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天津世乒赛男团决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05:19 写作技巧
天津世乒赛男团决赛写作技巧

篇一:世乒赛资料

1995年5月1—14日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天津举行。邓亚萍和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当选为本届世乒赛的最佳运动员。14日晚举行了闭幕式,中国乒乓球队获得本届赛事的全部七项冠军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 ,女子团体冠军:中国 ,男子单打冠军:孔令辉(中国) ,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中国) ,男子双打冠军:王涛/吕林(中国) ,女子双打冠军:邓亚萍/乔红(中国) ,混合双打冠军:王涛/刘伟(中国)

(夺冠瞬间:扔拍倒地.决赛中,担任第三单打的丁松起到了奇兵的作用。在前两盘双方打成1比1的情况下,丁松在卡尔松身上取得了一分。虽然马文革在第四盘输给了瓦尔德内尔,但第五盘中,王涛顶住巨大压力,21比14和21比13战胜佩尔森,帮助中国以3比2力克瑞典,重夺斯韦思林杯,他拿下最后一分后扔掉球拍仰面倒地的场景也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记忆。这是刘国梁和丁松拉起王涛、马文革。) 43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勇胜瑞典夺回斯杯

自37届世乒赛以后中国队和瑞典队八次在团体决赛中相遇,而中国队自40届丢掉冠军以后一直无缘冠军,瑞典队则实现了三连冠。43届世乒赛在中国天津举行,中瑞两队自83年后第七次在团体决赛中相遇,中国队派上了老将马文革和王涛及削攻结合打法的丁松。

首盘王涛惜败于老瓦,而马文革打出了横板两面弧圈的威风,力挫佩尔森为中国队扳回一分。第三盘丁松削中有攻、攻中有守,忽快忽慢的打法令卡尔松极不适合,很快就赢下了比赛。第四盘马文革负于老对手老瓦,决胜盘在王涛和佩尔森之间展开,王涛横板生胶弹拨

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以2-0击败对手。中国队就夺回了阔别六年的斯韦斯林杯。

第43届世乒赛之前,与斯韦思林杯阔别六年的中国男队立下了“同仇敌忾、打败瑞典、誓夺斯韦思林杯”的誓言。

1995年5月8日,天津。世乒赛历史上最热烈的一天,中国队马文革、王涛和丁松每人拿下一分,中国队以3比2险胜瑞典,阔别多年的斯韦思林杯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继36届世乒赛之后第二次包揽全部七块金牌。中国乒乓球队在低谷中又走向了巅峰。

而当时担任男队主教练的蔡振华自然成了功不可没的人物。此后,他带领中国队在2000年包揽悉尼奥运会金牌、2001年囊括大阪世乒赛七项冠军,蔡振华始终是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在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之前,中国男队已经连续三届与斯韦思林杯无缘,可以说正处于历史低谷时期。而此时,正是瑞典队最为辉煌的时候:在过去三届世乒赛中,他们都取得了最后的冠军,而老瓦也在1992年奥运会的男单比赛中力挫群雄一举夺魁,风头正劲。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夺得最后的冠军,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夺冠,则势必会就此带动中国乒乓球的复兴,尤其是在男线上。如果失败,不仅意味着中国队将再次与斯韦思林杯无缘,对正在力求复兴的中国男队的气势也极为不利。而且,这是近30多年来世乒赛首次在中国举办,国人对冠军的期待可想而知。

先来看一下天津世乒赛的参赛阵容:王涛、马文革、丁松、孔令辉、刘国梁,这五人中,王涛和马文革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丁松属

于怪球手,教练组希望他能起到奇乒的作用,而孔令辉和刘国梁则是初出茅庐的新兵。这样的阵容,在决赛中需要面对的是由奥运会冠军瓦尔德内尔领衔的实力强大的瑞典队,也是过去三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的得主。中国队是否可以夺回久违的斯韦思林杯,在开赛之前,恐怕谁也无法保证。

