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麦盖提县刀郎文化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6:26 字数作文
麦盖提县刀郎文化介绍字数作文

篇一:刀郎人及刀郎文化简介

刀郎人及刀郎文化简介

一、刀郎人的来源

关于刀郎人的来源,学术界主要有“塔里木土著说”、“回纥说”、“蒙古说”、“混成说”四种。其中持“蒙古说”的人最多,原因是:1、确指“刀郎”为叶儿羌河流域人群的记载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而且指明在今阿瓦提县至麦盖提县一带,刀郎人自称“蒙兀尔”人(即蒙古人)

当时刀郎人生活在沿河的胡杨林和荒草中,至今还能见到他们留下的坟墓和住地遗址。19世纪欧洲旅行家留下的文献中记述,“刀郎人依然穿着稍微改变了的蒙古式衣服,长袍宽襟,长筒皮靴,圆面高颚,尤其妇女依然保持着蒙古人的面貌,他们没有像突厥人那样过多的浓厚的胡须”,“刀郎人个高,体形粗壮,外貌像蒙古人”,后来的一些学者也这样记述。必须说明的是,现今的刀郎人面貌特征已经很不明显了,因为他们走出森林荒原后,与其他维吾尔人逐渐融合了。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刀郎”的称谓,起源于蒙古杜格拉特部的名称(杜格拉特简称杜拉,转音为多兰、多浪、刀郎等),杜格拉特部是突厥化了的蒙古族(操突厥语),15世纪驻于阿克苏。2、末发现早于14世纪的古墓、古迹,早于18世纪中叶的文献记载,而且到18世纪刀郎地区还人烟稀少,清政府只得从周边地区移民来垦荒耕种。3、刀郎文化中有浓厚的蒙古文化成分。4、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平观察叶尔羌河

南岸原始胡杨林中刀郎古墓中人骨头后,认为是蒙古人种。

12世纪,蒙古人兴起于漠北高原,13世纪疆域发展到了中亚、西亚和东欧,建立了蒙元帝国。南疆及中亚大片地区,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死后,蒙古宗王争权夺利,形成了长期的武力争斗。为了避免战乱和宗王们的奴役,人们纷纷外逃,尤其那些身为奴隶的人和难民。叶尔羌河下游平原荒无人烟和大漠胡杨林,有各种飞禽走兽,河沼中有鱼类水生动物,是狩猎的理想之地,自然成了他们栖身和生存的好地方。在漫长的岁月中,刀郎人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胡杨林中渔猎游牧,或从事简单的种植,生活非常艰难,牺牲很大。在闭塞的环境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18世纪中期,在清政府屯垦政策的召引下,开始迁出森林荒野,向四周扩散,从事农耕生产,与维吾尔人相融合,成为了刀郎维吾尔人。现在,东到巴州的尉犁县,西到喀什地区的岳普湖县,南到和田地区,北到伊犁州,都有刀郎人的后裔。

二、刀郎人的特征

1、习于迁徙流浪。刀郎人是贫苦下层人,无固定财产和房宅,以狩猎游牧为生,惯于吃苦耐劳,因此在政治压力和环境所迫时,他们便寻迁新的生活居地。他们随遇而安,用树木、芦苇建造简单的房屋或地窝子。刀郎人外出不带干粮,只带小型猎具,饥饿时捕捉野物烧烤而食。由于柴薪极丰,兽肉鱼肉均烧烤而食,省却了锅灶之烦,且随处可餐。

2、特别能吃困耐劳。刀郎人本是社会下层劳苦人民,加之

流浪到荒野丛林,几乎退到原始社会,为了生存,只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远离等级社会,宗教影响也小得多,妇女也和男子一样参加各种劳动和社会活动,男女一起纵情歌舞,比别处妇女开朗爽快得多。

3、具有兼容和团结的禀性。在刀郎人的形成过程中,吸纳了各地的受苦人,大家同命相怜,因此虽互不认识却格外亲切,而且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也只有人多力量才大。他们和衷共济,互相帮助,团结奋斗,才能生活下去。在长期的互助生存中,形成了善良、仁慈的品行。

4、对敌人同仇敌忾,对部落英烈永远崇敬。阿瓦提县的刀郎古墓中有一处称“艾合坦木布祖尔尕赫”。艾合坦木是刀郎人首领,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在与分裂国家入侵刀郎人家园的敌人准葛尔部押到叶尔羌河北岸一高地集体杀害。他们的壮举受到了各地刀郎人及正义人们的敬佩,他们的墓地被后人称作“布祖尔尕赫”(陵园)而非“麻扎”(基地),他们集体被杀的高地至今仍叫做“巴希阿勒吾其”(杀头的地方)。每年回历8月初一到十五,从喀什、莎车、麦盖提、巴楚、阿克苏、乌什和县内来的人在这里守夜祈祷,直到现今,阿瓦提、巴楚的刀郎人都自愿为之守墓,也直到现今。

