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赵氏孤儿观后感2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9:20 作文素材
赵氏孤儿观后感2000字作文素材

篇一: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

这部影片记叙的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主人公嘛,当然要给脸)。

程婴是一个平民草泽医生,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他以大局为重,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并且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被杀死(不情愿ing),这是勇气与孤注一掷的无奈选择。不过历史从来不卖后悔药,程婴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剧中经典的台词如程婴说:“我说过,等他长大了,把他带到屠岸贾面前,告他这孩子是谁,我是谁。我要让他们相亲相爱,然后赵家的孩子,一剑砍了屠岸贾,那才算把仇报了。”像程婴这种看似小人其实胸怀大义的人在历史上很多,不过电影将他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人物牵涉到动作、权利、爱情、梦幻等多方面,纠结的父爱与大义让人拍案而起。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说程婴最后是重于泰山,那么若是他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了。

程婴的抉择结果让我敬佩到无语(阴差阳错,命运啊),屠岸贾却让我纠结了。(纠结二字回声中)

屠岸贾,晋国大臣。却 实在“奸”得可以,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赵家,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原因是那只蚊子,oh,my god 我也被要过耶)! 问世间权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灭了赵氏三百人,他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历史就是编剧,不会让戏早早结局(结了他也没票房)。十五年,足够建立感情了,权谋、仇恨与感情纠葛,让长大成人的赵氏孤儿面对真相、让屠岸贾面对情感都纠结到心痛。(应了那句 糖,甜到你悲伤)

剧中赵氏孤儿被围困,绝望地喊了一声“干爹”时,屠岸贾将手中的马的缰绳攥了几次,后狠下心来离开时,又良心未泯,冲回去救了赵氏孤儿。良心未泯VS谋权之道,不能说屠岸贾是十恶不赦、纯度极高的人渣,只能说纠结,纠结-----一切在历史上都乃浮云也。

俗话说得好:“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终于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这叫人怡然称快?80%有,但是历史也需要坏人啊。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历史上有正有恶,有时候不能判别,但是邪恶终究战胜不了正义。(您看看西游记,九九八十一回实例啊)观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纠结成了海啸(抱歉,纠结出现很多次了)或许这就是历史的独特魅力所在。

篇二: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电影《赵氏孤儿》,感慨颇深,它是以元代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为蓝本的。与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相比,电影既有得又有失,电影中进行了自己的创作,修改了部分情节,增添了一些新的情节与主题,使《赵氏孤儿》不再是以前的悲剧。

《赵氏孤儿》故事原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屠岸贾与赵盾为争大权明争暗斗,争斗中,大将屠岸贾设计陷害赵盾,并下狠心除掉异己,解除后患,竟杀灭赵盾家300人,将眼中钉赵家老小全部斩尽,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为找到赵氏孤儿,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程婴舍弃自己儿子性命替换赵氏孤儿帮其逃过灭门之灾,并由程婴抚养长大成人。 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电影的《赵氏孤儿》修改了部分情节,相对于纪君祥的讴歌忠臣的壮烈与屠岸贾的奸诈凶残,电影中也体现出了母爱的纯洁、伟大,并且屠岸贾也变得有父爱,也有爱人的一面。修改的情节是电影失去了原来的滋味,但也体现出其他的东西。如原来是庄姬夫人把孤儿托付给一位经常出入驸马府的民间医生程婴,为了消除程婴对于泄密的担忧,自己立即自缢身死。但是电影中却是庄姬在婴儿被韩厥发现时为了让儿子活下去便自杀。与原剧相比,电影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当然这并不是电影的主基调,只是相对于以前所具有的新的东西。而且剧中爱的力量主要是在两位女性身上体现的。母爱是那么纯洁,刚生过儿子的程婴夫儿见了初生的赵氏孤儿,表现出母性爱子而不畏危险的一面,把乳分给了赵氏孤儿;在公孙杵臼家中屠岸贾搜出婴儿时,程婴的妻子为了保护儿子和儿子一同死去了。修改情节的还有原来程婴把赵氏孤儿藏在药箱里,企图带出宫外,被守门将军韩厥搜出,没料到韩厥也深明大义,放走了程婴和赵氏孤儿,自己拔剑自刎;而电影中韩厥并不是如此的,而且并没有原剧中那光辉的形象。献婴情节也改变了。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与原来的有所不同。屠岸贾不再是只有凶残狡诈的一面,同时也有了慈爱的一面。对程勃注入了自己的爱,教他武艺,希望使他成为将才。而且在怀疑程勃可能是赵氏孤儿之后,在战争中原打算借刀杀人,但是在程勃喊出“干爹,救我”后又改其无情无义之面,转身救了程勃。程婴的形象也与元杂剧中的有所不同。元杂剧中程婴是具有不畏强权,见义勇为,忍辱负重,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的忠臣。他为了就赵氏孤儿牺牲了自己的儿子。虽然电影中也是牺牲了自己的儿子,但两者却有所区别。电影中有阴差阳错、误打误撞的感觉,而元杂剧中却是坚定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儿子的死换赵氏孤儿的生。电影中的程婴还有唯唯诺诺的一面,给人犹豫不绝之感。在剧本第三折,狡诈的屠岸贾让程婴拷打公孙杵臼,以试其真伪。程婴为保住赵孤,既要担当卖友求荣的恶名,又要亲手拷打共谋者,特别是屠岸贾当着程婴的面,亲手将假冒赵孤的程子剁为三段,这都使程婴处于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精神重负之下。而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强忍悲痛,始终不露破绽。正是在这种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程婴忍辱负重、沉着坚毅、视死如归的思想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电影中却

