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mis系统登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5:49:22 小学作文
mis系统登录小学作文

篇一:管理信息系统MIS

MIS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是现代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在管理中进行资料处理、存储、调用的系统,它从环境和系统内部获取数据,进行筛选、组织和选择,并作成信息而迅速地传递给管理者,各级管理人员借助于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大致包括这样几个子系统:数据的收集、整理系统,输入系统,加工系统,传输系统,存储系统,检索系统,输出系统等。但就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看,它主要由人员、设备和数据构成。

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组成

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核心: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的核心是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架构比起CS架构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传统的MIS系统依赖于专门的操作环境,这意味着操作者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而BS架构则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环境,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够操作MIS系统,这其中的优劣差别是不言而喻的。

基于Internet上的MIS系统是对传统MIS系统概念上的扩展,它不仅可以用于高层决策,而且可以用于进行普通的商务管理。通过用户的具名登录(或匿名登录),以及相应的权限控制,可以实现在远端对系统的浏览、查询、控制和审阅。随着 Internet的扩展,现有的公司和学校不再局限于物理的有形的真实的

地域,网络本身成为事实上发展的空间。基于Internet上的MIS系统,弥补了传统MIS系统的不足,充分体现了现代网络时代的特点。随着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因特网必将成为人类新社会的技术基石。基于 Internet的MIS系统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前景极为乐观。

市场营销的MIS:市场营销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企业或组织整体MIS的一部分。MIS是一个信息系统,它通过程式化的程序从各种相关的资源(公司外部和内部的都包括)收集相应的信息,为经理们提供各层次的功能,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所应该负责的各种计划、监测和控制活动等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这个表明MIS的本质是一个关于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帮助经理们做分析、决策、计划和设定控制目标。因此重点是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而不是如何形成这些信息。

重要性:最有效的MIS能够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部程序的改变,外部的变量如何改变,也就是说,时间和内部变量是否会对外部的变量产生影响。这就建立了一个强大而且有效的知识库,它可以帮助进行预测。虽然建立和维MIS是非常耗时和昂贵的,但是与其带来的潜在利益和对决策准确性的提高相比,对一个组织来说这还是值得的。Internet为建立和维护MIS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工具,而MIS也是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特色及发展方向

我们知道,管理信息系统是介于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边缘课程。对于从事管理的人员应主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懂得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1.1.1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概括来讲,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如下三种功能:

(1)确定需要哪些信息;

(3)对所需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

(3)促使信息得到使用。

我们知道,在现代管理活动中,时时都会遇到大量的信息,但信息多并不一定都是好事,因为信息过多往往会产生“信息垃圾”。所以,我们就要首先确定哪些信息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然后再根据这个前提去搜集信息并加以处理才能够精选出准确、真实、有用的信息。

1.1.2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由人员、设备和数据构成。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它们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各自都起些什么作用。

人员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由于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必须要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参与,尤其是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那种片面地认为仅仅依靠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实现的愿望至少在目前是无法做到的。

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是MIS得以实施的主要保障,在这些设备和技术中,软件的开发是MIS开发的重点。

企业的管理数据是MIS正常运行的基础。更确切地说,各项管理制度是MIS建设成功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计算一台机床的生产成本,就需要按时输入每个部件、每个零件甚至每个螺钉、螺帽的费用,这就要涉及信息管理者 到企业的生产车间、采购、库房、工艺设计和财务等多个部门,如果没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作保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1.1.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MIS是一个人机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管理和决策的主体是人,计算机系统只是工具和辅助设备。

(2)主要应用于结构化问题的解决。

(3)主要考虑完成例行的信息处理业务,包括数据输入、存储、加工、输出,生产计划,生产和销售的统计等。

(4)以高速度低成本完成数据的处理业务,追求系统处理问题的效率。

(5)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多数MIS软件的数据输入量较大。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数据,不应让用户频频输入(特别是汉字),而应让用户用鼠标轻松选择。

例如,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文化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数据,其值一般取“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本”、“硕研”、“博研”等。录入这类数据之前,MIS软件应在相应位置弹出一个列表框,等待用户以鼠标点击,而不应让用户每次都输入这些汉字。另外,开发者应编写一个错误实时记录程序,自动记录什么时间、什么程序出现了什么错误。总之,所开发的MIS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户的数据输入量降至最低限度,同时也要减少用户的干预量。实践证明,用户干预愈少,MIS系统的满意程度愈高。

