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浅谈人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7:15 体裁作文
浅谈人生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浅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作家要想创造一部好的作品,就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生活有所感悟。作文亦是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一、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学会积累素材。

只有积极的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一些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主要原因有两个:1、对生活缺乏理解,缺少热情,对周围许多生动的人和事不了解、不熟悉,置身事外。2、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不强,不体察生活,不善于在观察中思考。

也就是说:要想有话可说,首先要有东西可写,也就是要有习作的素材,

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找到素材呢?教师要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关注生活的习惯。学生有了观察习惯就会特别注意身边的事,无论事情大小,像:像小草发芽了,妈妈添了白发、同学有了进步等等,这一件件小事汇集在一起便在无形中创建了一个素材库,这仅仅是第一步,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学会选择,从中选择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具有特性的事例加以积累,学生可以借助写日记,记录片段等方式来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集,这样丰富的素材集就可以渐渐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情况。

二、、接触自然,积累素材 。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的生活十分单调,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整天围着补习材料和电视转。老师让写作文时,学生们抓耳挠腮,不知写什么,如何去写。即使写了,也是千篇一律,内容不新颖。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和自大万物对话,去感受泥土与青草的甜香,去聆听虫吟鸟叫蛙鸣,去观察蜂飞蝶舞虫爬,用一颗纯真而好奇的心灵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课堂。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可以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引领着孩子们走向一片求知探索的新天地。

大自然让孩子学会仔细地观察:春天到了,光突突的树枝上为什么会鼓起一个个小苞呢?哦!那里正孕育着嫩嫩的树叶和即将绽放的春花呀;屋檐下,小燕子为什么总要衔回一根根草或一点点泥呢?哦,原来是为了建造自己的小窝呀……这样身临其境的观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鲜活的,是身边的,这样就会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愿望。

大自然让孩子学会用心地思索:树叶到了秋天为何会变黄变红,还会落下来?雨后天晴,为什么会出现绚丽的彩虹?月亮为什么有时候圆有时候缺?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往往就是由这些简单的问题开始,孩子们在天性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问题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们作文就会变得有内容可写,想写,从而爱上写作。

三、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点滴,寻找自己的写作材料。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家务活入手,让学生周末在家帮母亲做家务活,比如:洗衣服、扫地、做饭等,要求学生按以下要求做好记录:①准备事项; ②操作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心情有什么变化);③实践心得。然后,按照提纲把它写成一篇作文或日记。我曾经有过样的经历,有一次布置周末作文,让学生写《第一次___》的作文,

结果他们都呱呱叫,说“老师,我们不懂写。”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我灵机一动,不懂写,那就是没有实践经验,于是我叫他们在这个周末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比如:洗衣服、煮饭、拖地板、扫地、洗碗等),做完后要把做的步骤一一记下来。这个时候我发现有许多学生都很兴奋,在讨论着自己要做什么,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娇生惯养的学生皱着眉头告诉我:“老师,我什么都不懂做。”于是我鼓励他们叫妈妈教。周一回校,我跟他们开展了一个体验交流会,让他们在浓厚的氛围中汇报交流各自的生活体验。这时,我发现他们的体验是那么的多样性,有的写做饭、有的写炒菜、有的写拖地板等等。经过交流,学生在无形中收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听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汇报及看了他们的作文之后,他们的真情实感令我很感动。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此,作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开辟“源头活水”,积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泉源,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无米可炊”的难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篇二:浅谈人生起跑线

浅谈人生起跑线

有人曾说过:“人生最无奈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别人的嘲笑,永远的过去,流逝的时间,没有选择的出身;出身决定命运,即自出生那一刻起,我们的命运就此定格。”多么耸人听闻的字眼,曾经被万千民众鄙夷,在一个本

浅谈人生作文

该崇尚能力,相信知识的时代,它的存在竟是如此不容忽视,生活中的一幕幕鲜活的事例却一再向我们证明这个逻辑存在的现实性。正如漫画所表现的那样:“贫富二代”各自的起跑线是一样的,但他们在走向人生成功的路上所要付出的却不尽相同,,贫二代仍要背负太多,与之相对比的“富二代”凭借家庭的优越条件,悠闲自在。

