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穆勒老师必须离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5:50:02 作文素材
穆勒老师必须离开作文素材

篇一:考研联考逻辑穆勒关于因果关系的五法

考研联考逻辑穆勒关于因果关系的五法

一、契合法: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异中求同,所以又叫做求同法。

契合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

所以 A是a的原因

1960年,英国某农场十万只火鸡和小鸭吃了发霉的花生,在几个月内得癌症死了。后来,用这种花生喂羊、猫、鸽子等动物,又发生了同样的结果。1963年,有人又用发了霉的花生喂大白鼠、鱼和雪貂,也都纷纷得癌而死,上述各种动物患癌症的前提条件中,对象、时间、环境都不同,唯一共同的因素就是吃了发霉的花生。于是,人们推断:吃了发霉的花生可能是这些动物得癌死亡的原因。后来通过化验证明,发霉的花生内含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这个推断就是通过契合法得出的。

当人们对醋,柠檬汁、碳酸矿水和盐酸进行实验时,会有许多现象发生其中一条,它们都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上面所列物质的化学性质显然极不相同,醋和柠檬汁是有机化合物,碳酸矿水和盐酸是无机化合物。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酸性。因此,我们可以按契合法得出结论:酸性这种情况与否蕊纸变红这种现象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在此例中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这四种物质都是液体。如果单纯按契合法这种逻辑形式,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液体是石蕊变红的原因,这显然是不对的,因此,契合法在实行过程中还必须与相应的理性知识相结合,在能够得出几种推论的时候,用相应的理性知识在其中作出鉴别。

为了提高契合法结论的可靠性,应注意两点: ① 结论的可靠性和考察的场合数量有关。考察的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②有时在被研究的各个场合中,共同的因素并不只一个,因此,在观察中就应当通过具体分析排除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关的共同因素。

二、差异法: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

求异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BC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一百多年前,一艘远洋帆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全病得奄奄一息。经诊断,都患有坏血病。同乘一只船,同样是人,一样是风餐露宿,受苦挨饿,漂洋过海,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却判若异类呢?原来这五个中国人都有喝茶的嗜好,而外国人却没有。于是得出结论:喝茶是这五位中国人不得坏血病的原因。这个结论就是用差异法得出的。

人们发现,在以稻米为食的民族中,如果经常食用去壳稻米就会生脚气病,吃不去壳稻

米则不生脚气病,它们恰好组成正、反两个场合。这样,就可以用差异法作出推论:有稻壳里可能含有一种物质,缺少它就会得脚气病。现代科学已证明,稻米壳里含有维生素,长期缺乏维生素可导致脚气病。

差异法是求异除同。运用差异法进行比较的两个场合一定要只有一点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这种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是少见的,因而差异法常和实验直接联系。运用差异法应注意两点: ①运用差异法,必须注意排除除了一点外的其他一切差异因素。如果相比较的两个场合还有其他差异因素未被发觉,结论就会被否定或出现误差;②运用差异法,还应注意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考察现象的全部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三、契合差异并用法,又叫做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契合差异并用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 ? ?

① -BG -

② -DE -

③ -FN -

?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达尔文在研究动物形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曾借助此法。他观察到,不同类的动物如果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常常呈现相同的形态。如,鲨鱼属于鱼类,鱼龙属于爬行类,海豚属于哺乳类,它们原种类完全不同,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外貌很相似,形态都是梭形,都有胸鳍、背鳍、尾鳍。反之,同类动物如果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就有不同的形态。如狼、蝙蝠和鲸,都是哺乳类,由于生活条件不同,形态就很不相同,狼适于奔跑、蝙蝠适于飞翔,鲸适于游水。达尔文由此得出结论:动物形态构造与其生活条件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契合差异用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把所研究的现象出现的那些场合加以比较;第二步把研究的现象不出现的那些场合加以比较,第三步,把前两步所得的结果加以比较。由于这种推论首先在正、反两个场合分别运用契合,再对正、反场合所得出的结果加以比较,运用差异法作出结论,这就比单独使用契合法或差异法都有发展。

某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病甲状腺肿的原因,先到这种病流行的几个地区巡回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不流行该病的地区去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后,认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的原因。后来对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契合差异并用法而得出来的。

应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应注意两点:①正反两组事例的组成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②所选择的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与正事例组各场合在客观类属关系上较近。

四、共变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

共变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1BC a1

② A2BC a2

③ A3BC a3

?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说明气体温度的改变是其体积改变的原因。

应用共变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二者都是另一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②共变法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共变,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前提的;③两种现象的共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两种现象就不再有共变关系。

