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黑釉小油灯图片大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1:25:45 高中作文
黑釉小油灯图片大全高中作文

篇一:中国民间油灯精品鉴赏

中国民间油灯精品鉴赏

连枝树形铁灯(战国)

●张守义 文

●开卷有益

我国各年代不同艺术造型和实用功能的民间灯具,都体现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是劳动人民智慧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灯是助人生活劳动的照明工具,我国古代先民遗存在窑洞壁上的“孔灯”和“竹签灯”,为距今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灯,这只是灯的雏形,它还不具备灯的要素。完整的灯具,约出现于春秋末年或战国初期。它是用陶土制成的豆形器皿,为我国最早的民间灯具。我国古代灯具文化,基于不同使用对象,形成发展为宫廷、富贵人家灯具和民间灯具两个系列:达官贵人家中用的照明工具,除具备其实用功能外,灯烛设计侧重于装饰室内外环境。灯烛陈设要同亭台楼阁相配套;其灯体高大,精工雕制,造型华丽;灯具多以跪拜人俑,吉鸟祥兽为灯之主体。而民间灯具以简易实用为主,我国民间灯烛因其造型巧小,古时还称为“短灯”。平民百姓和贫苦读书人用的灯———民间灯具,以经济、实用和美观为本。古代民间灯具,为了节油其制灯材料多为陶瓷制品;在灯的结构设计上,古代劳动人民还制作了富有科学原理的“省油灯”,其陶制节油灯的灯体,分上下两层,上为油池,下为储水池或水盘,灯内储水池有降温、省油、除烟等功能。我国各年代民间灯盏之精,多以劳作者方便———重于实用而取胜。众多传世

民间灯具之造型蓝本,为民间制灯艺人在实践中所创造。其代表灯盏有:右手劳动,插在左手手指上的“手指灯”;远行携带方便的折叠式旅行灯;防老鼠和家猫偷食灯池中油的防鼠灯;夏日驱蚊灯;矿井下昼夜不熄大型(储油量大)长明灯等。灯为人劳动照明,人人爱其实用功能;人人爱生活、爱劳动,求知识、爱亲人、爱土地、爱家乡;人之所爱融于灯,民间灯具是赋于劳动人民生活感情、生活愿望———有艺术生命的灯。这些造型、色彩拙朴,情深意重、美丽的民间灯盏有:喜庆秋收的储米灯;迎春耕的菜花灯;敬老人、祝寿的双鹤烛台和鲜桃灯;新婚洞房之夜燃的娃娃灯;开卷有益的求知灯———书灯。从古至今,中国民间照明工具,分为油灯和烛台两种类型。这两类灯具其制品材料为陶、瓷、铜、铁、锡、玉、石、玻璃等,但其灯烛多为陶、瓷制品。这样,我国历代陶瓷民间灯烛从其艺术造型和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同我国陶瓷艺术有直接关系,也可以说,民间陶瓷灯烛为我国民窑艺术之组成部分;不同产地的民间灯具,在造型上富有较强的地域性;民间青花灯烛,多产于江西景德镇、广东揭阳、河北磁县和山东淄博等地。黑釉、陶瓦民间灯具,山西、河南、陕西为佳。明、清以后,洋灯(玻璃煤油灯)逐渐传入中国,在油灯燃料、制灯材料和工艺技术方面,制灯业面临新科学技术的挑战。这也是我国灯具变革发展的一次机遇,为了同洋灯竞争,随之我国有了玻璃制灯工业。全国各地制灯小窑、小作坊兴起,它们在烧制工艺上虽不如名窑,但灯具、图像和制灯取材,不受旧式蓝本的制约,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贴近时代生活,富有丰富的想像力。美观实用的民用灯具问世,是我国民间灯具艺术一次飞跃!

