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解放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7:22:05 作文素材
解放军最大的一次败仗作文素材

篇一:解放军军史上的十大败仗

解放军军史上的十大败仗

本文摘自《军事文摘》2009年第4期,作者:佚名,原题《解放军史上的十大败仗》

我们的军队并不是战无不胜的,也有过失败,但正是这些失败造就了一支伟大的军队。

第十名:南麻、临朐战役

1947年10月,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南麻、临朐发生激战。连续进攻十天,未能攻克两地,伤亡达五万多人,歼敌仅二万多人,被迫撤退。

第九名:广昌战役

1934年4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红一方面军一、三、

五、九军团在江西广昌地区筑垒阻击国民党军进攻。苦战18天,被迫放弃广昌,伤亡5093人,歼敌仅2626人,其中红三军团伤亡2705人,约占全军团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第八名:西府战役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向宝鸡发动进攻,连克数城,初期大胜。但国民党军迅速组织反击,解放军反陷入重围之中。后转战一千余里,突出重围,弄得极为狼狈。此战歼敌二万,自身伤亡一万五千。

第七名:第一次四平战役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进行保卫四平之战。坚守一月,歼敌一万,自损八千,被迫后撤,被国民党军追

了上千里,一直撵过松花江。

第六名:血战湘江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转移,与国民党军在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冲过湘江脱险,但此战损兵三万余人,全军从长征开始的八万六千减至不足三万,损失惨重,而歼敌仅七千余人,几遭全军覆灭之险。

第五名:五次战役转移阶段之战

1951年5月,抗美援朝五次战役进攻歼敌阶段完成后,志愿军参战各兵团开始向北转移。因过于轻敌,掩护计划不周密,遭到美军的快速反击,一时陷入被敌分割包围之中。后主力部队脱险,但三兵团六十军第一八零师损失大半,几乎覆灭。整个战役歼敌八万二千,中朝方损失八万五千,其中志愿军损失七万五千。仅转移阶段失踪就达二万多人,后证实其中一万七千余人被俘。其余估计在战地死亡。

第四名:兵败怀玉山

1934年末,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军几十个团的围攻,最后弹尽粮绝,遭到溃灭。全军2万多人仅千人突出重围,方志敏和军团长刘畴西被俘牺牲。 第三名:皖南事变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2个纵队在皖南地区遭国民党军8个师围攻,经10天战斗,全军九千余人除二千余人突围外,余全部阵亡或被俘。军长叶挺被俘,政委项英牺牲。

第二名:西路军之战

1936年末,红军四方面军部队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渡过黄河西征,组成西路军。在几个月的转战中,遭优势的青海军阀马家军围攻,因战略错误,苦战不脱,最后全军覆灭。全军二万一千余人中,一万余人战死,六千余人被俘,余下大部逃散,最后冲到新疆的仅四百余人。

第一名:金门战役

1949年10月,第三野战军十兵团二十八军对金门发起进攻。因战役发起过于仓促,渡船被毁,后援不济,苦战三天后,全部主攻部队共9086人,除数人渡海逃回外,全部牺牲或被俘,是解放军战史上成建制覆灭的最惨烈之战。

篇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的十大败仗

正文:

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萌芽于我校的教学实践开始,我就密切关注了整合的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时时刻刻我们都与课程整合形影相吊。今天有此机会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过程中的得失拿来与同行共勉,欢迎广大同行批评指正。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亲身实践或旁观体验了许多整合的方法和策略,便将其记录在案,仔细研究。这些策略有的新颖有的陈旧,但总的来说,它们的被广泛使用标志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已经是一个正常的有机化的过程,下面是和课题研究有关的一些案例和实况:

第一,各学科精彩纷呈的CAI教学。

我校是一所新成立的局直中学,教师趋于年轻化,几乎每个教师都可以自己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CAI课件,有的教师用起Authorware 也毫不含糊。以前,说起用CAI上课,好象那只是公开课或者什么大型的汇报课才有的事,而现在我校,使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不在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要课程需要,每个教师都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上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是以实体计算机为体现的,另外可能辅助以录像、幻灯、实物展示台等。这种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之处在于计算机代替了粉笔、黑板,实现了他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各学科根据自己的特点适当的使用,毕竟,能提供全套的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在哪一个学校也不会太多。我们学校