(6)目标是要实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协调的工作环境。因为系统的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处理过程是确定的,所以系统能够稳定协调地工作。

(7)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因为信息处理模型和处理过程的直接对象是数据信息,只有保证完整的数据资料的采集,系统才有运作的前提。

(8)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误操作、按键连击等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误录。巧妙地进行程序设计,可以避免此类因素造成的错误。例如,录入学生成绩时,我们可以对其范围进行限

定,使用户无法输入0~100以外的数据;录入学生年龄时,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将范围限制在15~20之间。

设计系统时,强调科学的、客观的处理方法的应用,并且系统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

1.1.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多方面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但是,每一种开发方法都要遵循相应的开发策略。

任何一种开发策略都要明确以下问题:

(1)系统要解决哪些问题。如采取什么方式解决组织管理和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对本系统提出的新的管理需求应该如何满足等。

(2)系统可行性及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对本系统所要针对的对象状况进行初步调研得出现状分析的结果,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系统可行性的研究包括目标和方案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和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

(3)系统开发的原则。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应该严格遵循领导参与、优化创新、实用高效、处理规范化的原则。

(4)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开发人员的组织准备和系统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是系统开发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

(5)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计划。针对已确定的开发策略选定相应的开发方案,如是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还是选择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制定开发计划就是指要明确系统开发的工作计划、投资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和资源利用计划。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等。

1.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

目前较为流行的MIS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地自上而下对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与设计。

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严格区分了开发阶段,非常重视文档工作,对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避免了开发过程中出现混乱状态。

但是,采用该方法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开发周期过长、系统预算超支的情况,而且在开发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一旦发生变化,系统将很难及时作出调整。

2.原型法

原型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凭借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构造出一个实在的系统原型,然后再通过与具体用户进行协商,反复修改该原型直至最终达到用户满意。

原型法的应用使人们对自己的需求有了渐进的认识,这样一来,就使得系统的开发更具有了针对性。另外,原型法的应用充分利用了最新的开发工具,使系统开发效率大大提高。

3.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系统开发方法是近年来备受众多系统开发者关注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客观对象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然后再根据这些对象和方法的特性开发出一套软件开发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轻松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1.1.5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轻视开发造成浪费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企业中具有某些相应条件的部门客观上是不可能完整地设计整个MIS系统的,如果仅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率先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就企业的整体MIS而言是重复投资,也是造成人、财、物极大浪费的直接原因。

2.贪大求全脱离实际

许多MIS表面上看设计的非常完善,但在项目完成后却难以发挥作用而成为失败的项目。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高新技术。

3.重复开发不利修补

重复开发不仅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重复开发的系统经常性地处于修修补补的完善过程中,时间一长,将会使整个系统变得臃肿不堪。

4.重“硬”不重“软”

企业如果使用了不懂MIS的人员来搞MIS的工作(这些人常被真正的MIS开发者戏称具有“电灯泡”思想),则他们往往只重视设备的购买而不了解“软件”才是MIS的根本内容。

5.只重开发不重维护

许多MIS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投入运行使用后不久就夭折了,原因在于严重忽视软件工程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维护,从而最终导致了MIS的失败。

1.2 应该如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科学管理的意识,进行MIS的开发首先要具有科学的开发方法。成功MIS的基础是科学的管理加上科学的开发方式。企业的MIS开发必须结合实际,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进行才能保证MIS的高成功率和高效率。

篇二:MIS系统软件开发

MIS系统软件开发

一.MIS的相关概念

1.1基本术语

在本章中所用到的一些最一般的术语定义如下:

实体(entity,item):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主体和客体:发出动作的实体称为主体,接受动作的实体称为客体。

资源(resource):人类可利用的实体。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称为自然资源。

过程(process):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过程中的活动称为处理。 将一个过程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就可以将两个过程联接成一个较大的过程。一般来说,大的复杂的过程可以分解为许多小的和简单的过程。

过程的概念模型如下:

过程联接的概念模型如下:

