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本领恐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25:46 字数作文
本领恐慌字数作文

篇一:读本领恐慌读后感

读《本领恐慌》有感

最近有幸拜读了王小平女士编著的《本领恐慌》,综观众人对此书的评论,有的认为是对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有的看到的是对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有的认为是讲述学习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还有的把它看作是类似卡耐基的生活指导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每个人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同,联系实际的角度和关注问题的重点互有区别,但“本领恐慌”的普遍存在为大家所认同。

这部400多页的书向我们提示:作为每一个刚刚“跨世纪”的中国人来说,迎接新世纪的腾飞、挑战,你准备好了吗?“为什么一流智商的人要给二流智商的人打工?为什么很多学识渊博的人,到头来一事无成,平平庸庸?为什么很多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正规教育的人却拥有高强的本领?”这一连串为什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反思,详尽的阐述了自己关于教育学的观点,它并不像其他一些教育类书籍,拒人于千里之外,晦涩难懂,而是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导读者思考从而产生共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比如在第一篇中,作者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为角度,说明了时代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大趋势的形成,使得社会对能力型的人才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同时书中提出了一些新鲜的名词,比如在第二篇中提到的“五类修炼”,“八对和合”,“软本领”,“硬本领”等等,第三篇是全书比重最大的内容,围绕能力展开,提出并分析使

用能力,能力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能力是自身价值最好的体现,如何具备能力,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看过这个章节你也许会觉得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第四篇把重点放在“教育”上,阐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的区别。

最后 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倾听作者的一席言吧: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心灵与行为的改变,从而使人的部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得以优化和提升。学习是为去工作、去研究、去创造,以未来的思维思考今天,以未来的眼光规划明天。“三向 ”、“三在”、“三学会 ”,即:“向一切人学,向一切物学,向一切事学”;“在学习中学,在工作中学,在生活中学”;“学会学习,学会修身,学会自制”。这一点,也正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早在1939年毛泽东主席就讲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正是有了这种清醒和觉悟,我们党在毛泽东带领下开展了著名的延安学习运动,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高超的领导能力,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可以看出“本领恐慌”彰显了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也成了战胜困难挑战、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伊始就把党的自身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放在首位,第一站以赶考之心重返西柏坡,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他在西柏坡的讲话中,不少语句成为了之后中国公众熟知的语录,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本领恐慌)到贫困地区、困难企

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也为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也从实践中找到解决和提高“执政能力”的理论思想。党的第四代领导人的“执政能力”是对第一代党的领导人的“本领恐慌”延续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是一种工作的观念和学习、调研的方法,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是更宽辐面、更高层次正对这种发展变化的层级,产生本领恐慌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压迫感和危机感越大。

面对本领恐慌,应该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其一,只有学习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毛泽东曾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应变之道也是学习,一旦学习停滞了,适应就停滞了。只有做到终身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抓住新机遇,不断获得高能力、高素质,不停顿地克服本领恐慌,走向成功。其二,才能是从学习中得来。本领恐慌的因果关系在于,恐才能之不足而慌张,而才能从何而来?诸葛亮在著名的《诫子书》说“非学无以广才”。 康熙皇帝在群臣称赞他是“由天授,非人力可及”时,立即予以批驳:“如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凡事未有学而不能者”。也就是说,人的才能无论多高,都是学习的结果,并非与生俱来。

关于什么叫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古往今来都是常说常新的永恒课题。具体到个人,在用一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间来工作和创造时,“学习”就是不断提高和不断超越的基础,更是逆流而上时需要不断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航标”。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这句名言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都是对怎样学习的阐述。《论语》说:“学而时习之。”学是获得知识、技巧和能力;习是复习、练习,巩固知识、技巧和能力。《中庸》又把学习分成学、问、思、辨、行等五个步骤等等。这些论述既回答了什么是学习,同时也从一定意义上是对学习方法的精辟总结。但从根本上讲,在工作实际中最基本是要做到“工学和合”,就是工作与学习和谐一致。学习主要应以工作为转移,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容易直接针对当时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之中进行学习,更能直接促进工作,快速提高本领。工作与学习相合一,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因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就是本领恐慌的症结。联想总裁柳传志说:“别的企业都看重应聘者有没有经验,而我们看重的是

