃救活她的机会呢?就凭他们是妞妞的父母?

周国平在讨论要不要给妞妞动手术的时候,居然同意了妻子的话:“不行,成了个小瞎子就不是她了。”我想这个“她”不是真实的妞妞,而是他们自己理想中完美的女儿。一次妞妞发病后,周国平妻子说:“这次发病,我以为是肿瘤突破了角膜,幸亏不是,真穿过的话就太可怕了。你没看见书上那张照片,肿瘤从眼里穿出十几公分,像一条香肠挂着。我们不能让这样恶心的事情发生在妞妞身上。”看到这里,不少人都可能发出笑声,认为“香肠”二字可风趣。我可怎么也笑不起来。天下的父母,那会嫌弃自己儿女丑的?而他们却不一样,显然是没有父母的责任心,都到这么危急的关头了,还会开一些无聊的玩笑,真讽刺。

一直到妞妞八个月的时候,周国平看到一则报道:上海一个女孩患了与妞妞一样的眼癌,但是在经过中西医都坚持治疗之后成功战胜了病魔,虽然双目失明,但聪明漂亮,健康活泼,十九岁的她正准备去美国留学。周国平终于动心了,带妞妞去了医院,可是因为这事的妞妞的右眼肿瘤已经侵蚀到眼壁外侧。这意味这,如果动手术,右眼必须做框内剜除手术,妞妞将严重破相。周国平还是让妞妞住进了医院,他请求负有盛名的眼科医生为妞妞动手术,眼科主任指责了他们严重延误了治疗的时机。结果,周国平就决定打退堂鼓,在两位年轻的女医生劝说下,他顺水推舟,当天下午就带妞妞回家了。就这样,就这样放弃了一个可能让妞妞生还的机会。连我,都感到不可思议及不值。不值,是为了妞妞不值,有了这么一对轻易舍弃她的父母。

终于,在妞妞一岁半的时候,在癌症折磨到妞妞不成人形的时候,一支支由周国平妻子亲手注射进妞妞体内的冷度丁终于给他们带来了等待中的结果。我冷笑。

妞妞本来是周国平夫妇最想救活的人,可是最后,她竟然成为他们最想杀害的人!试问天下有哪几个父母愿意把自己小孩的生命交到死神手上。可是,他们就是!对人性、对亲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

妞妞终于还是死了。这是故事的结局。她死了也好,因为我觉得她离开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总是好的。

可是,慢慢地,我对周国平的愤怒也减少了,并且对他有不少的同情。他在后面不断的自责,自责自己为什么这么软弱,那么自私,因为这样而断送了妞妞的弱小的生命。总之,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我们除了能怪周国平夫妇,还能怪谁呢?可是毕竟他们也是父母,他们也有过挣扎.父母的心,作为孩子的我们,是暂时不会懂的。除非我们以后也做了父母。

不再责怪太多了,只是留下深深的惋惜,献给已逝去的——妞妞。

篇五: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的,平时一方面很懒,一方面嫌弃自己没“文化”,写不出什么有内涵的东西,始终不敢提笔。这一次,仍旧受周国平先生另一本书——《安静》里面一篇文章的影响,其间谈到“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部曲。”于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自然的想写一点自己的所思所想,内容可能依旧粗糙,但愿这种爱动笔的好习惯由此开始。

这本书的内容我将其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短暂生命的“回忆录”,后半部分则是女儿离开人世后父亲的“忏悔录”。

尼采曾经说过,一个父亲的诞生,意味着一位哲学家的死去。妞妞,当你如天使般降临时,“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成了这间大房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你的那跃动着生命的灵气的双眼,那清脆的啼哭声,那本能而有力的吮吸,被哲学家父亲尽收眼底,也一度改变了他看世界的角度。在他眼里,新生儿是哲学家,他们刚刚从神界来,带着超然的眼光看世界。这一刻,他选择“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也不做杰出的哲学家”,尽情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之中。

又有谁会料到幸福之后竟是这样大的一个晴天霹雳,娇嫩的你得了婴儿患病几率只有一万两千分的病——视网膜母细胞癌,是绝症!要么马上手术,预后不良,而且还会变成小盲女;要么什么都不做,等死!造化多么喜欢捉弄人,前一秒眼前还是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下一秒,“死亡如同一个卑鄙的阴谋,已经把这个毫无戒心的小生命团团围住”!