●战国

连枝树形铁灯(战国)

连枝灯具始于战国中晚期至汉代。铁制连枝灯多为平民所用,灯体制作简单;连枝铜灯制作精美华丽,是豪门朱院所用器物。

铜行灯(战国)

行灯体小量轻,便于携带。为行动中手持的照明灯具。

●汉

陶豆灯(汉)

陶豆灯又称豆形灯、器皿形灯,因灯的形体造型原于母型器皿。战国的豆形灯多为铜制,由战国发展而来的汉代豆形灯其形体造型和制灯造材都有所突破。 羊形单盘灯(西汉)

我国古代先民视羊为瑞兽。东汉·刘熙云:“羊,祥也。祥善也。”故,“吉祥”可为“吉羊”。置祥物于灯盏,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祝愿和向往。

●三国

人形陶灯(三国)

人形灯又称人俑灯,持灯人动作多为屈服卑微姿态,表明主人的身分。跪拜式人俑灯多为宫廷和富贵人家所用的器物。

怪兽青瓷灯(三国)

古代房舍建筑上的装饰和墙壁张贴的图像,多用怪兽来镇宅护院。灯盏上的怪兽有相同寓意。

●唐

宝莲灯(唐)

宝莲灯又名孝子灯,两个名字都表达了民间故事《宝莲灯》的内涵。我国古代孝子为父母祝寿时常点燃此灯。

杯形灯(唐)

此灯为精湛的唐三彩工艺制作。

●宋

龙鸟形瓷灯(宋)

灯形体取壶型,用鸟、龙装饰灯嘴和把手,是造型独特的照明器具。 绿釉罩子灯(宋)

灯盏(灯池)火光熄灭时扣上罩子,一是清洁;二是防老鼠偷食灯油。罩子灯又名防鼠灯。

●元

人型陶烛台(元)

人人将取得贵子之情赋予灯——取婴幼儿造型的灯或烛台,从宋至近代很多。 叶形铜灯(元)

此灯形体小造型简易,为蒙古游牧民族流动在大草原上的照明器具。 木烛台(元)

木烛台为两盏,用于庙堂和家中祖先灵位两旁,又名祭祖烛。

●明

方形瓷烛墩(明)

烛墩为一双或四个一组。庙堂敬神、家中祭祖、祝寿之用。

龙形瓷灯(明)

取龙头饰灯口,弓形龙尾为灯把手,粗大灯体组成龙身,以龙形体装饰美化生活各种器物盛行于我国明清两代。

●清

抓髻娃娃瓷灯(清)

抓髻娃娃为内容的民间剪纸、泥人、年画和灯烛是明清劳动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品。 碗形花边铁灯(清)

此灯把手上为“寿”字图样,是子女为老人祝寿时的灯盏。

高盘戏人灯(清)

三个打斗戏人围着灯柱舞动,灯盘是戏台,灯池的火光照亮整个舞台。

●近代

房形挂灯(近代)

挂灯可手提,用玻璃和薄铁皮制作。

椅子灯(近代)

此灯为木制,形状很像一把椅子,可摆在桌子上,也可挂在墙上。

小橘灯(近代)

我读冰心散文《小橘灯》后,故事主人爱人、爱灯之情,促使我亲手制作一盏“小橘灯”。

铜行灯(战国)

陶豆灯(汉)

羊形单盘灯(西汉)

人形陶灯(三国)

篇二:第一册知识点大全

1

2

2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1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2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1、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2、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汽化和液化: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3、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①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②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④ 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1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① ①摩擦起电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

4

篇三:邛窑考古

邛窑考古

----邛三彩与省油灯

摘要:邛窑是我国四川西南以邛崃什方堂遗址为代表的古青瓷窑遗址的统称,又叫“邛崃窑”,以邛崃十方堂最具代表。邛窑出土了著名的省油灯,以及堪为世道的可与“唐三彩”媲美的“邛三彩”。邛窑是著名的民间窑,以生产日用器皿为主。省油灯小巧玲珑,结构奇特富有科学原理;“邛三彩”色彩瑰丽,工艺独到,是难得的精品。此文将从省油灯与“邛三彩”着手,探索邛窑考古的魅力。 关键词:邛窑;考古;十方堂;省油灯;邛三彩

