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然若失的心情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02:50 体裁作文
篇一:怅然若失_天涯别感
怅然若失_天涯别感
j.jing 20091016
怅然若失 chang ran ruo shi
【解释】: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心情愁苦,仿佛丢了什么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天涯心不干,那个早已被理想化了的遥不可及的、从小就挂心的名字_"天涯海角",不仅是我,更是多少痴情男女梦寐以求为之一去的地方。
“辽望大海,烟波浩渺,海天一色,帆影点点,白鸥翻飞;
放眼岸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碧波抚岸,沙滩如练;
漫步山间,浓荫小道,微风拂面,鸟语花香,清泉潺潺。”
这是众多文人雅士留给那些”涉世未深”的诱果;“爱你到天荒地老,陪你到天涯海角,海枯石烂,永不变心”,这更是“追你到天涯海角”的不懈檄文;不去怎知其好,去了带回的却是那怅然若失的心情?? 沿途,地导不惜口舌,反复强调并极尽渲染天涯海角是历朝官宦和文人被贬流放之所,单宰府就六人,仅一人生还,众多被贬之人,死于斯的十之有九。唐朝名相李德裕诗云:“一去一千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居何处,生度鬼门关”,那个年代涯州(今三亚)可谓是愁云凄凄,悲水涟涟,直至现在,仍有一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不敢涉足这里,怕犯了“天尽头”的忌讳,怕财路、官运到了尽头。在天涯海角一般都不拍照,即使要拍也仅有那日月石可以留下......在佩服地导历史知识渊博的同时,心里不知不觉也对天涯海角产生了一种另类的印象。
景区里,拥挤的人群直奔“爱情广场”,左边的历史名人雕塑园则人影稀疏,地导的话仿佛并未左右到游人的心情,虽随大军移动,但还是注意到了大道左侧凹型区里悄然矗立着的宋朝名相赵鼎塑像,踱步来到像前,但见他低头沉思,双目圆瞪犹如火焰,左手握拳,右掌击案,一头长发散乱地披于肩后,其忧愤之心、激昂之情,自写在脸上,1145年,因反对秦桧卖国,一贬再贬之后,最终被流放到吉阳(今三亚);即便如此,他依然在“谢恩表”中写道:“白骨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赵鼎在吉阳生活了三年,始终未忘国势,三年后,深知秦桧会进一步加害于己,自撰墓铭绝食而死。一代忠臣名相死得如此惨烈,如此悲壮,能不感动后人乎? “直祷崖州沧海涸,英雄遗恨始消磨!”明朝海南临高诗人王佐之诗,当是写出了后人对赵鼎一身豪气的赞叹。举步之时,我心澎湃,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聆听到了岁月的呻吟,但面对眼前那些“恩爱情侣”,却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古人被流放时发出的“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的那种令人心酸泪下之感慨了。
海边向右,是长约2公里的海滩和与之平行的“天涯路”人工园林,放眼望去,海还是那样的海,天是同样的天,除了眼前沙滩上那粒孤零零的比鹅卵石稍大的“南天一柱”和远处那乱石堆中两块大一点的石头“天涯”与“海角”外,与大亚湾及大小梅沙也别无他样,既看不到“帆影点点,白鸥翻飞”,也不
见“奇石林立”,更是难有鸟语未闻花香,只看到那兴奋的人群朝着“天涯”急行,在“鹅卵石”和那乱石堆前摆着各种pose,留下各种猜不透看不懂、皮笑肉不笑、似能幸福一世的照片;在那饱经风雨摧残、岁月流逝的大石头上寻找着那美丽的传说:古时海南一对热恋的男女,俩人出身于有着世代家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各自族人的强烈反对,面对族人的追杀,逃到海边,无奈双双跳进大海,化作了两块巨石,永远相互对视着,故事听来有些悲怆,让人想起梁祝化蝶,中国人的爱情经历曲折之后,总能以如此“浪漫”的方式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全不似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这种中国式的对爱的忠贞,正好与“追你到天涯海角”的不懈相契合,两块巨石,也因此成了情侣们海誓山盟的理想境地,这不由让人想起电视剧《李卫辞官》中,宝应寺那位老方丈的精彩对白:“善男信女为什么面对金粉泥胎烧香拜佛?那是因为他们面对茫茫世界,怕天道无情,不知道进是福还是退是福,磕头磕得最响的往往是心里最没底的”;正映衬了那些希望籍此美丽传说,让那本就脆弱的爱情贴上“爱情永固”的标签,烙上“海枯石烂”的印记,可又几人能面对美丽故事的真实背后?看那梁祝化蝶、天涯海角这些表面美丽下的,无一不是没有结果的悲惨结局,而真正能修成正果、得到幸福的却是那些没有浪漫、没有山盟海誓,只有那肩上的责任、为生活而奔波,为人情世故而忙碌的平凡人们。
夜幕降临,沙滩上的人群涌上了“天涯路”,这时也许想到了“天涯海角”那另层含意,没有了喧闹,没有了那激情,只有那不时出现的迷茫神情__慢慢天涯路何处是尽头? 不知乱石丛中那两块大大的石头,看着那些头也不回、一路绝尘而去、刚才还十分虔诚的信徒们,心中是何感受?能否透过那张张虚伪的笑脸看到他们真实的内心?