5、刀郎人勇武豪爽,热爱生活,同时又不忘先祖的艰辛和悲惨。他们继承先民原始、粗狂的音乐舞蹈,从森林大漠的启示中产生艺术灵感,结合“忆苦”式的悲剧意识,创造了独特风格,富有生活气息的“刀郎木卡姆”音乐舞蹈和集歌、舞、乐、游戏于

一体的“刀郎麦西热甫”,成为了刀郎文化的代表。

6、刀郎人诙谐乐观。刀郎人生活在森林荒野,生活十分艰辛,承受的生活压力很大,在长期的应对中,他们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笑对人生,以苦为乐,乐观处世,将困苦化为一种乐趣,这就是诙谐。刀郎人一切活动都被娱乐化、艺术化,都带上了喜庆的色彩。在刀郎地区长期生活,对这一点体会非常深刻,这是刀郎人特别突出的性格特征。

三、刀郎文化特征

刀郎人是蒙古及维吾尔民族融合而成,因此就融合了漠北突厥文化、蒙古文化、塔里木土著文化。刀郎人几百年渔猎游牧,又有二百余年的农耕,因此刀郎文化中既有牧猎文化的成分,也有农耕文化的成分。

1、刀郎文化主要表现在民间,很少有典籍记载。民间文化是和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的。“刀郎木卡姆”就是流行在刀郎地区的民间曲艺,歌词也是不固定的民歌。生活在森林荒原的刀郎人饱尝孤寂之苦,音乐舞蹈成了他们倾诉、交流感情和自我慰籍的最好方式。“刀郎木卡姆”在民间被称为“巴亚宛”,含戈壁、荒原、辽阔之意,是刀郎人由自己的生存空间产生的感触而倾意的名称。刀郎人在远处拉运柴禾时,放牧时,打场时,当独自一人感到孤独或悲伤时,都要放声唱巴亚宛。

“刀郎麦西热甫”也是流行在刀郎地区的群众娱乐活动。唱刀郎木卡姆套曲,奏刀郎乐器,跳刀郎舞,并在其间穿插“朴塔”、“告诫”等游戏,或表演一些文娱节目,使之热烈诙谐。演奏的乐器主

要有刀郎热西瓦甫、卡龙、爱捷克琴和达甫手鼓,音色富有戈壁荒原的风韵,配合高昂苍劲的唱腔,沉稳、洒脱、豪放的姿态,形成了独特的乐舞氛围,将“刀郎”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木卡姆专家周吉先生说:“因为参加麦西热甫活动能消除疲劳、宣泄情感、广交朋友、娱乐身心,所以刀郎地区的男女老少对它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刀郎人承受过种种苦难,麦西热甫对于他们艰辛、劳碌的生活是最好的补偿”。“无论在哪种场合,刀郎木卡姆表演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即兴性:各部刀郎木卡姆中的短路可长可短,可做不同的反复;歌手们演唱时,都采用以曲度词的方法,只要符合曲调格律,首席达班迪脑中闪出哪一段歌词,就将其填入曲调中演唱,其他人随即跟上。舞者的舞步紧扣音乐的节拍,但众人的动作却因人而异,不规范。”民间习俗中诸如送雪简、过“吐乃克”之夜(如前所述祭祀部落首领),都流传于民间。

2、刀郎乐舞主要是“刀郎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唱词均以表现男女情爱、诉说悲痛苦难、告诫人生哲理为主要内容,歌词高亢、激越,舞姿刚劲、粗狂。就连情歌也不委婉轻柔,仍是高八度的粗狂风格。人们往往将唱巴亚宛称为喊巴亚宛,野性十足,原生态极为明显,“草根性”极强。

3、刀郎文化中有很大成分的蒙古文化和萨满教、袄教遗迹。刀郎人的狩猎、游牧和喜迁徙的习惯,就是蒙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阿瓦提县的刀郎木卡姆中有一部叫做“木哈尔巴亚宛”、“木哈尔”即“蒙兀儿”的变音。“蒙兀儿”即蒙古。演唱时,演唱者往往是哭着唱的,这说明么蒙古文化对刀郎人影响很深,并表现了刀郎人

篇二:倾心打造刀郎文化品牌——麦盖提县推进文化强县纪实

倾心打造刀郎文化品牌——麦盖提县推进文化强县纪实

作者:潘国平 来源:喀什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0日 点击数:

180

青年艺人在刀郎文化大展演舞台上崭露头角。

阳春三月,随着刀郎文化大展演序幕的拉开,麦盖提县在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5月始,每晚百人刀郎麦西热甫的欢快节奏,敲出了麦盖提县长治久安的时代强音。