一、邛窑概况 邛窑,主要指邛崃市十方堂遗址、大渔村遗址、瓦窑山遗址等遗址。其中,尤以十方堂遗址最具代表性。邛窑创烧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衰于宋末,元初淡出人们的视线,前后延续了800多年。邛窑是四川古代民间青瓷系代表性遗址、中国彩绘陶瓷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彩绘瓷的故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邛窑独特的“邛三彩”比“唐三彩”、“山西琉璃彩”早几百年。其外,文明全国的省油灯也从这里发源。但是邛陶在宋朝以后慢慢衰落,便渐渐不为人知了。

1922年,清“奉政大夫”,邛州人宁缃编纂的《邛崃县志》中有记载:“十方堂佛庙也。在南河岸边,夷上洒下,水泻沙崩,多出瓷器。”

十方堂邛窑遗址在邛崃市西南二里左右的的南河上游河岸小平坝上。在长达千余米,宽四十余米的地面上,大小窑包林列,各式窑具和各类器物残片俯首可拾。现存窑包十三座,最高约15米,最低约六米。窑址四周复盖着一层层厚厚的窑具残片,最厚层有5米多。十方堂邛窑是生产民间窑,其出土的文物多是碗、盘、罐、壶、瓶、杯、盏、炉等生活用具,现在收藏在市文管所的,有二百多件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省油灯。大部份器物施黄、褐、青、灰、乳白、乳黄、豆绿、豆青等二十多个釉色。有的器物上还用几种矿物质颜料绘制成各种纹饰,呈现黄、褐、绿三色,彩类似“唐三彩”,但它又和唐三彩不同。

二、发掘情况

1936年9月,葛维汉发现成都古董摊上的许多精美残片均来自一个叫十方堂的地方,于是他来到了邛崃。在当地他看见一筐筐精美的瓷器,被装在篮子里称斤论两地出售!不仅如此,当地居民甚至用它们来筑墙、修建牛槽、猪圈、厕所??葛维汉立即开始上书有关部门请求准许发掘,但却久久得不到批复。无奈之下,葛维汉所在的华西协和大博物馆只有抢救性地进行收购,以求尽可能的保留邛窑文物。

就在葛维汉为申请发掘邛窑奔走时,当时驻防邛崃的川军二十一军师长唐式遵指挥三四百名军民日夜挖掘,把所得的一箱箱宝物送到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并高价出售给达官贵人,就连这些瓷器的碎片都每斤售三角大洋,用于“嵌饰庐宇”。葛维汉在《邛崃陶器》中称:“在两三个月中,相继卖掉的遗址出土陶器,其价值达三万美金以上。”

1983年四川省考古队在十方堂邛窑遗址发掘,出土各种完残器物10000余件。出土器物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从产品到窑炉、窑具都有完整的实物,

它是中国古陶瓷史考古研究的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1988年1月十方堂邛窑遗址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0月,省考古队对邛崃固驿瓦窑邛窑遗址进行正式发掘,清理出45.7米的龙窑1座,在古陶考古中保存情况如此良好的窑炉还不多见。古陶学界一般都认为唐以前的窑炉没有超出30米,而瓦窑山出土的龙窑竟长达40多米,这就使得古陶学界予以修正。

三、省油灯

四川自古以来崇尚读书,学子们多贫寒清苦,邛窑创造出了省油灯,陆游说“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邛窑在唐代首创省油灯已为发掘出土物所证实:1984年邛窑十方堂窑址5号窑包出土省油灯1件,其时代“相当于晚唐至北宋早期”。1986年,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出土省油灯2件。省油灯不仅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融入了语言,如指某人“不是省油的灯”,褒者,意其精明,干炼,有根底,有来头,主意多,智慧高;此语大多情况下含贬意,暗指某人攻于心计,奸狡圆滑,老谋深算,不好对付,不甘寂寞,从不吃亏,贯于损人利已等等。“不是省油的灯”一语创源于何时我们暂不知晓,但其来源于唐代邛窑创造发明的省油灯,确是非常明显、无