会不会总结经验。”会总结经验,才会把经验转化成为智慧、素质。因此,“工学和合”也就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何学——为工作而学;学什么——根据工作的需要学;怎么学——从工作中学习工作。

每个人都有不同侧重的学习内容,比如学习理论思想和法规政策,学习本职业务和专业技能,学习谋划创新和协调办事等等,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从一般意义讲,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正是老生常谈的“三万”,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人”。一是读万卷书。读万卷书能拓宽视野,对素质培养大有脾益。今天,虽然有电视,有网路,书的作用也是不能代替的,它是主要的智慧载体。万卷书怎么个读法呢?要根据自己的目标,自身的情况,有些精读,有些略读,有些浏览,有些只需要翻翻目录,有些只需看看前言……绝不平均用力,也不走马观花,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控制地读万卷书,建立起自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改革创新的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行万里路。人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百闻不如一见”。行万里路可以得到读万卷书得不到的很多好处。书上看到的,只算是“闻”,而行万里路,则能够“见”,效果大大胜于闻。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事实更能给人以触动,亲身经历的东西更能够影响心灵,从而观念变,见解变,头脑变!绝不能呆在书堆里练本领,练素质,要深入社会,广泛了解社会。行万里路,就是要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交万个人。诺贝奖获得者瓦勃格指出:“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跟当代的科学巨人进行个人接触” 。交万个人不仅能够增强社会性,培养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而且能够广得资讯,开拓视野,扩大智慧来源,多一些读书得不到的收获,甚至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联系工作实际,办公厅也在不断创造这种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每年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和写读书心得活动,结合实际组织进行考察调研,省市办公厅(室)人员交流学习等,既促进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又指导大家不断实践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曾有学者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越来越高工作目标和要求,我们要克服本领恐慌,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要达到持续更新、持续发展的高境界,只有靠学习,学习才能生存!

新世纪伊始,书店便有一部催人奋进的书《本领恐慌》。让我们来看一看著名学者彭清一为这本书写的序:《本领恐慌》,这个名字起得好。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呼声了。我们的国歌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我们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塞住耳朵闭上眼睛莺歌燕舞起来。危机感没了,“恐慌”感没了,睁眼一看,落后一大截了。民族是这样,国家是这样,个人更是这样。国与国之

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本领的竞争。今天,当大家都挤在高考这个独木桥上,当大家都为文凭、学历压得气喘吁吁而又死死不放的时候,一个小姑娘给我们喊出了“本领恐慌”的口号,她的本领确实不小。她这句口号不是白喊。她确实是在作贡献、在创新、在超越。看她的书,与一般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论著相比,有三个方面的重大不同。

1、根本视角不同。一般论著的视角都是“教”,而《本领恐慌》一书的视角却是“学”。教是为了学,教的效果必须体现于学,西方对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从对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的研究。学的价值高于教,这是《本领恐慌》一书在视角上的超越。

2、体系框架不同。一般论著都没有突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框架的限制,是在旧有教育体系内寻求改变。而《本领恐慌》一书突破了传统教育体系的局限,揭示了以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本来应该是什么样,能使教育改革、学习革命实现重大突破。

3、面向对象不同。一般论著多流于学术探讨,面向的多是教育界人士。而《本领恐慌》一书从学习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人人都需要的以能力为中心的素质学习、素质教育,对象从教育工作者扩展到了全民,这也是与一般论著的重大不同之处。

