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金鱼生病了怎么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9:09 体裁作文
小金鱼生病了怎么办体裁作文

篇一:金鱼常见的病症及治疗方法

观赏鱼长期生活于优越的环境中,单位养殖面积小,对水质管理较严格、细致,种苗淘汰率 高,与外界接触少,交叉感染疾病的机会很少。许多观赏鱼,特别是热带鱼的体型多为小巧 玲珑,娇生惯养,生活于适温环境中,觅食量与活动量较小,受外界气候、饲养条件变化的 干扰少,故抗病能力较差。目前观赏鱼鱼病的防治,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 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便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 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 又称微生物鱼病。 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 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 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 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 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 此类鱼病的种类很 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二、病毒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 壁也有充血现象; 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 严重的病鱼, 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 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 。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 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 多在 6~9 月,水温在 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 (1)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 25℃以下,持续 10 天左右可见疗效。 (2)用 1%食盐水洗浴,持续 1 周。 (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 0.25~0.5 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 物饵料喂饲病鱼, 连续 5 天, 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 2 天旅用敌菌灵百万分之零点六(0.6ppm)。 (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 (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2.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原体] 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

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 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 达 1~5 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 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 。这些“增 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 缓,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 15℃左右时出现病 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 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其它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红鲤、锦鲤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 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 10ppm 浓度浸洗 50-60 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用红霉素 0.4ppm~1.0ppm 浓度全池遍洒, 10 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 5、用红霉素 10ppm 浓度浸洗后,再用呋喃西林 0.5ppm-1.0ppm 浓度全池遍洒,10 天后再用 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三、细菌引起的疾病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 一是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甲壳动物等引起;二是水生藻状菌,如鳃霉引起;三是 由细菌引起。 [病原体] 鱼害粘球菌。 [症状] 病鱼鳃部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 烂并带有污泥,最后发展到全鳃,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放入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 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痢特灵等溶液中浸 泡 30 分钟;或用 11.5%浓度的氯胺丁 0.02 克溶于 10 千克水中,将鱼浸洗 15~20 分钟;或 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 4ppm)的五倍子遍洒消毒治疗;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 液消毒灭菌。2.细菌性肠炎 [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 引发肠炎。 [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

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 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 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治疗方法] 治疗肠炎的方法较多。市场销售的药物也较多,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 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经稀释后泼洒或浸 浴,均能取得较好疗效。3.白皮病——又称白尾病 [病因]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水族箱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移箱 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 [病原体] 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 发病开始时,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随即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 后蔓延, 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 随着病情加剧, 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 体躯平衡失控, 头部朝上, 尾鳍朝上, 与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动和挣扎, 不久即死亡。 每年 5~ 8 月间为此病流行季节,鱼发病后 2—3 天即死亡,死亡率极高。 [治疗方法] 可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 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 水溶液浸洗 30 分钟; 也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 子泼洒于水族箱中消毒治疗。 4.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 为粘球菌一种,与上述烂鳃病病原体球菌的形态很相似。此菌为好气生长,最适 宜温度为 25℃,最适宜 pH 为 7.2 左右,pH 在 6.0~8.5 之间都能生长。 [症状] 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 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 为明显。当病鱼离水后,症状就不显著。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 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 白尾、 烂尾、 烂鳃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 病鱼一般体瘦、 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种暴发性 疾病,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节性比较明显,一般在 5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6 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防治时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漂白粉洒入鱼箱作消毒处理,或用百万分之零点 五至零点七(0.5~0.7ppm)西力生(含 2.5%氯化乙基)洒入,效果都很好。5.出血性腐败病——又称赤皮病、赤皮瘟。 [病原体] 为荧光极毛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 为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背鳍或 全