物理组教师组长王慧东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光的折射”讲的形象逼真;优秀的数学老师——学科带头人李纪利用几何画板动态的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抛物线的描点过程;地理教师高任兴是备课室的常客,利用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火山喷发时的强大攻势和灾害;英语老师高淼霞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向学生们展示大量的图文声并茂的英语口语资料,更好的进行辅助教学。

第二,充分利用因特网和局域网的优势,学科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反馈。

例如,我曾经讲解电子邮件的使用,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要求每个学生给我发一封电子邮件,学生兴趣十分高涨,纷纷利用局域网模拟信箱或者免费电子信箱给我发了一封图文并茂的邮件,有的学生还给我发来邮件询问一些课外知识,学生的作品很大的时候,也是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的。虽然我们的学生还没有经过系统的网络培训,但是因为经常接触网络,搜索资料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对他们来说不在话下,例如给我们的校长发邮件,直接和校长或老师对话。我们还在学生机房里安装网络教室,其他学科教师偶尔也在机房授课,利用网络询问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回答。举个例子,物理组万彦辉和刘华东两位老师的网络录像课。课程设计如下:两位老师事先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发布到局域网或者因特网上,然后学生带到机房授课,新课开始,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访问“专题学习网站”,自学本节课,然后由教师提问,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知识,为了加强巩固一节课的内容,学生登陆给专题网站的“BBS”,和同

学和老师直接对话讨论。我觉得这种学生和教师交流反馈的方式很好,所以我现在正在和其他信息技术教师研究制作学生机房虚拟聊天室和BBS,然后将它们挂到我们学校的主页上,这样学生在家也可以和各学科教师直接对话,直接交流,在这种交流反馈中,虽然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没有什么改变,虽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没有什么转变,但是,教师对交流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所激起的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优越性的,当然它需要足够的硬件条件那就是局域网络和因特网络的畅通。

第三,将信息技术的强大的网络资源应用于学科教学。

这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身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身上。教师不在象以前那样整日埋头于书本,钻研那古老的教学方式,而是充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强大的因特网络资源,吸收、消化,组装、利用。现在的教师机房高配置的机器,飞快的网速,吸引着众多认真钻研的各学科教师。“教师素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要有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要有广博的教育视野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自如地实现本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因此他们查找资料,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充实专业知识,这本身就是学科整合的一种重要的策略。学校的教师机房现有8台配置很好的计算机,直接联入因特网,每天都座无虚席,查找资料,研究学习。

现在的学生身处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要从娃娃学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

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因此,我们的学生充分具备了如何从浩浩网海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我校地理组教研组长乔淑娟老师上的一节关于“我市旅游环境地理资源”的课,我认为是学科整合中比较优秀的一节课,真正的体现了建构主义提倡的以学为主、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课程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简单介绍我市旅游情况,设下疑问:我们新郑市到底有哪一些旅游地理资源呢?提出最后的作业形式(一份关于我市旅游资源的一份报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体现),学生们不慌不忙的先确定好自己要做些什么,这样不至于在网海中迷失方向。然后学生依次打开“Google搜索”或“百度搜索”,输入相应的关键词,查找资料,将找到的有用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先下载到硬盘上,然后整理,筛选,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习过的文字处理软件将所需的文字和图片重组、加工、编排、存盘以便打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一种好的策略模式。

第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性学习是我校的搞的如火如荼的两件大事。尤其是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笔者曾亲身接触过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也真正见识到了我校学生的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去年,当时的一个由李纪老师带领的数学研究性学

篇三:日本陆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日本陆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诺门罕战役1939

1939年的5月到9月间,在一个叫做诺门罕的喇嘛曾经诵经的地方,爆发了一场历时一百三十五天的激战,参战兵力超过二十万,出动了大炮五百多门,飞机九百多架,坦克装甲车几千辆。战争名义上是伪满州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边境冲突,实际上却是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较量。

诺门罕战争使日本和苏联结下百年恩怨

70年过去了,诺门罕再次被俄国人想起来,连当今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都不远万里来到远东,参加纪念诺门罕战争70周年的纪念活动,那倒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为什么曾经名不见经传却又再次成为世人的焦点?为什么它的胜利对当时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如此重要?而对日本和苏联这两个完全挨不着的国家,又是如何在别人家的地盘上结下了这百年恩怨?

