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海棠叶子干去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25:03 体裁作文
海棠叶子干去是体裁作文

篇一:2010北京语文卷现代散文阅读——海棠花解析

2010北京语文卷现代散文阅读——海棠花解析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的一个高屋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

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透现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要仔仔细细得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6. 答案:(4分)A C

解析:B项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是表现自己似乎与海棠花无缘。D项是写作者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他这

样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项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的战争年代作者十分浓烈的思乡之情。

17.通过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 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17.答案: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解析:解释作用题",这一题型的特点就是问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题干中问为什么,显然就是问原因。而且出题人还提示考生"真的是无缘吗",显然答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所谓无缘,指的是作者在国内外总是与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谓有缘,指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唤醒作者的思乡之情。

(解析):此句是段首句,主要作用是阐明中心,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作者用“无缘”其实表达“有缘”之情——浓浓的思乡之情。(考查文章的结构特征与赏析作品的内涵)

②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解析:这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解释作用题",直接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海棠花”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思乡情感的重要的线索,从始至终。题干要求回答线索的作用,需要考生结合原文,具体分析“海棠花”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18.第⑤段划线部分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18.(4分)

答案: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

解析:按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从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

"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静",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此外,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明确指示了,显然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根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理解,关键是对语境的把握,还原语境,抓住状写作者心境的关键词语。“幻想与现实之间”“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认真筛选,答案不难得出。

与下文的关联,考查对文本的结构思路的把握。通观全文,在文章最后“浓浓的思乡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那么,此处的心境,很显然为下文思乡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19.第⑧段“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越远,它们却离我越近”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9.(10分)(略)

解析:现代文阅读延伸题,以 "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距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构成了区分度,而"怎样的体验",则以题干明确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证考生不会偏题。可以说,阅读延伸题的实质已经非常清楚:"阅读"是题干应有之义,它保证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线,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而"延伸"则为试题区分度开疆拓土,这里只能凭真才实学,或者积淀,或者视野,很难来得半点虚假,"干货"才是王道。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探究性题目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要求考生能从不同角度对文本的内容、手法等进行发散性思维。但是做探究性的题目时,要注意观点必须既要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并能够自圆其说。

【解析】 本题是一道延伸阅读题,作者的体验要结合文本,而自己的体验感受,一定要紧扣题干要求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来谈,忌泛泛而谈。

【答案】 (示例)当作者身在祖国时,也许自己没有体会到自己对祖国的那份浓烈的爱,而当他远离祖国身处异乡的时候,他才感觉到祖国在他心里的分量,那份爱,折磨着他,让他无时无刻不想起它,正是这样,他才感到距离远了,而在心里,他跟祖国的距离更近了。

读高中才离开家的我,原来并没有意识到对相陪相伴的家乡有多深的感情,总想远离它,因为它不够发达。等到离开它,才发现,时间一长,越来越想它,而梦中多少次曾回到它身旁,离它远了,可又离它更近了,它就长在了我的心里,无法分离。我知道,今生也许会离它越来越远,可我也会跟它越来越近。

首先,读题目明要求。明确答题的要求(答题的范围、角度等),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疑问点。其次,在文中寻求突破。即看这些关键词、疑问点在文中是怎么解释的。再次,找到文本和生活的契合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有个性的、有创新的解读。

思路如下:

1.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语句,把握住这些,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

个性阅读,也要尊重文本。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的浏览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

3.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表述。因此在回答此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态度,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其次再按次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篇二:海棠

西府海棠(学名:Malus micromalus)为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400米的地区,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西府海棠在北方干燥地带生长良好,喜光,耐寒,耐干旱,忌水湿。是灌木的最佳产品,是绿化工程中较受欢迎的产品。2009年04月24日被选为中国北方园林宜居城市——陕西宝鸡的市花,宝鸡古有西府一称,西府海棠由此而来。

观赏价值

花色艳丽,一般多栽培于庭园供绿化用。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朵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果实鲜美诱人,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极为美观。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郭稹海棠诗中“朱栏明媚照黄塘,芳树交加枕短墙。”就是最生动形象的写照。新式庭园中,以浓绿针叶树为背景,植海棠于前列,则其色彩尤觉夺目,若列植为花篱,鲜花怒放,蔚为壮观。 果实称为海棠果,味形皆似山楂,酸甜可口,可鲜食或制作蜜饯。

