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街头年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5:54 作文素材
街头年味作文素材

篇一:《年味海盐》线下体验活动方案

《年味海盐》

2016年民俗体验游活动策划方案

一、 活动背景:

当生活把个体放在宏大的背景空间下,个体离家越远,才会像戴着老花镜一样离得远看的清,才会怀念家乡的一切,你记忆中最浓的“年味”是怎么样的?是红红火火的剪纸和对联,是街头小巷浓浓的年景味,是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味,是家家户户置办年货的忙碌味,是引人垂涎的年夜饭,是甜到心里的快乐幸福……不少人称,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其实,年味从未散去,年味就是故乡的味道。那几张总留着从不删掉的照片,里头是怎样的故乡风景和人物?那几个总记着不肯遗忘的镜头,里头是怎么样的故乡习俗和故事?

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2016年《年味海盐》民俗体验游活动,继续为海盐代言,以“醉美家乡年味”为主题,策划组织线下体验活动,网络招募摄影师与旅游达人,深入海盐,认真捕捉、亲自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捕捉过年期间民俗风情、团聚场景、传统民间艺术以及新春佳节幸福祥和的精彩瞬间,结合微信端以及相关网络平台发布途记,用文字或镜头将一个个充满年味的故事定格在作品中。与此同时在网络组织评选,征集海盐年味特色作品,通过网络用户评选,最后将所选作品制作制作成“途记海盐”之《年味海盐》书册,挖掘海盐传统民俗文化特色,提升海盐旅游文化知名度。

二、 活动方案:

1、“年味海盐”线下体验

过年前期,从年俗(看街景、游古建筑)、年货(剪纸、窗花等文化年货)、年味(打糍粑、备美食等)三个体验点出发,在此过程中体验者用高传播性和高辨识度的摄影作品和游记展示海盐过年独特的地域文化,记录海盐市民欢度春节前各种年俗、美食以及热闹的街头即景和文化剪影,生动展示海盐浓浓年味和民俗风采,在微信端发送,持续掀起粉丝互动潮。

【活动时间】:2015年1月份(过年前几天)

【活动主题】:年味海盐

【活动形式】:2天1夜海盐年俗体验游

体验点:

文化年货:贴窗花、写春联、剪纸、挂彩灯、做芝麻糖、打年糕制作传统糕点等

街头年货:街头年味街景拍摄、探访与过年有关的古建筑,比如古戏台、画舫以及艺术家

【活动内容】

年俗:

观赏海盐乡镇年味浓厚的特色街景、古戏台、舞狮场地等。

年货:

体验者跟海盐当地市民一起剪窗花、贴对联、挂彩灯等过年前需要置办的民俗活动。

年味:

体验者跟随海盐当地人一起体验打年糕、制作米酒、芝麻糖等,品尝美味。

2、人员招募

招募时间:12月10号-12月26号

招募人数: 6-8人(拟定)

摄影师:3名

摄像师:1名

旅游达人:3名

招募形式:

①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宣传,海盐旅游微信入口设计开发具有海盐年味特色的H5页面“年味海盐”专业报名入口,并通过微信端推出,用户点击链接,了解活动详情,点击“我要报名”,填写相关个人信息; ②摄影师上传你最具创意的摄影作品,旅游达人上传你最有感染力的文作到相关邮箱;邮件标题“年味海盐+姓名+电话”;

③关注海盐旅游微信和途启网旅游服务号,获取更多活动动态; ④完成报名后,每个人必须加本次工作人员的QQ,加好友请留言“年味海盐+姓名”,将你们的生活美照,打包发到QQ邮箱,照片数量不限。

3、“年味海盐”微直播

除夕当天微信端上线“年味海盐”微直播活动,用户可以通过

平台端同步发送自己在家乡过年的直播照片,同时可在微直播活动

页面欣赏和评价他人的年味照片,活动过后按照评论数量统计,依次排名,排名靠前的前五位给予一定的奖励。

4、“醉美家乡年味联拍”主题摄影评选大赛

为了集中挖掘海盐市民喜迎新年的热闹场景,用镜头纪录和展现海盐年味名俗文化,在活动结束之后(拟定2016年3月份),根据体验者候选作品以及线上用户投稿,在海盐微信平台端特别策划推出“醉美家乡年味联拍”主题摄影评选大赛活动。前期通过微信报名,结合“年味海盐”线下民俗体验活动,筛选出10位“候选人”,后期收集参赛人员作品同步微信端,通过用户微信投票,进行网络票选出相关人员,累积票数最多的人给予相关奖励。

