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22:34 字数作文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字数作文

篇一:不忮不求

一、不忮不求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①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②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③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

[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①忮(zhì至):忌恨,嫉妒。

②侔(món牟):齐,等。埒(1iè劣):相等。句谓:功名事业相当。权势地位均等的人。

③穿窬(yú俞):指盗窃的行为。穿,穿壁;窬,逾墙。

二、“不忮不求”

白子超

子罕篇载: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衣,动词穿着。敝,破旧。缊,乱麻,乱丝。狐貉,指狐皮袍、貉皮袍。“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诗经?邶风?雄雉》的最后两句。忮,嫉妒,忌恨,伤害;“忮者,嫉人之有而欲害之也”。求,贪求;“求者,耻己之无而欲取之也”。臧,善,好。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不嫉妒,不贪求,干什么都不会不好。是,代词,表近指,此,这。道,指行事的原则、方式、方法。

自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出版以后,多年来对此章的翻译都基本相同,应该说不够顺畅,有些疙疙瘩瘩。杨先生的译文如下:孔子说道:“穿着破烂的旧丝棉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的人一道站着,不觉得惭愧的,恐怕只有仲由罢!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会好?’”子路听了,便老念着这两句诗。孔子又道:“仅仅这个样子,怎么能够好得起来?”

唯独古棣先生在《论语译说》中强调,子路一辈子记诵那两句诗,但最终并没有得到好报,所以孔子说“是道也,何足以臧”,同时断定孔子的话是在子路死后说的。这一见解值得重视。

愚以为,读顺此章,应分三个层次。首先,孔子闻子路死讯后称赞他贫贱不能移的品质。其次,在座的弟子附和老师的话,也称赞子路,说他一辈子记诵“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里,不应认为这两句诗是孔子引用的。杨伯峻、钱穆等许多著名学者以为这两句诗是孔子所说,结果造成全文的不通顺。再次,孔子就弟子们的话发表评论,说仅仅记诵诗句不足以保证有好结果。这个评论有两层含义,一是启发、教育在座的弟子,这是主要的;二是话中有话,委婉地批评子路。孔子一直认为,“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篇)。子路未入室的例证之一是,当年在陈蔡绝粮,“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卫灵公篇)特殊穷困环境下子路未能一贯心静如水。子路参与卫国内乱而死,孔子固然悲痛,但似乎并不认为他死得其所。

根据以上分析,拙文将此章文字翻译如下:孔子说:“穿着破旧的麻布袍子,与穿着狐皮貉皮袍子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大概只有仲由吧!”(在座的弟子们说)子路一生都在记诵“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诗。孔子说:“这样的方式方法,怎么能够保证有好结果?”

孔子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忮不求”不仅要记在头脑,挂在嘴边,而且要化于心灵,融于血肉;君子不能遇事才想到以它为标准,而应时时、处处、事事自然地近乎本能地表现出来。子路固然没有做到,可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就是孔子本人,也是在经过“不惑”“知天命”“耳顺”才逐步做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已是人生的化境,自然不在话下。

三、曾国藩忮求诗两首

不忮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己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骛。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幽明丛垢忌,乖气相回互。重者灾汝躬,轻亦减汝祚。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悟。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不求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忲。岁燠有时寒,月明有时晦。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邃憝。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而况处夷涂,奚事中嗟忾。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相终古,曾不愿乎外。 四、1-雄雉于飞,泄(yì)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yí)伊阻。

雉,野鸡,此处妇人见雄雉而思其夫。泄泄,同洩洩,展开翅膀舒缓飞翔的样子。之,指丈夫。诒,通贻,给予。自予,自找的意思。伊,是,这个,阻,忧患。自怡伊阻,自取烦恼的意思。雄野鸡在天空飞翔,自在舒畅,我思念的这个人,(在外奔波),是他自取烦恼啊。朱熹《集传》:“妇人以其君子从役于外,故言雄雉之飞缓自得如此,而我之所思者,乃从役于外,而自遗阻隔也。”

2-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展,诚实。雄野鸡在天空飞翔,鸣声忽上忽下。这个老实的人啊,实在是让我思念的劳苦啊。 3-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瞻,看。悠悠我思,形容思念之长久。云,语助词,无义。云,语助词,无义。看那日月交替更迭,我的思念是无穷无尽。道路远长,何时他才能回来?