在决赛中,第一场是王涛VS瓦尔德内尔,在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单决赛中,老瓦正是击败王涛夺得了最后的冠军,可以说,王涛对老瓦一直是负多胜少。此次比赛,也没有例外,面对状态上佳的老瓦,王涛再次败下阵来,中国队先失一分,0:1落后于瑞典队。第二场比赛是由马文革对佩尔森,也许是受王涛失利的影响,马文革一上来就先失一局,所幸之后他顶住了压力,连拿两局逆转了佩尔森,为中国队扳回了一分。

在前两场比赛打成1:1平的情况下,第三单打之间的较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哪个队拿到了这一分,就意味在在冠军的争夺中抢占了了先机。这时候,中国队的奇兵丁松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他独一无二的打法,削中带攻,削球稳健、进攻凌厉,忽快忽慢,飘忽不定,让瑞典队的三单卡尔松很难适应这种节奏。丁松为中国队再拿一分,2:1,中国队开始领先。

然后,第四场单打,马文革面对的是中国队永远的对手,似乎无所不能的瓦尔德内尔,当时的老瓦,对中国队来说好像是一道无解的难题,不管是王涛还是马文革,在这次比赛中,都没有能从老瓦身上拿到一分。比分再次回到了平分。最终的冠军争夺,还是要由第五场

比赛来决定最后胜利的归属。再次披挂上阵的王涛,并没有受到第一场输给老瓦的影响,在主场观众的加油声中,顶住了巨大的压力,面对佩尔森,直落两局,3:2,中国队终于夺回了失去已久的斯韦思林杯。

对于现在的球迷来说,一次世乒赛团体冠军或许并不能让我们有太多的兴奋,但对当时的中国乒乓球队来说,这次冠军的意义,像是一场及时雨,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振奋了男队的士气,也正是从天津世乒赛开始,中国男队开始了自己的复兴之路。

5月8日晚,“乒乓王国”的狂欢之夜。一千二百名中外记者用摄像机,用照相机,用麦克风,用纸和笔,记录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杯之战,记录着世乒赛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主场氛围,记录着乒坛巨人——我中华健儿重捧斯韦思林杯的神圣时刻。

激战过后,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不眠之夜。六年的梦想,现在终于成为现实。抚摸银光闪闪的奖杯,为这斯韦思林杯而战的日日夜夜犹在眼前。

五张牌变成一张“王牌”

5月9日凌晨,0:30分,阳光娱乐城。在团体赛中双双捧杯的男女国手举杯庆祝。教练尹霄远离这热闹的场面,用沙哑的声音回忆夺杯的台前幕后,讲到动情处眼圈泛红。

5名选手打法各异,特点不同,实力平均,这是中国队的优势。为了对瑞典队这场比赛,中国队在每场比赛中试阵,从第一阶段

小组赛到第二阶段淘汰赛,5名队员都打过第一主力或第二主力的位置,根据每个队的不同特点,安排最合适的队员上场。另一个目的是让每个选手在各种位置上都打一打,承受住第一盘打头炮、第三盘承上启下、第五盘挑扁担的不同压力,为中瑞决战做准备。

团体赛共打了10场球,因为我们手里的5张牌个个能用,在排兵布阵上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所以没有对手能在排阵上抓住中国队。相反,我们在前面的比赛中虚虚实实用兵,反反复复试阵,使5张牌在最后的中瑞决战中变成1张“王牌”。

五个“?”变成一个“!”

5月9日凌晨,1:00;阳光娱乐城。5名团体冠军成员斟满酒杯,走到每张餐桌前敬酒,敬徐寅生、李富荣,敬教练、医生;敬所有支持帮助他们的人。蔡振华一杯酒下去,满脸通红,他搂住陆元盛的肩膀,笑对每一个队员:“今天可以放开乐一乐,明天就得拼单项了。”

王涛神采飞扬,马文革从容谈笑。丁松默默地坐在队友们中间,仿佛3小时在天津体育馆里让万众惊叹的场面已是很遥远的事情。把他叫到一旁,问他在那样险峻的形势下上场,为什么会赢得那么轻松?