7月,刀郎风采摄影大赛启动,麦盖提县向中外鸣响了礼炮。

麦盖提县四大班子领导参观刀郎文化民族手工艺品。

麦盖提县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立足“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理念,围绕“刀郎文化”品牌创建,把刀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事业纳入该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专门制定了《麦盖提县保护、传承、弘扬刀郎文化暂行规定》,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并将保护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作为专款使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世代以来,维吾尔“刀郎人”不仅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富于民族和地域特色、绚丽多彩的精神财富——以“刀郎麦

西莱甫”、“刀郎木卡姆”和“刀郎农民画”为代表的“刀郎文化”。麦盖提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授予“中国刀郎麦西莱甫之乡”、“中国刀郎木卡姆之乡”和“中国刀郎农民画之乡”荣誉称号,其中“刀郎麦西莱甫”和“刀郎木卡姆”又先后被联合国、国家文化部评为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刀郎艺人准备登台演出。

“刀郎麦西莱甫”是千百年来“刀郎人”在狩猎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反映“刀郎人”狩猎时粗犷豪放、节奏深沉、动作刚劲有力的民间舞蹈,表现了“刀郎人”刚强、坚毅的性格和充满必胜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源头之一,内容丰富、动听感人,是最具群众性、最富于丰富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刀郎农民画”是“刀郎人”极富生活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优秀成果,是一种带有原始形态的稚拙绘画艺术,是我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她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享誉国内外画坛,并列入了全

国农民画的先进行列。源远流长、陶情冶性的“刀郎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艺术魅力倍受世人青睐。该县每年都举办大型群众性刀郎文化活动,不管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

在经济发展中,该县注入刀郎文化元素,对推进刀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该县看重“刀郎文化”这块金字招牌,将“刀郎文化”打造成麦盖提的“文化名片”和县城

麦盖提县刀郎文化介绍

经济腾飞的引擎,树立文化鲜明的产业品牌。在旅游业发展中,该县坚持依托驰名中外的“刀郎文化”优势,大打“民族文化牌”,充分利用奇异的沙漠景观和神秘的原始胡杨林,让游客在探险的同时领略刀郎文化。同时充分挖掘与旅游产品相关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等,形成了集维吾尔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品尝、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

刀郎文化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激发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弘扬刀郎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使该县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实现了利用文化“软实力”,促进“硬招商”。

刀郎麦西莱甫引来众多摄影爱好者。

为了更好的挖掘、整理刀郎文化资源,该县与新疆社科院共同确定了人文资源开发研究题目,精心创作题材,先后创作出版了《刀郎之魂》、《麦盖提县历史文化》、《刀郎人》、《刀郎农民画》、《人文视野中的刀郎文化》、《刀郎》、《在刀郎舞之乡》等书籍,与新疆电视台联合制作和发行了刀郎木卡姆原生态的VCD、DVD光盘。该县编印的《刀郎之乡、红枣之都、旅游之城——魅力麦盖提》画册,在第八届喀交会上炙手可热。与《中国报道》杂志社合作的专刊将于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面世,届时刀郎之乡麦盖提将会享誉四海。

近年来,麦盖提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刀郎艺人的生产和生活,积极帮助刀郎民间艺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先后将部分民间老艺人纳入到财政供养范筹,每人每月发放300元的生活补助,将部分生产困难的民间老艺人纳入低保,并结合安居富民工程,为他们修建安居房,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按照法定程序成立了刀郎民间艺人协会,目前,共有正式会员50人,会员中有3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代表人,5人为

篇三:刀郎文化2稿

刀郎文化简介

?刀郎?的语意由于译音的原因,有很多叫法,如:?多兰?、?多览?、?多滥?、?多滥葛?、?多猎葛?、?多伦?、?多郎?、?多浪?、?多纳?、?多乃?、?道兰?、?惰兰?、?朵兰?等,但是用较多的还是?刀郎?,经专家及学者考证,其含义是部落群居的意思。4百年前,麦盖提县受叶尔羌河长期自然阻隔,地域相对封闭,但土肥水美,野兽麋集,百禽翱翔,人们按部落分散居住在林木茂密、水草丰美的绿窝子里,以狩猎和放牧为主,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人便自称“刀郎人”。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维吾尔“刀郎人”,不仅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富于民族和地域特色、绚丽多彩的精神财富——以“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热甫”和“刀郎农民画”为代表的“刀郎文化”。

“刀郎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内容丰富、动听感人,是最具群众性、最富于丰富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麦盖提县是刀郎木卡姆的发祥地、著名维吾尔木卡姆大师阿曼尼莎汗的故乡,这里的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其中尤以擅长刀郎麦西热甫、刀郎木卡姆表演著称。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它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麦盖提县维吾尔民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场院即兴抒发豪情壮志的歌曲,这种歌曲叫作“巴雅宛”(旷野之意),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发展形成了“巴雅宛”组曲,这