后期根据所有年味海盐体验活动以及线上评选投稿作品,制作成一本途记海盐之《年味海盐》专题画册,用于后期宣传。

【相关设计】微信端开发“投票”栏目专区,设计投票专题页面

【相关流程】

海盐旅游微信---选择网络评选---点击我要报名---提交【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添加QQ确认---提交【图片、文字】相关作品---実核---同步页面---网民评选---评奖---颁奖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1000元+荣誉章+海盐旅游全家体验机会一次 二等奖:2名 600元+荣誉章+《年味海盐》画册一本 三等奖:3名 200元+荣誉章+《年味海盐》画册一本 鼓励奖:5名 50元话费+《年味海盐》画册一本

三、宣传推广:

1、“海盐旅游”微信公众平台:海盐旅游微信入口设计开发具有海盐年味特色的H5页面“年味海盐”报名专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推送微信图文信息,将活动中、活动后的精彩图片内容进行展示。

2、途启网:在我司途启网站上设计“年味海盐”专题宣传页面,宣传海盐年味特色以及活动相关信息,开设途记报名入口等;活动中用户通过途启网或者海盐旅游微信端发送途记游记可以累积途启币,途启网商城可以提供对应满额途启币兑换礼品,增强活动热度和活跃度。

3、通过网络推手在各大网站、论坛、贴吧等网络媒介上进行活动话题以及“年味海盐”“醉美海盐年味联拍”概念炒作,引爆网民的热情,吸引网民眼球;

4、其他:通过新浪微博、相关摄影网站、传统旅游媒体等形式同步和更新宣传活动信息,跟踪报道活动。

四、活动效果:

1、通过这次活动,在体验海盐年味、年货、年俗的同时,挖掘海盐传统名俗与文化,在旅游达人和摄影达人高品质的图文塑造下,海盐民俗文化在网络用户群中的熟知度得以提升。

2、海盐微门户上的“年味海盐”精彩内容呈现将丰富海盐旅游账号的内容,提高海盐旅游用户点击查看、互动的积极性,增加用户的粘性,稳固老用户,吸引新用户,最终达到粉丝增长目的。

3、通过年味海盐摄影挖掘海盐独特的旅游特色,产生大量优质海盐

篇二:我发现了年味儿

我发现了年味儿

C二(13)班 赖梓瑜

斑斑青苔,长满了狭窄的古厝;流水潺潺,点滴在时光的潭中;时光荏苒,镌刻在圈圈的年轮。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不用现实去打交际了,曾经过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如今都围坐在电视旁百无聊赖地打着看春晚的幌子手里还拿着个手机时不时看上几眼。曾经的欢聚一堂如今只剩下飘渺,我茫然:曾经的年味儿都去哪儿了?

又是一年春节,不同于以往的是,我们一家回到了老家过春节。远离了城市的硝烟,农村反而使我更为自在。四周氤氲着清新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没有wifi,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大家只得无奈地把手机放回兜里,不再宅在家中,出门逛逛街。

农村的街道十分热闹,到处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灯笼挂满街头,琳琅满目的东西吸引着我们,卖东西的人使劲吆喝着,大家都想趁下班之前多卖一点好回家与家人们过年。我们买好了晚上要吃的菜和肉便飞奔回家里,奶奶、妈妈、姑姑等便开始制作晚上的佳肴,没有了手机的大家围坐在一起有些尴尬,便开始谈天说地起来,小孩子们你追我赶,嬉戏玩闹,不亦乐乎。

撒满墨汁的帷帘渐渐拉下,晚饭也逐渐做好,大家围坐在露天顶篷上,随着一道道菜的上桌,一声声干杯愈加响亮,一声声欢笑也愈加清脆。餐桌上,大家露出愉乐的神情吃着饭,没有人拿出手机照相。

“嘭!”一片璀璨在夜空中开了花,“嘭!嘭!”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夜空中绽放,大家循声望向天空,幸福洋溢着周围。我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幕,随后一愣,这就是失散多年的年味儿!我霎时恍然大悟:所谓年味儿,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没有手机桎梏,一起欣赏着烟花,幸福溢满每个人的脸颊,平平淡淡的,这才是年味儿!