一本书能实现三个方面的超越,小小年纪便要构筑自己的理论框架,要破译毛泽东、曾国藩、李嘉诚、吴士宏等个体成才奥秘,而且她在书中讲的确实不无道理,有的还给人以很大的启迪。而最大的启迪当数作者小小年纪,连高中都没有毕业,能独立完成这样一部有分量的著作,其本身就是她这种学习模式转变所创造出来的奇迹。作者王小平是一个20岁的女孩,她15岁读高一时以第一名成绩退学,她要“停止当学生”,是为了研究,采取了“研究式学习”。她对在学校一学期才读十几本书不满足,对学校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的方法反感。勤奋好学的王小平17岁便应邀在全国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给专家、学者们作报告;18岁在各大高校开办“大成教育系列讲座”;19岁与人合著了轰动一时的《本领恐慌》。王小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她在书中将“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以全新理念、名词、术语包装,旁征博引,如数家珍,用古今中外数百人的言论、故事穿插其间,让此书结构新颖、编排系统、论证充分、生动可读。 这部400多页的书向我们提示:作为每一个刚刚“跨世纪”的中国人来说,迎接新世纪的腾飞、挑战,你准备好了吗?“为什么一流智商的人要给二流智商的人打工?为什么很多学识渊博的人,到头来一事无成,平平庸庸?为什么很多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正规教育的人却拥有高强的本领?”这一连串为什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反思,谈学习革命,谈成才方法,谈修炼本事,谈成学方略??全书洋洋洒洒,30余万言。全书分四大篇,分别是“学习化生存”“成材大奥秘”“成事大本领”“成学大方略”,系统、详尽的阐述了自己关于教育学的观点,它并不像其他一些教育类书籍,拒人于千里之外,晦涩难懂,而是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导读者思考从而产生共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比如在第一篇中,作者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为角度,说明了时代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大趋势的形成,使得社会对能力型的人才有着越来

篇二:读《本领恐慌》心得

读《本领恐慌》心得

——黄德锋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了!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仍是写一篇读书心得。如果学校没有布置,是否就不看了呢?我说:NO!过去已失去很多,浪费了很多时间,那现在要重新开始,把握现在和将来!大二就买了三本书——《本领恐慌I》、《本领恐慌II》和《没有任何借口》,这三本书已经看过,尤其是《没有任何借口》。读完之后,发现它是在强化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暑假,我再次阅读了《本领恐慌》这本书,希望从中发现新的一篇天地,收获不一样的精髓。

作者王小平以年轻少女的赤子之心,表达宣扬和告诫人们人类有能力主载自己的未来。因为王小平本身以“研究性学习”的现身说法就是一个范例。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中国人对历史似乎比对未来更感兴趣,中国有众多的历史专家,有数不清的历史专著。现在看来我们更需要研究未来,以未来的思维思考今天,以未来的眼光规划明天。

这套丛书以渊博的知识,考察全世界关于理想人和未来人的学说,论述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的追求,激发出人们潜在的巨大能量。

什么叫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是古往今来的老课题。一句话学习就是要成功,将来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因此还要学到老,干到老。但是贯穿一生所需的学习如无自愿和兴趣何谈坚守始终?

本套丛书从不同角度,如速成的方法、学习的理念、潜能的开发、成大功的途径等,分析按照创造的需要去学习,才能从学习中找到兴趣、兴奋,获得成效,从而养成选择知识、注重实践、追求结果的学习习惯。人如果将学习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习惯,生命就一定会永远有亮点。

第一,重估学习的价值。因为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可以归为人的问题。我们考虑一切事情,研究一切问题,都应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上帝,这才是思想的制高点。最大的最可怕的错误,就是见物不见人,重物不重人。

第二,新世纪的生存方式。创造性学习能力,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一旦拥有这项能力,不仅永远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能够永远

成为时代宠儿。因此,拥有创造性学习能力,乃是最根本的应变之道。

第三,发现毛泽东。毛泽东大大超越了《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单一层次的变革,他实现了“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大层次的大变革,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学习革命,获得了学习的最大效益!可以说,毛泽东既是学业大成的光辉榜样,又是学习革命的伟大先驱。

第四,系统最优化。人们往往缺乏最优化思维,只看到所得,看不到所费,更看不到所得与所费的比值。有的人为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可他们却压根没考虑今天的教育“所得”是多少,“所费”又是多少,为取得目前这样一种“所得”付出的了多么大的代价?这种代价值得吗?

