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株洲湘江风光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2:03 体裁作文
株洲湘江风光带体裁作文

篇一:株洲湘江风光带情况简介

株洲湘江风光带情况简介

株洲湘江风光带建设工程是株洲市2010年十大基础工程、四大百亿工程项目之一。整个项目分河西段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河西段生态治理及防洪工程、河东段沿江景观道路工程及河西、河东提质改造工程五个子项目,总投资116.45亿元。

该项目位于株洲城区湘江两岸,河东段南起枫溪港沿江区域,北至石峰大桥,全长10.4公里,目前规划设计和初步设计均已完成,现正分布实施;河西段南起凿石山景区,北至石峰大桥,长11.3公里,宽80—200米不等,占地100.4381万平方米,投资约6.9亿元。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河西、河东提质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株洲湘江风光带秉承“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湘江”的设计建设理念,严格按照省政府统一的“三市并进、湘江治理、两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实现与长沙湘江风光带和湘潭湘江风光带的融合接轨。同时,立足株洲地域特色,将“神农文化”、“工业文明”、“红色政权”等历史、人文元素融入其中,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将临江而立的山峦、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打造“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充分展示鲜明的城市个性,探寻幽邃的地方文脉,刻画不同年代的历史印迹,营造格调鲜明、开放包容的株洲城市文化。

首期实施的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段全长9.5公里的休闲

自行车道贯穿始终,它给市民造就了亲水、运动、旅游、休闲的绝佳空间,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城市环境的舒适度。

株洲湘江风光带十分注重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在众多的主景观区内,设置大量的体育设施,如12万平方米的沙滩广场,划分出沙滩排球区、沙滩足球区以及沙滩浴场区,不仅能让球类爱好者一显身手,也将为游泳、晒日光浴的市民提供专属区域;高标准打造的航模广场,具备承办国际赛事的能力,将成为航模爱好者的乐园;极限运动广场则是发烧友们的天堂,不仅能玩滑板,还能玩极限单车,将成为寻求刺激和心跳的绝佳场所。此外,水涧、湾池、湿地也让株洲市民感受到湘江的原生态美景。

此外,株洲湘江风光带还独具人文特色。设立了株洲故事墙,以浮雕的形式,讲述株洲的各种典故,记录株洲的发展历程。滨江广场上,株洲城市精神——“火车头精神”将在这里实景展示,包括不同时代的火车头、轨道等元素将艺术再现株洲工业发展进程……

株洲湘江风光带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结合,它是一首意境悠远的抒情诗,又是一曲大气磅礴的交响乐,让每一位置身其中的市民和游客去感受、去遐想、去解读它的美丽。

篇二: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

前言

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的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建立湘江生态经济带的构想,强化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轴的功能。

为加速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提西拓,合拢三角”的城市建设思路。同时株洲湘江经济带作为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一个子项目已经启动,而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也已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

为力争将株洲湘江风光带打造为一流的城市型滨水风光带,使株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新型滨水城市和湘江景观带上的风光胜地,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现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剖析总体规划要求,针对株洲市和滨水区的自身特点,融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和城市生态学的原理,探讨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活力体现。

我们期望看到的是:

——带动城市发展的活力地带

——展现城市魅力的滨水走廊

——连续有机的整体城市空间

——安全、宜人的城市生活场所和景观环境

——??

为此,我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且全力以赴。

1.规划区现状概况与分析

1.1地理位置

湘江,江涛如雪,白沙如玉的自然风光带,她滔滔南来,又汩汩北去,是湘楚文化的历史之源。 株洲,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一个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一条集自然、人文、城市景观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走廊和风光经济带,她的建设,将伴随着株洲的发展,成为株洲辉煌未来的见证者。

1.2自然条件

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湘江河床水面宽阔,水质优良,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1.3规划背景

沿江经济带的建设是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莱茵河经济带、塞纳河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等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沿江城镇群的快速崛起,成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心脏。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的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建立湘江生态经济带的构想,北起长沙月亮岛大桥,南止株洲空洲岛,全长 128公里的湘江风光经济带的建设将起到强化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轴的功能。