图1.1 过程的概念模型

原料(raw material):过程的输入。它是某种资源,处理时,它的一部分留在过程中,另一部分转化为输出。

产品(product):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它体现了过程的目的。它的一部分成为过程中的资源,另一部分是过程的输出。它可以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它可以是预期的或是非预期的。 工具(tool):扩展人类自然能力的产品。

技术(technology):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它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广义的技术,能加强或延长人的某种或某些器官的功能,辅助人类赢得更多更好的生存发展机会。

模型:对实体进行概括抽象而得出的实体的替代物。它能反映实体的主要的性质、主要的组成部分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它与实体在某一方面相似,又比实体易于处理。

分类:为方便研究或处理,把事物按一定的规定和办法划分类。

1.2 信息的基础知识

1.2.1信息的定义

1. 最广义的信息定义(本体论层次)

最高层次的信息定义是最广义的信息定义,可称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在这一层次中,我们对“信息”定义如下: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表征。这里的“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客观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以物质运动为基础的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这里的“运动” 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思维变化、社会变化等。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存在全在于运动。”功是物质运动的度量,能是物质由于运动而具备的做功的能力,所以能就是物质运动的度量。“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信息,揭示信息,物质、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信息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与物质、能量一起是构成客观世界(自在世界)的三要素。

第二,信息与物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物质是信息的载体,物质的运动是信息的源泉,信息只是物质运动的表征而不是物质本身。

第三,信息与能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信息只是运动的表征。二者有质的不同。但传递信息需要能量,驾驭能量则需要信息。

2.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

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某主体所感知的或该主体所表达的某事物的(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包括其形式、含义和效用。“感知”是指外界向主体输入信息,“表达”是指主体向外界输出信息。

主体必须有自己的目的和一定的智能水平,能表达自己的意图。对一个正常的主体,客体信息的形式、含义和效用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此这层次的信息必须 包括这三方面的因素。我们借用语言学领域的术语,把仅涉及形式因素的信息部分称为“语法信息”,把仅涉及含义因素的信息部分称为“语义信息”,把仅涉及效 用因素的信息部分称为“语用信息”,三者同时涉及的称为“全信息”。这就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信息衍生出一组有用的概念。

实在信息——某事物的实在信息是指这个事物运动而实际所具有的信息。是事物运动本身固有的特征量,它只取决于事物本身而与主体因素无关。

先验信息——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先验信息是指该主体在再一次感知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对该事物的认识)。它既与事物本身有关,也与主体的主观因素有关。 实得信息——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实得信息是指该主体在感知该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它不仅与事物本 身有关,也与主体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有关,而且与实际的感知环境条件有关。在理想的感知条件下,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实得信息量,是该事物的实 在信息量与该主体关于该事物的先验信息量之差。

3. 信息运动的概念模型

图1.2 信息运动的概念模型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的过程,永无止境。在每一次循环中,主体利用每次的某事物的实得信息,强化或修正原有对某事物的先验信 息。经过多次循环,使自己对某事物的先验信息逐渐逼近事物的实得信息(消除不确定性)。如果主体是人类,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人类认识事物、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1.2.2信息的性质和分类

1.信息的性质

1)普遍性: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2)无限性:在整个宇宙时空中,信息是无限的;即使在有限的时空中,信息也是无限的。

3)动态性:信息具有动态的性质。我们称信息是有时效的,有“寿命”的。一旦脱离了母体的信息已不能反应母体的实际运动状态和方式,这个信息的寿命就几乎到了尽头,只能成为

母体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历史记录,只能在研究母体在大时间尺度的运动规律时提供参考。

4)可变换性: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5)可共享性:信息可被加工,可无限复制、传播、被不同的主体共享。

6)可转移性:信息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信息在时间上的转移就是信息存储,信息在空间上的转移就是信息传递(或通信)。由于信息在空间上的转移速度是一有限值,故信息在空间上的转移必然伴随时间上的转移。我们把这称为信息传递的滞后性。

7)相对性:对在相同感知环境下的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的实得信息量可能不同。

8)有用性:信息能增加主体的有序度,能帮助主体获得更多的资源,能提高主体利用资源的效率,信息对主体达到自身的目的是有价值的。

2.信息的分类

按信息的性质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按观察过程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