4-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

百,凡是。君子,指贵族阶层中的人。百尔君子,意思是凡是男人。德行,指道德品行,这里的德行,应是指安分守已的行为态度。忮,忌恨。求,贪求。臧,善,好。王先谦《集疏》:“何有不臧,犹言无往不利。” 凡是男人,都不知道修养品行,安分守已。如果不忌恨,不贪求,做什么会不好呢?这句意思就是丈夫久役不归,就是因为有所忮求的缘故。如果修其德行,无所忮求,安分守已,做什么都不会没有好结果,即无往而不利。

五、虽然看完了我还是不知道到这诗写的是什么,但是为了以后能看懂,先转过来吧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注释:泄泄:缓飞貌。诒(音怡):通贻,遗留。伊:作语助

展:诚实。云:作语助。曷(音何):何,何时。

百尔君子:汝众君子。忮(音至):忌恨,害也。臧(音脏):善。

看了原诗和注释后,对“妻子怀念远役在外的丈夫”这样的主题概括,可以认同吗?如果仅就个别段落来看,确实可以这样理解,但全篇整体上的意象,似乎并不那么简单。朱光潜在他的《诗论》中以为,民间诗的传统技巧“最显而易见的是文字游戏。”闻一多也说:“古人说话不直说,爱拐弯……越是重要的话,就越不直说”。那么我们读诗的人该怎样呢?朱以为也要带有几分游戏性(好像我们小时“逮猫猫”一样),一旦找到诗中的隐语或言外之意,便会有格外的欢欣;闻则更直说,读古诗要“取其多义,而不要拘定其某一义”。 依上说,“诒”果真是“贻”的通假吗?“阻”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险恶之处?不通之处?还是像有的译文里说的是指“忧伤”?“我的怀念呀,独自留下啊忧伤”。这样说的通吗?第二章里的“展矣”,如按注释理解成“诚实的”丈夫,应该是靠得住了,怎么还会“实劳我心”呢?说“撒谎的”还差不多。最后一章“不忮不求”的“忮”,解成忌恨的话,那么全句就可理解成“不忌恨不贪求的话,怎会去做不善的缺德事”。忌恨谁?为什么忌恨?贪求什么?不知道。这事跟她丈夫是什么关系?跟她的怀念又是什么关系?她的丈夫如只是在服役,骂骂役使她老公干缺德事的人也就罢了,为什么连老公一起骂了进去?看到这里,不禁大笑:却原来“男人都不

是好东西”,出处在这里呀。百代以下,“君子”们还真就没一点进步,跟老祖宗一个德行,招骂。 理解这首诗,其实应该在最后一章上下功夫,因为主题在这里,诗旨在这里,而前面的“悠悠我思”,只是为最后的开骂做铺垫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所“忮”所“求”,既是诗中所有情感产生的起因,那

么了解了“忮”与“求”的内容,前面的一切也就都好理解了。

“求” 译为“贪求”,易解。所有的恶,都可以从贪上生发出来,“不臧”就是恶。怎样解“忮”?解作“忌恨”,那便只限于私人之间的恩怨。但显然,“百尔君子”旷日持久的群体性争斗,用忌恨来解释是说不通的。 查典,“忮”本义原有强悍、凶狠的意思。《集韵》:疆也。《说文》:狠也。《庄子.齐物论》:大勇不忮。意思可解成:真有勇气的人,不会像街上的小混混那样刻意地摆出一副狠巴巴的样子来,动不动就