五、剩余法: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

剩余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ABC是复杂现象abc的复杂原因,

已知A是a的原因,B是b的原因,

所以C是c的原因。

例如:有一次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弄清一批沥青铀矿样品中是否含有值得提炼的铀,对其含铀量进行了测定。令他们惊讶的是,有几块样品的放射性甚至比纯铀的还要大。这就意味着,在这些沥青铀矿中一定含有别的放射性元素。同时,这些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只能是非常少量的,因为用普通的化学分析法不能测出它们来。量小放射性又那样强,说明该元素的放射性要远远高于铀。1898年7月,他们终于分离出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的钋。该元素的发现,应用的是剩余法。

应用剩余法应注意两点:①确知复杂现象的复杂原因及其部分对应关系,不得有误差,否则结论就不可靠;②复合现象剩余部分的原因,可能又是复杂情况,这又要进行再分析,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篇二:德育原理离线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 作为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人的品德发展任务。

答:正确。德育是全面促进其它各育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对整体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它能以其鲜明的社会性质对其它各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目的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它能为学校师生开展各育活动输入精神动力,提供思想认识上的先导,使其它各育的实施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有力条件;再次,德育能够培养学生从事其它各育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非智力因素,增强其它各育的实际效果。

2、 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答:错误。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3、 学校德育不应只是以各种规范约束学生,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略人生和生活的意义。

答:正确。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非计划性的内容。计划性的内容,即被明确纳入工作日程、作为明确工作任务的德育内容。这一类的内容,往往表现为有布置有检查、有明确的实施要求等。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确立的。非计划性内容,即指没有明确纳入工作日程,而因为偶然的需要而涉及的德育内容。

4、(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进行方式,因此,在(外在)教育中不可能会有自我教育发生。

答:错误。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这意味着整体教育中蕴含十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德育资源),注重整体教育中的德育,有利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各育”的这种互含性,决定了“各育”的互为性。使得每一育的开展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为其他

各育的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体教育中进行德育,会使德育得到整体教育的烘托;同时应看到学校中的“各育”,都统一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都是整体教育目的所要实现的任务。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 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请你分析这其中的道理。

答: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把它们思想意识的形成与转变作为主要任务。而对于思想意识形成与转变这样的问题,是不宜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因为,大多情况下,压服的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只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坚持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我国教育性质的具体体现。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使青少年成长所必需。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与“两极”发展的可能性。他们既可能接受正确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又可能接受不良影响,养成坏的或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们的特点是,既然富于理想,又注意实际;既品德高尚,又不拘小节;既勇于独立思考,又容易盲目信从;既然理智沉稳,又易感情冲动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人,就应予正面教育和疏通引导。

2、中外不少教育家、思想家都强调对学生的教育要“长善救失(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请你分析这是为什么?

答:长善救失,即发扬积极原则克服消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学生思想内部的斗争主要表现为他们自身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二者之间强弱状态的不断变化,导致人思想品德表现有所不同。当积极因素得到增强,并成为矛盾的主导方面时,消极因素就会受到抑制或被消除,人的思想品德就会向健康的方面转化和发展。反之,积极因素就不能很好地主导思想品德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良好的德育效果离不开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自身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实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不断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利于增强学生战胜“自我”的积极体验,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共20分)

1、新学期开始了,刚参加工作的宇婷老师被安排做初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她向一位多年做班主任的教师请教。这位班主任告诉她:“必须对学生严厉点,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能给他们好脸,越给他们好脸他们就越不像话。学生要是不怕你,这个班就什么都干不好。” 请分析:这位班主任的话能使宇婷老师做好班级的教育工作吗?为什么?你认为班主任怎样对待学生

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答:不能使这位新教师做好班级的教育工作。因为,因为前一位教师的话违背德育原则,即使她的话是好心和好意,在实践是是绝对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信任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成人感(或者说独立性)增强。这一时期,他们把自己当作大人看待,并力求与成人平等,要求独立自主。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个性、尊严以及建议和意见,也比较爱接近在这些方面尊重和信任他们的人,能够与之倾心交谈,并乐于接受那种别人所给予的尊重和信任的帮助、劝说等等。相反,对于那些不尊重、不信任、不理解他们的人或事,常常抱怨、不满、甚至会以各种方式加以对抗等。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能够深刻体察到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信任学生,正确地理解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来源于热爱学生的情感。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班主任,应当热情关怀、爱护、尊重他们每一个人,而不能以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是否遵守纪律来决定对他们的态度。要做到尊重学生,班主任还应具有自制力,站在教育者应有的高度上,对学生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理智地考虑解决办法,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穆勒老师必须离开

四、联系实际论述(共20分)

1、品德“内化”中知、情、意、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把握。

答:在品德内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着道德主体自身知、情、意、行等各种心理活动。