从信息地位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从信息的作用可分为有用信息,辅助信息,无用信息,有害信息。

从信息的逻辑意义分为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不定信息。

从信息传递方向分为前馈信息,反馈信息。

还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我们不再一一列举。

1.2.3知识、情报和数据

知识属于一种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经过人脑加工处理后的全信息,知识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经验的结晶。

每一个人或人群都生存在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地域的人类社会中,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在当时当地生存所必须的知识即社会常识。他(们)往往分工从事某一领 域的社会实践,因此他(们)必须具有在该领域工作所必须的专门知识即领域常识。但由于时间、空间差异,个人的智能水平和其它事件所限,人们往往不能获得人 类关于该领域的全部知识或信息,特别是以新知识为主体的非常识的社会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非常识社会信息像潮水般涌来,形成“信息爆炸”,于是 就产生了一种专门为某领域从事工作的人们获取该领域的非常识社会信息提供便利的人(群),他们把该领域的非常识的社会信息加以收集、整理、筛选、提炼、浓 缩、汇编,使之有序化,供该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这一过程一般称为信息的整序加工。对非常识社会信息整序加工的升华结晶就称为“情报”(Super-Information)。

在本体论层次,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示形式,它能被计算机输入、处理、存贮与输出。 综上所述,消息、信号、印象、概念、知识、经验、语言(声音序列)、文字(符号序列)、常识、情报、数据都是信息,加了某些约束条件的信息。

图1.3 组成世界的自在三要素与人为三要素

人类最早有意识地加工物质实体得到广义的材料,在工业大革命以来则大规模地开发一次能源得到可直接利用的二次能源。我们认为,知识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科学 研究等社会活动

加工信息的产品,情报才是人类专门整序加工信息得到的产物。物质、能、信息是组成世界的自在三要素,材料、二次能源、情报则是相应的人为三 要素,如图1.3 所示。

1.3系统与系统工程

1.3.1系统的定义和性质

系统(system)是具有特定功能(function)的、相互间具有联系(relationship)的许多要素(elements)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要素”可能是某个实物,可能是某个过程,可能是某些信息,可能是实物、过程、信息的任意组合。“联系”是指要素间在某一时刻的空间相对位置和它们间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可统称为基元)的交换(即相互作用)。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全部联系称为系统的结构。与系统联系的外部世界称为系统的环境(environment)。系统与环境以系统边界(boundary)划分,与环境联系的要素是系统的接口(界面)(interface)。

按此定义,可归结出系统有以下性质:

1)系统的集合性:系统由要素组成,各要素有各自的功能;

2)系统的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间要有联系,系统是有结构的;

3)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功能是系统的整体的表现,一般不等于(好的系统应大于)系统内全部要素的功能的代数和;

4)系统的层次性:系统是相对于环境和要素的概念。

1.3.2系统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系统可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

1)无机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

由自然界的无机物质构成的系统称为无机系统;主要由有生命物质构成的系统称为生物系统;以人为基本单元的系统称为社会系统。

生物系统是在无机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系统又是在生物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系统相对于生物系统为高层次系统,生物系统相对于无机系统又是高层次系统。

2)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就是由矿物、植物、动物等自然物自然形成的系统。如生态系统、气象系统、星空系统等都是自然系统。

人造系统是人类为某种目的创造和构建出来的系统,如生产、交通、运输、管理等系统。一般人造系统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由人们从加工自然物中获得的零、部件装 配而成的工程技术系统;二是由一定的制度、组织、程序、手续等所构成的管理系统;三是是根据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所创立的学科体系和技术体系。

3)封闭系统、开放系统和相对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又称孤立系统,它不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

开放系统是指系统与环境经常有较多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且这种交换影响着系统

的结构、功能和发展,一旦与外界的联系切断便会影响系统的稳定,甚至使系统破坏。 相对封闭系统是开放系统的一种,其特征为:(1)它受其它事物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只能以特定的方式,通过特定的途径发生作用,这被称为输入;(2)它对其它事物亦施加影响,但这种影响也只能以特定的方式,通过特定的途径发生作用,这被称为输出。