1904年,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日本和沙俄在旅顺口进行了一场恶战;一年后,在罗斯福的调停下,日俄签署《朴次茅斯和约》,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辽东半岛以及由长春至旅顺段的南满铁路的租借权。

这一仗的胜利,和之前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大获全胜,让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侵略野心极度膨胀。东三省的重要资源和工业基础设施,就为日后日本战争机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1928年,在少壮派支持下,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在皇姑屯,炸死了不与日本合作的东北军阀张作霖,但其长子张学良很快控制住东北局势,日本想趁乱占领的计划未遂,河本也被日本军部解职,可关东军少壮参谋们大胆刺激的行事作风却被保留了下来。

1931年9月18号,石原莞尔、坂垣征四郎、花谷正、今田新太郎等关东军参谋一把豪赌,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事件爆发当天,连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中将都被蒙在鼓里。

这支部队,是一个有着非常明显以下克上习惯的这么一支部队。胆大妄为、以下克上、先斩后奏,是日本关东军少壮参谋们共同的精神质量。他们事后不但没有受到军法处置,反而被奖励。

由于事件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用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成立,由溥仪出任"元首"。

这一段故事给了关东军内另外一位普通作战参谋很大的启发,他就是辻政信。

从陆军幼年学校到陆军士官学校都以首席成绩毕业的辻政信,算不上是天才,他靠的是用功。陆士三年,他几乎没睡过觉,每天仅仅就趴在桌子上打两三小时瞌睡。演习行军时,辻政信要在自己的背包里再加一块砖头,练剑术时要在竹刀里灌铅,他就是这样一个精力过人的疯子。

辻政信坚信,为了早日戴上将军肩章,什么事都可以干。前辈建立了"伪满"的"功勋",而他的胃口更大,盯上了苏联。

1938年5月,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宫,斯大林正在看一份绝密情报"八号作战计划",这是来年、也就是1939年,日军对苏的作战计划。

这份情报出自一个传奇式人物:佐尔格,他的对外身份是德国新闻记者,纳粹党员,德国驻日本使馆顾问,而实际身份却是共产国际的情报部特工。从1933年开始,佐尔格一直在日本从事情报工作,他领导的第三国际"拉姆扎"小组成功打入了东京高层,绝密情报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克林姆林宫里。

这个"八号作战计划"前后制定了两个方案,甲案以中国黑龙江为基地,直接进攻苏联,计划使用兵力为14到26个师团;乙案计划从外蒙进攻苏联,攻击主力将是日本关东军的机械化部队。

1938年 斯大林为了清除异己 在苏联大搞"肃反"

斯大林紧锁眉头:他面临的情况是,派谁去远东对付日本人?因为当时,他的手下几乎已经无将可用了。

当时的苏军在远东地区,其实应该是处于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微妙的状况,我们都知道1938年左右,其实苏军在进行一个所谓大清洗。

1938年6月13日,日本关东军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苏联远东地区内务人民委员留希科夫大将。他不是来谈判的,而是来投诚的。 留希科夫告诉日本人,斯大林为了清除异己,在苏联大搞"肃反",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苏军已有两万多名中、高级军官遭清洗。15个集团军司令员中的13个,85个军长中的57个,195个师长中的110个都被清洗掉了,还有50%以上的旅长或被逮捕或被杀害。这个数字触目惊心。留希科夫本人是肃反的负责人,但连他自己都惶惶然不可终日,最后决定叛逃。

同时,这一大清洗也推广到了紧跟苏联的蒙古。1924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乔巴山就确立亲苏联为不可更改的国策,允许苏联驻军。

1936年3月16日,双方签订《蒙苏互助协议书》,规定,如果一方受到武力攻击时,另一方要予以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支持。

作为苏联模式的应用之一,乔巴山在人民革命党内部也展开了整肃和清洗,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根登、军政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德米德等一批党政要员受到波及,多名骑兵师长及一些高级军官也被处决。

这样的消息让日本人非常高兴,苏蒙军队看上去已经"内耗殆尽"了,这让不可一世的关东军立马找到了北。1936年 日本召开五相会议 制定北攻 南进的策略。

早在1936年8月,日本召开五相会议,就制定了北攻苏联,南下南洋群岛的《国策基准》。所谓北进、南进两个策略,北进就是以关东军为主向北方前进,能抢占中东铁路,然后把军力延伸到贝加尔湖一带,南进就是日本海军,它希望往南,夺取重要的资源。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日本靠拢了德国,11月25日,双方在柏林签订《反共产国际协议》。之后,德国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正虎视眈眈陈兵波兰边境。

但是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战的全面爆发,给日本炙手可热的"北进"计划泼上了一盆冷水。

日本人担心在中国战场上越陷越深,军队内部的谨慎派认为,战线拉得太开,兵力分得太散,如果苏联乘机进攻怎么办?扩大派则说,既然苏联"肃反"已经内耗到了这个程度,何不在"苏满边境""火力侦察"一下?