庸置疑的。

省油灯的结构特色是古代先进技术的体现,南宋文豪陆游在《斋居记事》赞扬道:“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说是在使用这种油灯时,先将冷水从一个小嘴注入油灯内部的夹层,这样减少了灯油的蒸发,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一如方玉瑞先生介绍的省油灯:“口沿外卷,壁斜直,高圈足,挖底较浅。灯碗上部为一盏形,盏中竖立一小圆柱,中空,圆柱近底处挖一小孔与盏通,以便穿插灯芯,盏内可盛油。盏下接一高足碗,碗盏间为夹层,中空。碗腹上部有一小孔,可注入冷水,以降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发明创造省油灯的邛窑艺术家折实有着对物理学理论的深刻认识和成功而灵活的运用:液体蒸发的速度同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水较菜仔油等植物油易于蒸发,而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热能,故可以用作其他升温较快物体的冷却剂。”同其它质地的灯具相比,省油灯有明显的省油效果,与铜灯比更是“省油几半”。

省油灯以其独特的功用,精美的外观造型深受人们喜爱,名噪一时。宋时,士人们把它作为地方名优特产、奇物,多次携至京城赠“朝中士大夫”。宋元时期,全国其它名窑多有仿制邛窑省油灯者:1984年在河北省滦平县金山岭长城上的一废墟堆积中,出土一件白胎、敞口、凸缘、圆柱形嘴通夹层、施黑釉的省油灯。此灯被鉴定为十三世纪前的产品。1999年9月—10月,在江西省景德镇湖田窑址H区附属主干道发掘出土南宋时期白胎青白釉省油灯3件。这是川外名窑仿制邛窑省油灯的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铁证。

四、邛三彩

在央视首届赛宝大会上获得铜奖,被专家评委会誉为“天下第一红”的“邛窑水丞”,就是在邛窑发现的高温红釉,它是当前发现的最早的铜红釉,以中国陶瓷在世界陶瓷史上的地位而言,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制釉的第一红,具有划时代意义。正如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说:“唐代邛窑在制作以铜、铁着色的多色彩瓷器方面有首创之功。”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认为:“高低温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窑’的代表作品,均较早烧制成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先生更是一语道破邛窑的珍贵:“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邛窑遗址彩绘装饰十分普遍,邛窑陶瓷有单色釉、如青釉、棕黄色釉、褐黑

色釉,灰白色釉。由于泥料较粗,普遍含有细沙粒,胎面普遍施化妆土,用当地原料配出浅黄、深黄、棕黄、老绿、翠绿、孔雀蓝、藏蓝、紫黄、黑色等彩在瓷器上作画,大多数是釉下彩。由于邛窑瓷器釉层稀薄,釉下彩或釉上彩不易分辨,但大多数是釉下彩。最不同于“唐三彩”的是,邛窑烧制的釉不含铅,没有毒性,这是邛窑陶器多用于生活用品,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也许那时的人们尚无这样的意识,但这无疑是伟大的成就。

邛窑是四川西南的一块瑰宝,一个继金沙,广汉后的四川名牌。省油灯,邛三彩传承了巴蜀独特的历史文化,凝聚力川西人的聪敏才智,无疑是邛窑考古的核心成就。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发掘报告》,载《南方民族考古》第二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

[2] 易家胜:《南京出土的六朝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载《文物》1988年第6期。

[3] 余祖信:《试谈邛窑三彩》,载《四川古陶瓷研究》II,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出版。

[4] 这个观点是四川大学博物馆王波同志近期提出的,他正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作进一步研究。