沿江风光带根据所处地段,分为城区段和市际连接段。城区段遵循湘江风光经济带总体规划基本原则,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三市各自为主建设。为加速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株洲市委政府提出了“东提西拓,合拢三角”的城市建设思路。同时株洲湘江经济带作为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一个子项目已经启动,而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也已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力争将其打造为一流的城市型滨水风光带,使株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新型滨水城市和湘江景观带上的风光胜地。

1.4规划范围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段设计范围由衡山路以南200米至庐山路以北200米地段,全长5.3公里,为路堤与河床间宽为20~100米不等的带状用地。

1.5沿江现状用地岸线评价

现状地形:沿江现状用地以防洪路堤为界,是一条宽为20~100米不等的带状用地,其间地形有平坦有陡峭,岸线残存有大面积的天然沙洲,还有菜地及一些水塘。

现状建筑:岸边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多为临时建筑或厂房、仓库,还有少量新建的住宅楼。

现状景观:现状岸线景观为典型的当前中国城乡结合态的水域景象,除了近年种植形成的苗圃外,该地段上尚有少量建筑以及大量的沙石码头,整体空间呈现出一种城郊自发无序开发建设的杂乱状态。环境质量较差。

现状绿化:目前,休闲带植被主要有公路绿化植物和江滨坡地的针叶林,阔叶林,防洪林等。植物景观上,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并存。林内灌木、藤本和层间植物较为丰富,部分林份景致优美,但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许多地方作为农田,导致植物群落破碎,景观凌乱。以株洲大桥为分界线,株洲大桥以南地段意大利杨树生长良好,林相整齐,株洲大桥以北地段则长势明显减弱,排列稀疏,林相较为凌乱。另外,该休闲带原生草坪面积较大,品种以狗牙根为主,总体生长情况良好,但部分地段由于周边人群的放牧、采矿等人为因素的破坏,造成部分特定区域草坪的不完整。此外,水生、湿生植物非常少,只有一些池塘分布有凤眼莲、蝎尾蕉、水杉等少数水生和湿生植物,这对于有着较大水体面积的休闲带来讲,无论是从景观上还是生态上都远远不够其丰富性。

水文情况:湘江洪、枯水期水位变化较大,最高洪水位44.2米(设计),常年水位30.6米,枯水位27.5米,

历史最高水位曾达44.59米(1994年), 2002年平均水位34.23米。

1.6 现状交通条件评价

湘江风光带河西段交通条件较为便捷,现状有路堤结合的滨江北路和已建成通车的株洲大桥,虽株洲新城区内的大部分道路及联系湘江两岸新旧城区的红港大桥、芦淞大桥以及曲尺大桥,尚处在规划建设之中,但在未来的城市整体规划中,将有五条垂直于湘江风光带河西段的城市主干道为这条景观长廊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覆盖范围遍及整个城市新区。

1.7生态概况

城市滨河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具有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她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为城市提供各种用水,同时也是大量鱼类、鸟类、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的栖息生境和迁徙廊道,这一点不同于城市内部核心区的人工生态系统。除此之外,由于城市河道同时还能为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如渔业、运输以及居民的休闲活动)提供场所,所以,与城市外围的流域相比,城市滨河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又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现场踏勘以及大量资料中,我们发现规划区段的湘江岸线残存有大面积的天然沙洲,但此时却正在遭受各种挖沙作业船的蚕食。河道沙洲是野生鸟类和水生植物栖息、繁衍的乐园,沙洲以及依托于沙洲生存的野生鸟类和水生植物是城市最为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也体现了南方城市滨河地带的景观异质性,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得当与否直接决定滨江景观规划设计的成败。

2.地方特色的认识与体现

2.1城市历史

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株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与黄帝轩辕氏并称的炎帝神农氏就葬于此地,同时,多年的考古发现,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因而株洲还是人类永远的财富——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

近代株洲又是革命发源地之一,株洲人民在革命战争中,不仅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灿烂篇章,还留下了大量的革命纪念圣地。

作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母亲河的湘江,地处长江南岸,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发源于广西省灵川县海洋山,经全州斗牛岭流入湖南。湘江沿岸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方南来北往的水上大通道。区内现建有3个千吨级的港口,与依江而建的公路、铁路共同构成水陆联运,对保持两岸的经济繁荣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2城市文化