“上场前很紧张,蔡指导就让我在场上跳,我上场就开始跳,但比赛一开始我什么都不想了,就想怎么赢。第2局打到20︰10,我都不知道比分,脑子里就是一个念头:我要反攻!我还要赢!我还要赢!”

篇二:世乒赛决赛---张继科踹飞广告牌

世乒赛决赛---张继科踹飞广告牌

作者:zsyy68

10月26日在德国举办的世乒赛决赛中,张继科对马龙,比赛成胶着状态,2人前6局3:3不分上下,最后一局2人又达到10:10,最后张继科拿下最后2分,以12:10战胜队友马龙。马龙是中国队队长,张继科是大满贯得主,当今乒坛双子座,实力旗鼓相当。张继科取得大满贯后一直状态不佳,在团体赛中也总是输球,而马龙不仅是中国队队长也是大家公认技术最为全面的乒乓球运动员,但他始终没能在世界级大赛中取得冠军,因为他每次大赛都被王浩挡到决赛之外。这次是当今世界乒坛最好的两大高手对决,就像古龙小说里的叶孤城和西门吹雪。张继科和马龙都要在这场比赛中来证明自己!

就像大家公认的那样,决赛一般都不会好看,运动员走到这一步,他们都会小心翼翼,他们知道在决赛场中,实力、运气可能双方都差不多,那么关键看谁在比赛中谁犯错误少。

我看这场比赛,心情也非常紧张,也非常纠结。紧张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决,真的是气场不同,虽然比赛中双方都没有精彩的表现,但他们之间的输赢就在毫厘之间,气氛非常紧张,整个赛场的空气好像都被冻结了。他们第一局都出现了发球失误,整场比赛几乎没有对拉场面,每个得分都没有太多的回合。他们双方都很清楚,在相持中谁先建立优势谁就可以得分,他们在接发球上都采取攻击性的接发

球,不让对方轻易占据主动。他们除了张继科第一局比分落后6分,张继科想把比分追上,但还是输了这一局,决赛的最后一局比分胶着上升外,其他每局只要对手领先太多,他们一般就放弃了这局球,这就是从第二局2到第六局,每局胜负比分相差很大的原因,他们心里明白一旦比分落后对手太多的话,碰到这样的对手翻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还不如把精力放在下一局中。

在这里我要说说央视的解说员杨影姐姐(其实她比我小)的解说,姐姐的解说不是废话连篇,就是错话不断,她根本看不懂比赛中发生了什么。最后一局中,马龙、张继科的接球时大部分都失误,特别是最后阶段更是如此,她说队员都紧张了失误。她说这话简直是没有看懂比赛,她没有观察到张继科、马龙如果能接好对方发过来的球时,对方球员也很难回过去,威胁非常大。他们的接球都是暴力接,他们都是一个思路,要么接球失误,要要么接球得分或建立优势,他们心里都清楚,在最后关头给对方机会,就是自己在找死。不像他们和其他队员(许昕与他俩还差一个档次),即使对方有点优势,他们凭自己能力可以在相持中给扭转过来。而张继科、马龙2大高手比赛,这种情况几乎是不会发生的,这就是这场比赛虽然不好看,但如果你懂乒乓球,你就会感到比赛气氛紧张,二位在不停地斗智斗勇,最后一局就看哪个更勇敢了,马龙最后一分是接张继科球虽然失误了,但我真的佩服马龙,在这关键分上还是勇猛直前,冲向敌阵,虽败犹荣!正是因为马龙、张继科同样优秀,他们同样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气

吞山河的气势,我在看这场比赛我心情也非常纠结,我都希望他们能赢,但比赛终究要分出胜负。

最终,我的感情上还是偏向张继科,我相对喜欢张继科的个性,那种桀骜不驯的个性。我看了很多采访,他的回答真实而坦率,比如他说他退役后不会当教练员,他说他不可能带出比他成绩还好的乒乓球运动员,这话他说得是有点过,但确是实情,他在乒乓球的成绩上已经超越乒坛女皇邓亚萍了。而马龙的个性相对中规中矩,符合我们国家正能量的形象,也代表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个性“隐忍”!从他能作为乒乓球队长来看,他也是善于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事。张继科就像叶孤城,他选择了孤独,只知“乒乓”不知“人世”,他的言行得罪了许多人,而马龙就像西门吹雪,他有朋友、有喜欢他的粉丝和领导,马龙也同样、也许比张继科更加热爱、执着于乒乓球,同样视乒乓球为生命的人。