发飙要给你脸子看。

如果按照这样一种字义去理解,那么全篇的意象就统一起来了。战争是最大的暴力,暴力的本质属性是以

强凌弱,狠毒凶残。非正义的暴力正是最大的“不臧”。这是丈夫久不能归家的根本原因。

“春秋无义战”,打来打去,只是为了贪求更大的领地和更多的财富。自平王东迁,周室衰败,五霸继起,上百个封国,在相互间无止无休的征伐、争斗中被吞并,最后只剩了战国七雄。这一段绵延几百年的战乱史,自然会在我们民族文化源头的《诗经》里有所反映。邶风《雄雉》出自邶国,在今河南汤阴,是周封殷商后人的属地,也是岳武穆的老家。这首历史上不是最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反战诗,如译成英文,在现在的美国妇女中,应该也会引起很多的联想和共鸣:

你看看你们这些总统、国防部长、国会议员,你们怎么就不懂基本的人类道德呢?一个个冠冕堂皇地打着“民主、自由、解放、反恐”的旗号,俨然正人君子的模样,德行!自诩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地球警察,人类的救星,其实,没一个好东西!如果不是仗着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力,不贪求中东的石油和全球霸权,何至于要用兵几十万远征伊拉克,让3000多美国青年命丧异国,3万多缺胳膊少腿的丈夫回国让我们伺候?更别说50多万死亡,200多万流离失所的伊拉克人了。缺德啊!

孔子说《诗》“温柔敦厚”,其实“诗三百”里骂人的诗还真不少,只是骂的比较有技巧,拐着弯地骂罢了。但这首诗,明显地是指着鼻子骂,太气人啦。

为什么这么说?看公野鸡的样子就知道了。“泄泄其羽”啊,“上下其音”啊。“展”的很呢。“展”:《扬子.方言》说:荆吴淮汭之间,谓信曰展。也就是说大半个中国当时的土话都把“诚信”叫“展”,这样看来,把“展矣君

子”解作“老实头的丈夫,你实在是让我担心啊”或者解成“确实啊老公,你实在让我操心啊”。都是成立的了。但结合上下文,我到觉得从另一义上去理解更贴切些。《国语.晋语》上说:侈必展。《说文》上解释:自多以陵人曰侈。这样转一圈,我们再来理解“展”在这首诗中的含义,是不是有“摆谱”的、“拽得不轻”的意思?“信誓旦旦的君子,才实在更叫人担心啊!”

一只自傲自得的公野鸡,舒展着炫丽斑斓的翅羽,无视于人的存在,缓缓地从你眼前飞过,一边飞还一边忽高忽低地扯着嗓子鸣叫,宣示着它凌驾于野的自在优越,吃定了你拿它没奈何似的。这样的嘴脸,我们见过的还少吗?气人不气人?对于手无寸铁的老少妇孺,平民百姓来说,那些耀武扬威盛气凌人的大兵们或大官们,自古至今,不都是“展”得不轻的一个鸟样吗?

比兴之兴,用闻一多的说法,“兴”就是隐语。这诗里借“雄雉”起兴,象征着什么,许多译文没有给出个说法来,就因为漂亮的公野鸡如果说象征着“诚实的君子”,那么第四章里,诗人就不会把老公给一并骂进去了。前面说他诚实,后面又骂他缺德,实在是没有道理啊。

之所以连他一块骂,就因为他自以为出征是值得自傲的事,自觉自愿的去做那不义的勾当,杀伐攫取,以此为荣,且说走就走,拍拍屁股就不见影了,可气不可气?他越是敢干,越可能死得快,也就越让人担心,且又不知他是死是活,你说她怎么不“实劳我心”呢?