部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也被破坏,呈破烂的纸扇状 (又称蛀鳍);有时病鱼的上下颚和鳃盖部分充血,现块状红斑,有时也充血发炎。在鳞片脱 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长有水霉。此病流行区域比较广,且终年可见,常与烂鳃、出血症并 发。当鱼体受伤时,致病菌乘机侵入鱼体,容易发生此病。当冬季水温极低时,鱼体皮肤也 会因冻伤而发生此病。 [治疗方法] 可用 1%食盐水,或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 酸钾,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 6.竖鳞病——又称立鳞病、松鳞病、松皮病等。 [病原体] 为一种与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类似的细菌。 [症状] 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 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 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 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 天后即 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 下易患此病。金鱼、锦鲤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较流行,在热带观赏鱼中,攀鲈科、斗鱼科和 鳉鱼科等泡沫卵生鱼类常患此病。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 前好看。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 1 小时; 还可用 2%的 氯化钠溶液与 3%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洗浴 10 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 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 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 效。 7.疖疮病 [病原体] 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 (0.5~0.6)微米×(1.0~1.4)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荚膜,无芽孢。琼 脂菌落呈圆形,直径 2~3 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适培育温度 25~30℃。 [流行与危害]由于病灶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以及疖疮仅在皮肤局部小范围内充血发红,而 且病灶向外突出形成疖疮,所以不易形成流行病。因此,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 发生。主要危害鲤、草、青等鱼。 [症状] 此病又称瘤痢病,病灶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皮下肌肉组织出现 1 个或几个红肿的隆起,形似脓疮,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组 织呈现出血、体液渗出,继而坏死、溃疡。由于患部在背鳍基部两侧,故

导致病鱼鳍基部充 血,鳍条散开,病情严重时,肠道也有充血发炎症状。 一般可根据症状诊断。当疖疮部位尚未溃烂时,切开疖疮,明显可见肌肉溃疡,有脓血状的 液体。涂片检查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和白血球。 [防治方法] (1)预防 ①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 ②药物消毒,用 2 克/立方米水体呋喃唑酮药浴鱼体 30 分钟,可消毒受伤部位,防止细菌 感染。 (2)治疗 (内服与外用) ①内服磺胺类药物,混合饲喂,连用 5 天; ②内服呋喃唑硐,每天 1 次,混合饲喂,连用 20 天。 ③内服抗生素类,连用 10 天;氯霉素,连用 5~10 天;四环素,连用 10 天。 ④内服氟哌酸,拌入饲料投喂,每天 1 次,连用 3 天为 1 个疗程。 ①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②待脓疮成熟后开刀排脓, 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 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 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疱者捞出单独治疗。 ③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 4~8 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8.打印病——又称腐皮病。 [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的点状亚种,属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 病鱼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或尾柄部位(极少数在身体前部)、皮肤、肌肉开始发炎, 出现红斑,有时似脓疱状。随着病情发展,该部位的鳞片脱落,肌肉逐渐腐烂,形成边缘充 血发红、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好象打上一个红色印记,故称之为打印病。病鱼身体瘦弱, 游泳迟钝;发病严重时,可陆续出现死亡。当水质不清洁或鱼体受损伤时,常会感染此病。 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 [治疗方法] 可参照其他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发的鱼病的治疗方法。 9.爆发性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病) [病原体]:目前经初步鉴定,病原体共分三个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气单胞菌。(3) 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是一种适宜在 20℃以下生长的病原菌。此菌出现的最适时间为每 年的 3-4 月。这期间发生的爆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主要为此菌。气单胞菌和弧菌为温水型细 菌。适宜生长温度为 20- 30℃之间。因此,从 5 月底一直延续至整个高温季季节) 。检查病 鱼时, 均可查到这类菌。由于该病的病原菌产生毒素,引起病鱼溶血、 出血、 组织损坏严重。 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胰功能障碍,垂死的病鱼发生尿毒症及肝昏迷而死。水温高时病 原菌繁殖快。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故又叫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简称细菌 性败血症。 [症状与诊断]: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呈 轻度充血症状。 剖开

篇二: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

图解金鱼常见疾病的

特别鸣谢:金鱼吧友 编辑整理:金鱼吧友

防治

初学养鱼ABC

zb342199

图解金鱼常见病的防治

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

水霉病图2

(

外伤并发水霉病)