夜幕下,海天一色,昏暗无边,或许这才是那天涯海角的真实意境,空旷的海滩上仅留下了那美丽悲情故事的主人公___两块孤独石头的凄凉叹息!
附图:
赵鼎塑像 南天一柱 “天涯”与“海角”石
篇二:南开15年秋《大学语文》满分作业及答案
15秋学期《大学语文》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唐代传奇小说的繁荣和成熟期是()
A. 初唐 B. 盛唐 C. 中唐 D. 晚唐
2. 《兰亭集序》对生死的看法是()
A. A.一死生B. 齐彭殇C. 死生亦大矣D. 淡漠生死
3.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
A.
嵇康B. 王羲之C.
阮籍D. 向秀
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话的作者是()
A. 晏几道B. 晏殊C.
苏轼D. 温庭筠
5. 请选出不是出于《史记》的典故()
A. 破釜沉舟B. 项庄舞剑C. 华亭鹤唳D. 四面楚歌
6. “辩丽横肆”是()的主要特色,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A. 《左传》B. 《尚书》C. 《国语》D. 《战国策》
7. 《天狗》是著名诗人郭沫若的作品,这个作品选自()
A. A.《女神B. 《神曲》C.
《燃烧的天空D. 《再别康桥》
8. 从整个中国文化史的价值角度考量,《水浒传》内容反映了()
A. 儒家文化精神B.
绿林文化精神C. 道家文化精神D. 佛家文化精神 9. 高启《秋柳》是一首咏物抒怀的绝句,诗中借用晋代典故、抒发感时伤事情怀的诗句是()
A.
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B. 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
C.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D.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10.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代表作品。
A. A.
志怪小说B.
章回小说C.
志人小说D. 话本小说
11. 《霍小玉传》讲的是霍小玉与()的爱情故事
A. A.李翱B. 李益C.
张生D. 柳毅
12.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题眼是()
A. A.始B.
西山C. 宴游D. 记
13.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 《诗经》B. 《楚辞C.
《离骚》D. 《乐府诗集》
14. 以下不属于《楚辞?九歌》的作品是( )
A. 《湘君》B. 《湘夫人》C.
《橘颂》D. 《山鬼》
15. 与楚辞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诗歌总集是()
A. 《诗经》B. 《文选》C. 《离骚》D. 《乐府诗集》
16. ()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强调词在艺术上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要协音律,有情致
A. 李清照B. 苏轼C.
姜夔D. 柳永
17. 晏殊的词集名为()
A. 《梦窗词》B. 《珠玉词》C. 《乐章集》D. 《山谷集》
18. 柳永词《八声甘州》书写的主要内容是()
A. 羁旅形役B. 男女爱情C. 忧国忧民D. 忠君爱国
19. 干宝的《搜神记》是一部()
A. 志怪小说集B. 章回小说C.
志人小说集D. 话本小说集
20. 《花间集》产生的时代是()
A. 南北朝时期B. 唐代C.
五代十国D. 宋初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诗经》的艺术手法有()
A.