1938年7月31日,日本驻朝鲜军十九师团1600多人突然占领了满蒙边境的张鼓峰。

日本打这个战争,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进攻苏联,时刻想跟苏联较量较量。在1904年日俄战争的时候,它把当时号称非常强大的俄国的军队给打败了,所以它就觉得日本军队是至高无上的,是战无不胜的,任何军队都不是它的对手,所以它认为苏联红军还是当年的沙俄军队,不堪一击。

没想到,苏军立刻还以颜色。自8月6日起,出动了237门大炮,285辆坦克和250架飞机,密集的炮火让日本人抬不起头来。

1938年,苏联的战车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万辆,而日本的坦克装甲车总数大约只在500辆左右。日本的八九式,九七式坦克装备一门57mm炮和两门7.7mm机枪,57mm炮的破坏力只有苏联坦克装备的47mm炮的65%左右。苏联BT型坦克的车重对引擎马力比为每吨32马力,而日本的九五式只有17马力。和苏联T34坦克相比,日军的坦克好象是一只活动的铁皮棺材。根据叛逃的留希科夫计算,日本要进攻苏联起码需要四千辆坦克。但胆大妄为的辻政信不这么认为,他坚定地信仰武士道,推崇"精神胜利法":只要有不怕死的精神,敌人的坦克不算什么。在当时的日本军人中,辻政信的认识很有代表性。

本来张鼓峰事件,作为日本参谋本部来讲,陆军省来讲是不同意它挑起这场的,但是后来打起来了没办法,最后很快就结束了这场战争,但是日本关东军它并不是认为自己不行,反而认为,自己还是比苏联红军要厉害。

张鼓峰一战的失败,在辻政信看来,只能说明一件事:朝鲜军无能。如果换成精锐的关东军,不要说一个张鼓峰,十个张鼓峰都能拿下。于是,辻政信在军用地图上仔细查看,他在寻找第二个"张鼓峰"。

1935年7月,一位神秘人物来到了哈拉哈河岸,他就是受日本陆军最宠爱的北进计划的执行人,大间谍寺田利光。他潜入蒙古,对边境沿线地区进行了一番观察纪录,并拍下影像绘制成图后悄然消失了。两年后,辻政信再次潜入诺门罕地区进行侦察。当时,日本关东军主张,伪满洲国与外蒙的边境应该是哈拉哈河,但外蒙却主张边境在哈拉哈河以东约二十公里的地方,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辻政信听闻外蒙边防军和伪满军队经常爆发边境冲突和摩擦,暗自窃喜,这也正是他为什么选择在这里挑战苏军的原因。

1939年4月2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签发了《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纲要》说,各部队在执行边境侦察、巡逻任务时,为达到目的,可攻入苏联境内,在国境线不明确地区,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定规最终国界线。

关东军司令部的意图很明显,日军通过不断挑衅肯定能挑起苏军还手,造成战争升级,最终实现东京大本营的"八号作战方案"。

这时,斯大林得到了佐尔格打入东京的"拉姆扎"小组传回的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关东军已任命小松原道太郎中将,为驻扎在海拉尔的23师团指挥,小松原任驻苏武官多年,是一个"苏联通",这次人事调动,可能暗示着日本近期要在远东开始军事冒险,斯大林果断地在外蒙部署了刚刚换完新装备的第57特别军。

五月的原野,处处还能见到积雪,空气新鲜,日军23师团军医松元草平跟在部队后面,心情如同度假,行前他和同伴被指挥官告知,苏军受清洗和欧洲战事的影响,已经无暇东顾,外蒙军队更是不堪一击。