历史注定了他们在同一时代出现,他们共同演绎了一出荡气回肠的巅峰对决,他们是幸运的(我们球迷也是幸运的,能看到势均力敌的较量),他们能互为对手。拥有朋友人生就不寂寞,但拥有对手人生就不孤独!就像张继科比赛后说到,他能有马龙这样伟大的对手而感到荣幸!我听到张继科这句话,那么他踢飞红双喜广告牌又算得上什么,4.5万美金有何可惜呢。当然他必须为自己不当的行为负责而受到处罚,但我这里要引用凤凰网的专题评论,评论是这样说的:

张继科的父亲一定不会想到,当年自己因为崇拜济科而给儿子起了这个名字,他因为脚法登上头条,却还需要近日在杜塞尔多夫的这份机缘。

张继科这两脚,令国内舆论大哗,相当部分的批评,集中在张继科此举不但失态,而且丢了国人的脸。反倒是德国现场的观众不以为意,争相与他合影,连国际乒联媒体主管在叮嘱他公开道歉的同时,也从个人角度对他的行为表示了理解。更搞笑的是,遭来“飞来横祸”的广告品牌获得了极大的曝光度,可谓塞翁失马。

最后我在网上看到刘国梁在央视《开讲啦》说,2012伦敦奥运会上张继科得冠军是王皓让球。我特地找了这段视频看了看,刘国梁说这话不是要王浩让球,而是怕王浩万一输球后会影响到团体赛,是为了给王浩减压才说这些话的,不是要王王皓让球。中国语言就是这么博大精深,同样一句话,离开了整个语境和当时的气氛,可以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我认为正因为刘国梁能在电视节目上这么坦然的说这些话,不怕别人产生歧义,说明了2012年那场决赛是场正真的较量,不存在让球这回事!

张继科的发泄,太多的压力,太多的委屈,一时难以控制情绪!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天津世乒赛男团决赛)

刘总教头下次说话得小心,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篇三:第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第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作者:樊玉明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年第02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2013年法国巴黎世乒赛男子单打半决赛、决赛录像的观察与统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指标法等研究方法,对张继科在比赛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张继科在发抢段与接抢段优势较大,使用率高,是比赛胜利的关键,相持段的得分率低,使用率偏低,但相持段的反拉表现出色,是赢得比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张继科 乒乓球 技战术特点

1 概述

在当今乒坛上,巴黎第52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可谓是横板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VS直拍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直拍横打技术的对决。一直以来,研究我国传统的直拍快攻型打法是乒乓球工作者感兴趣的领域,而直拍横打技术更是以王皓为代表的直拍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直拍横打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法国巴黎世乒赛男单半决赛、决赛中张继科的技、战术运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优秀硕博论文进行检索,并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为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2.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对2013年52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记录,对张继科在比赛中的每一分球的全过程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

2.2.3 三段评估法 本文采用现阶段乒乓球技战术研究中普遍运用的三段统计法。计算方法如下:得分率=段分率/(段得分+段失分)×100%;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2.2.4 数理统计法 对第52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数理整理,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5 对比分析法 对张继科半决赛、决赛中不同的对手的技战术进行分析对比,特别是在反手接发球技术的数据分析与对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运用三段分析法对张继科半决赛的技战术分析

3.1.1 张继科半决赛对许昕发抢段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在对许昕的半决赛中,张继科的发抢段得分率较高,得分率为

77.78%,都超过了70%得分率的优秀标准,说明张继科的发球抢攻在对许昕的比赛中有压倒性的优势。

3.1.2 张继科半决赛对许昕接发抢段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在对许昕的半决赛中,张继科的接发抢段也明显占优。通过录像观察主要是许昕的发球相比较速度旋转都不是特别厉害,张继科往往利用他比较成熟的反手拧拉技术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威胁。