这也正证实了命运提示的苦难的三大特征:不可思议,令人感到神秘而又荒谬;不可违抗,如同出于神的意志;不可轻视,拥有震撼乃至摧折人生根基的力量!

父亲最终遵循了一个简明而幼稚的公式——全或无定律。要么拥有一个完整健康的女儿,要么什么也不要。在苦难面前他一直犹豫,一直不做选择选择,女儿的病就这样一天天的拖着。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不作选择有时候是不是已经就是一种选择了,因为选择是一种意识的主动行为,在不作选择时人的意识显然也是主动的。伴随这种“选择”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妞妞被疾病一点点消蚀,直至最后的毁灭。

全书的内容大致就是如此,针对某些内容,想提几点自己的拙见。

首先,在孩子没有自我选择意识的时候,父母是否应该完全替孩子做出选择,如果可以替代,他又该怎样选择呢?当妞妞身患绝症时,眼前是有两条路能走的。进行手术,虽然也有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产生后遗症,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必然是思路一条啊。这位“哲学家“父亲不可能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但是他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不能接受这样一个残缺的女儿,而一再犹豫,直至结果越来越严重。我想有一种可能,如果当时选择先保命,等妞妞长大,有主体选择的意识了,让她自己决定是走还是留,父亲会不会少留一点遗憾?因为在“忏悔录”里我们看见了他的悔恨,他说:“悲伤面对的只是单纯的事实,而悔恨却包含着复杂的推理,它在事情发生以后追溯其原因,审视过去的行为,设想别种可能性,而它的全部努力就在于证明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在这里,我想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应该觉醒了,我们必须承认并不是只有成人“才是一个会思考的芦苇”。儿童也是人,所以,他具备一切人所具备的特征。只不过,他们的意识局限于他们的现有经验,可能当前他们的想法在成人看来很荒谬,很不可思议,可是当儿童与环境进一步发生交互作用,现有经验会打破原有图式,进而产生新的认识,称之为“经验重组”,这时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也就发生了。因此,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引导,但不能擅自替他们做所有的决定。

其次,我们能否将孩子的才能价值置于生命的价值之上?如果这样问,我想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出否定答案。但事实呢?书中有谈到,妞妞八个月的时,一次抱她在钢琴边,她对钢琴产生令人惊异的兴趣。于是,在动不动手术这个问题上整整犹豫八个月之后,这一刻,

立即结束。试问:“那么多让她活下来的理由,怎么就抵不过那一丝表现在钢琴上的“天赋”?

马克斯·韦伯把人的活动划分为“工具合理性活动”和“价值合理性活动”,可是家庭教育这本该出于爱的“活动”,又怎么可以被工具理性牵着鼻子走,显得那么的功利主义。孩子,首先作为一个主体,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与会不会钢琴无关,跟今天的考试成绩好坏无关,跟未来生活的成就大小也无关。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卢梭的“自然教育”也可适当的

妞妞 一位父亲的札记

牵引到家庭教育中来,父母也要遵循孩子的发展,引导他成为“最好的自己”,那种强制性的灌输与压迫,甚至将孩子量化的成就当做证明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做法是极其不可取的。从这一点看,我对曾经热议的“狼爸”,“虎妈”的做法,是极其不赞成的,那种成功本身可能就是个案,而且,这样的“成功”,从长远角度看,是否就是孩子最适合孩子,且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也是有待验证的。

最后,很感谢这本书带给我对生活一个全新的认识,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描述“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玩,兴致勃勃的捕捞蝌蚪。”作者立马发现了记述的错误性,将主语改成孩子带着夫妇在河边捉蝌蚪。的确,类似于捉蝌蚪这种“无用”的事,成人多半是不会做的,因为我们活在一个功利的世界里久矣习惯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可是“有用”的事情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是时候,我们也该抽空去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了。

懒,我是真懒,平时就不爱动笔,这次在这么热的寝室洋洋洒洒敲下2000字的读后感,心情还是蛮好的,虽然写的内容还是那么没思想,但为这一点行动力还是要鼓励自己一下,但愿“有恒”!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