第五,全方位修炼。修炼,即修养、锻炼,亦即修身、炼己。修炼,就不是单纯记忆知识,它更重视培养素质,更重视实践、实行、实习。只有通过修炼,才能够变革心灵、行为、人格,才能实现人的重新塑造。

大四了,已经没有课了!那时间用来做什么呢?对我,我会说:学习,将学习进行到底,无悔大学四年光阴。剩下的大学时间,我将会有所改革:

1、自主学习。对自学情有独钟,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自学计划,把自学当作主课。

2、创新学习。不迷信任何人,特别重视独立思考,更强调要有创见。

3、终身学习。不断增长渊博的知识,过人的韬略。

初衷未变,只等那天。天时地利人和,仍需自己努力。剧终=开始!

篇三:如何远离本领恐慌

如何远离本领恐慌

本领恐慌实质上是本领危机、能力危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生本领恐慌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压迫感和危机感越来越大。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唯有潜心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才是克服本领恐慌的不二法门。

年轻干部作为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骨干,肩负着重要的时代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年轻干部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态度,不断加强、深化理论和实践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水平,方能从根本上克服本领恐慌难题。

学习与实践“两轮驱动”。有些年轻干部一提到学习,就说存在“工学矛盾”的问题。他们往往抱怨说,一天到晚忙得很,好容易有了休息时间,还要处理生活上的私事,哪来的时间学习啊?!工作和学习真的是一对矛盾吗?笔者不这么认为。学习和工作,一个属于认识领域,一个属于行为领域。表面上看,工作时间多些,学习时间就会少,二者似乎确有“矛盾”,但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服务同一目的的两个不同侧面。脱离了工作的学习,是空中楼阁,没有丝毫用处。脱离了学习的工作,就像无本之源,难以前进一步,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所以,工作和学习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有些人之所以把工作和学习对立起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工作观,没有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学习上,满足于装点门面、做做样子,理论学习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没有很好地用来指导工作;在工作中,不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不尊重客观规律,往往决策前拍脑袋、出问题时拍大腿。结果,学习很费劲,工作很被动,学也学不好,工作也做不好。克服“工学矛盾”,关键在于坚持将学习和调查研究、理论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学,养成边学边思考的习惯,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检验学习成果,学习和工作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共同推动实践的发展。

自学与拜师“双管齐下”。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可见内因是关键,起着主导作用。年轻干部要做好学习这篇大文章,走出本领恐慌的困境,依靠自身、刻苦钻研,真正将学习意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方是根本之道。然而,学习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唯有与他人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取长

补短才能让学习成果融会贯通、全面深入,也才能让学习成果指导实践时更加游刃有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人人都是老师,人人皆有我们学习之处。从领导人身上,我们学到的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益于培养我们的全局思维、大局意识;从老同志身上,我们学到的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善于克服困难、解决棘手问题的高招,有益于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年轻同事身上,我们学到的是善于创新、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和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的奋进精神,有益于培养我们的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从群众身上,我们学到的是当今中国最真实的民生问题、最真实的人文状况、最真实的公民修养水准,有益于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民生情怀、进一步强化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可见,生活中随时留意,处处皆学问、人人值得学,生活是最大的课堂。我们唯有把自我学习意识与虚心向他人学习紧密结合,才能让学习活动成果的实现来得水到渠成。

激情与恒心“同频共振”。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习成果的显现,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的年轻干部面对本领恐慌困境时,也能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时极为刻苦、专心,隔一段时日后,便因为种种原因,学习开始打折扣、直至最终放弃,出现了虎头蛇尾的局面,学习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本领恐慌的问题也根本无从解决。学习不仅仅需要一时的激情,更需要“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吃苦精神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韧劲,唯有时时学习、日日学习、终生学习,才能积少成多、积细流而成江海,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各种解决办法才能层出不穷、推陈出新。也只有只争朝夕、不懈学习,才能不至于被时代滚滚潮流甩在后头,从而能勇立潮头、笑傲春秋。激情是开动我们学习动力的按钮,而恒心则是我们坚持学习的永动机,唯有将激情和恒心永驻心头,我们的学习活动才能硕果累累,我们的本领恐慌困境才能够得以彻底打破。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