就是“刀郎木卡姆”的雏形。

“刀郎木卡姆”原为十二套,现今流传下来 套。三套木卡姆已经失传。现在的刀郎木卡姆演唱中仅有九个木卡姆。

维吾尔刀郎木卡姆是,源于公元十世纪,一直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也是维吾尔人民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她现在仅保存在刀郎维吾尔人民生活的地区,她的曲调旋律没有受到其他木卡姆或其他地方音乐的影响,始终保持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代表着古老的维吾尔木卡姆。

刀郎人有史以来一直居住在这片肥沃、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从事渔牧、狩猎和后来的农业生产,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使得塔里木盆地日益繁荣兴旺起来;同时,他们也创造了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和内心情感的精神文明。那就是集演唱、弹奏于一体的,内容情感丰富、刚烈遒劲,最富群众性、艺术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刀郎木卡姆。她充分表达了刀郎民族的爱与恨、哀与乐和对美好前程的幢憬。她的旋律优美,曲调高亢苍劲,原始乡村生活气息浓烈,其唱词主要由维吾尔民谣组成,没有固定和规范的唱词,主要根据表演的具体环境及演唱者的情绪和技巧随之变化。因此,为刀郎木卡姆唱词的丰富多彩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当你零距离欣赏民间老艺人的演唱,虽然听不懂唱词,但你能从音乐旋律和表情中悟出真谛。他们是用生命在唱歌,用灵魂在乐舞,这就是刀郎歌舞魅力之所在。

作为刀郎木卡姆发祥地的麦盖提县,其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群众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倍受国内外客人的青睐,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目前,在麦盖提县能弹唱演奏的民间老艺人已经不多了,能完全整弹奏9个序曲的老艺

人更是寥寥无几。为了抢救这一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艺术,使刀郎木卡姆后继有人,麦盖提县委、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自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县委、政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挖掘、整理、研究和发展刀郎木卡姆,培养刀郎木卡姆年轻人等方面作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目前,麦盖县着眼长远,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正在筹备组建刀郎木卡姆艺术发展与培训中心。该中心一旦建成使用,将使刀郎木卡姆艺人得到经常性的培训,更能带动周边县(市)抓好刀郎木卡姆的传承工作,使刀郎木卡姆的接班人不断发展壮大,使麦盖提县的民间艺术—刀郎木卡姆源远流长,焕发勃勃生机!

“刀郎麦西热甫”是千百年来“刀郎人”在狩猎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反映“刀郎人”狩猎时粗犷豪放、节奏深沉、动作刚劲有力的民间舞蹈,十分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刀郎人”刚强、坚毅的性格和充满必胜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

“刀郎麦西热甫”是举办文艺活动之意,它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维吾尔民族祖先从事渔猎、游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场院即兴抒发豪情壮志的歌曲,这种歌曲叫作“巴雅宛”(旷野之意),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发展形成了“巴雅宛”组曲,这就是刀郎麦西热甫以及刀郎木卡姆的雏形。

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起源于公元十世纪,一直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她现今仍保存在维吾尔刀郎人民生活的地区。她的曲调旋律和舞姿没有受到其他麦西热甫或地方音乐的影响,始终保持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代表着古老的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

刀郎人有史以来一直居住在这片肥沃、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从事游牧、渔猎和后来的农业生产,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使得塔里木盆地日益繁荣兴旺起来;同时,他们也创造了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和内心情感的刀郎麦西热甫。舞蹈完整地表述了打猎的全过程,循序渐进,至始至终体现了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的协作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舞蹈内涵更为充实,她充分表达了刀郎民族的爱与恨、哀与乐和对美好前程的幢憬。她的旋律优美,曲调高亢苍劲,原始乡村生活气息浓烈,舞蹈优美、端庄大方。刀郎麦西热甫舞蹈的音乐旋律来自刀郎木卡姆,其唱词主要由维吾尔民谣组成,没有固定和规范的唱词,主要根据表演的具体环境及演唱者的情绪和技巧随之变化。因此,刀郎木卡姆的唱词更加丰富了刀郎麦西热甫的内涵。

作为刀郎麦西热甫发祥地的麦盖提县,刀郎麦西热甫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群众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男女老少都会。由于世代相传,刀郎人极具艺术天赋,小孩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刀郎农民画”是“刀郎人”极富生活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优秀成果,是一种带有原始形态的稚拙绘画艺术,是我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她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享誉国内外画坛,并步入了全国农民画的先进行列,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注目。

受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全国工人画、战士画、以及内地部分县市农民画的影响,激发了当地农民用艺术表现形式反映生活的创作激情,70年代中期,一些农民开始动笔做画,初期纯粹是劳作之余的一种消遣,是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寄托,以自娱自乐为目的。久之,便逐渐成了一种爱好,学