热土潇湘,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湖南在华夏历史长河中一直才俊辈出,各朝各代的杰出思想家、诗人以及近代的革命思想家层出不穷,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精神」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湖湘文化精神的一种写照。

2.3城市特色

株洲山川秀美、俊才辈出、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悠远流长,有着持续发展两千年的城市历史,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这个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在中国交通贸易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株洲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机械、冶金、化工、建材(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株洲湘江风光带)是株洲工业四大支柱。在全国72个主要工业化城市中优质产品产值率名列第七位。今天在城市建设发展的浪潮中,株洲市政府审时度势,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城市功能定位为南方重要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

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流的城市型滨水风光带,使株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新型滨水城市和湘江景观带上的风光胜地,同时要使其成为受人民欢迎的场所,应具备以下特点:具有活力、场所感和可达性。

有活力 有活力意味着具有生命力和延续性。城市滨水区既要保证人类城市生活的活力,又要保证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其它生物物种的健康并维持其多样化。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反映在城市用地布局上是建立滨水综合功能区,保证城市空间的活力和景观的多样性,在河边建办公、商业、居住、娱乐和服务设施,让人民无论在白天、夜晚、节假日都集聚在这里,充分激发城市的活力。另外滨水区的自然和生态设计是保持滨水区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具体体现在滨水护岸的设计和滨水绿化的配置上。

场所感 人们对空间的感受能力通常取决于空间的形态和品质。最简单的感受形式就是“地方特色”,即“一个地方的场所感”。城市滨水区可为人民提供独特的滨水感受:开阔的视野、新鲜的空气、享受水的意境和聆听水的声音,为人们提供一个亲水、乐水的场所。人们在此能享受到在其它地方享受不到的乐趣,这也是城市滨水区观光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原因。

可达性 城市滨水区要成为人们喜爱的场所就应具备便利的可达性,以开敞的绿化系统、多样的交通方式,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因而滨水区应特别注重街道的设计而不是个体建筑的设计,注重滨水视线走廊,保持从市中心到水边的视线通达性。滨水区的街道对比城市的其它道路要更加强调吸引力和步行道设计。从街道的尺度、形状、个性和绿化等方面着手进行设计,使城市空间和滨水区空间有一个自然的、柔性的过渡。

另外,城市滨水区要鼓励多种交通方式的运用,包括陆地和水上交通方式。地面交通应方便步行者、

公交使用者和乘小汽车者都能方便地进入滨水区,并提供合适的停车场。水上交通可采取水上巴士、水上游艇和水上步行桥等方法。

3.滨水开发理念与滨水设计构思

3.1 滨水开发理念

——处理好滨水区开发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关系

在规划中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城市滨河生态系统为对象,贯彻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既要划定、预留完整的滨河自然生态发展空间,阻止城市滨河生境的丧失和片断化,保护城市滨河生物多样性,同时又要根据城市滨河地带的自然环境承载力,布置满足不同需求的市民活动空间及设施,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河开放空间。

——把滨水区建成为“城市的标志”和“人民的场所”

株洲市经过50来年的建设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由河东的旧城区扩展到河西的新开发区,形成了山环水抱的城市格局,因而,湘江滨水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发展应与城市的总体布局相关联,要考虑滨水区开发对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方面的影响。从世界各个成功的滨水区开发与设计的研究,我们得知对滨水区开发应从大局着手,要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使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起到不仅能引导新城建设,还能促进旧城改造的作用。

3.2滨水设计构思

——考虑滨水地区与城市的关系

滨水地区是城市的一部分,在规划时应注重考虑它与城市的关系。在空间布局上,要力求用一个开敞空间体系将滨水地区与城区联结起来,在交通系统组织上要布置便捷的公交系统和步行系统。 ——考虑滨水地区的共享性

确保滨水地区的共享性,综合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设置舒适优美的公共步行道,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滨水区的开发。采用分段式设计手法,创立不同主题景观带,使滨水区成为一个多功能综合区,以创造一个生动多样的滨水环境。