还因为,可以想象:出征时,说好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一定可班师凯旋的,“展”嘛。可结果呢?却久久不见人回来,连个音信也没有。那种被欺骗被遗弃的感觉,那种由失望而来的沮丧,怎不叫人气急败坏?麦帅当年那番指日可饮马鸭绿江边,让美国大兵“感恩节”回家啃火鸡的大话,后来招世人痛骂那是肯定的,中国人骂,美国人也骂。他的作秀,活脱脱便是个这样的“雄雉”。

话再说回来,开篇所说“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解作“我心里的那份怀念啊,从失望时起就分外沮丧”,应比较更符合诗人原意。正是这样一个情绪上的根本转折,才有了“悠悠我思”。且“诒”之一字,《说文》里明明有“相欺诒也”的说法。《史记.项羽本纪》里:“项羽遗失道,田父诒之曰:左。乃陷大泽中”。说得就是项羽上了农夫“诒之”的当。诒之一字,既然可不作“遗留”解,那么“阻”也就不用硬译作“忧伤”了,完全可以把它看做“沮”的通假,如此一来,全句通,全篇也通了。

第三章的意思,浅近明白。女主人公劳心不已,无奈之中,只有苦苦地怅望天际,日复一日,只见日落月升,远方的路上,却总也见不到一点归师的影子。什么时候才能盼到丈夫回来?由失望而绝望,她自然要在下面愤而开骂了。

她的丈夫是个“君子”,那时指有身份的贵族。上层社会的主流精英,自有“展”的资格和本钱。她本人作为一个上流社会的妇女,不只是一味的怀念、忧伤,停留在感性的层面,比较起来更有见识,有理性,才能看出“展”之必失德的道理,也才能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切罪恶的根源在于“忮”和“求”,并毫不留情的把老公所属的那个阶层一并骂了进去。也因为她的教养和她对夫君的情份,骂中既有规劝,也有保留,算是给老公留了一点面子,也给自己留了一线希望---浪子回头。“君子”能听得到吗?

有人说,这诗也可以拿来讽喻当今大大小小的贪官。仔细品味,此言不差。

篇二:《国风·邶风·雄雉》

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注释

①雉(Zhi):野鸡。②泄泄:慢慢飞的样子。③詒:同“贻’, 遗留、伊:语气助同,没有实义。阻:隔离。④展:诚实。⑤云: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 ⑥百:全部,所有。⑦忮(zhi):嫉妒。求:贪心。⑧臧:善,好。

诗歌版译文:

雄雉飞在遥遥的远方,

羽翅舒展真漂亮。

我朝思暮想的人儿啊,

愁思绵绵音信渺茫。

雄雉飞在遥遥的远方,

四处响起他的欢唱。

诚实可爱的人儿啊,

无尽相思使我心伤。

遥望太阳和月亮,

思念悠悠天地长。

路途漫漫多遥远,

何时能回我身旁?。

天下君子多又多,

不知他们德行又如何。

你不嫉妒不贪心,

万事何不结善果?

押韵版译文

雄野鸡飞向远方,

缓缓扇动花翅膀。

我心怀念远行人,

阻隔独自守空房。

雄野鸡飞向远方,

四处响起叫欢唱。

诚实可爱的亲人,

思念悲苦我的心。

遥望大阳和月亮,

思念悠悠天地长。

路途漫漫多遥远,

何时才能返故乡。

君子老爷多又多,

不知什么是德行。

不去害人不贪婪,

为何没有好结果。

赏析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夫君人,死是夫君鬼。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循着这条既定的轨迹往前走,走得惯了,成了传统,成了心理习惯,就不会再去想东想西,而是安于现状,习惯成自然。

我们现在常说,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正如没有灵魂的肉体,注定要死亡。或名存实亡。这不过是今天的观念。我们很难设想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人们是怎么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

其实,事情完全可以颠倒过来:没有爱情也可以结婚成家,也就是先结婚后恋爱,这样的关系或许更加稳定。结婚按照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进行,新郎新娘未曾谋面就进了洞房,没有任何挑选和商讨的余地。两人朝夕相处,耳鬓厮摩,不断磨合,渐入佳境,产生出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恋情来。

考虑到这样的实际生存状态,完全可以说,前代流传下来的征夫怨妇表达思念的歌,便是一类特殊的情诗。先人们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特殊的依恋之情。