着做画的人越来越多,广为传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刀郎农民画在全国农民画中有一席之地或者说是立足之地的主要原因应该肯定地说,是始终把握了民族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没有受到传统绘画和现在绘画艺术的束缚,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与内地农民画有较大的区别,有着相对独立的艺术风格和特征:一是浓笔重彩,色调鲜明,画面个体易于区分,画面鲜艳,引入注目;二是比例不循常规,造型夸张,耐人寻味;三是随意摆置,不落俗套、自由奔放;四是淳朴自然,紧切实际,美观大方,生活气息浓郁,五是想象丰富,内容繁多,天上地下随意取材;六是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简单通俗,风格迥异,自成一家。刀郎农民画发展的历史虽然很短,但知名度绝不亚于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热甫。四十多年来,农民画家们共创作刀郎农民画两万八千余幅,有一千一百余幅作品先后在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巴黎、纽约、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杭州、重庆、成都、户县、嘉兴、乌鲁木齐等国家或城市展出。其中,被国际上收藏六幅;被国内收藏一百二十八幅;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文化报》、《新疆日报》、《民族画报》、《新疆画报》等报纸刊物转载发表二百余幅,获奖作品三百八十二幅。专家和学者们对刀郎农民画家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备受欧美、日本以及内地和台湾地区来宾的青睐,每年参观者都达五千人次以上,有的参观后还买上一些带回作纪念。我们的一些画家还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喀什电视台专题采访报道。2005年6月,我县刀郎农民画家依明·帕托与内地四十七名画家一起赴法国参加了“中国文化周活动”,活动期间授予了依明·帕托“中欧文化艺术特使”称号。2010年是我县组织参展次数最多和数量最多的一年,先后组织参加喀什国际美食节、喀什国际旅游节、新疆

篇四:麦盖提县历史及发展

据史料记载,麦盖提县在汉代为莎车国辖地。魏晋之际,随莎车并入疏勒国。唐上元二年(675年),置疏勒督府,麦盖提归其领辖。有唐之世,吐蕃曾数次攻陷疏勒等四镇,其势力深入到麦盖提等地。唐咸通七年(866年),张议潮联合回鹘军将吐蕃赶出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有葛逻禄、样磨等部族活动。宋咸平四年(1001年),喀拉汗王朝统治天山南部,麦盖提受其管辖。宋宣和五年(1123年),西辽军队在阿克苏击败喀喇汗王朝军队,直逼喀什噶尔城下,麦盖提受其统治。宋嘉定六年(1213年),乃蛮首领屈出律废西辽菊儿汗直鲁古,本境受屈出律控制。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蒙古汗国势力进入天山以南,麦盖提受其管辖。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5年),成吉思汗将其领地分封给诸子及其他亲属,麦盖提在察合台汗的封地之内。明正德九年(1514年),赛德汗建立叶尔羌汗国,麦盖提是其领域之一。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征服天山以南,麦盖提随叶尔羌汗国受其统治。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朝置叶尔羌办事大臣,麦盖提受分理巴尔楚克六品阿奇木伯克管辖。同治九年(1870年),阿古柏侵占叶尔羌,麦盖提在其占领之下。光绪三年(1877年),清军光复喀什噶尔及叶尔羌等地,阿古柏侵略势力土崩瓦解。麦盖提归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设玛喇巴舍直隶厅,以水利抚民通判驻扎,麦盖提归其管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玛喇巴舍直隶厅为巴楚州,麦盖提随属疏勒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麦盖提县,隶属于喀什噶尔道。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成立莎车第十行政长公署(1944年改称莎车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麦盖提归其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莎车专员公署领导。1956年6月,莎车专员公署撤销,麦盖提归属喀什专属。

麦盖提县是“刀郎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刀郎人”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反映“刀郎人”美好生活向往的独特文化财富--极富艺术魅力的“刀郎麦西莱甫”和“刀郎木卡姆”,她集民族歌舞、音乐、多种趣味游戏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综合艺术形式,其所体现的农牧生活气息之浓烈、舞姿之刚毅、音乐之厚重、歌声之嘹亮,成为古代维吾尔木卡姆麦西莱甫的一个曲范,麦盖提县也因此被誉为维吾尔木卡姆的摇篮之一。2005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授予“中国刀郎麦西莱甫之乡”、“中国刀郎木卡姆之乡”和“中国刀郎农民画之乡”荣誉称号。“刀郎麦西莱甫”被联合国、国家文化部评为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麦盖提县的“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莱甫”,于1964年首次在首都北京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注和关怀,木卡姆艺人唢呐手曼苏尔·谢合木、卡伦琴手司马义·艾海提、木卡姆歌舞手图来克·阿吾提、乌买尔·乌斯曼等艺人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受到毛主席和刘少奇副主席的亲切接见。1986年在乌鲁木齐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麦盖提刀郎歌舞团同场献艺,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的好评。1992年9月,麦盖提刀郎歌舞团赴浙江省省会杭州市,在“杭州乌山庙会1992艺术节”上纵情歌舞,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1993年9月,该团前往辽宁省,参加文化部与辽宁沈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沈阳国际民族歌舞1993邀请赛”,荣获“银玫瑰”奖,中央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对现场进行了转播。2003年12月,应中国艺术研究院之邀请,麦盖提刀郎民间表演团前往北京,参加了“保护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及现代艺术研究”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2004年1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前往北京,在“民歌中国”电视栏目的开播仪式上进行了演出。2005年3月,应法国文化中心之邀请,刀郎民间艺人演出团前往法国,参加了在法国首都巴黎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民间歌舞艺术节”,并荣获巨大荣誉。同年11月,刀郎民间歌舞艺术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国2005国际民间歌舞艺术节”。2006年7月,应英国方邀请,刀郎民间艺人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音乐村、音乐节演出。2007年4月,刀郎民间艺人应邀参加在法国和日本举办的“守望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同年10月,刀郎民间艺