4)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如果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就是静态系统。反之就是动态系统。

5)对象系统

当系统按照具体研究对象而加以区分时,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对象系统。如工程系统、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军事系统等等。

6)实在系统、概念系统和逻辑系统

实在系统就是由实物所组成的系统。它最具体,抽象程度最低。

概念系统则是最抽象的系统,它是由概念、原理、方法、法则、制度、程序等非物质所组成的系统,如学科体系系统、法律体系系统、政策制度体系系统、计算机软件体系系统等。 逻辑系统的抽象程度介乎两者之间。

7)普通系统与大系统

普通系统的特点是,规模不大,要素不多,功能和目标较少,要素之间的联系也不十分复杂,变量的非线性对于我们的研究目的来说也不十分突出。

大系统的特征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变量的非线性不可忽视、目标多样、功能综合等。

1.3.3系统工程与大系统理论

工程(engineering):人类为了某种目的利用知识来研究、创造、设计某种系统,预测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利用可得的资源实现该系统并对实现了的系统进行评价的过程。

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运用系统的思想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运用各种数学方法、科学管理方法、经济学方法、控制论方法等建立模型寻优的工程。系统工程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称为系统工程方法论(methodology of systems engineering),它是解决系统工程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工程的发展:

193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发展与研究电视广播时,采用了系统的观点。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实验室于1940年正式采用系统工程学这个名字。

1945年美国空军创立了兰德公司,从而发展了“系统分析”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H 霍尔 (H.Hall)最先提出了“三维结构体系”,作为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础。

70年代中期,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切克兰德对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提出了系统的修改意见,并提出“软科学”系统工程方法论。

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大系统”。

所谓大系统,是指这样一种控制系统,即它被看作是一个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诸子系统的集合。它涉及到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生物生态三大领域。

大系统的特征是:系统所包含的部分即子系统的数目极大;有人、机器和自然环境的干预。它的层次较多,联系复杂。它的内外影响因素多,而且往往具有随机性质,且功能综合。 大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地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大系统分析:就是对已有的大系统或设计方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际研究。以便对系统的技术性能、经济指标、社会效果、生态影响做出评价,寻求改 进现有系统性能和运行效率的途径,为选择系统设计方案、进行规划决策、制定现有系统的科学管理办法,

篇三:MIS系统设计报告书

目 录

1 绪论............................................................................................................................ 1

1.1 题目的背景及意义......................................................................................... 1

1.2报告的构成及研究内容.................................................................................. 1 2系统分析..................................................................................................................... 2

2.1 用户需求......................................................................................................... 2

2.2 可行性研究................................................................................................... 2

2.3 目标系统相关调查....................................................................................... 5

2.3.1 业务相关组织机构调查...................................................................... 5

2.3.2 工作现状调查...................................................................................... 6

2.3.3 信息流程调查...................................................................................... 7

2.3.4 现状评价.............................................................................................. 9

2.4 目标系统数据储存分析............................................................................. 10

2.4.1 基本项................................................................................................ 10

2.4.2 E-R图构思......................................................................................... 10

2.4.3 E-R图改进......................................................................................... 13

2.4.4 数据存储初步构思............................................................................ 15

2.4.5业务流程再造(BPR)....................................................................... 16

2.4.6 构思新的DFD..................................................................................... 18

2.4.7 功能层次图........................................................................................ 22 3 系统设计.................................................................................................................. 24

3.1 总体设计....................................................................................................... 24

3.1.1 一般关系模型设计............................................................................ 24

3.1.2 处理功能总体结构设计.................................................................... 26

3.1.3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6

3.2 详细设计....................................................................................................... 28

3.2.1 数据库结构的具体设计.................................................................... 28

3.2.2 总体布局设计.................................................................................... 30

3.2.3 核心处理功能页面设计.................................................................... 32

4 系统实现与运行 ..................................................................................................... 33

4.1 数据库表结构的建立与数据输入............................................................... 33

4.2 系统的主要代码........................................................................................... 40

4.3 系统的运行................................................................................................... 47

4.4 系统评价....................................................................................................... 67 5 心得体会.................................................................................................................. 68 参考文献...................................................................................................................... 70