特殊就特殊在它不似纯情的少男少女的恋情。少年不识愁知味,天真烂漫确乎可贵可爱,但却少了几分厚度和深度,难以经得起生活中的坎坷、甚至油盐柴米的琐碎的考验。浪漫天真的激情消退之后,便是赤裸直露的生活现实,反差强烈得让人难以接受。征夫怨妇的恋情,恰好把这个过程颠倒了过来。经历过坎坷波折、琐屑沉闷、平淡无奇之后,才发现由此产生的依恋竟会强烈地爆发出来。朝夕相处的体验,为思念中的想象提供了无数的触媒和内涵,

因此坚实而厚重。分别越久,思念和想象就越强烈, 也越加确信情感和心灵的归依。 这样来读征夫怨妇的诗,可能就进入了其境界。

篇三:毛概作业

一,表人

孟子 礼义由贤者出

二,表事

史记张释之传,帝由是奇释之。

孟子 何由知吾可也?

三,表时间

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至于今,百有余岁。

3从字之用法

一,表方所 史记张释之传,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封上所问禽兽簿甚悉。又有一人从桥下走出。

西南夷传 博望侯张骞.....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人市。

淮南王传, 欲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从东方来,呼曰:南越兵入界。 高帝纪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二,表人

史记司马相如传 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第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汉书高帝纪 陈余亦怨羽独不王已,从田荣借助兵,

三,表随从

史记晋世家 毛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

汉书儒林传 梁项生从田何受易 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梁丘贺从太中大夫京房受易。 其先夏侯都尉从济南张生受尚书。

汉书 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

延书云: 当从孟喜问易。

介词(于)之用法用同於

书舜典 四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柴望祀于山川。

易 介于又

二,用同以参看于字用法十四用同(以)

左传宣十二 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于亦以也,互交耳。

书盘庚 历告尔百姓于朕志

尧典 舜让于德。

康诰 惟予兹不于我政人得罪。

酒诰 听朕教汝于棐民彝。

竦孟讽谏诗 乃眷南头授汉于京。

三,用同(爲)

孟子万章 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实为予治也。

介词(用)之用法

一,表所用(等于口语之拿)

汉书张禹传 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

杨恽传 不当后用此为让议也。

史记佞幸传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然颇用材能自进。

二,表所因

谷梁传桓十五 何用见其未易灾之余而尝也?

礼记礼运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史记李广传 广.....用善射首虏多,为郎骑常侍。 越世家 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 。 游侠传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诗雄雉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谷梁传莊六年 何用弗受?

三,表所用之宾格或名义

史记张耳陈余传 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 里中。 四,表领率

史记大宛传 郁成窥知申生军日少,晨用三千人攻戮申生等。 介词(因)之用法

一,用同(以)或(为) 史记卫青传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汉书王商传 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二,表凭借(可译为由)

赵策 今令臣食肉炊桂,因鬼见帝。

史记酷吏传 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 三,用同口语之(就)

史记尉佗传 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 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

四,表(趁及)

汉书赵充国传 急因天时大利,吏士锐气,以十二月击先零羌。 冶金122班 2120121523 朱任飞

篇四:文化经典选做题练习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做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衣敝缊袍①,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②’”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论语·子罕》)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注】①敝缊袍:破棉袍。②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出自《诗经》,不嫉恨,不贪求,怎么不心安呢?忮(zhì),嫉恨。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的主要含意及其所体现的思想,并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孔子说:“穿着破旧的棉袍子,同那穿着狐貉皮衣的人站在一起却不觉得可耻,恐怕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不心安理得呢?’”子路听说后经常吟诵这两句诗。孔子说:“这的确是做人的原则,但仅仅这样,怎么足以心安呢?”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这两段文字体现的思想是孔子告诫弟子不要追求外在的虚荣。换而言之,只有内在的精神境界才是最值得在意的。子路是闻道而勇于实践的。他能穿着破旧衣服而从容自若,那自然是因为他真正做到了“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求(别人的物质享受)。换而言之,他把对外在的追求,成功地转移到对内在的追求上了,是一个内心自信的君子。要知道,一个人穿着破旧衣服,和穿裘皮大衣的人在一起,也很自然随意,这并不容易做到。最起码也是一种“特立独行”。而现在很多小孩,追名牌,赶时髦,攀比虚荣,应该要学学子路的随意坦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 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庖丁解牛》)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读这两段文字,等于观赏了两场艺术表演。你觉得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你更欣赏哪一场?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解牛与画竹的过程都需要排除一切干扰,用心完成,干脆利落;②都达到一种艺术境界,技法娴熟,给人以美的享受。