——考虑滨水地区开发与防洪设施以及环保的关系

和水文部门密切合作,认真研究开发工程可能对湘江的蓄水以及泄洪能力的影响,采用不同高度的台地的做法,维持其自然状态,同时提高滨水地区及水体自身的环境质量。

——考虑滨水地区设计的点、线、面、块结合问题

一个“景点”的设计,必须放在整条“景观带”的层次来考虑;一条“景观带”的设计,必须放在整

篇三:株洲湘江风光带

总体介绍:

株洲湘江风光带位于城市的湘江沿岸,其中河西城区段南起凿石山景区,北至石峰大桥,全长11.3公里,总投资约6.9亿元,总用地面积100.4381万平方米,宽80米~200米不等。根据规划,风光带将被打造成“东方莱茵河”,体现“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形成首善区段。株洲湘江风光带将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出“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带景点。按照计划,株洲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2012年年内将开工建设。

简介

株洲湘江风光带(株洲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北起湘芸路,南至株洲航电枢纽进场公路(空洲岛),全长33.07公里,概算投资9.43亿元。是首批入选世界银行在华实施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也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城镇密集区建设项目之一,省发改委为项目总业主。

株洲湘江风光带不仅株洲市民,长沙和湘潭的市民也可在此欣赏到江天一色的美好自然景观。株洲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将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一道美丽的流动花环。

工程分为城区段、郊区段、株洲县段三部分。城区段从湘芸路至枫溪大桥(黄河南路),长12.858公里,其中包括延长段(从湘芸路至石峰大桥下游400米处)3.15公里;郊区段从枫溪大桥(黄河南路)至湘胜电排,长10.671公里;株洲县段从湘胜电排至空洲岛,长9.541公里。沿线路幅设计宽度为8-26米,征地面积2118.95亩,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有人文景点9处。已于2010年年底基本完成城区段道路工程和郊区段土建工程。

湘江风光带项目以湘江为纽带,沿江岸布线,集防洪、道路、旅游、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防洪能力株洲市段由30年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该项目原概算投资9.43亿元,由于拆迁资金突破、美元利率下跌及世行最低价中标原则的影响,现调整概算至13.38亿元。主要资金来源为:世行贷款455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23亿元;申请开行贷款3.5亿元;其余由市政府和县政府自筹。

背景

长株潭湘江生态经济带沿江防洪景观道路项目是首批入选世界银行在华实施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也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城镇密集区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总业主为省发改委。整个项目分为长沙、株洲、湘潭、昭山四个子项目,全长约71.689公里。

河西十景:石峰远眺、动力港湾、白石水韵、神农怀古、红动湘江、建宁记忆、曲尺幽径、古刹诗情、芳洲鹭影、时尚生活

河东十景:龙抬头、白石水韵、神农眼、神农瀑、神农湾、银河天街、诺亚方舟、老株洲、彩翼坊、幸福岛

注:2012年2月1日起,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初步规划方案,年内开工

景观资源

四山四水,构成了株洲滨江地区主要的山水格局。

四山:即临江而立的石峰山、奔龙山、月形山和凿石山;

四水:即从城区蜿蜒而过的湘江、白石港、建宁港和枫溪港;

景点:南部湾地、蝴蝶谷、健康广场、左岸、水涧、沙滩、主题广场、抛石滩、北部湾地、

极限运动场、钓鱼半岛、航模广场。按照“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湘江”的理念设计和建设,为市民造就亲水、运动、旅游、休闲的空间。

人文资源

神农阁、建宁老码头、鲁班殿、资福寺、分袂亭等人文资源的积淀 ,株洲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仓库、煤棚、烟囱,展现了一个大时代工业文明的印记。

项目特点

城区段河堤内外边坡采用植草绿化,目前已完成体育中心至黄河南路段。按照湘江风光带指挥部的要求,对原有滨江路路面进行提质改造,新增路面绿化近1万余平方米,主要栽香樟和植草,满足了风光带国庆开园的需要。