人演出团应荷兰《RASA—世界文化中心》的邀请,进行了为期5天的荷兰、比利时两国演出,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综上所述,“刀郎文化品牌”已经将麦盖提县及维吾尔文化推向了世界,使麦盖提县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原生态文化区。麦盖提县各族人民将充分利用这一独有的“刀郎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经营文化旅游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这一“永不枯竭资源”的开发建设,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刀郎文化”产业,为当地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造福。

麦盖提县名的三个传说

传说之一:大约在1000年前,叶尔羌河下游广袤肥沃的胡杨林区内,野兽群集,飞禽翱翔,有好多个以狩猎为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部落间的战争此起彼伏。一位部落首领厌倦了这种你争我夺、无休止的战争,便率领部落来到现今麦盖提县城一带。见此地水草丰美,地域广阔,野花飘香,绿树成荫,就安居下来。他们放牧狩猎,间或耕作,称此地为“曼尔盖提”。后来,转音成为“麦盖提”。

传说之二:从前,在莎车国属下的一个地方,有个名叫木哈提的部落首领,残忍暴虐。人们不堪其苦,就暗中推举一位身躯高大、具有正义感、名叫米格提的青年为首领,群起反抗。经过多年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终于推翻了木哈提的统治。后来,这个部落迁移到叶尔羌河东岸的原始森林。人们打猎度日,繁衍生息,生活日趋安定。为了纪念领导他们浴血奋战取得胜利的首领米格提,人们把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叫“米格提”。随着时间的推移,“米格提”就转音为今天的“麦盖提”。

传说之三:以前,麦盖提地区受巴楚王秦铁木尔管辖时,百姓不堪忍受其压迫和暴虐统治,跟随一个名叫墨客提的人奋起反抗,打死了巴楚王秦铁木尔。从此,墨客提在群众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后来,又有阿拉伯人艾里率众入侵,墨客提再次率众反抗,抵御外辱。在这次战斗中,墨客提牺牲了。当地群众遂以“墨客提”作为村名。后来,“墨客提”演变成今天的“麦盖提”。

篇五:阿瓦提刀郎文化品牌整合记实

案例分析:阿瓦提刀郎文化品牌整合记实

随着歌手刀郎的突然成名,使新疆维吾尔刀郎文化浮出水面。神秘的刀郎人与刀郎文化越发显示出其商业上的价值,如何利用一个突然的市场期待,把握好时机,打造新疆阿瓦提县的文化旅游品牌,就成为这次品牌整合工程最关键的一步。

天然的品牌打造源地

阿瓦提县是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的一个小县

城,不要说全国就是在新疆也没有什么知名度,其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处在一种原始状态之中。不要

说打造品牌,就是想做点有名气的事都很困难。

因为打造品牌不是无源之本,总是有一定先决

条件的。

阿瓦提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塔里木

盆地西北边沿、天山南麓。周边有塔里林河、沙漠、

胡杨林围绕其间。县城阿瓦提镇坐落在绿洲北部中

心处,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064千

米,距行署所在地阿克苏市公路里程67千米。

全县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柯尔克孜、

乌孜别克、蒙古、锡伯、俄罗斯、满、壮等15个

民族,总人口21万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85.2

3%、汉族人口占13.9%、其他民族人口占0.87%。

“阿瓦提”是维吾尔语,意为“繁荣”。“阿瓦提”一名由“来巴提”一词变化而成,阿瓦提以前是驿站,居住之地。

通过语音的逐渐变化,时光流转与文化传承,原先表示旅店、居住地的“来巴提”一词便不常用,通过许多变化,最后变为表示繁荣、富裕的“阿瓦提”。那么,以这样一个地区情况来看,它的源头之水在什么地方呢?