更欣赏:

角度一:更欣赏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熟能生巧,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艺术境界,并给人以追求生命(精神)自由的人生启示。

角度二:更欣赏文与可画竹,仔细观察, 整体构思,胸有成竹,重视灵感,一气呵成,这是一切艺术创作乃至我们的写作所要讲求的原则。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②“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弟子规》 ③“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稼种植之谓也。务本莫贵于孝。” ——《吕氏春秋》

(1)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美德中,孝亲敬老美德更是其精髓。从以上几则关于孝亲敬老的论述中,简要概括弘扬孝道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孝亲敬老的传统,试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立身;齐家;治国。

(2)对中华传统孝亲敬老文化,应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发展创新。如传统孝亲敬老文化中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父母辞世,要“守孝三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男婚女嫁,要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以及君对臣、官对民、父母对儿女的绝对专权等等糟粕,应一律摒弃,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建设新的孝亲敬老文化,以适应协调代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需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老子》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菜根谭》

上面两段文字在如何对待他人方面共同阐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了。

※【答案讲评】(1)两段文字都认为我们对待他人要以诚相待,即使是不善不信之人。(2)这一观点在我们进行人际交往、待人接物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告诫我们不论对方是否善良或诚信,都要求自己时刻向善并以诚待人,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无疑具有积极(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作用,并可能感化他人,引导其向善,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但因为现实中社会成员复杂,所以我们在信奉这样理想的人生信条之时,也要注意慧眼识人,以免上当受骗、让自己的善良为小人所利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论语·泰伯第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从生产关系的转化、权力的转移上来看都与孔子所崇尚的“周礼”大相径庭。孔子所在的鲁国早已被“三家”专权,士大夫越级行使着诸侯的权力,“三家”的家臣们也不同程度地把持着士大夫的权力,这种以下凌上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孔子希望当权者回归到自己的权力范围以内,不要越级把持不属于自己的更高权力。

而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理解是:“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这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谁的活儿谁操心,这样的话,大家合起来才是一盘棋。”对待工作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无论是份内的工作还是份外工作,我们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对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

(1)请你根据上述时代背景,判断于丹教授的理解是否准确并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现代企业的管理精神,谈谈你对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不准确。由“在其位,谋其政”推不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隐含前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不谋不在其位之政”。于丹抛开了历史语境,没有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孔子是针对什么政治现实才说出这句话的。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琢磨属于那个职位的权力!“谋”本为“谋划,谋求”,而不是“做”;“政”本为“政治,政事,政权”,而不是“工作,事”。“谋政”,《论语》特指“谋求权力”,于丹理解成日常泛指的“做事,做工作”。(若答“准确”,言之成理也可)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说从政者不应当谋求非本分的上位权力,是针对当时那个特定政治环境和特定政治群体而言,并不适用于普通民众。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永远是积极入世的,永远要以天下为己任,讲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孔子的弟子尽管大多出身平民,但

也大多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这正是“不在其位,必谋其政”的体现。要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现代企业工作的员工,固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决不能提倡自私和“本位主义”,“各人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安于本分,埋头分工,少管闲事,不顾合作”的岗位本分规范只会抹杀现代企业职员的“高位思考”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员工既各自独立、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紧密团结,而这种现代企业管理精神恰恰是要求“不在其位,必谋其政”的。(大意正确即可)

六、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段似实而虚的描述:

“今子(惠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游》)

惠子有一棵大树,因它长得不合规矩而以为无用。但在庄子看来,大树既成大树,就让它在“无何有”“广莫”的旷野自由生长,人徜徉或躺卧树下,可做精神上的“逍遥”,而大树也不会有遭受砍伐的“困苦