取消迎水面人行道原设计铺砌用水泥砖,采用优质红色的陶瓷烧结透水砖,已铺砌近7公里。对新建的涵闸、电排等工作用房、启闭房等外墙采用优质外墙漆和瓷片进行装饰美化。还将原有路灯更换,改为造型与整个风光带工程风格相匹配的双臂路灯,正在抓紧制作。同时,坚决贯彻“四时生态野趣”的绿化理念,计划将郊区段和延长段剩余绿化范围草皮改种野生花草、花灌木等四季花卉植物。还将在道路背水面侧人行道增设景观庭院灯,对路边侧石进行刷漆涂装美化处理。

项目意义

株洲湘江风光带(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株洲段)的建成,对提高株洲市防洪抗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具有深远意义。

篇四:株洲市湘江风光带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方案公示

株洲市湘江风光带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方案公示

.cn 2009-04-09 来源:株洲日报社 作者: 发表评论(0)

株洲湘江风光带(以下简称风光带)作为株洲市城区重要的景观资源,其建设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新名片都有着重大意义。为了尽快推动风光带的建设,市委、市政府按照"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对风光带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为了使风光带设计真正体现顶尖水平、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打造成为城市的精品工程,2008年6月至9月,我市组织了由德国ISA、澳大利亚HASSELL、日本都市环境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家顶尖设计单位参加的规划方案国际竞赛,各竞赛单位都提出了最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意策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10月,为了将国际竞赛的设计成果进一步落实与整合,特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了风光带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已于2009年3月初步通过评审。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现将规划方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一、公示时间:2009年4月8日--2009年5月8日

二、公示方式:《株洲日报》2009年4月8日专刊;株洲新闻网www.zznews.gov.cn

三、意见反馈方式:1、请到株洲新闻网湘江风光带规划方案公示专版的意见箱留言;2、传真:0733-8687761,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并留下相应联系方式;3、地址:株洲市西环线王家坪立交桥旁、株洲市湘江风光带建设指挥部,邮编:412007,信封上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

四、规划咨询电话:0733-8687765、8687761联系人:潇雅 孟婉秋

株洲市规划局

株洲市湘江风光带建设指挥部

2009年4月8日

株洲市湘江风光带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方案

一、规划范围

河东石峰大桥至枫溪港沿江区域,全长10.4公里;河西石峰大桥至凿石山,全长11.3公里。

二、资源分析--风光带有什么?

1、区位的首善性与核心性:长株潭湘江上游的首善之区,城市的核心功能段。

2、景观资源:"四山四水",构成了株洲滨江地区主要的山水格局。"四山"即临江而立的石峰山、奔龙山、月形山和凿石山;"四水"即从城区蜿蜒而过的湘江、白石港、建宁港和枫溪港。

3、人文资源:神农阁、建宁老码头、鲁班殿、资福寺、分袂亭等人文资源的积淀,株洲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仓库、煤棚、烟囱,展现了一个大时代工业文明的印记。

三、问题分析--风光带缺什么?

1、活力不足。沿江街区公共服务功能缺失。

2、生活性不强。片面重视游览特性,忽视了湘江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的特性。

3、生态、亲水理念不突出。硬质驳岸观水不亲水,生态驳岸的忽视。

4、株洲滨江不缺人文资源,但现状文化特性难以辨认。

5、风光带宽度不够,两岸缺乏公共活动空间。

6、缺乏垂直湘江的景观视廊,湘江在城市中的可见性低。

7、湘江尺度大,同时水位落差大,较难达到尺度宜人、两岸互动的效果。

四、目标与主题设定--风光带将成为什么?

1、方案国际竞赛的借鉴

1)"红动湘江"--滨江活力的打造(澳大利亚HASSELL公司,国际竞赛第一名)

2)传统城市活动空间往水面上延伸(中规院)

3)滨江的多样化生活(德国ISA公司)

4)湾池技术,生态驳岸(日本都市环境设计公司)

2、目标设定

目标1:打造"东方莱茵河"

风光带与城市融合;城市岸线蓬勃;诗意的生活空间;岸线生态而壮美;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

目标2:湘江首善

株洲的风光带是长株潭湘江的上游区段,规划要体现与长沙、湘潭错位的建设与设计理念,要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体现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形成首善区段。 目标3:群众共享

风光带要有生活,同时也要创造新的生活。风光带是城市的客厅,要容纳多时段、多类型的活动,成为城市各类人群共享的生活空间。

五、湘江风光带怎么造?