[5] 罗希成:《唐邛窑奇器》,载上海《美术生活》1936年第33至35期。

[6] 拙文:《邛窑省油灯研究》,载《四川古陶瓷研究》II,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版社1984年出版。

[7]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朝中士大夫。”

篇四:邛窑文化走向全国

邛窑文化走向全国

——以省油灯为例

陈 德 富

摘要:本文研究了丰富的出土资料和传世资料,认为邛窑在其七百余年的历史中,一方面广泛吸收河南、浙江、陕西等全国先进制瓷工艺技术,又以独具巴蜀文化特色的器形(以省油灯为例)、彩釉、工艺、美学的邛窑文化,对全国的陶瓷文化、科学技术、民俗文化、精神世界和艺术文化生活,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邛窑 邛窑文化 影响 全国

四川邛窑现已是享誉中外的我国南朝后期至宋代的名窑,品种有青瓷(釉色有青、黄、褐、绿、黑、紫、蓝等)、白瓷、花瓷等等,器形有日用生活器具、文房用具、玩具等。邛窑在其长达七百余年的历史中,尤其是其辉煌期的唐宋时代,广泛地学习、借鉴、吸收我国其它地区先进的制瓷文化传统为我所用,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品位和工艺技术,丰富品种。也不断以其独特的蜀地文化艺术和工艺科技影响全国许多瓷窑。邛窑在这种长期的同全国各地瓷窑间的文化艺术和工艺科技的相互学习交往中,使邛窑文化(下文我们将论及,邛窑文化为四川文化的代表,至少是四川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份)走向全国,对我国的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科学技术等等,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四川位于祖国的偏西南部,无论其远古人类形成时期、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还是进入文明时期的夏商周时代,均较中国文明的发达地区如中原、关中等地后进一些。四川地区已发现的生产陶瓷器的文化遗迹、窑址,迄无可列为全国最早者。因此我们认为,四川古代制陶制瓷,尤其是制瓷,包括邛窑,从全国其他发达先进的制瓷地区、瓷窑学习、借鉴者应该是相当多的。比如,邛窑引以为自豪的产生于隋代瓦窑山窑址的釉下彩工艺[1],可能是受到江南瓷窑六朝早期釉下彩工艺技术[2]的影响、启迪。邛窑唐代的青釉、白釉器的褐、绿、蓝点彩器,是邛窑非常精美别具特色的一个品种,而此工艺显系受六朝时期越窑等青釉褐色点彩装饰的影响。邛窑唐代高温彩绘瓷器是邛窑另一个著名品种,有

[3]些学者称为“邛窑三彩”或简称“邛三彩”(虽然此一称谓不无值得商榷之处),

此品种极有可能是受盛唐时期北方关中和中原地区极其发达,极富盛名的低温彩釉陶器即“唐三彩”的影响而创造的[4],当然又融进了蜀地的历史文化特征和邛窑自身原材料和工艺特点。唐宋时期,主要是宋代,邛窑生产一种非常美丽的青釉窑变釉瓷器,明显受唐代花瓷(俗称“唐钧”)及宋代的钧窑窑变釉工艺技术

影响。宋代邛窑的豆绿釉器,早在上个世纪初邛窑刚刚被发现时,四川学人即呼为“有如龙泉大观绿者”[5],可见其为受龙泉窑影响而产生的一个品种。耀州窑的刻划印花青瓷为该窑主要名品,宋代全国各地瓷窑仿烧者众,形成一个庞大的“耀州窑系”。邛窑宋代亦生产不少青釉印花瓷器,笔者于1999年第一个将其列入耀州窑系窑场之一[6]。这类邛窑学习、借鉴、吸收其它瓷窑文化和工艺技术的品种、事例还可举出不少,兹不繁列。