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指人们对社会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和实际表现的认识,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和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道德认识既是一个从道德刺激到道德新知的形成过程,又是形成道德新知的手段。道德认识既是形成道德意识的基础,同时也是道德观念的体现一般而言,道德认识是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础。道德认识的深入和不断丰富,会使人增强道德的理智性和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能力。也会对人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道德内化起着制约作用。但知并不等于行,知的多少,认识的高低并不完全说明一个人思想品德的真实情况,知在没有转化为行为习惯之前,不能单纯以其作为衡量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志。因为知识或认识只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不能自发地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要转化为良好的品德还必须重视和发挥情、意的作用。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思想道德情感不同于人的自然情感。人的自然情感是与生俱来得的,思想道德情感属于社会性情感,是人社会化的产物。尽管它是以自然情感为基础,但它可以强化或淡化乃至抑制自然情感,并把它引向复杂的社会行为。在道德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道德活动,具有催化、选择和评价功能效应。在人们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情是认知升华为信念,转化为行动的中间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思想品德认知难以深化,往往不能转化

为自主的实践行动。离开了道德情感,道德规则往往会变成完全外在于人的空洞的东西,情在知向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意向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择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不懈的努力。人在各种可供选择的道德理想或行为方式中,执意于某种道德理想或行为方式,并把它确立为自身行动的任务和目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意志对行为的发动。人成就一定的道德理想或依一定的道德准则行事时,必须克服外部环境对人的意志力的干扰。也就是说,在按道德行事或实现道德理想的道路上,不论穷通顺逆、生沉进退,都不改变自身实现目的的行为,坚定的意志总是带有行为上的自觉。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如何,对对道德上由知到行的转化是有很大影响的。 行:即思想道德行为,道德的行为,即“涉他性”行为(穆勒语),这种行为影响他人和社会。对于人品德发展来说,行为既是品德发展的源泉,又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但是受思想品德认识和情感所驱的行为,在没有形成习惯前,还不能说明一个人已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只有时时、处处、事事完全诉诸自觉,不需要检查、监督而自觉自愿、自然而然地,并经常持久、习以为常地表现出来的行为,才可以称得上是道德行为。

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互相转化的。每一要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它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它要素的功能。比如,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有助于产生相应的情感,增强意志,提高行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从现实来看,人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认识来把握,其表现往往带有盲目性,有时是不明智不理智的。人的观念意识是情感、意志和行为恰当表现的前提;反过来说,思想道德认识是否真正提高或提升的快与慢,又需要相互一致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来辅助,没有相应的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认识也不可能变为有血有肉的实际道德。其它各要素也是如此。可见,在人思想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都是不可少的。其中,知与行的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

篇三:德育原理作业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作为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人的品德发展任务。 答:正确。德育是全面促进其它各育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对整体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它能以其鲜明的社会性质对其它各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目的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它能为学校师生开展各育活动输入精神动力,提供思想认识上的先导,使其它各育的实施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有力条件;再次,德育能够培养学生从事其它各育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非智力因素,增强其它各育的实际效果。

2.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答:错误。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3.学校德育不应只是以各种规范约束学生,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略人生和生活的意义。 答:正确。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非计划性的内容。计划性的内容,即被明确纳入工作日程、作为明确工作任务的德育内容。这一类的内容,往往表现为有布置有检查、有明确的实施要求等。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确立的。非计划性内容,即指没有明确纳入工作日程,而因为偶然的需要而涉及的德育内容。

这一类的内容,往往表现为有布置有检查、有明确的实施要求等。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确立的。非计划性内容,即指没有明确纳入工作日程,而因为偶然的需要而涉及的德育内容。

4.(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进行方式,因此,在(外在)教育中不可能会有自我教育发生。

答:错误。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这意味着整体教育中蕴含十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德育资源),注重整体教育中的德育,有利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各育”的这种互含性,决定了“各育”的互为性。使得每一育的开展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为其他各育的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这

个意义上说,在整体教育中进行德育,会使德育得到整体教育的烘托;同时应看到学校中的“各育”,都统一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都是整体教育目的所要实现的任务。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请你分析这其中的道理。

答: 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把它们思想意识的形成与转变作为主要任务。而对于思想意识形成与转变这样的问题,是不宜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因为,大多情况下,压服的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只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坚持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我国教育性质的具体体现。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使青少年成长所必需。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与“两极”发展的可能性。他们既可能接受正确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又可能接受不良影响,养成坏的或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们的特点是,既然富于理想,又注意实际;既品德高尚,又不拘小节;既勇于独立思考,又容易盲目信从;既然理智沉稳,又易感情冲动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人,就应予正面教育和疏通引导。

2、中外不少教育家、思想家都强调对学生的教育要“长善救失(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请你分析这是为什么?