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阿瓦提县是“刀郎人”的发源地。这为其旅游品牌定位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梁中国经过调研决定,摒弃原先以产业为特点的“中国棉城”称谓,提出全新的目标定位,即打造“中国刀郎文化故乡”的旅游品牌。而棉城可做为产业品牌用于二级传播使用。

“刀郎劲歌舞,情醉阿瓦提”,凭着这句品牌传播语的确立,梁中国领军的新疆阿瓦提刀郎文化旅游品牌规划拉开了序幕。

2004年10月10日,梁中国与新疆阿瓦提县人民政府达成协议共同打造刀郎文化品牌工程。

历史总是为有眼光的人准备的,没有期待,也就没有发现。对于阿瓦提打造刀郎文化之乡的创意,就是这样一种对机遇发现的结果。关于此项目的缘起,阿瓦提县县委书记刘斌有一段生动的说明。

“阿瓦提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被农业部授予 “中国长绒棉之乡”称号。这里还是刀郎木卡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新疆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县。阿瓦提县有着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卖点”,如何整合资源,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强势区域品牌,是摆在阿瓦提县各族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个新生事物,专业性很强,单靠我们的力量很难完成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必需借助外部力量,来打造阿瓦提的旅游品牌形象。①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时间,梁中国成为这个项目的操盘人。所以说,为什么说,有准备的人处处都是机会呢?对于区域旅游品牌形象规划,梁中国并不陌生,但如何打造这样一个位于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旅游品牌,还是感到很棘手。

按旅游两分法的分类来看,在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大类中,都有现实存在的卖点,比方说自然资源中的综合景观里的原始胡杨林、沙漠;人文资源中的社会民俗资源,如刀郎文化风情、穆赛来斯葡萄酒等。

但这些资源都处于自然状态,缺乏整体形象策划,更没有适合阿瓦提的旅游形象驱动模式,如何为阿瓦提刀郎文化旅游进行形象定位这是最为关键的。 现实的情况是,在刀郎这个名词红火之前,阿瓦提没有对其旅游形象有什么规划,仅有的几个自然景观与民族风俗点表面上存在着,旅游产业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更谈不上对县域经济有什么样的贡献。

抱着丰富旅游的资源,天然的卖点要饭吃,这是县委书记刘斌极不愿看到的。因此,他以极大的超前举措,大胆的设想,无畏的胆略开始了阿瓦提的旅游品牌振兴工作。

阿瓦提多年来提倡的传播口号是“中国棉城”,应该说这个口号是根据它的产业结构而来的,对旅游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使“中国棉城”可以做为农业观光游项目,也还差的很远,因为他们并没有相关旅游产品能为游客提供,更不要说其它产品形式了。

梁中国倡导旅游是一种体验的观点,提出对旅游产品必需理性分析,感性表达,前者是为了找好卖点,后者是为了市场接受的传播概念。

如果说旅游是一种体验还不太容易理解的话,让我们看看国际上相关组织是如何定义旅游的。

关于什么是旅游?1979年英国旅游协会采用了伯卡特和麦德克的定义。“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前往目的地暂时性运动以及在目地

的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是,“旅游是人们在持续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出于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而离开惯常环境的旅行和逗留活动。”②美国旅游资料中心的定义是,“旅游是旅行的同义词”。

以上三种观点,各有不同。美国的宽泛,英国的具体,世界旅游组织介于两者之间。应该说,三种说法都将旅游的外在形态表现了出来,但并没有在本质上进行探讨。

梁中国所说的旅游是一种体验,实际上是站在旅游消费者的角度,高度概括了旅游的本质内容。仔细一想,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踩肥凳窍颜呷ヒ斓氐囊恢痔逖榛疃? 抓住了旅游的本质,再给旅游形象定位就不致于走偏。

在新疆的旅游品牌形象传播中,大部分用的是比附定位法,离“体验”之说还差的很远。

比方说,一说到新疆伊犁,人们就想到“塞外江南”;一说到新疆石河子人们想到是“小上海”;这种定位并没有把两个城市本身的特点提炼出来。实际上,他们两者之间的差距何止是一点点。“塞外江南”的定位掩盖了伊犁的“自然风光”之美,“小上海”掩盖了石河子的绿州之美。

在新疆的一些歌曲中,说走过世界很多的地方,最美丽的还是新疆。以美丽这样没有专属性的形容词来定位新疆,不会有传播的对应性,更没有差异性。还有不分受众目标群,一律传播一种形象定位的错误。例如新疆伊犁喀纳斯湖的传播,对国内游客说是“瑞士风光”,对欧洲游客也说是“瑞士风光”,显然就很有问题。

梁中国说,定位就像削铅笔越窄越好,只有窄才能准确,只有准确了才利于传播,只有传播了才可能吸引游客的到来,这是一个连锁反映。所以,阿瓦提的品牌规划首先要做的是其旅游品牌定位在那里?