(1)文中的“大树”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给你怎样的启悟?请结合“逍遥游”的思想进行探讨。(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指看似无用却堪为大用的事物。

(2)答案要点:庄子对于器用的无用之大用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不求为现世所用,而求“逍遥游”,实现物我的超越;庄子超越物类而“逍遥游”的人生态度,是随顺自然而进入一种精神自在境界的表现;等。(谈好一种启悟即可)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深意的《诗经》了。

【注】①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句大意是:君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要切磋琢磨。

(1)与孔子交谈,子贡是怎样得到修身启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一成语概括子贡的学习之法,并结合文意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子贡说:"人虽然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虽然富有,却不傲慢自大.怎么样?"子贡的心得很了不起.但孔子并没有打高分,只是说:"还可以,比不上贫穷的人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却有崇尚礼节的了".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答案讲评】(1)子贡感悟到孔子的言论境界更高远,他的安贫乐道、为富好礼的处世态度就含有儒家修身养性而达至社会大同的意思。

(2)答案要点:概括:举一反三(告往知来)的学习之法。认识:学习要善思会学,能迁移已知,由浅入深,推知新内容,悟得高境界等。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明代《泰山志》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孔子首创登临泰山而有所考察学习的先河。从《孟子·尽心上》里可窥孔子当时登山时的心得。

《孟子·尽心上》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 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所以对于看过大海的人别 的水流难以吸引他了,对于曾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别的言论难以吸引他了。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壮阔的波澜。日月都有光辉,小缝隙都能照进去。流水这东西,不充满水坑就不会流走,君子有志于大道,没有一定成就不会通达。

(1)孔子登山的心得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就孔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的说法,谈谈你的感悟。(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心得:所登越高,所见越远;所见既广,所知则深;学于圣人,修为已高;兴如波澜,蔚为大观;明如光辉,无不洞耀;道当累进,通明自得等等。(不少于4点)

(2)感悟角度:波澜起伏、新陈替代、波涌无穷等等。

九.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对管仲这个人物有怎样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而不必拘于小信。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

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译文:

(1)孔子说:“学生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也要尊重长上,说话要谨慎,言行要一致,要广泛关心爱护众人,要多与有仁德的人接近。做完事后还有时间和精力,就要抓紧时间阅读诗书六艺的书。”

(2)子夏说:“尊崇贤人轻视女色;服侍父母能竭尽他的全力;效劳国君能献出他的身体;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即使没有学礼,我必定说他学礼了呀。”

※【答案讲评】孔子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这表明,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我们今天狠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种理念是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致的。

篇五:易经知识

64《傅佩荣详解易经64卦》(上) “易”有三个定义:第一是变化;第二是不易;第三是易简。(易--乾卦:时间、创造力 简--坤卦:空间、承受力)

乾 震 坎 艮

父亲 长男 中男 少男

坤 巽 离 兑

母亲 长女 中女 少女

记忆口诀:

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 艮覆(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乾为天(为父 为首 为马 为刚健)

坤为地(为母 为腹 为牛 为顺从)

震为雷(为长男 为足 为龙 为行动)

巽为风(为长女 为股 为鸡 为顺利)

坎为水(为中男 为耳朵 为猪 为坎陷)

离为火(为中女 为眼睛 为雉(野鸡) 为附丽)

艮为山(为少男 为手 为狗 为阻止)

兑为泽(为少女 为口 为羊 为喜悦)

学易经先讲下后讲上,先看下卦后看上卦。

彖tuan 彖传是对于卦辞做一个扼要的介绍 它分上下

大象-整个卦 小象-每个爻 象传就是对于卦的意思跟爻辞加以解释

十翼

彖传(上、下)

象传(上、下)

系辞传(上、下)

文言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卦序歌:

乾坤屯(zhun)蒙需讼师

比小蓄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易经里面有16个卦是两个字的)