1 绪论

1.1 题目的背景及意义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便捷。每天,社会上各种企业、机构、组织、社团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如果这些繁杂的信息处理工作用人工的方法来完成,那么其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而且,人工处理的方法有着容易出错、效率低下、成本高等的缺点。所以,为了克服人工处理的不足之处,各社会在组织是十分有必要去开发一个能有效处理各种信息的系统,去帮助该组织去完成好日常工作,从而使自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是用来教育群众和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是社会上一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织。学校一般来说都有大量的教师、学生、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并且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特别是教学信息,需要处理并反馈给本校人员和外界社会。在众多信息当中,学生成绩及其管理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教育学生并帮助他们去的好成绩是一个学校的工作核心。如果学校能处理好这些信息,那既能很好地管理好本校的运营工作,又能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好处。否则,那这个学校的内部工作一定是一团糟的。现在,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准备开发一个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去处理好学生成绩及其相关项目。

1.2报告的构成及研究内容

本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本论题目背景的总体性概述,包括题目的背景与意义和报告的构成及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是系统分析,主要是对系统开发前的相关需求做分析,包括用户需求、目标系统流程、目标系统的数据存储分析。

第三部分是系统设计,主要是对系统设计过程的描述,包括一般关系模型设

计、前台总体结构设计、后台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库结构的具体设计、主页总体布局设计、基础数据页面设计、核心处理功能网页设计。

第四部分是系统实现与运行,主要是对系统开发后的测试运行说明,包括数据库表结构的建立与数据输入、网站系统设计与测试、网站系统操作使用的简要说明、运行系统并打印出结果、系统评价。

2系统分析

2.1 用户需求

本系统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个成绩管理平台,使学生能方便地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更好地了解和调整教学计划,从而为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便捷和高效率。

根据系统的自身特点和使用者需求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本系统需要解决一下问题:

(1) 提供学生和课程的基本信息;

(2) 提供学生的各种成绩,包括必修课成绩、选修课成绩、英语四六级成绩;

(3) 对以上3中成绩进行管理,包括课程重修管理、英语四六级报名登记管理、

成绩复查管理;

(4) 对系统数据进行维护,包括信息维护和成绩维护(由特定的系统管理员完

成该项工作);

(5) 提供相关信息和成绩的汇总打印

2.2 可行性研究

(1) 提出方案

方案一:系统提供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成绩,用户登录后即可进行成绩查询;系统管理员根据学校的考试情况及时更新成绩信息。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和课程信息查询,而成绩查询方面则加入英语四六级成绩查询;同时,在成绩管理上,增添课程重修管理、英语四六级报

名登记管理、成绩复查管理;另外,系统还提供信息和成绩的汇总打印。

(2) 可行性分析

1) 技术上

● 必要性:如果不采用方案一,则不能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的信息化管

理。如果采用方案二,则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的信息化管理。

● 可能性:方案一采用Visual FoxPro可以完成对系统的表单、查询、信

息修改的实现。方案二采用Visual FoxPro也可以完成对新增功能的实现,即增加的信息和成绩查询、汇总打印等。

● 有益性:方案一可以使用户查询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成绩,系统管理员

可以及时对系统信息进行维护。方案二除了可以实现方案一的操作,还提供了相关信息查询、更多的成绩查询、信息和成绩的汇总打印,使成绩管理系统更加多功能、更加系统化。

2) 经济上

● 必要性:如果不采用方案一,对开发技术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对相关人

员进行培训,因而系统开发的费用将比较大,这就会给开发机构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如果采用方案二,则会使系统更加完善、成熟,从而减少因系统不完善或不成熟所带来的维护费用,这减轻了开发机构的经济支出。

● 可能性:对于方案一,经济支出主要由系统开发后的维护费用构成。对

于方案二,经济支出则主要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包括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方案二所需要的支出略高于方案一的。

● 有益性:采用方案一,可以为使用机构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程度的方便

性,从而能为机构的经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采用方案二,虽然在初期阶段的费用支出高于方案一的,但它的采用会使系统更加完善、更加高效,并大大节省系统的后期维护费用,同时给机构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该方案的采用会得到更大的经济回报。