那天晚上,没有wfi,没有电脑,没有电视,亲人们团聚在一块,饭很香,月很圆。

篇三:消失的年味

“消失的年味”课堂作文指导

“新年好,新年闹,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这首简单的儿歌道出以前男女老少过新年时发自内心的甜蜜。虽然时至今日,新年准时到来,鞭炮仍然轰隆,歌谣依旧传唱,但是总感觉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反而增添了一种失落和疲惫。

请就“消失的年味”这一现象,谈一谈你的看法。

要求: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800字,标点规范,书写工整。 .......

【写作导引】

该材料属于社会时评性材料,设臵此类材料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身边生活社和会现象,并以此学会思考本质,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诸如中国传统文化的沙化现象并不鲜见:“端午”风波,“圣诞”硝烟,巧克力、平安果、玫瑰花、十字架、天价月饼等横行霸道。这一系列问题无不折射出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民族的文化特色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臵上。我们应该思考:问题在哪?究竟该不该保留?该怎么办?

同学们在作文时,大多停留在对社会现象的再现上,而缺少存在原因的挖掘,抑或是年龄小,抑或是表达不佳,抑或是懒于思考。其实年味变淡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过年时当人感觉幸福,年味就很浓;否则,年味就淡。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明显改善,过去逢年过节才有的衣服、食物、礼物、零花钱在每日都可信手得到。缺少了这种企盼,每天都像过年,自然人们就不再重视,心不慕兮美不存。

经济发展不仅使物质丰富,更带来社会格局的变化。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加大的生存压力,宗族家庭观念的淡化,人口流动的频繁等,都使每个人都无暇自顾,那么人情、亲情的地位日渐衰微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本以拢聚人心为目的的节日,也就自然提不起人们的兴趣了,情不至兮心茫然。

其实,这类作文并不难写。将已有现象整合分类,从中取出共同原因,就其一点或两点,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加上自己的精巧构思、个性的语言和适当的拓展联想,还是比较容易出彩的。

另外,写作文时要注意按着已有信息“顺竿爬”,材料已经定在年味消失层面,所以就不要再写当前还有浓浓的味道了。

【范文赏析】

新年降温

1116 边天宇

新年准时到来,炫烂夺目的烟花在黑夜上空向人们播撒着热情,各式各样的春联给人们带来一片欢乐祥和。

和以前一样,人们虽然依然守着过去的传统:采办年货、贴对联、挂灯笼??但我们已经依稀感觉到新年越来越冷,年味淡了,不只是因为今年过年下得这场小雪。

我总感觉,“年”文化在物欲世界里迷失,渐行渐远。

现在春节是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人们才有可能回家团圆,但是这种喜庆的氛围在今天却变得索然无味,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正在走向荒芜?

春节,它不只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不

该渐渐流失。 物欲的强光刺得人眼睛发涩,精神上的匮乏又让我们鼻息间愈发的清淡,正如一顿大餐变成了饭后的甜点,零食成了主菜。没有文化的日子让人成了金钱的俘虏,欲望的仆人。

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骨子里那新年文化的余焰,不熄灭,不降温。

新年有时候被当作商家拉拢顾客的契机,大条幅地宣传着;新年有时候被当作旅游团队吸引客流的黄金时段,被吹捧为这是增进全家感情,愉悦身心的放松时间?? 春节的内涵不该只这么肤浅,它不只是彼此“礼”尚往来,以物质来替代情感。它是一家人盼望了一年的团圆,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总有你的家人期盼着你回来;春节是对未来的憧憬,无论你年少还是年长,人生总得有个盼头??