作为巴蜀大地四川文化古代奇芭的一代名窑,邛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创造,亦给全国各地瓷窑以巨大影响。隋唐时期邛窑发达的釉下彩工艺,顺长江而下,给唐代中期兴盛的长沙窑釉下彩技术以深刻影响,这已是为当代全国古陶瓷研究学术界公认的理念。邛窑唐代彩绘瓷器,绘画笔法流畅舒展,形象生动活泼,色彩鲜艳明丽,构图简洁洗炼。此种艺术和风格,对长沙窑有巨大影响,对宋代磁州窑系各窑的绘画装饰,也应有非常明显重要的影响。(因此点不是本文主旨所在,此处暂结论一句,容他日得暇再做较深入的比较研究。)邛窑对四川地区唐宋许多瓷窑如广元窑、琉璃厂窑、金凤窑、横山子窑等等的影响更为鲜明、直接、全面。邛窑对全国文化科技影响最为深远、巨大、典型的例子是其代表性产品省油灯。

邛窑在唐代首创省油灯已为科学发掘出土物所证实:1984年邛窑十方堂窑址5号窑包出土“敞口,鼓腹,实足,腹侧一穿与夹层灯腹相通,内壁有一环形拱纽,深褐色胎,青绿色釉”省油灯1件,其时代“相当于晚唐至北宋早期”[7]。此灯鼓腹、实足,制作时间不会晚于中晚唐。1986年,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出土省油灯2件,其H2:7:口微敛,弧腹,玉璧底,腹侧中上部接一管状嘴与夹层相通、嘴口略低于盏口平面,内壁上部带一弓形小柄[8]。该遗址2号灰坑(H2)位于4A文化层,发掘者定此层为“唐末至北宋前期。”而此灯有璧形足,应肯定为唐代器。

邛窑省油灯是一种有相当科学价值的古陶瓷器物,在去今一千余年的唐宋时期,它应该说是一项不算太小的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因为发明创造它的邛窑艺术家[9]“对如下物理学理论有深刻认识和成功而灵活的运用:液体蒸发的速度同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水较油菜仔等植物油易于蒸发,而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热能,故可以用作其他升温较快物体的冷却剂。”[10]同其它质地的灯具相比,省油灯有明显的省油效果,与铜灯比更是“省油几半”。因此,它一出现便引起广泛兴趣。北宋时,士人们把它作为地方名优特产、奇物,多次携至京城赠“朝中士大夫”。[11]宋元时期,全国其它名窑多有仿制邛窑省油灯者:1984年在河北省滦平县金山岭长城上的一废墟堆积中,出土一件白胎、敞口、

凸缘、圆柱形嘴通夹层、施黑釉的省油灯。此灯被鉴定为十三世纪前的产品。[12]我十年前即认为,“虽然唐宋时期四川各窑所产省油灯有以各种渠道(如馈赠)传至北方的,但这种白胎瓷器极可能是北方窑系(如定窑系、磁州窑系)的产品”。

[13]1999年9月—10月,在江西省景德镇湖田窑址H区附属主干道发掘出土南宋时期白胎青白釉省油灯3件:“侈口,圆唇,浅腹,内底中置一近底开长方形镂孔的圆柱状灯管,双层腹壁,外腹壁模印两层莲瓣纹,且一侧开两个圆孔,圈足,足沿也模印莲瓣纹。内满釉,外施釉不及底”。[14]笔者研究认为,“此灯显系仿自邛窑I式省油灯而稍有变化”。[15]这是川外名窑仿制邛窑省油灯的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铁证。又,江西省考古所等于1999年7—10月在景德镇湖田窑H区战备公路两侧的琵琶山与龙头山、南望石坞之间遗址的发掘中,出土有一种发掘者称为“假腹灯”的青白釉瓷器(出土数未详),其造型特征是:“敞口,尖圆唇,浅弧腹,腹外壁镂双孔,圈足。内底一管状芯,对穿二孔,外壁印仰莲纹”。时代是南宋至元。[16]为何谓“假腹灯”?从发掘简报所附线图看,原来是双层腹壁即夹层中空,外腹壁二孔与夹层相通。这就是一种省油灯,器形与上述同区附属主干道遗址出土的3件省油灯基本相同,只是时代略晚。这更说明宋代景德镇窑较长时期仿制邛窑省油灯,而且生产的品种是其最有特色的、最名贵、被时人赞誉为“饶玉”、“假玉器”的青白釉器。