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

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

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

打印病(腐皮病)

打印病图2

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 21~32℃时,浸洗10~

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4

、用红霉素2.0ppm~2.5ppm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以下,浸洗30-50分钟,此药仅用作治疗,每大浸洗一次,可以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经验之谈:呋喃西林鱼店有售,利凡诺药店和医院有售

失鳔病(鱼鳔失调症,翻覆病)

失鳔病图2

(泡沫栓背鳍,用外力保持平衡)

概述:病鱼的鱼鳔常充满气体无法调节,鱼只无法正常游泳摄食,使腹面朝上翻覆于水面,发病原因尚不很清楚,可能与喂饲的饲料颗粒太小及慢性发炎等造成鳔管阻塞等有关,也有可能与水温剧烈变化有关。 病状:罹患此病的金鱼无法维持其躯体的平衡,有时会有倒栽葱似的翻跟斗,最后不是沉在水底,就是浮在水面上。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鱼最常患此病,病鱼也有正常食欲,能生存很长时间,但失去观赏价值。 防治办法: 不治之症。

经验之谈:鱼鳔失调是最令鱼病专家头疼的金鱼疾病之一,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浅水静养有助于恢复;还有就是做人工手术:或在鱼肚里添加石子,或在背鳍上栓泡沫,以外力帮助金鱼寻找平衡。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偏方,用煮熟的绿豆喂失鳔的金鱼,一天一粒,据说有效,但说不出原理

穿孔病(初期)

篇三:金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

金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

2009-9-9 11:01:31

养鱼一族经常讲金鱼难养,其中一部分转而改养热带鱼,但漫长的冬天又要支付昂贵的电费。金鱼真的难养吗?只要正确掌握防治技术,那么多姿多采的金鱼世界一定能为您的家庭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金鱼的原产地在中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世界各国所出现的变异金鱼多是中国传送的,被誉东方圣鱼。最早发现的野生金鲫鱼在浙江的淳安、杭、嘉、湖地区。由于金鱼一直被人饲养,其抗性远不如淡水鱼,更不如海水鱼,一年四季均会发病。如冬季一般观赏鱼多不会发病,而金鱼最容易得松鳞病;夏季饲养水温超过35℃,又有阳光直射,金鱼容易烫尾(又称气泡病),要养好金鱼,重在“防”“治”,常见金鱼疾病诊治如下。

一、白点病

金鱼、热带鱼均有出现,由小瓜虫感染引起,春末、秋末最易发生。

病因:寄生性小瓜虫。

防治方法:延长自来水晾晒期,让水“熟”透。用150V加热棒,2-3天内鱼缸内水温升至30℃以上,小瓜虫能自行脱离鱼体,用吸虹吸出缸底污物及病原体,加适量新水。也可用硝酸亚汞,一盆水用0.001毫克,浸洗受感染的鱼体。(笔者提示:硝酸亚汞毒性很强,使用时注意人畜安全)

二、竖鳞病

又称松鳞病。

病因: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冬季水温较低或换水水温差异过大引起。

防治方法:一盆清水配制高锰酸钾,以配制成深色水为准,浸洗时间以鱼体忍受度为准。浸洗后将鱼放入清水中漂洗,然后用呋喃西林干粉涂抹患病处,几次治疗后松鳞面积逐步缩小,最后能痊愈。

三、打印病

鱼体表发炎,有红斑印记,鳞片脱落,肌肉充血,病鱼反应迟钝,逐步死亡。 病因:革兰氏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防鱼体碰撞受伤,增加增氧量(如小增氧泵换成大增氧泵),配紫外线杀菌灯(市场有售)增加照射。投喂含有呋喃唑酮的饵料。鱼体患病处涂抹高浓度高锰酸钾。