蛊临观兮噬嗑(he)贲(bi)

剥复无妄大蓄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jian)解损益夬(guai)姤(gou)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所以你不能够只是看说他说什么话,你真的是只看到周文王的解释,那你就受到限制了,你最好能够回到原始的那个象,地在上山在下,你也看到很多小动物都有一些仓皇失措。那你真要小心,它恐怕真的是地在上山在下了,逃命为先,这就是一个例子。(谦卦)

爻的当位:

初、三、五属刚位 适合阳爻

二、四、上属柔位 适合阴爻

乘与承:

以位而言,上对下为“乘”,下对上为“承”。

阳乘阴,阴承阳,为佳;反之则为不顺。

乾卦九三爻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占验之辞: “厉害”代表危险

“无咎”代表没有灾难

元--代表创始、顺承、开始

亨--通达

利--适宜,适合做什么事

贞--正固,意思就是你坚持走在正路上面

得就是吉,失就是凶

悔代表懊恼,悔者愧于内

吝者羞于外,吝代表困难

咎代表灾难

厉代表危险

孚代表诚信

无咎是善补过

勿用代表不可以有为

所以我们今天学易经的时候,要记得一个原则,你所看到的易经的卦辞、爻辞都是答案,你就要找理由。我们平常从小念书,都是老师教你找答案,数学给你一个题目,叫你把答案写出来。学易经倒过来、相反了,就是先给你答案,再找理由,各位经过八次上课,能够把每一个卦为什么讲这句话的理由找出来,你就毕业了。

卦序卦名 主爻 理由

1 乾为天 九五 位中且正 自强不息

2 坤为地 六五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厚德载物

3 水雷屯 初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创业维艰

4 山水蒙 九二 位中而应 草创启蒙 蒙以养正

5 水天需 九五 位中且正 守时待命

6 天水讼 九五 位中且正 做事谋始

7 地水师 九二 单一阳爻 师出有名、纵横天下

8 水地比 九五 单一阳爻 舍逆取顺

9 风天小畜 六四 单一阴爻 以小蓄大

10 天泽履 六三 单一阴爻 以礼待人

11 地天泰 六五 位中,中胜于正 天地交融

12 天地否 九五 位中且正 否极泰来

13 天火同人 六二 单一阴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14 火天大有 六五 单一阴爻 顺天休命

15 地山谦 九三 单一阳爻 卑以自救

16 雷地豫 九四 单一阳爻 守正不阿

17 泽雷随 初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随顺时势

18 山风蛊 上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拨乱反正

19 地泽临 九二 位中且正 施比受有福

20 风地观 九五 位中且正 察人观己

21 火雷噬嗑 六五 位中,中胜于正 丛林法则割喉竞争 (he)

22 山火贲 九五 位中且正 人文化成

23 山地剥 上九 单一阳爻 顺势而止

24 地雷复 初九 单一阳爻 剥极则复顺势而行

25 天雷无妄 初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内外兼修

26 山天大畜 上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大有作为

27 山雷颐 初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自力更生

28 泽风大过 九三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自处之道

29 坎为水 九五 位中且正 防范于未然

30 离为火 六二 位中且正 化成天下

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用乾卦来看。

乾卦对万物都有利,不会只对一种有利。

用九只能用在乾坤

用六只能用在坤卦

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六爻皆变叫做变卦

易经卦与卦之间的关系:非覆即变(连在一起两个卦) 非综即错

后天八卦图

正南 朱雀

离(火)

巽(木) 坤(土)

正东 震(木) 兑(金) 正西 白虎

青龙

艮(土) 乾(金)

坎(水)

正北 玄武

古代的上衣成为衣,裤子成为裳。

邑-郊-野

互卦。

这个元只有在乾卦可以翻译成创始,在别的地方只能翻译成开始。

坎卦的象征:为忧心忡忡、为血卦

为桎梏 、 为陷阱

为强盗。

先天八卦:趋吉避凶

后天八卦:五行相生相克

中间的位置是指二和五。

本卦--之卦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