没有,我觉得在这点上,电影并未处理好。

电影最不给力的地方在于悲情在最后终没有给人以完全释放的出口,反而屠岸贾与程婴两个人物这时的性格塑造模糊,既不大恶,也不大义,这是电影最失败的地方。虽然可能是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人文的精神,所以人们会注重对精神的需求。也许电影正是出于这种目的所以增改了一些情节与主题。电影中体现出了母爱,电影中屠岸贾的形象也多面化,而程婴也不再只是视死如归、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品质。并且电影给人的感觉不再只是孤儿的复仇而主要是程婴的复仇,程婴要通过孤儿之手为死去的亲人报仇,所以人的品质精神也不再那么单纯。古典戏曲在今天纵然是需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但是有的地方我觉得却是不能改变的,这会是悲剧不再那么的悲剧。屠岸贾有慈爱的一面纵然是好,但他的慈爱仅是对程勃,仅是对于自己的敌人无关的人,也许他只是老无所依而对孩子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但对于大多数人他仍然是残忍的,所以我觉得在人物塑造上不要模棱两可,性格模糊。将戏曲与时代结合,从而使戏曲有新的发展。

篇三:《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

不久前,我在大上海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其中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赵氏孤儿带回家,可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仍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历尽千辛万苦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终于遭到报应,终于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说程婴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

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可以,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寒!尽管灭了赵氏三百人,他仍旧不肯放过赵氏孤儿,定要斩草除根。但在以大局为重,舍小家而保大家的程婴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终于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

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

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今还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篇四:《赵氏孤儿》读后感

《赵氏孤儿》读后感

春秋时期,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国王晋灵公都艳羡恐惧不已。赵盾之子赵朔双喜临门,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妻子庄姬也身怀六甲。屠岸贾视之为心腹大患,他诬陷赵氏家族谋反,一日之内诛杀了赵氏一门300多人。能够免死的不过赵朔的妻子,晋灵公的姐姐"庄姬"而已。

当屠岸贾派心腹韩厥冲到庄姬府逮捕有孕在身的庄姬时,程婴正在府里。此前,庄姬得到变故的消息,已经惊吓过度而早产生下一子,危急关头,她冷静地在韩厥进门前将婴儿放在了程婴的药箱里,利用韩厥的迟疑,她指挥程婴把婴儿带了出去,让他交给公孙杵臼,为赵氏留下唯一的血脉,然后拔剑自刎。接着赶来

赵氏孤儿观后感2000字

的屠岸贾发现婴儿不见,立刻下令封锁城门全城搜捕。

在把赵氏孤儿交给妻子照料后,程婴立即前往赵氏的老友大夫公孙杵臼家求助,公孙杵臼的计划是利用自己的贵族身份将赵武带出城外。然而当程婴回到家里,发现屠岸贾的手下已经来过,而妻子在恐怖高压之下,为保住自己的孩子,将赵武交了出去。可是多疑的屠岸贾根本不相信到手的婴儿就是赵武,正相反,在他眼里,程婴刚出生的孩子才是正牌赵氏孤儿,反而释放了赵武。

屠岸贾搜遍全城,找到100个婴儿,宣称如果天黑之前程婴不交出赵武,他就将这些婴儿全部杀掉。按公孙杵臼的安排,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但形势急转直下,公孙杵臼无法出城,程妻和公孙杵臼为保护赵氏孤儿丧命,程勃被当成赵氏孤儿处死。程婴一天之内变为孤家寡人,却因为向屠岸贾献出“赵氏孤儿”有功而被他收为门客。