赋B.
风C.
比D. 兴
2. 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的五代时期的文学家是()
A.
温庭筠B.
温飞卿C. 谢道韫D. 温岐
3. 汤显祖“
临川四梦”包括()
A.
《紫钗记》
4. 《庄子》一书包括()
A.
内篇七篇B. 外篇十五篇C.
杂篇十一篇D. 语录十篇
B. 《牡丹亭还魂记》C.
《南柯梦记》D. 《邯郸梦记》
5. 韩孟诗派是中唐一个有着鲜明艺术风格的诗派,以奇崛著称,下列属于这个诗派成员的有()
A.
韩愈B. 孟郊C.
李贺D. 白居易
6. 《孟子》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A.
明白晓畅B. 平实浅近C.
精炼准确D. 古奥难懂
7. 下面属于李白的诗作有() A. 《将进酒》B. 《行路难》C.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D. 《长恨歌》
8. 下列诗句属于黄庭坚《登快阁》诗歌中的有()
A.
落木千山无远大B. 万里归船弄长笛C. 此心吾与白鸥盟
D. 澄江一道月分明
9. 对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的艺术特色描述正确的有()
A.
情景交融B. 创造出高远清幽的境界C. 巧妙化用典故
D. 风格朴素平淡自然
10. 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三位主人公又称“风尘三侠”,他们是()
A.
红线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是《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诗句,此诗是高
适边塞诗的代表之作
A. 错误B. 正确 B.
红拂C. 李靖D. 虬髯客
2. 明代中期前后七子的诗歌主张是“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A. 错误B. 正确
3. 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
A. 错误B. 正确 4.
孔子赞同曾皙的回答是因为他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追求。
A. 错误B. 正确
5. 《将进酒》题意为请人饮酒,是汉乐府古题,本为汉代乐府铙歌十八首中的一首
A. 错误B. 正确
6. 归有光的散文名篇如《项脊轩志》、《湖心亭看雪》、《五代史伶官传序》等,都感情真挚、
通俗晓畅
A. 错误B. 正确 7.
李商隐的《锦瑟》诗歌主题明朗,用平淡的诗歌语言表达了对于恋人的怀念,诗风清丽自然。
A. 错误B. 正确
8. 关汉卿所作杂剧多达六十多种,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为最著名
A. 错误B. 正确
9. 《三国演义?失街亭》讲述孔明因误听关羽之言而痛失街亭的故事,危急时刻,孔明巧布疑兵,智唱空城计,终于使蜀军主力安然退回汉中
A.
错误B. 正确
10. 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一首抒情词
A.
错误B. 正确
11. 《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A.
错误B. 正确
12. 《沧浪亭记》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前人称之为“一篇曲折文字,立意在此一句”。
A.
错误B. 正确
13. 李商隐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A.
错误B. 正确
14. 秦观与黄庭坚、张耒、欧阳修合称“苏门四学士”
A.
错误B. 正确
15. 现存最早的词集是1900年发现于敦煌石室的《云谣集杂曲子》,《花间集》则是最早的文人词集
A.
错误B. 正确
16.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为陶渊明
A.
错误B. 正确
17.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
A.
错误B. 正确
18. 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以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被称为“花间词的鼻祖”
A.