四、出血病

鱼体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鳍条破裂,特别是尾鳍。

病因:水质不良,荧光杆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食盐3%-5%浸洗,1毫克漂白粉兑一盆水浸洗;庆大霉素一盆水配8万单位浸洗,彻底换水一次。

五、痘疮病

鱼体身上有白色斑块,呈石蜡状增生,严重时病鱼全身蔓延。深色鱼看上去明显,鱼体消瘦死亡。

小金鱼生病了怎么办

病因: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多喂干净鲜活饲料,增加鱼体体质,一盆水配10毫克红霉素,浸洗,大鱼也可注射百万分之零点二左旋氯霉素。

篇四:金鱼常见疾病说明

金鱼常见疾病

一、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出血病:

症状:

病鱼的眼眶四周、鳃盖、口腔和各鳍条的基部充血,如将皮肤剥开,肌肉呈点状充血,严重时全部肌肉呈血红色,某些部位有紫红色斑块,解剖病鱼,肠道、肾脏、肝脏、脾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现象,有腹水,鳃部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通常各种鳍条、鳞片都较完整。此病状和草鱼出血病很相似,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很差。

病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发病时间:全年均可发生,6—10月常见。

防治方法:

1.小金鱼培养过程中,适当稀养,保持池水清洁,每周要有三天投喂水蚤、剑水蚤、水蚯蚓等鲜活食料对预防此病有一定的效果。

2.流行季节用漂白粉1ppm浓度全池遍洒,每15天进行一次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再用呋喃西林0.5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酒,有一定的疗效。

2、竖鳞病(松鳞病,鳞立病):

症状:

病鱼体表粗糙,部分或全部鳞片竖起像松果状。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存着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如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有液体从鳞基喷射出来,有时鳍基充血,皮肤轻度充血,眼球外突。文种、龙种的病鱼,看来像珍珠鳞那样的外形。病鱼沉在水底部或身体夫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病因:嗜水气单胞菌全身感染引起。该菌在体内产生毒素,组织液在鳞囊内贮留,发生鳞片竖起症状。

发病时间:全年可见,水温不稳定的春、秋两季易发。

防治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用维生素E内服。每1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0.3-0.6克拦人工饲料内长期服用,有效预防竖鳞病、水霉病等;每天用0.6-0.9克内服,连续10-15天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待鱼病治愈后,维生素E用量改为预防用药量。

3.用食盐水浸洗或红霉素浸洗。

3、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病):

病状: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未端腐烂,水温低时(15℃左右)感染水霉菌,口腔正常,肌肉正常。

病因:荧光杆菌感染所致。当水质恶化,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 发病时间:全年均可发生,不过当水温为25℃~30℃时是该病的流行盛期。

防治方法:

1.合理密养,水中溶氧量最好维持在5毫克/升左右。注意饲养管理,操作要小心,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2.用漂白粉1ppm浓度全池遍洒,适用于室外大鱼池。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

4、打印病(腐皮病):

病状:

病灶部位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少数在身体前部。最初皮肤发炎,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病灶呈圆形,周围充血发红,犹如打上一个红色印章或椭圆形。病鱼身体瘦弱,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终至衰竭而死。

病因: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感染所致,鱼体受伤后,通过接触而感染发病。

发病时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常见。

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再用呋喃西林或呋喃

唑酮全池遍洒,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4.用红霉素浸洗。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5、粘细菌性烂鳃病:

病状:

病鱼鳃部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部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有时鳃部某一处或多处腐烂,不在边缘处。鳃盖骨的内衣皮充血,有时破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部组织被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病情严重的病鱼,在换清水后,仍有浮头现象。

病因:柱状纤维黏细菌引起的烂鳃病。

发病时间:全年均可发生,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4—10月常见。 防治方法:

1.当年小金鱼适当稀养。经常投喂水蚤、摇蚊幼虫等活食料,对预防此病发生有明显作用。

2.用食盐2%浓度水溶液浸洗。水温在32℃以下,浸洗5~10分钟,有效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尤其是鳃和体表寄生虫感染。

6、细菌性肠炎病

症状:

患病时病鱼行动缓慢、离群、厌食,鱼体发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初期排泄物呈白色线状,严重时有血黄色黏液流出。对病鱼进行解剖后,看到肠道发炎充血,有时肠膜、肝脏也有充血现象。

病因:肠道点状气单胞菌引起,贪食是诱发原因之一,与水质恶化等环境因素也有关系。

发病时间:4—9月,水温18℃以上流行。

防治方法:

1.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

2.用20ppm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将病鱼浸浴20一30分钟,每天1次。平时预防,还可用10ppm土霉素、四环素;或4ppm氟哌酸等抗菌素药物浸浴2—3天后换水。

3.用2ppm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池(缸),来作为平时预

防,收较显著。

4.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人工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

7、白云病

症状:

初期病鱼体表出现小斑状白色黏液物,不易被发现,随黏液物逐渐蔓延,形成一层白色薄膜,以头部、背部、鳍条处更为明显。

病因:假单胞菌感染引起。

发病时间:5—6月为流行季节,水温10—14℃时易发生,温度升高到20℃时,病情可控制。

防治方法:

1.提高池水酸碱度,使用20ppm生石灰溶解后泼洒全池,使池中的PH值到8左右。

2.可用2%—3%的食盐水浴洗全身,隔天一次,数次即可见效。

二、病毒性疾病

8、痘疮病:

症状:

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病因:皮肤上皮细胞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发病时间:春、秋季常见。

防治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 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9、疱疹病毒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症状:

食欲不佳,精神沉郁,多数在水面缓游。进一步可导致鳃褪色,外观无症状。组织学观察可见肾脏、脾脏坏死,病鱼肾涂片用荧光抗体法检测时,可看到特异性荧光被感染的细胞核。

病因:由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感染所致。

发病时间:春、夏交替时易发生,水温15℃—25℃。

防治方法:

1.排干池水并晾晒干燥,消毒鱼池,将发眼卵用聚维酮碘消毒(有效碘浓度50ppm,15min)。

2.在发病初期可升水温至33℃,并持续一周。

三、真菌性疾病

10、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

病状:

病鱼体表或鳍条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故又称白毛病。严重时菌丝厚而密,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终至死亡。有时菌丝着生处有伤口充血或溃烂。

病因:鱼体皮肤外伤后水霉及绵霉菌寄生在鱼体伤口或鱼卵上。 发病时间:全年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常见。

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鱼体受伤。在越冬以前,根据显微镜活体检查结果,用药物处理杀灭寄生虫,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病。

2.用食盐400ppm-500ppm和碳酸氢钠400ppm-500ppm浓度合剂全池遍洒。因用药量大,通常将病鱼集中在小水泥池中进行施药。

3.用维生素E内服,药量与防治竖鳞病完全相同。

11、腮霉病

病状:

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部呈充血和出血状。由于菌丝体产生的孢子入水中与鱼体接触,附着在鳃上,发育成菌丝。菌丝向组织里不断生长,分枝,似蚯吲状贯穿组织,并沿着鳃丝血管分枝或穿入软骨,破坏组织,堵塞微血管,使血液流动滞塞。鳃丝呈坏疽性崩解,坏死部位腐烂脱落处明显可见缺陷。

病因:属霉菌类的鳃霉,具体病原尚未深入研究。

篇五:家养金鱼常见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家养金鱼常见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金鱼的病,通常只有两个来源,一是喂出来的,也就是食物出了问题;二是泡出来的,也就是水质出了问题。

一、喂食:

喂出来这种病,一是食物不对口,鱼吃了肠胃不适。二是喂食过量,鱼吃的过猛过饱所致。所谓只有撑死的鱼,没有饿死的鱼就是这个道理了。

鱼儿肠胃出毛病起先是鱼肚胀,游动出问题,或沉底,或上浮在水面不爱动。鱼肚子胀不胀看鱼尾前的两个小鱼鳍,也就是鱼最后端的四片鱼鳍,如果它们很飘逸,游动时不死板就证明鱼的肠胃很好,如果发现鱼儿游的很吃力,或失鳔(这时候鱼会出现倒立,栽跟斗、漂浮,侧翻,翻白肚)发现及时停食一段时间可能缓解。还有说法是放进鱼刚好能游的浅水里,还有在鱼鳍或尾巴上绑什么东西帮助它重新找到地球引力……

总之,食物出的问题,要不就是喂多了,这种时候鱼往往会拉白便,要不就是喂少了。有人会问,鱼不是不会饿死吗?少喂怎么也不对了?