答: 长善救失,即发扬积极原则克服消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学生思想内部的斗争主要表现为他们自身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二者之间强弱状态的不断变化,导致人思想品德表现有所不同。当积极因素得到增强,并成为矛盾的主导方面时,消极因素就会受到抑制或被消除,人的思想品德就会向健康的方面转化和发展。反之,积极因素就不能很好地主导思想品德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良好的德育效果离不开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自身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实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不断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利于增强学生战胜“自我”的积极体验,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共20分)

1、新学期开始了,刚参加工作的宇婷老师被安排做初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她向一位多年做班主任的教师请教。这位班主任告诉她:“必须对学生严厉点,

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能给他们好脸,越给他们好脸他们就越不像话。学生要是不怕你,这个班就什么都干不好。” 请分析:这位班主任的话能使宇婷老师做好班级的教育工作吗?为什么?你认为班主任怎样对待学生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答:不能使这位新教师做好班级的教育工作。因为,因为前一位教师的话违背德育原则,即使她的话是好心和好意,在实践是是绝对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信任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成人感(或者说独立性)增强。这一时期,他们把自己当作大人看待,并力求与成人平等,要求独立自主。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个性、尊严以及建议和意见,也比较爱接近在这些方面尊重和信任他们的人,能够与之倾心交谈,并乐于接受那种别人所给予的尊重和信任的帮助、劝说等等。相反,对于那些不尊重、不信任、不理解他们的人或事,常常抱怨、不满、甚至会以各种方式加以对抗等。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能够深刻体察到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信任学生,正确地理解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来源于热爱学生的情感。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班主任,应当热情关怀、爱护、尊重他们每一个人,而不能以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是否遵守纪律来决定对他们的态度。要做到尊重学生,班主任还应具有自制力,站在教育者应有的高度上,对学生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理智地考虑解决办法,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联系实际论述(共20分)

1、品德“内化”中知、情、意、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把握。

答:在品德内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着道德主体自身知、情、意、行等各种心理活动。

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指人们对社会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和实际表现的认识,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和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道德认识既是一个从道德刺激到道德新知的形成过程,又是形成道德新知的手段。道德认识既是形成道德意识的基础,同时也是道德观念的体现一般而言,道德认识是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础。道德认识的深入和不断丰富,会使人增强道德的理智性和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能力。也会对人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道德内化起着制约作用。但知并不等于行,知的多少,认识的高低并不完全说明一个人思想品德的真实情况,知在没有转化为行为习惯之前,不能单纯以其作为衡量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志。因为知识或认识只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不能自发地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要转化为良好的品德还必须重视和发挥情、意的作用。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

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思想道德情感不同于人的自然情感。人的自然情感是与生俱来得的,思想道德情感属于社会性情感,是人社会化的产物。尽管它是以自然情感为基础,但它可以强化或淡化乃至抑制自然情感,并把它引向复杂的社会行为。在道德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道德活动,具有催化、选择和评价功能效应。在人们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情是认知升华为信念,转化为行动的中间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思想品德认知难以深化,往往不能转化为自主的实践行动。离开了道德情感,道德规则往往会变成完全外在于人的空洞的东西,情在知向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意向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择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不懈的努力。人在各种可供选择的道德理想或行为方式中,执意于某种道德理想或行为方式,并把它确立为自身行动的任务和目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意志对行为的发动。人成就一定的道德理想或依一定的道德准则行事时,必须克服外部环境对人的意志力的干扰。也就是说,在按道德行事或实现道德理想的道路上,不论穷通顺逆、生沉进退,都不改变自身实现目的的行为,坚定的意志总是带有行为上的自觉。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如何,对对道德上由知到行的转化是有很大影响的。

行:即思想道德行为,道德的行为,即“涉他性”行为(穆勒语),这种行为影响他人和社会。对于人品德发展来说,行为既是品德发展的源泉,又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但是受思想品德认识和情感所驱的行为,在没有形成习惯前,还不能说明一个人已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只有时时、处处、事事完全诉诸自觉,不需要检查、监督而自觉自愿、自然而然地,并经常持久、习以为常地表现出来的行为,才可以称得上是道德行为。

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互相转化的。每一要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它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它要素的功能。比如,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有助于产生相应的情感,增强意志,提高行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从现实来看,人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认识来把握,其表现往往带有盲目性,有时是不明智不理智的。人的观念意识是情感、意志和行为恰当表现的前提;反过来说,思想道德认识是否真正提高或提升的快与慢,又需要相互一致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来辅助,没有相应的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认识也不可能变为有血有肉的实际道德。其它各要素也是如此。可见,在人思想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都是不可少的。其中,知与行的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

篇四:2013浙江省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语文试卷

2013浙江省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语文试卷

命题:胡正钼(台州中学) 审卷:包建新(临海市回浦中学)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拓片tā 粗犷架kuàng 靓妆丽服jìng ..kuàng 框..

B.躯壳击jū 粘贴zhān 垂涎欲滴xián .qiào 狙...