名称由来

因晋朝时生长于西府而得名,海棠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又因“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里所说的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海棠花开娇艳动人,但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

文化象征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了。 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红,叶绿,果美,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极美观。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郭稹海棠诗中“朱栏明媚照黄塘,芳树交加枕短墙。”就是最生动形象的写照。新式庭园中,以浓绿针叶树为背景,植海棠于前列,则其色彩尤觉夺目,若列植为花篱,鲜花怒放,蔚为壮观。 北京故宫御花园和颐和园中就植有西府海棠,每到春夏之交,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与玉兰、牡丹、桂花相伴,形成“玉棠富贵”的之意。 很多近代的名人、作家也与海棠花有着不解之缘,冰心先生曾有一篇小文《海棠花》,借海棠花来抒发春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周总理生前特别中意居所中南海西花厅的那棵海棠花,他过世之后,夫人邓颖超睹花思人写下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回忆她与总理五十年来相依相伴的革命生涯。梁实秋先生也钟爱海棠花,他在其散文《群芳小记》中,将海棠

放在第一个来描写,并且用了最多的篇幅来赞叹西府海棠,他写到"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对于西府独特的美,他的看法亦很精到,他说"海棠(注,此处指西府海棠,下文亦同)花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我立在那一排排的西府海棠前面,良久不忍离去。“

花语 西府海棠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单恋

花色艳丽,一般多栽培于庭园供绿化用。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朵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果实鲜美诱人,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极为美观。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郭稹海棠诗中“朱栏明媚照黄塘,芳树交加枕短墙。”就是最生动形象的写照。新式庭园中,以浓绿针叶树为背景,植海棠于前列,则其色彩尤觉夺目,若列植为花篱,鲜花怒放,蔚为壮观。 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

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柔蔓迎风,垂英凫凫,如秀发遮面的淑女,脉脉深情,风姿怜人。宋代杨万里诗中:“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懒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杏敢承当。”形容妖艳的垂丝海棠鲜红的花瓣把蓝天、天界都搅红了,闪烁着紫色的花萼如紫袍,柔软下垂的红色花朵如喝了酒的少妇,玉肌泛红,娇弱乏力。其姿色、妖态更胜桃、李、莕。

贴梗海棠,是蔷薇科木瓜属植物,其枝秆丛生,枝上有刺,其花梗极短,花朵紧贴在枝干上,故名。其花朵鲜润丰腴、绚烂耀目,是庭园中主要春季花木之一,既可在园林中单株栽植布置花境,亦可成行栽植作花篱,又可作盆栽观赏,是理想的花果树桩盆景材料。果实叫皱皮木瓜,作中药材使用时简称木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产于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等地。果实叫皱皮木瓜,又叫川木瓜、宣木瓜,川木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舒筋活络、和化湿功能。中医认为皱皮木瓜能疏通经络,驱风活血,有强壮、兴奋、镇痛、平肝、和脾、化湿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乱转筋,脚气水肿,湿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风湿性关节痛。

海棠素有“国艳”之誉,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苏东坡为之倾倒,有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有雅号“解语花”。[10]

海棠花常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海棠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

仙”、“花贵妃”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海棠花常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地。 西府海棠树态峭立,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北京中山公园栽植西府海棠近百株,集中栽植于南坛门外一线和内坛等景区。海棠的花形较大,新长出的嫩叶簇拥着四至七朵花缀满枝条。“千朵万朵压枝低”,长长的枝条弯垂下来,沿南坛门外一线形成一条海棠花廊。人在花下,香风阵阵,不时有花瓣随风飘落,有如花雨,妙不可言。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

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翻译

在淡淡的月光下,春风轻轻的,花香弥漫的雾气中,月亮在不经意中转过了厅廊.我恐怕夜深时分花儿就凋谢了,于是燃起高高的烛火以观赏这海棠花的骄艳风姿.