第一次诺门罕战役 以日军23师团的骑兵联队被全歼而告终

篇四:解放军的十大败仗

建国 60 周年,我要介绍一下解放军在四年解放战争中所遭受的十大败仗.让大家了解胜利来 之不易. 1.第二次四平战役 1946 年 4 月 18 日-5 月 18 日。 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 率其部下新六军、 新一军、 七十一军,攻下四平街。林彪部队十万余人大败,溃不成军,往哈尔滨仓皇撤退,损失在 4 万以 上。国军继续往长春、永吉进攻。2.第三次四平战役 1947 年 6 月 11 日战斗打响,6 月 30 日结束。共军反攻,国军坚守。共军东北民主联军总 指挥林彪、罗荣桓,前线指挥李天佑、洪学智、邓华。这是共军第一次大城市攻坚战。国军前线 指挥 71 军陈明仁。最终共军反攻失败。国民党守军总共只有 2 万余人,未被歼灭,却杀伤了 1.3 万共军.3.中原突围 解放军损失最惨重的战役,1946 年刘邓大军 11.4 万人待到突围之后只剩 5.8 万,且丢掉了全 部的重装备,这是典型的围歼战,虽然国军最后未能全歼刘邓大军,但是也歼灭了其中很多部队.中 原突围标志着国共内战正式全面爆发.4.大同,集宁以 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惨败。傅作义在解放战争中著名的经典战役之一,围魏救赵,攻 集宁,解大同之围。军史上称之为大同集宁战役。 我军战报称消灭国民党军 1.2 万人,至于我军 的伤亡人数,我们一直讳莫如深,没有任何一种史料提及.但我国水利部长,傅作义先生当时得意 忘形,以为已得天下,授意手下在 46 年 9 月 20 日《奋斗日报》发表了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 电》 ,其中到是提及了他的部队打扫战场时掩埋的我军牺牲人数为 2 万余人,未提及受伤人数.傅 作义的电文引起全党全军的愤慨。据说,毛泽东当说了八个字;“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5.张家口战役 此外傅作义还在差不多的时间在张家口打了一场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昌的经典战役,占 领了张家口.这场战役双方的损失人数不祥,后果是解放军丧失了大量的解放区土地,说老实话,华 北国民党军还是很强悍的,至少比西北胡宗楠和山西阎西山的部队强.6. 淮阴之战 1946 年 9 月,张灵甫率蒋军整编 74 师主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整编 74 师 一路突破华野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三道防线,到达淮阴城下,谭震林下令扒开运河大堤,放 水也无法迟滞 74 师的迅猛攻击。18 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发起夜战,从共军各纵的结合部成 功突破,用假口令诈开南门,对华野进行内外夹击,三野反击未能奏效,全线崩溃,被迫于 19 日撤出淮阴。74 师继续追击,又于 22 日攻占淮安,至此,蒋军控制两淮,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 章。三野在华东只剩下了山东解放区,华中主要工商区两淮的丢失对于华野兵力补充、后