3.1.3 张继科半决赛对许昕相持段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张继科在半决赛中对许昕的比赛中相持段得分率较高,为51.72%。

3.2 运用三段分析法对张继科对王皓决赛的技战术分析

3.2.1 张继科对王皓决赛发抢段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张继科的发抢段得分率都较高,尤其是在对王皓和许昕的比赛中接抢段的得分率分别为73.52%和77.78%,都超过了70%得分率的优秀标准,说明张继科的发球抢攻在比赛中有较大的优势。

3.2.2 张继科对王皓决赛接发抢段分析

接抢段,张继科在对王皓的比赛中,得分率相对于其他比赛接抢段的平均得分率明显偏低。。

3.2.3 张继科对王皓决赛相持段分析

相持段,张继科在对于王皓的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继科的反拉反冲球的力量较大、旋转较强。

3.3 张继科和王皓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3.3.1 张继科对王皓的相持段各项技战术分析 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继科整体实力较强,尤其是发球和接发球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在对许昕和王皓的比赛中,张继科发抢、接发抢的优势比较明显。

3.3.2 张继科和王皓反手接发球技战术的分析与对比

从表10可以看出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成功情况,使用的接发球技术最多的是反手拧拉技术30个,占总接发球数37个的81.1%;其次是摆短技术,共使用一次,占2.7%,劈长和撇技术没有使用。

3.3.3 张继科和王皓在比赛中心理因素的分析与对比 在比赛中能有效地控制住对手获得比赛的胜利,首先需要良好的基本技术作为基础;其次针对不同的对手采用不同的战术;再次,积极发挥心理因素、智力因素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张继科在发球抢攻的得分率极高,处于优秀水平,而且使用率也较高,具有压倒性优势。②在接发球段,需要树立抢攻意识,尤其是反手拧拉技术,进而提高抢攻的命中率。③进入相持段中,在侧身位、反手位方面,需要加强抢冲能力,进一步提高相持球当中的防守能力。

4.2 建议 ①针对这次比赛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大训练的强度。②在接发球反手拧拉方面加强训练,对于不同落点,需要加大使用反手拧的适应范围。③加强发球抢攻后的正手位第五板球的衔接。

参考文献:

[1]陈家鸣.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琳的技战术分析

[J].辽宁体育科技,2009,12(6):23.

[2]邵晓东.第48届世乒赛男单决赛王励勤前三板技战术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2(1):23.

[3]张瑛秋.现代乒乓球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篇四:熊志超(观第51届世乒赛男团决赛有感----以接发球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为例)

观第51届世乒赛男团决赛有感

----以接发球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为例

熊志超

(圣保罗男女中学 康乐协会,中国 香港)

摘 要:反手擰拉正手檯內短下旋球並非新技術,早在09年第49屆世乒賽“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已经是王皓很成熟的技术了,可是长期以来该项技术备受质疑。本文指出反手位側身正手攻為什麼人們能接受,而正手位短台就不能接受反手擰呢? 筆者經過分析和研究找到了支撐反手擰拉正手檯內短下旋球的理據,並在本次世乒賽有出色發揮及大量地運用此項技術的張繼科明星效應的推波助瀾下,破除了人們對反手擰拉正手檯內短下旋球是有违常识的错误认识,從而使該項技術回归常识。

关键词:乒乓球;反手位側身正手攻;反手拧正手台内短下旋球;衔接技术

前言

综观第51届世乒团体赛中国运动员所展现出的各个技战术水平都是最先进、最强大无比的。张继科在本届世乒赛团体决赛中表现最为出色,他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先进的、精湛的技术打法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尤其是他的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特长技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筆者感嘆该项技术不仅是本届世乒赛最先进的技术,同时也代表了当今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可是长期以来该项技术备受质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反手比正手弱,何来优势可言,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人们难以理解正手位使用反手技术的原因是,它给人们一种不正规、太依赖反手的不规范感觉,有违常识。其实大家在怀疑这项技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反手位不也常常侧身用正手攻吗?为什么人们能接受反手位的相持应多使用侧身正手攻而正手位的短球就不能接受反手拧拉呢?