当然喂少了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大家都知道鱼三五天不吃也没事。不过喂少了有个副作用,那就是饥饿的鱼儿会拼命找吃的,只要找到了任何看起来像食物的东西,该不该吃它都吃。有时会因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而出现这种症状,例如吃了水面上的种种杂物(风吹来的颗粒物、尘埃、细小碎片,也可能是某种不知名的细菌或浮游藻类等)。尤其是附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空气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多的话,可能就出事了。

肚胀这种现象初期可以喂氟哌酸解决。如果缸里有青苔、绿藻、水草等等可以很好的化解鱼吃水面杂物的问题。

现在有人要说了,喂多了不行,喂少了也要出事,我怎么知道究竟喂多少才是刚好合适呀?鱼吃的量把握不好,那最好改喂的方法,例如少吃多餐。两三个小时一喂,一次喂的量分三次。而且两个小时一喂,既可以满足鱼友喜欢喂鱼的乐趣,鱼也不胀肚了,虽然同样的大肚子,却游动自然,排便也很好。

二、水质

水质会引起金鱼生病。所谓养鱼就是养水,水养好了,鱼就不会生病。那么水质是怎么出问题的呢?这个情况就非常多了,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1、直接自来水换水;2、换水温差太大了;3、水没有养好;4、或是水里放了不该放的石头;5、滤材不合理;6、硝化系统崩溃;7、水草腐烂、鱼粪和残饵过多;8、忘了开气泵;

9、新买的鱼携带病菌;10、上次爆发疾病时潜伏下来的某些病原(例如白点病的小瓜虫)没有消灭干净等等,还可能有我没说到的,欢迎大家补充。总之,水质不洁,鱼就会得上这样那样各种病。

病的发生可能很急,外表看起来没有丝毫问题可就是突然死了,也可能或慢慢的出各种病。身上有白点,就是小瓜虫病;身上出现白斑,可能是水霉病;还有烂尾,烂腮,虫腮,失鳔,立鳞是其中之一。而缸里的苔也可能会是诱因之一,无光下的苔也会引起水质的败坏。很强壮的鱼也会因水质问题而最后离开我们。

鱼生病了,一般是隔离,有人说我家没有备用鱼缸,那可以用脸盆,汤盆,水桶替代。洗干净,困好水,把病鱼放进去,气泵24小时打上。然后加盐,不要太浓,毕竟金鱼是淡水鱼。一般的体外疾病,如白点,水霉,烂尾等,可以用黄粉或万能药,也可以用专治该病的药,比如治疗白点的白点净之类的。

在这里说说棘手的立鳞病,这种病死亡率非常高。后期会失膘严重,在水面上沉不下去,鱼身出现立鳞,或鱼身大量白点或白斑之类的,最后出现鱼不吃食,免疫系统崩溃而死亡。 据说这类病在室内光线不好的养鱼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而且阳光对保持金鱼体色、建立完善的免疫都有帮助,所以尽可能让鱼缸处于能接受到太阳光的地方吧。立鳞很难治,很多时候都只能靠运气。说一个据说比较有效的偏方:氢氯噻嗪片(一元一瓶)加左氧氟沙星(八元一盒),等量混合后喂给鱼吃,掌握不了分量的先用这混合药喂红虫,再用红虫喂鱼,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以上是我总结的家养金鱼常见的疾病的病因与防治措施,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予以指正。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