也许商家的过热吹捧使“年”变成了购物节,但我们要做的是用我们的温暖与期望重新赋予这个最传统节日深层内涵。我们应该从互联网中回到现实的交流中,从枯燥乏味的短信拜年中重拾我们当年真诚的友谊,从忙碌的工作中回到温馨的大家庭里。我们这样做,正是将“年”慢慢升温,传承我们骨子里的中华传统文化。

千年传承使春节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十分高,正如中华文化在民族魂中的地位一样,没有一个民族没有它的文化,文化降温是一个民族衰败的征兆。

春节不应只变成“购物节”,而要我们在今天向它注入我们的亲情、期盼和文化。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

春节不降温!

文化不降温!

【教师简析】

作者开门见山点明“年味淡了”这一现象,进而对春节定义进行把握,即春节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然而为什么年味变淡了呢?作者就其一点进行了剖析:人们太过于追求物质生活,而商家恰好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将春节变为了购物节。原因分析可以说独辟蹊径。面对年“年味变淡”现象,作者提出了建议,重新赋予春节传统内涵,引人深思。结尾有呼吁性。

迷 失

1111 李艾琳

火红的灯笼依旧高悬,穿云的炮竹依旧轰响,但人们的脸上,却少了往日过年时的满面红光。年味就在这群发拜年短信,机械式问好的年代,渐渐消失,渐渐消失?? 消失的年味,是人们感情的迷失。

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高层建筑雨后春笋般林立。人们的距离近了,感情却疏远了。两扇防盗门,一个猫眼,隔开了两颗温热的心。连邻居尚不熟悉,更不用说距离更远的人了。

所以以前家家户户热热闹闹,互问新年好的场景鲜见了,老少街坊齐心协力,装扮家园的氛围消失了。人们的感情渐渐迷失,心慢慢筑起了铁墙。 消失的年味,是人们传统的迷失。 非要国家下令清明端午放假才能想起传统节日吗?非要央视播出《我们的节日》才能重拾那悠久的历史吗?

圣诞节、情人节人们忙得不亦乐乎,送巧克力送玫瑰,甚至都记得12月24晚上在床边挂一只长袜。但,我们的节日呢?粽叶飘香的端午、糯米融情的元宵呢?这些却在西方文化的冲

击下渐行渐远。

传统的迷失,我们失掉了春节过大年的热情,失掉了众人团坐的温暖。 消失的年味,是人们物欲的迷失。

红包越来越鼓,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荒芜。我们拼尽全力挣得了金钱、香车、别墅,却没有了古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与闲适。没有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心气。

物欲横流,我们迷离在这样的世界,忘掉了最初的追求,失掉了古人所谓的“本心”。所以过大年之时,自然没有单纯的欣喜和憧憬。

这个世界发展很快,昨日的高端产品,今日就“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不停地奔跑企图跟上他的脚步。但身子跑了,心却停留在原地,失去了本心,于是我们迷失了。 所以我们有必要驻足等一下心,好让温情还在,传统还在,自我还在,消失的民族节日还在??

【教师简析】

本文开头列举年味消失的现象,中间从三个角度重点剖析年味消失的原因,结尾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由表及里,分析透彻,结构严谨,是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

本文语言流畅,不拖泥带水,一些诗句引用得恰到好处,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

另外,作者在分析的过程中对比、反问等手法的运用更引人深思。

总之,不论是在结构、语言还是手法上都是有可借鉴之处,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哭泣的年兽

1103 谢晓雨

“年是一只可怕的动物,每到??”随着弟弟绘声绘色的讲起,我的思绪也渐渐飘远。 “只有到了每年的最后一天,年才被允许来到凡间。”所以,这就是每年腊月三十人们会放鞭炮的原因吗?为了下走年兽,也为了庆祝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可是,每到过年,家里放鞭炮的任务都是爸爸完成,例行公事一般,其他人呆在家里各自干各自的事爸爸放鞭炮回来也仅仅意味着我们要放下手机、电脑,关掉电视——去吃饭。

“后来,人们便形成了新年第一天早早起来的风俗。”听到这里我忽然冷笑了一声,却着实把自己吓了一跳。早起?说实话,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校时每一天都要比大年初一那天在校时的每一天都要比大年初一那天起得早,难得的寒假,反而个个都要躺在床上耍会儿赖。年,倒不如睡眠来得实在。父母们更是如此,辛苦了一年,放年假又要做家务。昨天妈妈还大发感慨:“过年就是把攒了一年的家务一块做完。”这么辛苦,让他们如何在过年那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