1.“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分析

之所以反手相持要多侧身使用正手攻,是因为正手的力量比反手大得多,能起到强烈的节奏变化作用而令对方失误,不过,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涉及到正手位空档的风险问题,运动员必须经过正统的步法训练,交叉扑右打回头技术要过硬才能有底气侧身正手打,这是提高反手相持能力的有效途径。這一點是支撑反手位相持多使用侧身正手攻的理据。那么,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使用理据又是什么呢?

反手台内拧拉技术解决了正手位短球和中间位短球的难题,因为这两个位置的球基本上

投稿日期:2012-5-16

作者簡介:熊志超(1960-),男,香港乒乓總會註冊中級教練,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學與訓練、運動心理學。 E-mail:h518602006@yahoo.com.hk

是所有打法的软肋。发抢者就是针对这个软肋来发球的,由于正手握拍方式的影响和限制,

無論正手用什麼檯內技術(如正手挑、擰),其手腕儿都没有反手那么灵活,所以在正手位也无法使用正手做出类似于反手“拧拉”这样的技术动作。而如果到了正手位利用反手拧拉去接球的话,比正手做出的任何技術都要強。不仅击球的稳定性和攻击性会大大增加,而且能够直接破坏对方的发球抢攻,甚至直接得分。至于有些人担心反手位留下较大空档问题,如果读者看完笔者下面的进一步分析,你会发现这种顾虑是多余的。

反手接抢在正手位台内拧留下的反手位空挡风险与正手侧身后留下的正手位空档相比,前者要小得多。举个例子,如前者单步入台第二板接正手位短球拧直线是事先已设下了其反手位有空档这个圈套,诱对方回其反手位,然后第四板迅速回反手位反手斜线相持,再侧身第六板正手冲斜(直)线(如对方不死的话)等等。这是“运动员事先设计好套路,有意给对方进攻的机会,预测对方的回球线路,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在防守中谋求胜利或为转攻创造更大的可能性”[1]。 这就是主动防守战术。而正手台内反手拧直线,对方回斜线的机率很大(拧直线者利用了对方“逢直变斜”这个思维定式),这就是“线路变化规律” 。這是“运动员按照乒乓球“线路变化”的规律预判对方的回球线路,并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2]。从衔接这个意义来讲,“主动防守战术”与“线路变化”规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结合即“主动防守战术” +“线路变化规律”就构成了近台相持的“衔接技术”。可见第二板拧完后的退台还原是有准备的打第四甚至第六板衔接技术,有了这个技、战术保证,才能够放心入正手位短檯使用拧拉技术(前后步法的小移动),是主动相持。而后者侧身正手打要的是一板打死对方,如果被对方回到正手空挡就只好交叉扑右打了(左右大范围移动),是被动相持。

由此可见“反手位的相持多使用侧身正手攻”与“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使用”都是正、反手技术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关系,从训练学的角度来说,两者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承的一个整体技术,它们之间的差距不应相差太远,差距肯定会有,只要不形成特长与特短的关系而是第一与第二的关系即可。

2. 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已经走向成熟

在09年第49屆世乒賽“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已经是王皓很成熟的技术了,當時王皓能擊敗王勵勤夺冠靠的就是反手的優勢(正反手均衡)。只是王皓這一技術停留在上手以后形成衔接与对攻球上,没达到直接得分的境界。所以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而张继科在两年前(2010年3月)直通莫斯科第2次选拔赛男单决赛对阵马龙,反手拧拉使用率都非常高。张继科在与马龙打决胜局的后半局时,接发球全部使用反手拧拉,球到了正手位还侧过身来用反手拧拉的情况很多,最后取得了胜利。由於当时张继科还不是名将,也不是什麽重大国际比赛,沒有明星效應,也就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但是去年的《乒乓世界》年度评选出反手台内拧拉成为年度技术,這就意味著該項技術已經被公認。它是这样评价张继科的:“在当今乒坛,这项技术从用进攻取代搓球逐渐发展成为得分得势的主要手段,张继科也成为了新的代表人物。在科贝尔和王皓的基础上,他在使用反手拧拉时加入了更强的旋转,经常在对手发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利用反手拧拉直接得分。即使不能实现得分,也能为下面的相持创造优势“。本次世乒赛男团决赛张继科与波尔交手,接发球反手拧拉太频繁了,成功率很高已形成了他的一项主要得分手段。再看本屆世乒賽的外國運動員,像德國選手奧恰洛夫、日本選手丹羽孝希、韓國的金珓錫等新生代使用該技術都很頻繁,由此可见,反手拧拉對方正手位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已經走向成熟,現正在世界范圍流行起來。