C.殷红yīn 皈依guī 付梓体裁衣liàng ...zǐ 量.

D.埋单mái 恫吓dòng 剽窃piáo 数见不鲜shuò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细雨交织,竹林婆娑,山清水秀。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没有奸诈,只有简单这份经大自然锤炼而来的静谧,却恰恰令人震撼。

B.消费者向消协反映,一些商家以打折为诱饵,设下陷井,坑害百姓,商家的这种做法将贻害无穷。

C.如此,你就不必害怕那时光的兵慌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有如长青的藤蔓,已经爬满你生命中的每一季。

D.中国铁路系统政企分开后,将把企业部分转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自负赢亏,自担风险,资金筹措的渠道就可以多元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人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人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当一个民族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民族就开始了奋起富强的历程。

B.妈妈年届不惑,都老大不小了,还小孩子似的,喜欢穿新衣服,喜欢红红绿绿,最近更是喜欢上电脑游戏,让我们大呼想不到。

C.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微小甜蜜的小屋中将自己的创造天赋束之高阁的人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D.在CBA总决赛第五场比赛中,北京金隅队有望问鼎总冠军,球迷们疯狂抢购门票,几百元的门票被炒到数千元,一时洛阳纸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年轻人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了“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便抓住机会来赚钱。

B.数据显示,我国的教育投入不但略低于博茨瓦纳等某些不发达国家,而且比不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甚至还达不到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

C.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你的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D.在“以家庭为单位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下,如何将身处不同地区的家庭成员的收入信息完成加总一并计税, 就成为了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5.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字。(4分)

[人民网大连2月18日电]今天从中广核集团获悉,位于辽宁瓦房店市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于2月17日15时9分并网发电,标志着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具备发电能力。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厂和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是目前全球在建机组最多的核电项目。2016年核电站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为450亿千瓦时。据悉,一期工程4台机组到2015年将全部建成发电,这4台机组年发电量为300亿千瓦时,相当于辽宁省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6%。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并网发电后,将优化辽宁省电力供应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空气和水质量。

据介绍,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自主创新最多、国产化率最高的核电站。其二期工程设备,包括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比例,均超过80%以上,它的海水淡化系统,开辟了中国内地核电站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提供淡水资源的先河。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4分)

拥挤的地铁上刚有个空座位,一个中年妇女迅猛地用购物袋占了去,她向周围人群解释说:“我小孩一宿没睡觉,比赛了,刚走回来,受不了。”那位母亲一迭声呼唤“听话,过来过来”。人们顺着方向看去,她的孩子是个人高马大的青年,看上去起码有二十岁。他很尴尬,始终站在车门旁一声不吭。

请分别以地铁乘客和中年妇女的孩子的身份,对这位母亲说一句话。

地铁乘客说:

中年妇女的孩子说:

7.根据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字)(2分)

(2)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30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_10题。(9分)

哈耶克相信,如果个人是自由的,他就不仅能够最有效地满足他自身的需要,而且还能最有效地满足他的同伴的需要。进步(不管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都是自由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希望我们的同伴是自由的,即使不为别的,仅仅从我们自身的利益着想也应该这样。哈耶克的信念可以用穆勒的一句话来概括,即“自由是进步的永不衰竭的源泉,因为在自由的条件下,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可能的独立的进步中心”。

哈耶克对自由所作的论证主要是一个认识论方面的论证。没有任何一个中央当局能够掌握分散在许许多多个人手中的全部知识,剥夺个人自由使用这种知识的机会就会因此而限制这种知识所能带来的好处,从而不仅给个人而且也给公众造成损失。自由所以能带来进步,是因为它是对各种生活方式所作的一次实验。如果个人是自由的,他们就可以追求不同的目标。而且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同一些目标。通过这样一种实验,那些不太成功的方法就会被那些较为成功的方法所淘汰。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不同的群体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这样一来,那些较为成功的适应方法就会取代那些不太成功的适应方法。因而抑制个人自由就等于是在抑制实验和进步。

虽然思想自由(研究、信仰、言论和讨论的自由)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哈耶克相信经济自由,或者说得更宽泛些,做事情的自由的重要性却未能得到同样广泛的承认。哈耶克不仅认为经济自由对于物质进步极为重要,而且他还相信,这种自由对于思想进步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说,个人全力应付千变万化的环境,这是各种新思想的来源。由此哈耶克就得出结论说,即便在世俗事物中自由也至关重要。

既然哈耶克认定自由与进步是携手并肩的,人们也许就会问,这一论点能否在经验上得到证实。例如一些国家似乎已经取得了进步。但很少有人会认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普遍享受着自由。哈耶克相信有些不自由的国家确实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但同时他也相信自由与进步之间的同步关系在经验上可以得到证实。他认为那些不自由的国家通常最多只能处在与自由国家同一的进步水准上。不自由的国家可以利用自由国家做出的种种发现和发明,而它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不到自由国家的十之一二。这些国家不是发现者,而是模仿者。如果世界上没有自由国家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萧索啊!