“人们往往会在这几天置办各种各样美味的食物。”就算不是过年,平时大大小小的超市里样样齐全。人们动辄“出去吃”。当食物失去了其应有的诱惑力,年,也就变得没滋没味了。

“后来,年兽再没有到过凡间,年就逐渐变成了人们庆祝一年的收获和期盼来年幸福的节日。”我眼前似乎浮现出年兽一点点走远,只留下一个孤单的背影,它无声的哭着,洒下一滴滴泪水,渐行渐远,直至不见。期盼幸福的人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幸福。生活富足,百姓和乐。但是,习惯了美好生活的我们却很难再因为“过年”而感到极大的幸福。人总是这样,太容易

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而过年反而给人们带来了忙碌,疲惫。我们累了,疲于过年。

“我讲完了。”

“嗯,这个故事是谁讲给你的?”

街头年味

“幼儿园的树上写的。”

“哦。”

“姐,什么时候过年啊?”

“明天。”

【教师简析】

本文可取之处有三。其一,草蛇灰线,虽为小品之作,亦甚备匠心。其二,款款而道,平实而不乏深意。其三,画龙点睛,收笔处而文意毕现。

年味消逝,何故?

1108 靳秋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千门万户一同辞旧迎新的场面,那新桃换旧符的喜悦,那爆竹声声中心底的激动,为什么越来越远了?为什么曾经举国为之欢腾的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为什么心底有的悸动越来越模糊了?

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认为要点有三:

日子越来越好,美食诱惑越来越小。

想来以前农民百姓家里都很贫穷,或是因为徭役或是因为战争,总之,整日的粗茶淡饭使他们尤其是小孩子,很渴望过年。那时,过年就韵味着有一顿大餐,即使条件不好的家庭也会倾其所有,在这几天里大吃一番、热闹一番。

现在则不同,日日鸡鸭鱼肉,使得过年对孩子们再没了那么大的诱惑。因而没了桌上争抢欢笑的热闹场面。

家越分越小,人越来越少。

“以前我们一个院里十几家,百十来户,三十儿晚上孩子们闹上通宵大人也不怪,初一大早儿,小辈就去挨户拜年。”每每讲到这里,奶奶脸上写满了笑容,透过皱纹还能看出她当年的快乐,也能感受到她们当年的热闹。

而现在,一家几口,住在城里,邻里之间并不熟识,因而每到过年,总少几分热闹。

来往越来越少,情越来越淡。

古人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早已与时代的一次又一次提速不符。人人需日日工作,佳节回家的人很少,甚至春节都不回家的大有人在。鼓点越敲越密,人需适应它,因而就随着密集的鼓点“而舞”,越来越机械,节日一次又一次的错过,造就了人们的“坚强”与“独立”,因而过节变得不再不可或缺,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家人的牵挂之情也越来越淡。

以上三点便是年味消逝的原因吧!不知是该为“条件好了”而笑,还是该为“家小了,情淡了”而悲?!

“新年好,新年闹,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儿歌再次回荡耳畔,心中仍会有种向往,向往昔时新年的欢闹。

虽没了以前大餐的诱惑,没了百十口人的热闹,但过年仍应该是一年来心的归属,心的驿

站。“年”在一年后会如期而来,我们也要在一年后带着“过年的心”如期到来。

【教师简析】

语言较简洁、流畅,思路可算清晰,对“年味的消逝”分析较透彻。 “家庭成员、邻里成员“人情由浓到淡、乡情不再、 “物质的丰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内容上由浅入深,实为不易!

年意,年忆?

1114 聂春杏

旧历的年底毕竟更像年底,随着新年的脚步日益临近,古朴的小镇已经断断续续地响起鞭炮声,年意愈发浓重起来。

“新年到,新年闹,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记忆深处的过年歌谣,仿佛从远处飘来,路灯将踯躅街头的苏盼孤独的背影拉得老长老长。苏盼不敢回家,她害怕这看似热闹的背后隐藏的冷漠,害怕回家后面对那个满脸期待的老人。

奶奶和她相依为命,苏盼不想再让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增添一道落寞的皱纹。

苏盼仍然记得多年前的春节,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无论工作多忙,逢年过节都回老家来看看自己,更多的是陪陪奶奶。她依旧记得那晚灯火通明,爸爸微醉,他说:“妈,你放心,新年儿子一定回。”她看着爸爸断断续续的地说:“妈,这些年,你??你辛苦了。”奶奶不住地点头,一脸的满足。

奶奶老了,腿脚不在灵便,新年对于整天坐在家中的老人而言就是团员,就是思念,就是等待??