结语

綜上所述,张继科招牌式反手台内拧拉技术其实就是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代名词,因为当今发抢者就是针对正手位短球和中间位短球这个软肋来发球的,所以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情况比反手位反手拧拉机会大得多。正手位短檯使用反手擰實現了檯內無死角,充分说明了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正确性,它是不可抗拒的、是大势所趋。

目前在直板的王皓;横板的张继科名星效應推波助瀾的作用下,专业队选手在正手位接发球时使用反手拧拉的比重很大。可以预料,女运动员也会很快掌握此技术并出现在国际比赛场上。

參考文獻:

[1]锺宇静 王大中 乒乓球运动中的“主动防守”[J]乒乓世界,2008年第6期。

[2]熊志超 业余乒乓球运动员衔接技术的训练[J]体育学刊,2010年第8期第17卷90页。

篇五:13年世乒赛女单决赛观后感

13年世乒赛女单决赛观后感

上一次看乒乓球女单决赛还是在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对决双方是李晓霞与丁宁,比赛很精彩。时过一年,13年的世乒赛如期而至,女单决赛依然是在中国选手之间展开,李晓霞依旧冲到了决赛,而她的对手不是丁宁,是刘诗雯。不论是李晓霞还是刘诗雯,这俩位的实力都是很强的,技术都是很全面、过硬的。最终的结果是李晓霞以4:2的比分战胜了刘诗雯,取得了13年世乒赛女单的冠军,同时也实现了她个人的首个大满贯。

以前看乒乓球,就是想看那些拍数多的,力量大的对拍,会忽略其他方面的细节。上过乒乓球课程后,我才了解到乒乓球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一些专业名词和一些技术要领。这次的女单世乒赛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选手的发球(以前很少注意到),我发现她们的发球动作和老师最近教给我们的动作是一致的,很标准,站姿也很到位。俩位选手都是横拍握法(我发现很多女选手都是横拍握法),所以对决起来很好看。李晓霞在去年的奥运会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这位选手有冲劲,是实力派,这次世乒赛让我更加肯定了这一点。就从这次世乒赛来看,李晓霞给我的感觉就是技术很全面,更大的特点就是她的球力量很足,这可能是她优于其他大部分女选手的。刘诗雯当然也非常不错,技术全面且细腻,打法灵活多变。两位选手在对拍的过程中正反手的灵活运用非常精彩,她俩不论是正手抽球还是反手抽球,球的力量和旋转都很好,不愧是专业选手。而且对攻过程中,削球、弧线球、远距离拉球等这些精彩动作时有呈现,叫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在这样的比赛中,要想胜出的话,必须硬实力与软实力兼备才行。硬实力就是真技术,软实力就是心里素质。在女单决赛中,两位选手的硬实力是相当的,想想看就知道,没技术是进不到女单决赛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心理素质就成了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心理不过硬很难拿下比赛。从比赛中来看,李晓霞和刘诗雯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两人都有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逆转比分,在每局的赛点二人的发挥也是很稳的,这当然和他们平时的训练及经历的一些大赛时分不开的。

能够站在决赛场上,两位选手就已经很棒了,为了能够进入决赛,他们要在平时付出多少的努力和汗水啊(当然也会有泪水)!真的很不容易。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管是乒乓球,还是其他各行各业,要想在那个领域取得好的成绩,就少不了平日的付出,当然孤独无聊也会常伴左右。所以: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