不过,在有一种情况下,进步也可以离开自由而单独出现。如果把某些技术进步作为人类的唯一目标,那么它们就可以比较迅速地得到实现。哈耶克的意思是说,如果每个人都被迫

放弃他自己的特殊目标,而去追求一个唯一的目标,这一目标就会比在其他条件下更快地得到实现。但是,在这里,进步必须要能够清楚地预见到,而且人们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达成同意,否则就必须使用强制,而且必须放弃其它一些也许更有价值的目标。

8.下列有关“自由”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哈耶克相信,哪怕山于完全自私的考虑,人们依其理性而言,也应该希望自己的同伴是自由的。

B.抑制个人的自由就会限制个人自由使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就会因此给个人和公众造成损失。

C.不同群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同一种环境变化,是自由能带来进步的一个原因。

D.世俗事物中的自由包括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由的研究、信仰、言论和讨论等,这是各种新思想的来源。

9.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需要自由,是因为自由是能够满足他自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的最有效的方法。

B.经济自由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同样广泛的承认,与经济自由对于思想进步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有关。

C.不自由的国家取得进步,让哈耶克的自由与进步同步的论点需要在经验上得到证实。

D.不自由的国家为进步付出的代价可能不到自由国家的十之一二,哈耶克认为这证明了不自由国家的优越性。

10.哈耶克认为不自由国家实现进步时的局限和条件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山村弦歌

宋利萍

(1)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感恩》,一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得瑟。

(2)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那时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盗,家里,老师的办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

(3)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去判作业。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他严肃地哄她:“为啥你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你没了我们活不好。”女人便高兴做起了树根。

(4)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背草绿的挎包。早起去田问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弄老婆孩子,拿了饽饽路上啃,小跑三五里到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

(5)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台踹到门外去。乡间的孩子太野,课间也跑到树林里转一圈打一两只麻雀,拔光毛用纸包起来,就地挖坑烧烤,吃得嘴边黑漆漆。要么截水抓鱼,顺便拎几只青蛙水线虫回来捉弄说话咬舌的女生。

(6)树头对女生就宽容多了。课间休息时间长,我和女伴也上山了。男生摘杏女生坐在树下吃。吃完把水泡泡的嫩瓤冷不丁地挤到别人的脸上玩闹,牙酸倒了,方想起还上课中,妈呀一声跑回去。

(7)树头的眼光似立秋的剑,穿透几个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转到男生处立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一脚,写三篇深刻检查。一篇班上念,一篇拿回家,一篇留底,敬待期末表现。

(8)树头作文课上格外活泼,声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墙都掉渣,总算换了白背心,讲出汗了便撩开去挠挠肚皮。小学老师很累,两个年级同上复式班,要变幻多种角色教所有的课程,我是觉得好的,早早做完作业听高年级课文,趣味得紧。

(9)蛤蟆骨朵儿在黑板上游来游去,音乐课上,他摆弄五线谱,想给榆木脑袋们开开仙窍.我们这些笨拙的栊牛儿苗针,没一个走得准,干脆画小人描张飞赵云去了。老师看情形不对,立刻叉张开大嗓门:“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声震林樾,一群亢奋的鸟呼拉拉扑过来。他的青黄的脸也变红了,像年轻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径上自由地奔跑。忽而眼睛湿了,他转身出门。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0)黄昏.我们值日锁门,听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树头老师坐在台阶上拉二胡,专注,颓废,忧郁,满目悲伤的水气。地雷花静静开着落着。空旷的校园,后面萧条的秋草坡。是整个小学时光最寂寥的一瞬。

(11)我们不懂他的忧伤。

(12)不久小学撤了,给钱少叉拖欠,没有老师来,几岁的娃就得过山过梁找学上。封山育林了,拖拉机种地,牛群也没了。孩子老早不念书打工嫁人去,山丹丹花开了,艳了也无人采。树头老师和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我不知道。

(13)有时路过他们村庄,白墙红顶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脱贫了。也老了。还能拉得动二胡不?

(选自2012年10月《美文》上半月刊,有删改)

注:①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古代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②犍(man)牛儿苗:别名太阳花。

11.文章开头写学生“唱《感恩》”,有什么作用?(3分)

12.文章第10段划波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3.赏析文中画直线的语句。(4分)

篇五:2013浙江省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语文试卷

2013浙江省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语文试卷

命题:胡正钼(台州中学) 审卷:包建新(临海市回浦中学)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拓片tā 粗犷架kuàng 靓妆丽服jìng ..kuàng 框..