近二十年来,全国兴起文物收藏热,各行各业的人们怀抱各种目的,收藏祖国历代文物及其他文化艺术、科技产品,其中许多收藏品弥补了国家考古发掘、博物馆藏品之不足,有很高科学价值。令人高兴的是收藏家们收藏有各具特色的省油灯。方玉瑞先生介绍了一件青花省油灯:“口沿外卷,壁斜直,高圈足,挖底较浅。灯碗上部为一盏形,盏中竖立一小圆柱,中空,圆柱近底处挖一小孔与盏通,以便穿插灯芯,盏内可盛油。盏下接一高足碗,碗盏间为夹层,中空。碗腹上部有一小孔,可注入冷水,以降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更难得可贵的是,此灯底部墨书楷书‘庚申荣立’铭”。作者考证认为,此灯可能为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浙江瓷窑所产。[17](笔者按:此青花灯造型同上述景德镇田窑H区两处窑址出土之南宋青白釉省油灯十分相似,似应为南宋器。)这件宋代青花省油灯向我们展现了极其丰富珍贵的历史信息:宋代青花瓷器目前出土只见两批二十余件残器,这件有铭文的青花器已是十分珍贵;浙江地区宋代用极稀有的青花品种仿制邛窑省油灯,足见邛窑省油灯及其所代表的邛窑文化影响多么广远巨大,多么为当时我国产瓷中心区之一的江浙文化圈所重视。

不仅上述宋代河北、江西、浙江的著名窑场仿制邛窑省油灯。近日,北京吕宝华先生又介绍了几种省油灯:辽宁出土地辽代“青瓷摩羯灯”,灯腹分为两部

份,前半部盛油,后半部盛水。(我认为,此式灯虽然造型同唐宋邛窑省油灯迥异,但用水降低灯温以达到省油目的所用之科学原理,两者是相同的。邛窑省油灯传播影响全国的不仅仅是一种器形器物,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出去的是一种科学原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勇于创新、大胆发明、积极进取的文化。)又一种注水式省油灯,分两种:一是高注水,一是矮注水。深腹敞口,内和注水口施釉。上层模制或轮制,下层轮制,上下两层粘接于口外沿下部。另制注水管和口。注水容易使用方便。再一种,灯碗的背部竖起一块直板,在板的下部制作出双层,把外层挖一个方形小孔与灯碗的夹层相连接,使用时外部注水。这种灯出于山西一带。再一种,灯壁开口式,灯壁较高,腰部横开一个孔,底部容水量很大。又一种,钻眼式,在灯柄的外部用铁锥在壁上锥一个孔。这种灯较多,多出于河北南部的磁州窑系和河南的北部。吕先生认为,从现存实物看,不仅宋代使用省油灯,明清也有省油灯。直到民国时期,人们沿用省油灯的原理,创造了设计新颖坚固实用的铁铸省油灯:形同马蹄,灯碗内两个槽,外槽围绕内槽成弧形,放水,内槽放油。[18]特别要指出的是:方玉瑞、吕宝华两收藏家在文中均论到各时代各式省油灯同唐宋邛窑密不可分。