程婴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将赵武带大,这个孩子聪明过人,而且胆气十足,深得屠岸贾宠爱,甚至被其收为义子,而赵武就在程婴这个慈父和屠岸贾这个严父的双重父爱下成长。终于有一天,程婴把真相告诉了赵武,赵武挥刀向屠岸贾,结果以程婴和屠岸贾同时身亡而终。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他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挽救了赵氏孤儿,并将孩子抚养大。为了报仇,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在屠岸贾的门下,他强忍悲痛,始终不露破绽,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终于遭到报应,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也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在这种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程婴忍辱负重、沉着坚毅、视死如归的思想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同时,他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也是值得赞扬的。但他性格的完成,并不是标签式的抽象道德观念的外化,而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现的,因而显得真实感人。最初受托救护赵孤时,还是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而当屠岸贾声言要杀

尽晋国“半岁之下”的小儿以后,他的舍弃己子的举动,就不仅仅是为一个赵孤,同时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的无辜,他的思想境界明显地有一个升华的过程。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

屠岸贾,晋国大臣。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在以大局为重,舍己利人程婴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话说得好:“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终于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如今,我们身为社会公民,更应该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该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关爱之心,感恩之心,就会成为像屠岸贾一样危害人类的人。

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他就像人生道路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篇五:读《赵氏孤儿》有感

读《赵氏孤儿》有感

近日,看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深被感动,逐借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白话版,先是一气呵成看完,后又对部分章节含英咀华,有几点体会。

故事情节大概是:晋国司寇屠岸贾诬陷晋国忠良赵氏家族代表赵盾,将其满门三百人灭口,逼死赵盾之子、晋国驸马赵朔。赵朔门下草泽医生程婴献出亲子,舍身救出赵氏孤儿,抚养成人。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杀贼报仇的故事。 虽然戏剧很多是虚构的,和史料记载有很多不同之处,但锄奸扶正、邪不压正的风骨却是鲜活生动的,看后令人震撼和深思。这里,不说风骨与是非,就说庄姬公主、公孙楚臼、灵辄、韩厥为保护程英救出孤儿,均自缢身亡。而程英为救孤儿并抚养成人,献出亲生骨肉,披肝沥胆、苦心经营,最终锄奸报仇,是什么让他们这样做?我认为抛开道德礼教所讲的忠义,分析心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锄奸扶正、报仇雪恨。就是这一信仰,一个目标,让他们杀身成仁、不畏艰难。再看电视剧中的描写,更能体会为何程英能够埋藏20年愁苦积怨,卧薪尝胆,抚养赵氏孤儿。 心有宏图方能忍辱负重,但凡卧薪尝胆之人,一定有个让他气定神凝、矢志不渝的目标。只不过目标有别,判定目标正确与否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方向,没有坚定的信念,很难做成。时间是成功的保障,决心是成功的根基。

当然,屠岸贾为私利攻心钻营、铲除异己,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也不能不说它的目标明确。而陈文贵编剧的《赵氏孤儿案》里面有一段对白,是程英说给赵武的话:做人,上敬父母下爱妻儿视为人理。做臣,忠君爱国视为公理。世间万物皆亲为一家视为天理。忠义是本,仁善是源。对信仰与目标的判断和追求,在忠奸的对比中,其意自显。目标的价值观就是要讲是非荣辱,讲仁义。这是数千年礼仪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被验证的真理。

结合剧中的对白,我认为:符合传统仁义价值观的,视为大爱,这个是谈及不易、做来更难的一条,因为符合这个大爱,在古人看来定是只有社稷与百姓,在浮躁的当今社会,如有这般大爱,而却不是因为个人私欲,应该是修炼极致;另有一层,符合人心特点的视为仁爱,这个是人人都探求和渴望的,这个爱是人性最原本的爱,父母子女之爱、亲朋之爱、路人的怜悯,均属此类。这种人性就像在吃了粗茶淡饭后一块心仪的牛奶巧克力或是饕餮之欲后一裒清淡的毛尖。这种爱,少了的时候求知不得,多了的时候又忘乎所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自然,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偏离轨道,标准游离;还有一层,叫普爱。这是世间万物之间存在的生生相连的情感,是顺其自然,超越大爱和仁爱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爱,每个人心中多少都会弥笃,是自然而成,但很难做到诠释。

因此,要保证目标的正确,先要修身。身正做事才有力气、有底气,才不会被过多的它利所扰,修得越是彻底,就

越能轻装前进;其次,要具有大爱,心里要有大局。大局往大了说就是信仰,是行为做事的根本动力。往小了说就是目标,是行为做事的本原;再次,要坚定仁爱,心里要有悲天悯人之念。有仁爱才能少做或不做错事,少些后悔,才能不为这些事情所累。仁爱,在另一个层面,就是有错便改,继续向前的精神。

看这部剧,读这本书,多少净化心灵,思考做人。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