B.躯壳击jū 粘贴zhān 垂涎欲滴xián .qiào 狙...

C.殷红yīn 皈依guī 付梓体裁衣liàng ...zǐ 量.

D.埋单mái 恫吓dòng 剽窃piáo 数见不鲜shuò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细雨交织,竹林婆娑,山清水秀。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没有奸诈,只有简单这份经大自然锤炼而来的静谧,却恰恰令人震撼。

B.消费者向消协反映,一些商家以打折为诱饵,设下陷井,坑害百姓,商家的这种做法将贻害无穷。

C.如此,你就不必害怕那时光的兵慌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有如长青的藤蔓,已经爬满你生命中的每一季。

D.中国铁路系统政企分开后,将把企业部分转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自负赢亏,自担风险,资金筹措的渠道就可以多元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人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人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当一个民族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民族就开始了奋起富强的历程。

B.妈妈年届不惑,都老大不小了,还小孩子似的,喜欢穿新衣服,喜欢红红绿绿,最近更是喜欢上电脑游戏,让我们大呼想不到。

C.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微小甜蜜的小屋中将自己的创造天赋束之高阁的人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D.在CBA总决赛第五场比赛中,北京金隅队有望问鼎总冠军,球迷们疯狂抢购门票,几百元的门票被炒到数千元,一时洛阳纸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年轻人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了“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便抓住机会来赚钱。

B.数据显示,我国的教育投入不但略低于博茨瓦纳等某些不发达国家,而且比不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甚至还达不到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

C.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你的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D.在“以家庭为单位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下,如何将身处不同地区的家庭成员的收入信息完成加总一并计税, 就成为了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5.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字。(4分)

[人民网大连2月18日电]今天从中广核集团获悉,位于辽宁瓦房店市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于2月17日15时9分并网发电,标志着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具备发电能力。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厂和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是目前全球在建机组最多的核电项目。2016年核电站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为450亿千瓦时。据悉,一期工程4台机组到2015年将全部建成发电,这4台机组年发电量为300亿千瓦时,相当于辽宁省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6%。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并网发电后,将优化辽宁省电力供应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空气和水质量。

据介绍,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自主创新最多、国产化率最高的核电站。其二期工程设备,包括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比例,均超过80%以上,它的海水淡化系统,开辟了中国内地核电站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提供淡水资源的先河。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4分)

拥挤的地铁上刚有个空座位,一个中年妇女迅猛地用购物袋占了去,她向周围人群解释说:“我小孩一宿没睡觉,比赛了,刚走回来,受不了。”那位母亲一迭声呼唤“听话,过来过来”。人们顺着方向看去,她的孩子是个人高马大的青年,看上去起码有二十岁。他很尴尬,始终站在车门旁一声不吭。 请分别以地铁乘客和中年妇女的孩子的身份,对这位母亲说一句话。

地铁乘客说:

中年妇女的孩子说:

7.根据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字)(2分)

(2)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30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_10题。(9分)

哈耶克相信,如果个人是自由的,他就不仅能够最有效地满足他自身的需要,而且还能最有效地满足他的同伴的需要。进步(不管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都是自由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希望我们的同伴是自由的,即使不为别的,仅仅从我们自身的利益着想也应该这样。哈耶克的信念可以用穆勒的一句话来概括,即“自由是进步的永不衰竭的源泉,因为在自由的条件下,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可能的独立的进步中心”。

哈耶克对自由所作的论证主要是一个认识论方面的论证。没有任何一个中央当局能够掌握分散在许许多多个人手中的全部知识,剥夺个人自由使用这种知识的机会就会因此而限制这种知识所能带来的好处,从而不仅给个人而且也给公众造成损失。自由所以能带来进步,是因为它是对各种生活方式所作的一次实验。如果个人是自由的,他们就可以追求不同的目标。而且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同一些目标。通过这样一种实验,那些不太成功的方法就会被那些较为成功的方法所淘汰。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不同的群体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这样一来,那些较为成功的适应方法就会取代那些不太成功的适应方法。因而抑制个人自由就等于是在抑制实验和进步。

虽然思想自由(研究、信仰、言论和讨论的自由)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哈耶克相信经济自由,或者说得更宽泛些,做事情的自由的重要性却未能得到同样广泛的承认。哈耶克不仅认为经济自由对于物质进步极为重要,而且他还相信,这种自由对于思想进步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说,个人全力应付千变万化的环境,这是各种新思想的来源。由此哈耶克就得出结论说,即便在世俗事物中自由也至关重要。

既然哈耶克认定自由与进步是携手并肩的,人们也许就会问,这一论点能否在经验上得到证实。例如一些国家似乎已经取得了进步。但很少有人会认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普遍享受着自由。哈耶克相信有些不自由的国家确实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但同时他也相信自由与进步之间的同步关系在经验上可以得到证实。他认为那些不自由的国家通常最多只能处在与自由国家同一的进步水准上。不自由的国家可以利用自由国家做出的种种发现和发明,而它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不到自由国家的十之一二。这些国家不是发现者,而是模仿者。如果世界上没有自由国家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萧索啊!