勤补给 和部队回旋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7.第二次涟水保卫战 1946 年 12 月,张灵甫统一指挥蒋军整编 74 师和整编第 28 师第 192 旅以及新 7 军一部共 5 个旅二攻涟水,张灵甫吸 取以往教训,以一部从西面攻击涟水,三野措手不及,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 6 师奉命回师 增援,在涟水城外被 74 师重创,6 师伤亡达 5000 人以上,完全丧失了战斗力。74 师胜利攻占 涟水。 由于涟水接连失利, 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蒋军占领, 华中野战军主力被迫北撤山东。 8.南麻战役,临朐战役 华野歼灭整编 74 师后粟裕开始轻敌, 认为胡琏的整编 11 师是个软核 桃,1947 年 7 月开始攻击南麻,不想胡琏花了二十余日在南麻村庄周围构筑了无数集团梅花形 子母堡工事。共军每打下一地堡,仅仅消灭对手两三人,而自己却付出去了至少一个排的有生力 量。这样进攻了三天,南麻纹丝不动,而黄百韬集团军的援兵已经到了。粟裕两面受敌,难以支 撑,不得已下令退兵。粟裕手下的四个纵队伤亡惨重。蒋军损失在 8000 人,三野大约在 14000 人。 南麻战役失利后粟裕为了鼓励低落的士气, 匆忙中决定攻打临句的李弥, 不想在发起进攻的 时候,突然大雨倾盆,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弹药受潮,攻城受挫,士兵被洪水冲走,淹死不计 其数,惨不忍睹,蒋军各路援兵纷纷赶到,不得已只得全军撤退。临朐战役华野总共损失 11000 人,被俘约 500 人,国军损失 5000 余人。9.帝丘店战役 1948 年 6 月底,华野发起豫东战役战役第三阶段,抽调主力 1、4、6 及两广 纵队围攻黄百韬兵团于帝丘店地区, 黄率部退入帝丘店为中心的村庄内防守, 面对华野日以继夜 的猛攻,形势急,黄百韬亲率残余部队,在 4 辆 TANK 掩护下,反守为攻,发动逆袭,创造了国 军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的唯一战例,面对绝对优势共军,黄部伤亡惨重,本人也负伤,仍死 战不退,部队受司令激励、鼓舞,拼死猛冲猛打,竟一举夺回 4、5 个村庄,遏制了华野进攻势 头,稳定了阵线,与此同时援兵 74 师的迅速增援,邱清泉五军采用大迂回战法,绕到华野包围 圈背后,出其不意地猛烈进攻,内外夹击,华野全线溃退,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黄河边上, 光伤员就俘虏了几千名。 皮定钧后来回忆说: “此战我们仅杀伤敌军一个整师, 但是我们“叁弟兄” (华野 1、4、6 纵 )都残废了。10.金门战役 这个就不多废话了,解放军遭受的最大的歼灭战,参战 3 个团 9000 多人没有一个回来的.其中 被俘 3400 多人. 解放军缺乏海军的缺点暴露

解放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了出来,国民党军伤 1982 人, 1267 人. 金门战役直接的影响就是攻打台湾的

篇五:少为人知的十大败仗

国共两党从抗战结束就开始进行摩擦,关内小打、关外大打。当时国民党军力量很强大,中共军队力量相对较弱,部队刚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多数指战员都还很不适应。所以在1947年10月以前打了很多败仗,尤其是1946年10月以前更是败多胜少。中共的领袖和将领正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提高战役战术水平,并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军队。

下面就把1947年10月以前中共军队的10大败仗列举如下:

1、归绥包头战役:1945年10月聂荣臻、贺龙指挥晋察冀、晋绥军区野战军主力将傅作义部包围在归绥(呼和浩特),并发动进攻,傅作义部凭借坚固城垣和堡垒防守,双方形成对峙局面。遂决定放弃进攻归绥,集中两个野战军主力先攻包头。11月围攻包头,久攻不下,傅作义援兵已近,决定先打援敌。结果援敌没有打退、包头又攻不下来,被迫于12月初结束战役。此战中共军队伤亡1.2万人。

2、四平保卫战:1946年4月杜聿明指挥新1军、新6军、52军、71军进攻四平和本溪,林彪指挥主力部队20万人死守,伤亡惨重,28日本溪失守,廖耀湘率新6军迅速向四平推进。5月3日四平的制高点塔子山失守,林彪下令全线撤退,国民党军猛烈追击,建制全被打乱,无法进行反击。23日国民党军占领长春,林彪退到松花江以北。此战中共军队伤亡3万人。

3、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1946年7月聂荣臻、贺龙指挥指挥部队围攻大同,久攻不下。9月傅作义率军奇袭集宁,聂荣臻、贺龙主力回援集宁,双方在集宁城下激烈战斗,形成对峙局面,未能歼灭傅作义援军。13日集宁失守,攻占大同已无可能,16日被迫撤围。10月7日傅作义由集宁出动,经张北偷袭张家口,8日攻占张北,晋察冀军区边区政府被迫撤出张家口。

4、泗县战役:1946年8月粟裕指挥山东野战军第8师(何以祥)、2纵(韦国清),华野9纵(张震)进攻泗县县城。桂系第7军172师是一支善于防守的部队,粟裕指挥部队强攻2天,遭到很大杀伤,损失惨重。第7军171师又赶来增援,被迫撤围。此战仅8师就伤亡5千人左右,加上2纵9纵的伤亡,总计在7千人左右。

5、淮阴保卫战:1946年9月,张灵甫率整编74师主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一路突破华野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的三道防线,到达城下,谭震林下令扒开运河大堤放水也无法迟滞74师的迅猛攻击。18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发起夜战,从华野各纵队的结合部成功突破,用假口令诈开南门,对华野进行内外夹击,解放军反击未能奏效,全线崩溃,被迫于19日撤出淮阴。74师继续追击,又于22日攻占淮安,至此,国民党军控制两淮,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章。解放