3) 社会上

篇四:MIS系统名称

李宁专卖店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部分:系统分析书

一、 系统名称

李宁专卖店管理信息系统

二、 开发背景

本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在我国数量众多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国际化企业的竞争行列,而实现企业信息化是参与挑战的必要条件。但是中小企业的多样性及其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加上相关投入量的限制,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大部分中小企业需要的只是能解决专卖店店管理、财务管理等的基础软件。因此,开发基于中小企业应用的专卖店店管理系统优为重要。本文所设计的李宁专卖店管理系统可以基本上满足中小企业的李宁专卖店管理。 三、 需求分析

鞋业具有产品生产大规模、小批量、多款式、周期短、周转快、

季节性强等特点,鞋的款式、面料、颜色、规格、版型等因素决定了鞋的潮流特色,单纯凭经验是无法抓住买方市场需求的,如果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直接会造成产品的积压和资金周转的困难。控制成本、科学预测是鞋经销企业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本店非常迫切地需要有这样一套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够将采购、入库、销售、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等有机连接起来,实现销售数据的实时反馈、销售成本的控制、产品流动的跟踪,最终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经营效率并能实现责任的反查。

总体来讲,本企业在传统方式的经营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不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库存状态,占用资金,影响销售。 2、 产品销售取决于对市场的分析、预测,企业现行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而忽视对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的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3、 企业不能快速、准确地了解销售情况,不能及时进行管理与控制。

4、 没有系统、科学的销售计划,订单不能及时处理,不能保证交货时间。

5、 利用手工需要几天时间才能统计出一张决策用的报表,企业领导不能及时准确地对经营管理做出决策,延误商机。

6、 在产品销售中,普遍缺少一种能够事先对费用及成本进行预算、运作中进行控制、事后进行及时反馈的方法 7、 本企业中已使用的零星管理软件,各自独立,不能共享数据,达不到信息集成的要求。

面对如此现状,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是改善企业管理的唯一方法。该系统不仅能提供最基本的业务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功能,还能对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科学化。能灵活设定企业的组织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功能模块进行重新组合,给每个部门安装所需的业务模块,既能使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又能做到操作简便,并且要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能进行实时控制和集成处理,及时将信息传递到管理层和决策层,做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面集成和统一管理。 四、 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李宁专卖店管理系统的开发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包括设计人员、实施人员、分析员。设计人员是信息系统项目逻辑结构的主要设计者,根据系统分析所完成的系统功能要求提供解决方案;实施人员是系统的最终实现者,完成编码、测试和培训工作;分析员是系统项目建设中最重要成员,实现信息技术和业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

系统的开发还需要一些相关的技术环境作辅助,例如当前的一些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软件如Access2000,Oracle等等对该系统的开发有一定的帮助。

目前,这些条件都具备,因此开发此系统在技术上时可行的。 2.经济上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于专卖店来说,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说是必备的管理工具之一,

同时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价格的下降,专卖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成本都不是很高,对于专卖店的利润相比不是很大,同时管理系统运行以后可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由此可知该系统实施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该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且能及时、准确、直观地反映专卖店的经营管理情况,方便、简单及人性化的操作方式易于员工学习掌握和操作。就系统运行方面,不存在困难。

综上所述,从技术上、经济上、系统运行上,茶馆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五、 组织结构图

六、 高层业务流程图

通过对李宁专卖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调查分析可知,该系统主要有

三个部分,分别为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账务管理、仓库管理、市场信息管理等业务过程,其高层业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1、采购管理业务流程

篇五:MIS系统使用说明书

mis系统登录

目 录

1. 引言 ................................................................. 2

1.1 编写目的 .......................................................... 2

1.2 背景 ............................................................. 2

1.3 参考资料 .......................................................... 2

2. 功能模块简介 ......................................................... 2

1、【身份验证】(系统登录) ............................................... 2

2、【新合同备案】 ....................................................... 3

3、【查询修改】 ......................................................... 3

4、【密码修改】 ......................................................... 3

5、【在线帮助】 ......................................................... 3

6、【在线调查】 ......................................................... 4

3. 操作说明 ............................................................. 4

3.1 进入建交中心合同备案系统 .......................................... 4

3.2 登陆建交中心合同备案系统 .......................................... 5

3.3 新合同备案 ....................................................... 7

3.4 查询修改 ......................................................... 8

3.5 密码修改 ......................................................... 9

3.5 在线帮助 ......................................................... 9

3.6 在线调查 ........................................................ 10

3.7 首页 ............................................................ 10

4. 说明 ................................................................ 12

5.咨询联络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支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为提高合同备案管理工作的水平,给外地施工单位提供合同备案的快速通道,开发了网上合同备案系统。