不过,在有一种情况下,进步也可以离开自由而单独出现。如果把某些技术进步作为人类的唯一目标,那么它们就可以比较迅速地得到实现。哈耶克的意思是说,如果每个人都被迫放弃他自己的特殊目标,而去追求一个唯一的目标,这一目标就会比在其他条件下更快地得到实现。但是,在这里,进步必须要能够清楚地预见到,而且人们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达成同意,否则就必须使用强制,而且必须放弃其它一些也许更有价值的目标。

8.下列有关“自由”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哈耶克相信,哪怕山于完全自私的考虑,人们依其理性而言,也应该希望自己的同伴是自由的。

B.抑制个人的自由就会限制个人自由使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就会因此给个人和公众造成损失。

C.不同群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同一种环境变化,是自由能带来进步的一个原因。

D.世俗事物中的自由包括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由的研究、信仰、言论和讨论等,这是各种新思想的来源。

9.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需要自由,是因为自由是能够满足他自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的最有效的方法。

B.经济自由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同样广泛的承认,与经济自由对于思想进步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有关。

C.不自由的国家取得进步,让哈耶克的自由与进步同步的论点需要在经验上得到证实。

D.不自由的国家为进步付出的代价可能不到自由国家的十之一二,哈耶克认为这证明了不自由国家的优越性。

10.哈耶克认为不自由国家实现进步时的局限和条件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山村弦歌

宋利萍

(1)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感恩》,一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得瑟。

(2)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那时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盗,家里,老师的办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

(3)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去判作业。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他严肃地哄她:“为啥你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你没了我们活不好。”女人便高兴做起了树根。

(4)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背草绿的挎包。早起去田问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弄老婆孩子,拿了饽饽路上啃,小跑三五里到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

(5)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台踹到门外去。乡间的孩子太野,课间也跑到树林里转一圈打一两只麻雀,拔光毛用纸包起来,就地挖坑烧烤,吃得嘴边黑漆漆。要么截水抓鱼,顺便拎几只青蛙水线虫回来捉弄说话咬舌的女生。

(6)树头对女生就宽容多了。课间休息时间长,我和女伴也上山了。男生摘杏女生坐在树下吃。吃完把水泡泡的嫩瓤冷不丁地挤到别人的脸上玩闹,牙酸倒了,方想起还上课中,妈呀一声跑回去。

(7)树头的眼光似立秋的剑,穿透几个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转到男生处立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一脚,写三篇深刻检查。一篇班上念,一篇拿回家,一篇留底,敬待期末表现。

(8)树头作文课上格外活泼,声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墙都掉渣,总算换了白背心,讲出汗了便撩开去挠挠肚皮。小学老师很累,两个年级同上复式班,要变幻多种角色教所有的课程,我是觉得好的,早早做完作业听高年级课文,趣味得紧。

(9)蛤蟆骨朵儿在黑板上游来游去,音乐课上,他摆弄五线谱,想给榆木脑袋们开开仙窍.我们这些笨拙的栊牛儿苗针,没一个走得准,干脆画小人描张飞赵云去了。老师看情形不对,立刻叉张开大嗓门:“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声震林樾,一群亢奋的鸟呼拉拉扑过来。他的青黄的脸也变红了,像年轻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径上自由地奔跑。忽而眼睛湿了,他转身出门。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0)黄昏.我们值日锁门,听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树头老师坐在台阶上拉二胡,专注,颓废,忧郁,满目悲伤的水气。地雷花静静开着落着。空旷的校园,后面萧条的秋草坡。是整个小学时光最寂寥的一瞬。

(11)我们不懂他的忧伤。

(12)不久小学撤了,给钱少叉拖欠,没有老师来,几岁的娃就得过山过梁找学上。封山育林了,拖拉机种地,牛群也没了。孩子老早不念书打工嫁人去,山丹丹花开了,艳了也无人采。树头老师和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我不知道。

(13)有时路过他们村庄,白墙红顶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脱贫了。也老了。还能拉得动二胡不? (选自2012年10月《美文》上半月刊,有删改)

注:①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古代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②犍(man)牛儿苗:别名太阳花。

11.文章开头写学生“唱《感恩》”,有什么作用?(3分)

12.文章第10段划波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3.赏析文中画直线的语句。(4分)

(1)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

(2)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4.概括树头老师的形象。(6分)

15.这篇散文以“山村弦歌”为题,联系全文和注解,谈谈其中的含义。(4分)

三、古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_-20题.(19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