(一)整体控制

主题:"活力水岸,生活水岸,文化水岸,生态水岸"

1、滨江街区功能以公共服务为主,弱化居住。2、滨江建筑整体协调,打造标志;建筑以点式为主,保证城市的层次性。

3、拓展滨江公共空间。四个拓展途径:建筑退让(河西10米,河东8米);道路线形的调整;驳岸与滩地的延伸利用;滨江公共空间向城市纵深地段渗透,滨江融入城市,不搞"一层皮"。

4、景观设计强调创意带动设计;注重营造大地自然景观;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二)景观结构

以点带线,围绕创意,形成"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

(三)景观特征

1、总体特征:山水桥城

以山、水、生态驳岸和植物群落组成的生态自然景观为基底,以城市桥梁景观为点缀,以现代工业文明为文化主线,整体营造现代、时尚的城市滨水景观。

2、历史人文标志景观

一塔(云峰塔)、一阁(神农阁)、一殿(鲁班殿)、一寺(资福寺)、两亭(分袂亭、诗圣亭)

3、景观建设特征

将风光带分为节点段与过渡段。重点打造节点段,突出主题景观;过渡段强调节约建设,避免过度设计。

(四)"湘江十景"创意

1、石峰远眺

范围:地跨河西体育中心和河东石峰公园区域。

石峰山下有故事--以体育中心的飘带为龙身,通过新建的龙吟台、水中航标灯、石峰山蜿蜒的山路景灯,串联形成蛟龙过江之态,并在石峰山上新建一个意寓"龙抬头"的空中餐厅,眺望全城,形成"河西龙盘卧,河东龙抬头"之势。同时在石峰公园沿江的山顶上新建云峰塔,共同构建城市跨江大景观,成为株洲夜景的主要标志。保留长江北路边现有的山体(起名卧虎岭),在河西形成虎踞龙盘之形,在山上建观景平台,使这里成为欣赏蛟龙过江、龙抬头、云峰塔整体景观的最佳观景平台。

2、动力港湾

范围:河东电厂到白石港。

电厂改造为工业遗迹的文化复兴区。将电厂烟囱改造成标志性景观构筑物,电厂厂房改造成工业博物馆,煤棚改造为大型演艺中心,白石老街区改造成游船码头和文化娱乐的集聚地。

3、白石水韵

范围:河东白石港到贺嘉路。

现代时尚生活的魅力港湾。将麻纺厂改造成soho生活聚落;将白石港打造为株洲的"清溪川"--白石水韵;将永利码头改造为集跳蚤市场、休闲娱乐、儿童活动、老年活动、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活力广场。

4、神农怀古

范围:河东神农公园区域。

结合现有神农阁,打造炎帝农耕文化展示区。在沿江路上架设江景观光平台,通过山路直上神农阁,使奔龙山的空间与风光带连为一体。同时将现有挡土墙改造成文化墙,增加文化氛围。

5、红动湘江

范围:株洲大桥两岸桥头区域,该段为株洲市商业中心。

"红动湘江"的三重理解:

功能方面--"红"体现城市活力

文化方面--"红"体现现代工业文明

表现方面--"红动湘江"城市主题标志

围绕株洲"现代工业文明"这个魂,营造现代城市的活力空间。主要景点有"红动湘江"主题标志--城市之门、金色沙滩、疏林草地等。

1)疏林草地--河西滨江广场改造

坡地部分营造大尺度的植物群落,现有建筑屋顶种植大片草地,同时间植富有层次的灌木以及浅根系乔木,结合微地形形成疏林草地的整体景观,舒展而大气。

2)金色沙滩--城市天然浴场

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关闸蓄水后,湘江的水流更加平缓,因此规划建议在株洲大桥至天元大桥两公里范围内,恢复原有的天然沙滩浴场,使市民拥有一个具有浓厚热带风情的沙滩休闲区。