错误B. 正确
篇三:20首诗词曲赏析(新)
20首诗、词、曲赏析
篇四: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歌赏析
1、 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建筑学家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作家林徽因
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民国文化想象”中的林徽因
她经常见诸在各种诗歌、小说、影视等作品中,代表的有黄磊、周迅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总之,林徽因,这个传奇女性,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徽因学习她的代表作——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2、 初读全诗,感知文本
好的诗是要读的,正如苏东坡云:“三分诗七分读”。带着问题读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诵,创造性诵读
(1)、通过这首诗歌,你头脑中产生出哪些画面 (2)、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4、合作探究
(1)、文本分析
诗歌共分五节,声音可以点亮周围的风,而轻灵是由声音的脆质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面相,这一组文字中,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的变是写场景,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开端
接着换了一个场面,其实是一个黄昏,但是不是凄冷的黄昏,而是温暖微醺的黄昏,“风吹”、“星闪”和“雨洒”是一种湿润的感觉,是早春的感觉。
下面两节转入春天和人的双重赞美,这实际上是诗的主题的呈现,即歌颂心目中的你。把“你的喜悦”和春天的“轻”、“娉婷”、“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揉在一起,那春的特质便是你的面貌,于是你获得了“鲜妍”、“天真,庄严”、“柔嫩喜悦”的赞美,最关键的两组意象在这里出现“你是夜夜的月圆”和“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第五节的声音很清晰’很明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会注意到,在这一节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一树一树的花开”、“你”还有“四月天”,他们统一在“爱”、“暖”、和“希望”这三个词中。
四月是温暖的季节,诗歌中,出现了十一处“你”字,只出现了开始的一处“我”字。但是,“我”和“你”才是主题,这一主题在最后一节落在爱与暖上,这是这首诗的一层秘密。在表面的“鲜艳”、“轻灵”和温醺的四月天里,说“爱”与“暖”的是“我”和“你”。
(2)、色彩感分析
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
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这种色彩的温醺的鹅黄与柔软洁净的白莲要与诗人的声音共鸣,组成呢喃与笑声,才更加美好。
(3)、诗歌“三美”分析 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A、绘画美
在音乐美的流动中,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B、建筑美
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
C、音乐美
在整齐的诗形中又富含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诗歌的韵式变化和句式变化而带来诗节内在形式的多样化。如诗歌的第一节就是押2_2韵,这就造成整首诗歌错落有致,朗朗上口,具有内在的流动力量。但这种押韵,又随着诗人的感情起伏和内容的变化而自然形成。这样,语言的节奏也与诗人的思想感情作品内容相协调,音乐美也就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梁从诫谈到林徽因诗的韵律时说:“她的诗歌不满足于单一的表达形式,力求创新和变化。”例如,诗歌的第三节。句式发生变化,由“你是??”变成了“??你是”,这就避免了表达上的单一和呆板,富有跳跃感和音乐性,充满了四月天的生命律动。这样诗歌流动的内在情感也就跃然于纸上。诗人的内在情绪巧妙地融入富有音乐质感的诗歌中,使得全诗充满了音乐之美。
4、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徐志摩《偶然》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徐志摩遇难后,林徽因写了《悼志摩》,寄托对他的突然去世的震惊与哀思。徐志摩去世四年之后,1935年,林徽因写了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还有一首诗《别丢掉》,散文表达的是同志式的怀念和伤感。
作者在“偶然”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
当是相去甚远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这首诗歌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篇五:《蒹葭》诗词赏析(全面)
2.《蒹葭》
1.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
2.追求爱情,他有怎样的精神?
[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3.他追求到了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主人公反复去寻求心爱之人,可“伊人”宛在“水中央”、“水 中 坻 ”、“水 中 沚 ”。恍惚迷离,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主人公的心情是惆怅、失落的。]
4.这首诗是如何起兴的或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作用?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展现一幅萧瑟冷清的秋景,渲染了凄清落寞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感情。]
5.诗中哪些句子表明诗人的意中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宛在水中央(坻、沚),极强的渲染可望而不可即的现实,有很强的表达效果。]
6、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7、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
8.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9.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10.诗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含蓄美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 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朦胧美: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本诗到底是写爱情,还是写理想、写隐士,还存在争议
意境美: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11.比较《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句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2、 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
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12.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意中人的思慕/思念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几句一直以来为世人传诵,从文学的角度和哲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都是描写道路的状况的,诗人为?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秩菊庖坏隳兀?/p>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写出凄清悲凉的环境,勾勒出男子在河畔遥望的背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渲染一种迷离虚幻的优美意境。描写朦胧之感。从侧面表明诗人对伊人的执著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现实
2.诗人极力渲染道路的状况,目的是以道路的艰难曲折遥远,从侧面来衬托青年男子对他思念的姑娘的执著追求,突出男子痛苦而无奈的爱情。】
2.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综观全诗,它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逐步展示主人公急切寻找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