刀郎文化旅游的品牌定位

要打造成刀郎文化品牌,前提是要准确定义“刀郎文化”。梁中国根据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同时,在与著名刀郎文化研究专家周吉等人的交流的后,对刀郎文化做了如下初步定义:

刀郎文化是中国维吾尔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叶尔羌河流域。新疆阿瓦提县是“刀郎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刀郎文化的形成是基于原始土著,兼具维吾尔族文化与蒙古文化的秉性,是草原牧猎与绿州农耕融合的“活化石”。 刀郎文化的核心是歌舞,具体体现在“聚”、“豪”、“劲”、“醉”四个方面。 “聚”,在维语中的“刀郎”即是“成堆地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同时,刀郎文化也因聚合而产生;“豪”,刀郎人的心胸像戈壁一样宽广,性格豪放,

歌声高亢悠长;“劲”,刀郎人粗犷拙朴,舞姿恣意纵横,刚劲有力;“醉”,刀郎人的穆塞勒斯原汁原味,让品尝的人情醉心也醉。

结合阿瓦提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者的心理感应和需求,可将阿瓦提的旅游品牌整体

形象定位于“最具刀郎文化魅力的西域风情体验地”。

有了这样的定位,就将刀郎文化注入到了阿瓦提旅游文化的核心地带,使整个阿瓦提品牌打造工程有了核心骨架和形象平台。

为什么要这样定位?梁中国说:第一,旅游的核心是观赏与体验。阿瓦提的旅游个性就是刀郎文化,而不是沙漠、胡杨林、西域风情,因为这些并不是阿瓦提所独有的,而且这些东西在阿瓦提并不是最好的。

刀郎文化更多的是可以整合新疆旅游“多、新、奇、特”的特点,使之成为可消费的旅游产品,这就需要找到刀郎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什么?

根据旅游产品整体概念理论来看,核心产品是体验,体验什么呢?体验刀郎文化的神秘与醉人。其二,这种定位满足了当恰旅游人群对刀郎文化的期待。由于刀郎这一概念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独有性。

如果按旅游产品总体分类来看刀郎规划,它的产品型态可分为以下几种层面。

现在是旅游资源多元化时代,消费人群之间的差异很大,阿瓦提的旅游消费,可能对新疆音乐感兴趣,对西域文化感兴趣的人是主要的受众,总之要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才能做好的刀郎文化的全面规划。

在新疆,吐鲁番的独特性是非常明显的,坎儿井、艾丁湖、古城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说别人有的,阿瓦提别人没有的就是刀郎文化与穆塞莱斯酒。棉花哪儿没有呢、胡杨、大漠其它地方都有,而且还有更好的。

“刀郎文化魅力的西域风情体验地”的品牌定位,可以引导游客想去旅游目地的旅行的欲望。什么地方是刀郎文化的发源地,就在阿瓦提。游客通过亲身感受,了解刀郎文化的真谛,了解刀郎文化的“聚”、“豪”、“劲”、“醉”的内涵,在异域文化的冲击下,捕捉到自己的灵魂。

品牌定位找到了,接下来的事就是品牌传播语的拟定。

梁中国针对这样的品牌定位,提出了几十种方案,最后选定为“刀郎劲歌舞,情醉阿瓦提”这样几个字的表现上。

从字面上看,刀郎、歌舞、酒、阿瓦提等关键词都有了,符合品牌的定位要求。而且这样的传播语对品牌定位有着极强的传播作用。

这句品牌传播语,把刀郎部落源自美丽如画的阿瓦提,以及刀郎人坚韧、强劲的性格,用歌舞表达内心对生活充满激情的状态,用劳动酿造葡萄原汁的韵味的情形,精确表达了。现在看,此sloga用醉字表现出了人们在阿瓦提的身心沉醉状态。

如果我们要对阿瓦提的旅游给一个名称的话,不妨可以称之为 “刀郎文化旅游”。这与大众休闲农庄旅游、高山景观、草原风光、风景名胜的特色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冰雪旅游进行有机的结合,逐渐形成以喀纳斯为主的生态旅游,以博斯腾湖和天池为主的风景旅游、以吐鲁番为主的古文化遗址旅游,以喀什为主的民俗风情旅游,以伊犁为主的塞外江南风光旅游区并驾齐驱,这样阿瓦提的旅游规划传播就成功了。

刀郎文化旅游产品的规划

定位有了,传播有了,下面就要落实到实际产品的规划,有了实际产品才能让消费者进行消费。让我们看看梁中国设计了哪几种执行产品。

射雕引弓 塞外论箭——狩猎园

在叶尔羌河胡杨林区与丰南一井沙漠风光区交界处修建沙漠绿洲竞技场,让游客尝试刀郎式的狩猎娱乐体验。

修建狩猎坊,负责整理游客的狩猎成果,并修建庆功坊,提供免费的战利品加工制作,供游人品尝自己的胜利果实。

举办射箭竞技赛,并给获胜者颁发证书和奖品。

马啸西风 越野纵横——漂流园

开发和田河流域的水流资源,夏季开展漂流和狩猎活动,建立漂流基地,负责租用漂流的器材和维护漂流安全管理,修建休息场所,在休息场所中营建一些简易娱乐设施,供游客伴侣进行选择。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