年味浓浓的气息,让苏盼眼前朦胧。那天晚上爸说:“闺女,在家好好学习,照顾好奶奶,要学会坚强。”她哭了,不能自已。面对疼她爱她的爸爸,面对整日为这个家打拼的爸爸,苏盼没有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可如今,苏盼不敢对奶奶说爸爸妈妈今年不回家。夜已深,苏盼漫无边际地走着,寂静的大街上只传来自己的脚步声,难道是为了多挣钱就可以放弃团圆?难道是亲情就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新春将至,却了无往昔的年味;辨声依旧,却不复当初的温馨。

她不知道到底是人冷落了年,还是年冷落了人?她只知道奶奶这一年又是一场空等。

想抬头望月,却不知今夜无月,满街灯火,苏盼远远望见奶奶在门口张望,物理散发着柔和的灯光与饭菜诱人的清香。

她始终不忍,毕竟奶奶老了。她认真地对奶奶说:“阿婆,你放心,阿爸说了他今年年底一定会来。”她撒了平生第一次谎,她不想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脸的失望,她不想。

唉,年意何在?唯有年忆!

年意,年忆!

【教师简析】

作文题目简洁新颖,既揭示了文章主旨,又令人叹惋深思,意蕴丰厚;选取典型的新年场景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寂寥的现实与温馨的回忆交叉期间,时空穿插自如,水乳交融;记叙方式灵活,叙事简明扼要思路清晰,议论点题妙笔升华。

篇四: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

春节调查报告

提起春节习俗首先想到吃年夜饭

我们以开放题“提到春节习俗,您会想到什么?”要求被访者回答三个所想到的词汇。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吃年夜饭/团圆饭(24.05%)、办年货(17.72%)、放烟花鞭炮(13.92%)。紧随其后的是:贴对联(11.39%)、压岁钱(8.86%)、扫尘(6.33%)、走亲戚(5.06%)、拜年(3.80%)、守岁(1.27%)。

B、您的春节怎么过

-八成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调查数据表明,在本次调查中有80%的被采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而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18.57%,选择旅游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占被采访者的1.43%。

-九成被访者选择在家自己做饭

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甚至增添了各种优惠、特色服务和娱乐活动来吸引顾客。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10.0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完成这意义不同的“团圆饭”。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热闹、有气氛。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

-三成多被访者选择短信拜年

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76%。30.93%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3.14%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19%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另外,3.98%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近一半被访者过春节不会祭祀

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调查表明,31.78%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22.20%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46.02%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一些古老的春节习俗还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淡去。

C、春节习俗过时了吗?

-近九成的被访者认为年味犹存

不可否认,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很多环节都在淡化并且趋无。于是,很多人认为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然而,这次调查多少给我们一些信心,调查表明,88.57%的受访者认为年味没有变淡。

-八成多被访者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

按照老规矩,过了小年,直到初五,每天都有相关的安排,一些程序已经日渐简化。调查表明,只有17.14%不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这说明,在山西,大部分人还在延续着老的传统。春节的生命力还在。

-七成多的被访者支持申遗

春节将至,“拯救春节”的声音再次传来,只不过这次声音更大。春节是一种民俗传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调查表明,74.29%的被访者支持春节申遗,这与上一个问题并非矛盾,相反,这项调查反映了春节在河南民众中的受重视程度。

市民话年味

喜欢春节的气氛

“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上周末陪母亲逛了大半天的街,在商场里,到处张灯结彩,大大的中国结、五颜六色的气球、形态可爱的卡通小兔子,商家已经营造出很温馨的氛围,我已经感到了年味。”28日,小张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26岁的小明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目前在省城一家杂志社上班,主要负责摄影和会议录像工作,他坦言现在对过年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感兴趣了,只是特别喜欢过年时的那种气氛。