根据以上实物资料,我们看到,自唐五代以来,迄宋、元、明、清、民国,全国各地如辽宁、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浙江,可能还有陕西、湖南、安徽的瓷窑,均先后仿造邛窑省油灯。有的是直接仿造邛窑省油灯制作腹部夹层中空式,如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省油灯,浙江青花省油灯。有的是吸收邛窑省油灯的物理学原理而加以变化做成它种式样,如辽宁辽代青瓷摩羯灯,及民国铁铸马蹄形省油灯。邛窑文化走向全国,对中国陶瓷文化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毫不夸大其辞,绝不危言耸听,是历史的文化的事实。邛窑省油灯是个极其典型的例证。 必须强调指出,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外学者们调查、发掘、研究邛窑,全国和世界各国公私博物馆及大小收藏家收藏了数量巨大的邛窑产品,邛窑文化早已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尤其是国家文物局1995年编辑出版了《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其中收入邛窑精品3件(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唐三彩花卉三足罐1件,唐青瓷省油灯1件,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唐赭彩碗1件),邛窑精品第一次被收辑著录于国家级大型文献之中,邛窑陶瓷挤身于国家级精品行列,身价倍增,邛窑文化以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步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前已论到,伴随以省油灯为代表的邛窑陶制品走向全国的,不单是几种器形,众多产品,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就是由巴山蜀水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本文不想,也不能详细全面地论述概括总结巴蜀文化的特征、精髓、实质,仅就我

们论述的邛窑及其省油灯而言,这种文化的突出之点是富于科学进取精神,干炼精明,聪慧灵敏,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吸取全国其他地区和国外优秀文化并加以创造性应用,等等。唐代邛窑艺术家创造发明了省油灯,正是继承和发扬了巴蜀文化的这种精髓,并丰富了巴蜀文化,更使之跨出盆地,走向全国,为各地人民所喜爱、景仰、推崇、吸收,从而在全国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融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省油灯为典型的邛窑文化影响全国的远不仅止陶瓷文化、科技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它早已深入到中华民族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不是省油的灯”这句俗语,多少年来(很遗憾,至今我未查出此语源起何时的资料),已广泛流行于我国文学作品、口语、影视作品、声像作品之中,且是全国东西南北中十分通行,使用频率很高,使用面很广的俗语。其涵意也畅晓明白,尽人皆知,大意是非同一般,不简单。如指某人“不是省油的灯”,褒者,意其精明,干炼,有根底,有来头,主意多,智慧高;此语大多情况下含贬意,暗指某人攻于心计,奸狡圆滑,老谋深算,不好对付,不甘寂寞,从不吃亏,贯于损人利已等等。“不是省油的灯”一语创源于何时我们暂不知晓,但其来源于唐代邛窑创造发明的省油灯,确是非常明显、无庸置疑的。由此可见邛窑文化千百年来一直积极地影响着全国,深入到亿万人民的传统文化、精神世界和艺术生活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将在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大作用。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日渐富裕,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城乡大兴收藏热,不少人喜爱文物古玩。我曾论及,人民群众合法收藏文物,具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收藏保护文物的优良传统,为国家民族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收藏者的文化修养

[19]等多种文化功能。当我近期为撰写本文而收集研究省油灯资料时,我发现近百

年来我国各地考古发掘出土古代省油灯为数不多,而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收藏家们收集保藏的历代省油代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形式多样,品种丰富,为学者们研究省油灯的发展演变,邛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充实的资料。由此我要严肃提出:千万收藏家的收藏对科学研究(由于收藏家们各有所好,收藏品种异常丰富多样,不仅限于古陶瓷,也不仅限于文物,涵盖了人类迄今创造的一切文化艺术科技产品及大自然创造的一切艺术品,所以这里的“科学”包括所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亦有相当贡献,其功不可没。

还须提出,许多时间,对文物的收藏研究只有国家文博机构及其为数不多的人在进行。以国内古陶研究为例,中国古陶瓷研

黑釉小油灯图片大全

究会已是全国各类学术团体中群

篇五:2010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

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L L L 5200m/s 1497m/s 340m/s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

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

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臵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

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

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叫光源。

分类:光源,如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是沿直线传播的。

3、是研究物理

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

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遇到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

》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无 关。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8。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

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

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

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 凹面镜 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