军在华东只剩下了山东解放区,华中主要工商区两淮的丢失对于华野兵力补充、后勤补给和部队回旋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6、涟水保卫战:1946年10月整编74师开始进攻涟水,双方争夺十分激烈,25日华野6师(谭震林)、10纵(谢祥军)紧急回援,27日全线反击,张灵甫退守马场。此战双方伤亡都在7千人左右,10纵司令员谢祥军阵亡;12月,张灵甫统一指挥国民党军整编74师等部共5个旅二攻涟水,张灵甫吸取以往教训,声东击西,以一部从西面突击涟水,守军措手不及,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6纵(王必成)奉命回师增援,在涟水城外被74师重创,6纵伤亡达6千人人以上,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王必成被撤职查办。由于涟水接连失利,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占领,华中野战军主力被迫北撤山东。

7、巨野战役:1946年10月刘伯承指挥3纵(陈锡联)6纵(王近山)7纵(杨勇)将整编11师(胡琏)包围在巨野以南张凤集地区,向11师发动猛烈进攻。11师凭险固守,刘伯承部队伤亡惨重,共伤亡被俘4400人。

8、四平攻坚战:1947年5月林彪率1纵(李天佑)、6纵(洪学智)、7纵(邓华)10万人,由李天佑统一指挥进攻四平。陈明仁率71军3万多人奉命死守,顽强抵抗,战况十分惨烈。经17天激战,

仍无法攻下四平。国民党军援军逼近,只好撤离四平,此战林彪部队伤亡1.3万人。

9、南麻、临朐战役:华野歼灭整编74师后粟裕开始轻敌,认为胡琏的整编11师是个软核桃,1947年7月由许世友指挥2纵(韦国清)、6纵(王必成)和9纵(许世友)开始攻击南麻,不想胡琏花了20余日在南麻村庄周围构筑了无数集团梅花形子母堡工事。每打下一地堡,仅仅消灭对手两三人,而自己却付出去了至少一个排的有生力量。这样进攻了3天,南麻纹丝不动,而黄百韬集团军的援兵已经到了。粟裕两面受敌,伤亡惨重,难以支撑,不得已下令退兵。国民党军损失在8千人,华野损失约1.4万人。

南麻战役失利后粟裕为了鼓励低落的士气,匆忙决定攻打

临朐的整编第8师(李弥),不想在发起进攻的时候,突然大雨倾盆,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弹药受潮,攻城受挫,许多士兵被洪水冲走,淹死不计其数,惨不忍睹。此时蒋军各路援兵已纷纷赶到,华野不得已只得全军撤退。临朐战役中华野总共损失1.1万人,被俘约500人,国民党军损失5千余人。

10、土山集战役(曹县战役):1947年9月整编11师(胡琏)孤

军深入到土山集、大义集一带,华野急于报南麻一箭之仇,调

动5个主力纵队(华野1、3、4、8、10纵,中野11纵)设下口袋阵,欲包歼整编11师。国民党11师师长胡琏嗅觉敏锐,马上停止前进,进驻两个村庄挖掘工事固守。解放军还是老战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3、8两纵猛攻土山集守军18旅,4纵阻击大义集增援。胡琏的18旅顽强守住土山集,经过3天激战,重创3、8两纵,同时大义集的11旅及时出击,打垮4纵阻击,猛烈攻击3纵后方,华野见势不好,迅速撤退。解放军伤亡4413人,11师伤亡3千多人。 在20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最出色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一部雄壮的历史画卷。在人们的印象中,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中共军队,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都好像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实际上,中共军队的败仗数不胜数,下面说的10大败仗,有的是因为中共军队的实力太弱,有的是因为战略判断失误,有的是因为过于轻敌。

1.金门之战

1949年10月下旬,中共第3野战军下属的第10兵团28军对金门发起登陆作战。由于过于轻敌,加上没有仔细勘察金门的地形和国民党军队的守备力量,在3天的时间内,登上金门的约1万名中共军队全军覆灭。5千多人战死,其余全部被俘,此役是国共内战中,中共军队遭受的最惨重的失败。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