“我不怎么喜欢逛街,陪母亲逛街更是头疼的事,用母亲的话,我就是廉价的搬运工,母亲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对传统习俗很重视,每年我家肯定要挂灯笼,基本上两年一换,大红的中国结也是少不了的,母亲说红色喜庆。贴春联每年都是我的任务,谁让我是家里个子最高的,以前是用自己做的糨糊贴,现在我一般用透明胶带来贴,贴好春联后,还要放鞭炮。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登门拜年那种形式,热闹而且还能和亲戚的小孩一起玩,现在我们家拜年已经改成用电话、短信这样的形式来拜年,这也有好处,省事啊。”

日渐萧条的春节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如今,大多人都会觉得过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艳子如是说。

小红的老家在清徐,有五个姨一个舅舅,表弟表妹一大帮。正月里,从初二开始亲戚们就开始轮流请客。艳子说,其实什么风俗习惯啊,都感受不到,自己也就是吃吃喝喝了,和往日一样过,就是担心吃多了发胖。

“记得小时侯过春节,妈妈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艳子慢慢回忆自己的年事。有时候她会回老家过年,印象中,每个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兔年之际,开始烧香、点灯、摆供品、放花炮、祭祖,然后每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长辈给压岁钱,图个吉利。吃罢早餐后,家人便亲自登堂,出门拜年,互道些吉祥话语。

她说,去年大年初二她还上街了,新乡的街上人不多,感觉春节好像逐渐萧条了。

“多些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能够把龙城的特色展现出来。”但愿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这是艳子的新年寄语。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

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篇五:说说年味儿

说说年味儿

说说年味儿

年冬去春来,转眼间2016年已然走过十二分之一,我们迎来了中国农历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将至,各家各户都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过年所需要的年货,鸡鸭鱼牛羊等鲜美的肉类食品都贮存在那冰箱的冷冻储藏室里;在阳台或者厨房窗台的位置上也都高高地挂起了红艳艳的灯笼;门上贴着倒写的大大的红福字,不用说门的两旁也肯定都贴上了祝福新年美满的红对联。总之,温馨的家庭里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氛围~

但是,在我看来,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倒不是说在我这代人看来,自己大了,感觉上很成熟似的,变得世故了,变得好似老道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期待过年了,或是说在未来几年我们都会在过年期间亲朋好友的问候下煎熬而不愿意回家过年,比如问问你:'有没有工作啊?有没有车子房子老婆啊?工资多少啊?'之类的问题。而是说虽然大部分家庭都依旧积极准备着过年,置办各种年货,但是那个年味儿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不清楚乡村的年俗是什么,也不好评价在村子里过年的人们是什么感受,反正我觉得在城市里,'年'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时候,过年很兴奋啊~天天期待着过年,能放假了,可以回家跟表哥玩,见见远道而来的各位亲戚。记得除夕前几天,就成天兴奋的倒数,春晚啊年夜饭啊初一回奶奶家玩啊什么的,真的是迫不及待。那些年,城市里炮声很大,我很怕,可是又很好奇总想跟奶奶院子里的其他大孩子们一起玩放炮。那会儿不懂事儿,因为表姐是聋哑人,过年期间在奶奶家的时候一到看别人放炮的时候我就拉着表姐去让她给我捂着耳朵看,小时候胆小不敢听那么大的炮声,尤其是'二踢脚'、'冲天响'(北方孩子应该知道吧)那一类的大炮更是怕的得躲得远远的,表姐也乐得捂住我耳朵陪我一起看天上五彩斑斓的彩炮,那真的是很幸福呢。

以前过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奶奶家过,那会儿奶奶爷爷还是在厂区安排着的旧平房住着,所以你想想吧,就跟北京四合院、大胡同那种似的,各家各户紧紧地挨着,一到过年我就跟同属一个胡同里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耍,偷着放炮,买一堆'黑老大'、'摔炮'、'飞毛腿'、'小鞭炮'、'亮晶晶'(估计也是北方人能看懂的吧)。那时候野啊,有一次我和我表哥把一只'黑老大'擦响扔进了下水道,咣当一声巨响,下面的臭水都被炸了出来,记得后来被打的好厉害嘻嘻,也是差点把命丢了,可是记住错了。