3)城市之门(待定)--城市主题标志。同时也是城市的观景平台,连接株洲大桥、滨江广场与滨水空间的人行天桥。

6、建宁记忆

范围:河东拥军路到天元大桥

历史的承载--景观设计方案应围绕体现建宁文化,通过改造建宁古码头、鲁班殿和重建分袂亭,集中展现建宁历史和株洲本土民俗文化。在此段堤外滩涂增设二级平台,拓展活动空间,提高风光带的亲水性。

7、曲尺幽径

范围:一水厂以南区域。

生态保护区。保护现有植被,围绕“行走于森林”的主题创意,新建一条沿江步道,形成林荫散步道。

8、古刹诗情

范围:河西凿石山至枫溪大桥

篇五:关于一江两岸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与城市设计研究---以株洲,株洲市湘江风光带为例

关于一江两岸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与城市设计研究―――以长沙,株洲市湘江两岸为例

杨宝民 李侃

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商业地产总裁班客座教授 李侃,德国KAN建筑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师,德国汉诺威大学博士研究生。

一江两岸城市规划成功的标准是:滨江风光带满足商业,餐饮,娱乐,体育休闲,文化体验多功能需求,有效带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居民就业。从规划角度,天际线优美,滨江建筑有特色,滨江区域成为城市的公共客厅。

滨江风光带开发和土地一级开发结合,资金能够自我平衡,用土地一级开发利润补充滨江风光带公共设施的投资。

滨江区域开发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资,土地一级开发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总结了滨江区域土地一级开发的规律,提炼了滨江区域土地一级开发的赢利模式。

我们分别总结了长沙滨江土地一级开发和城市设计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总结了闻名全国的株洲湘江风光带成功经验,株洲湘江建设集团委托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公司和德国KAN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湘江风光带策划和城市设计后,我们研究了株洲湘江风光带产业规划和土地一级开发与城市设计的结合,重点研究了株洲湘江东岸石峰公园及旗滨玻璃厂滨江1500多亩土地和株洲湘江西岸雷打石镇3800亩度假旅游与养老土地价值和未来开发前景。

一、 一江两岸城市产业规划特点

1.省城长沙为例 滨江区域产业规划特点

省城滨江核心区域适合发展商贸和总部经济,例如,长沙主城区湘江中路就重点引进企业总部。

图1长沙南湖新城城市规划 南湖新城城市设计效果图

湘江中路华远综合体项目华与华引进了高档中心和写字楼等项目,激发了滨江商业的活力。

图3 长沙产业布局图及湘江北部两个大型项目位置

长沙开福区万达广场项目对长沙北部滨江区域贡献就较大,该项目五星酒店和购物中心已经开业带动了周边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价的提升。

长沙东部滨江区域目前重点开发北部区域,北辰三角州是龙头,项目开发有五星酒店,购物中心以及三馆一个音乐厅。

图4长沙新河三角洲北辰综合社区项目

世纪城项目以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过高,影响周边共享江景,对城市产业发展贡献较小。

长沙滨江新城的城市设计和土地一级开发经验

长沙大河西的开发,滨江新城是起步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规划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长沙滨江新城地块呈南北狭长形,东临湘江风光带,西至银杉路,北达北二环线,南到潇湘嘴,规划区面积6.7平方公里,可容纳57万人的复合型新都会中心。 。

图5 长沙滨江新城总平面图

小 学:北津城小学、三叉矶小学、郝家坪小学、西江小学、银盆岭小学

中 学: 白马中学、茶山中学、岳围中学、市二十中

公 园: 北津城遗址公园、岳华公园、谷岳公园、坦山公园、茶山公园、古樟公园、施家港公园、观沙岭公园、银盆岭公园、徐家湖公园

其 他: 湘江风光带、市青少年宫、北津城广场、施家港广场

图6长沙大河西滨江新城控制性规划

2.地级城市产业规划以株洲为例

株洲市产业特点,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汽车产业,航空产业,服务产业以及陶瓷产业都是株洲的重点产业,其中高铁电力机车和航空制造在国内有重要影响。

图7 株洲重点产业布局图及2020年预测

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凳侵曛拚诖罅Ψ⒄沟南执褚的谌荩娼绻獯侵曛蕹鞘?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vyo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旅游的重点。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