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解释: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谢,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一(枝)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清朝刘廷玑在《在园杂志》里写道,有年春天他到淮北巡视部属,“过宿迁民家”,见到“茅舍土阶,花木参差,径颇幽僻”,尤其发现“小园梨花最盛,纷纭如雪,其下海棠一株,红艳绝伦”,此情此景,令他“不禁为之失笑”地想起了一首关于老人纳妾的绝句:“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与苏轼意思相同。原来,“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北周·庾信

秋海棠

栽植恩深雨露同,

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

几度开来斗晚风?

唐人李绅的《海棠诗》中有句云“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 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海棠》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下是出自《红楼梦》 探春《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篇三:桂花叶子为什么干枯

桂花叶子边缘为什么会干枯?

1、隔年老叶已无耐力叶绿细胞已老化,桂树虽属常青一类,但老叶终须新陈代谢。尤其陈年老叶位居下部,经常被磨蹭,叶子边缘先呈干枯状,渐向叶面,再渐及叶脉又至叶柄,最后全叶脱落。

2、干燥天气造成叶子失水根土供水不足,但还勉强供应,会体现在叶子尖部和边缘首先干枯,严重供水不足时,会导致许多叶子干枯,乃至全株渴毙。地栽桂树在较长时间干旱时须警惕这个问题。

3、浇水不能及时周到表现如上述状况。一般来说,桂花是较为抗旱的,但超越极限的旱情又能少许借得地气时,会出现叶子干边这一现象的。这是对管理人员的警告:再不

海棠叶子干去是

浇水就要旱死了!

4、多日无阳光时新芽娇弱之极阴云笼罩或淫雨连绵数日,新枝长出嫩脆多水,忽而云开雾散,骄阳似火,会烤糊嫩叶尖梢,严重时殃及一段嫩芽,全烤萎蔫。花木管理者对这种情况应有准备,给植株适度遮荫,避过一两天即告安全。

5、桂树伤根较重后殃及叶片不严格的管理如过旱、过涝、长时缺肥、突然大肥会伤及嫩根,表现在树冠上,会出现叶子干边;换盆时对须根修剪或平时有菌类伤及根和主干也会反映在树冠上,同样出现叶子干边。

6、植物缺少重要元素根部缺少氧或钾。盆土过细,缺少腐殖质时,根的呼吸受阻,较长阶段呼吸不畅,会殃及叶子出现干边;盆土钾元素不足也导致叶子尖端和边缘出现干枯。适施复合肥能较快取得成效。

篇四:海棠诗词

海棠 北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释:

①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②袅袅:风细貌。③崇光:月光或花光。④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春晴怀故园海棠 宋——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海棠溪 唐——薛涛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海棠春 宋——马子严

柳腰暗怯花风弱。红映秋千院落。归逐燕儿飞,斜撼真珠箔。

满林翠叶胭脂萼。不忍频频觑著。护取一庭春,莫弹花间鹊。

题磁岭海棠花 唐——温庭筠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海棠花 唐——刘兼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海棠美人图 明——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海棠 北宋 ——黄庭坚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不觉风光都过了,东窗浑为读书忙。

海棠花 北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咏白海棠六首 清——曹雪芹

第一首——蕉下客(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第二首 ——蘅芜君(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第三首——怡红公子(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第四首——潇湘妃子(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第五、六首——枕霞旧友(史湘云)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海棠 清——龚自珍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

吴氏园海棠 现代——陈寅恪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篇五:高二语文习题一及答案

高二语文习题一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翡翠fěi 栖息xī 倔强jiàng 颤动chàn

B.崛起 ju? 迷惘 wǎng 眷念juàn 溺爱nì

C.摭拾zhì 峥嵘zhēng 浪遏 a 汗流浃背jiá

D.炫耀 xuàn 吞噬 shí 给予jǐ 妄自菲薄fēi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的画家竟相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控制外来生物入侵、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B.中国始终认为,伊拉克重建能否成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合作。

C.他认为,“高考移民”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高考录取分数的巨大差距而导致的。

D.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非典病人的成功抢救率和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二、语段阅读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少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

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到来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些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 2A. 3.A

二、语段阅读

1.AC

2.(1)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2)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相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3.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