本使用说明文档主要是针对天津市建交中心网上合同备案系统的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使用指南,方便工作人员操作软件,进行分析录入。

1.2 背景

网上合同备案分为对外公众服务网和对内的合同备案管理网两个部分。

文档的名称:天津市建交中心网上合同备案系统使用说明书(外部)

项目的提出者:天津市工程建设交易服务中心

项目开发者:天津新技术产园区海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对外公众服务网面向进津承包单位

1.3 参考资料

《建交中心MIS系统测试用例》

《建交中心MIS系统需求书》

建交中心MIS系统在线帮助

2. 功能模块简介

对外公众服务网用于各类施工合同网上录入,修改,查询增补等功能,实现网上的数据采集,保证必要的事项必须填报。

1、【身份验证】(系统登录)

用户输入需要验证的信息(如:进津证号、密码),若验证成功进入页面,否则重新输入,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给予输入次数的限制。

在系统登录页面中,有帮助提示信息。点击登录旁旁边的帮助按钮,可以登录帮助页面,查看到相关使用帮助信息。

2、【新合同备案】

用户通过了浏览器,在“新合同备案”页面,必须首先选择“承包方式”,点击下一步后,进入申报信息输入页面。

在申报页面输入需备案合同的相关信息,并将备案信息提交。如提交成功,返回用户申报备案信息;如提交失败,提示失败原因,保留当前界面,可修改后再提交。

“合同编号”在进入合同备案申报界面时自动带入。登记日期以系统默认时间为准。如果在承包方式中选中“总承包”、“专业承包”或“监理”,“是否招标”设为可用状态;其他承包方式,如“劳务承包”则为不可用状态。申报备案合同为总包的,提示携带中标通知书和定额编制费,未交纳定额编制费的提示即使缴纳。

注:当用户输入每一条重要信息后,系统都应该能够自行判断输入的信息是否符合要求。

3、【查询修改】

1)对未通过审核的申报数据的查询

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如:流水号、工程名称),若需要修改,可修改显示的栏目信息,否则可退出此页面。

2)对已通过审核的申报数据进行查询

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如:合同号、工程名称),再选择是否需要修改合同的选项,若未选择修改合同选项,查询后可退出页面返回。

3)对通过审核的数据可进行修改合同的操作

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如:合同号、工程名称),再选择是否需要增补合同的选项,若选择增补合同,可输入应增加或减少的金额,给用户返回增补合同的信息。另外可修改一些非重要事项,原始记录保留。

4、【密码修改】

用户输入进津证号,输入原密码,屏幕用****显示,输入新密码,屏幕用****显示,正确提交后系统显示“密码修改成功”提示,并且返回密码修改的结果。

5、【在线帮助】

在线帮助具有如下的功能,将用文档模板的形式对以下系统功能模块提供文

字帮助信息:

用户登陆

新合同备案

查询修改

密码修改

在线帮助

在线调查

6、【在线调查】

任何登录用户都可使用此功能,每个登录用户只能提交一次调查信息。主页面点击在线调查,用户以单选框形式对网站功能进行评价,系统提示用户已经提交过评价信息,显示“查看结果”和“返回”。显示评价结果以条形比例尺形式显示。

3. 操作说明

3.1 进入建交中心合同备案系统

方法一: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天津市建设交易服务中心网站,并按下回车键,进入天津市建设交易服务中心网站,点击导航条的“合同管理”

点击左下角的“合同备案”即可进入建交中心合同备案系统。

方法二:在浏览器的地址栏直接输入建交中心合同备案系统的网址:/wgzout/

合同备案系统登陆页面,如下图所示:

3.2 登陆建交中心合同备案系统

1、登录:

在建交服务中心MIS系统用户登陆界面里,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

点击

按钮,如下图: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