奶奶家那条胡同里的几户人我都熟遍了,胡同口儿是一对儿耄耋之年[插播一句,牛爷爷认识这个词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老夫妇,老奶奶很喜欢我,每次我回去她都给我吃自己家拿手的大饼子,胡同尾是一个跟我奶奶是闺蜜的(这么叫也很奇怪哈哈哈)老婆婆,老伴不在了,自己做冰糖葫芦卖。她经常来奶奶家串门儿,老年人没事儿就坐着喝茶聊天。我过年回去一定会去她家玩,她也会给我好吃的糖葫芦串儿~

奶奶家隔过去三条胡同就是我表姐一家,过年我也一定会和我表哥一起去她家玩她的游戏机,那是个红白机小霸王,所以我和我哥基本上每回过年玩转一款游戏,'坦克大战'、'街头霸王'、'魂斗罗'、'忍者龙剑传'···都是我们的最爱!话说回来,奶奶家不大,小平房也就80平米,但是古香古色的很有趣,东西都是老古董了,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奶奶家过年才挂起来的两盏'九龙灯',当然比不上慈禧送给乔家的那两盏,不过现代仿制品也真的很逼真了,超漂亮呢。还有那个铜火锅,在小时候它的年纪都比我大呢,经过多次的使用,铜黄色也变得黑漆漆了,可是吃火锅还得用这个东西,绝对

很带劲儿,就是这个味儿!

说过年时候家里的事儿太多了,来说说那会儿城市里的年味儿吧。好像每年除夕晚都会下雪,雪量很大的那种,外面冷屋里暖,外面白屋里红,我都会在23点左右下楼放炮,顺便和妈妈堆个雪人,炮声大天上亮,美丽极了,画面你想想,很美丽是吧?那种感觉真的很赞,就跟广告里过年的样子一毛一样!只不过人家是在广告棚里撒人造雪而已,很假的。初一大早上起来,外面的世界已经是白皑皑的一片了,满地的鞭炮铺在'大地的白毯'上,红红白白的像草莓味圣代,美丽!爸爸开着车在城里走着,到处都有放炮的,孩子们在追逐着嬉笑打闹,路上车慢的跟个乌龟似的,但是车里开着空调超暖和,小时候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

可是现在呢?城里禁炮了,我们没得玩了,亲戚更多了,在奶奶家就得跟表哥表姐钻里屋坐着不出去,亲戚们年年串门儿也厌倦了。城市一下子特别的安静,真的很不习惯。奶奶家也早搬了,住到了设施完善的小区里,邻里街坊也都变了,再回去也没有意思了。表姐更是嫁人了,初一都不会回来了,初一奶奶家人更是少了。在街上再也看不到指定售炮的摊点了,超市店铺也不装饰了,都早早歇业回老家过年去了。街上听不到过年该有的喜庆的音乐,宋祖英、谭晶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大马路上相比以前人少的不得了,各家各户的阳台也少见灯笼彩灯。昨晚,我在外面,看见都没什么人了,一路上感觉很普通,普通到就好似寻常周六日一般,城市里一点都不亮,一点都不响,一点都不热闹!就是那样吧,这里好像一座死城。

或许乡村过年,才有感觉吧。

也就是昨晚的感觉,使我终于按耐不住想要吐槽一下了,感谢大家能够坚持看到这里,看小编我bb一顿,讲自己的往事,但如果您仔细看的话应该会有同感的。

或许我是怀旧情结太深了,可能别的90后没什么感觉,相反会开玩笑说我真是牛爷爷了,但我觉得我说的都是真情实感,都是事实,真的,过年没什么了,唉。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指正,最后感谢您的阅读!

Ps:还是要吐槽一下今年春晚,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春晚都是重头戏,在如今年味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对于春晚的重视率更是每况愈下,我们真的是很失望。尤其这次猴年春晚,为什么不请我们猴哥六小龄童!你想想,如果请了我就不信那个时段的收视率会低下去,这样既可以让央视赚的盆满钵满,更可以满足很多代人的'大圣情结'!在如今这种麻木的时代,这样做就算是在不考虑利益的情况下,也会让除夕夜多一份温暖!

最后,还是祝大家新年里有新气象,学习工作各种顺利!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