杨元元,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幼年丧父,家庭贫困,考入名牌大学却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30岁了还没有谈一次完整的恋爱;带母亲在大学求学却被残忍的扫地出门??2009年11月26日,在宿舍的卫生间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终其一生的奋斗,却最终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在自缢于宿舍之前,一向以坚强示人的杨元元最后感慨:知识为什么没有改变她的命运?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再多的打拼也敌不过“家境”二字,在现实面前, 曾经美好的愿景却化为乌有,教育的力量拜倒在出身面前。这不仅令人叹息。在如此庞大的落差面前,“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显得单薄而又无力。当有些人无需努力即可坐享其成,抑或付出相同的努力便

可获得更多收获时,出生于贫寒之家,十几年寒窗苦读,为了攀爬到城市中心层付出更多努力的贫寒之子们谁能真正明白他们?

然而从小在优越的家庭条件,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养尊处优、铺张奢靡、傲慢张狂的姿态的“富二代”们,他们之中既有豪侈炫富、疯狂飙车的害群之马,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商界强人。然而把再多的财富给予一个没有思想的年轻人来说都相当于是一堆粪土,金钱和时间是人生两种最沉重的负担,最不快乐的就是那些拥有这两种东西太多,却不知怎样使用的人。而如今 “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爸是李刚;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我爸是李刚”炫耀自己;“富二代”飚车撞人直接买通交警大队队长,私下解决。“官二代”飚车撞人报老爸的名字没事了。“穷二代”哪有车飚?更无后文,如今的官场或公务领域的裙带关系,从国家一级的大机关、各政府部门,到高校、企事业单位,父子、夫妻、连襟等亲属分居上下级或同级领导岗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弊端正在一一显现。

富人给予子女的是财富,当官的给予子女的是权力,而穷人给予子女的还是贫穷. 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干部子女可以享受公费出国深造,有钱人可以花钱送孩子出去,那么又没钱又没势的人怎么办?所以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人生中的相同起跑线,在这个现实和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靠自己,似乎已经不那么可能了,所以人人都开始”拼爹”一个是财富的象征,一个是权力的象征,一个是奋斗

的象征,而对于奋斗的人别人会送你两句话,第一:“你一定会成功的”,第二:“那就是千万轻易不要相信别人对你说的任何一句话。”不禁感慨,这就是无奈的现实。

其实不管是“富二代”、“官二代”、还是“穷二代”,在本来就不平等的起跑线上,能不能给予每个人不平等上的公平是整个社会的事而并非惩治几个“纨绔子弟”就可以解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如果这个社会不能带给我们什么,那么就让我们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但13亿加起来也足以惊天动地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失败只是暂时走了弯路,而并非走进了死胡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有热情,有勇气,起步的差距永远不算什么,成功就在脚下,宽广的路总是为那些自强不息,无所畏惧的人准备的。

篇三:浅谈生活积累与写作提高

浅谈生活积累与写作提高

巫溪县高楼小学:王基政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重点,不少专家和教师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理论,这既切合实际又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很好的。然而从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是说的多做的少,不少教师口头上说着读写结合,真正做到读写结合的少之又少。他们在讲授课文的时候精讲细练,惟恐有疏漏;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滔滔不绝地讲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犹如写作大师传经送宝;课外还要求学生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籍,美其名曰积累素材??这样,将阅读与写作截然分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写作水平不高。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说的固然是观书,然而同样适用于写作。如果用诗中的“渠”来比好的文章,那么其“源头活水”就是我们的课本教材。我在这里就想谈谈如何切切实实做到读写结合,利用现有的课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阅读课本——积累材料 我们都知道,积累是基础,没有积累丰富的材料,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就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你写作技巧如何娴熟也不可能写出令人心动、给人启迪的好文章。据调查:学生作文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材料库存不足,以致言之无物。对此有不少教师大费周章,一方面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作详细的读书笔记,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购买大量的类似作文书之类的课外书籍。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而且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能够自觉地去阅读,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其实我们都知道,现行的语文教材选编的绝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作品,其中的许多资料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因此我们不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材料。每教授一篇课文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就要求他们对文中的一些字词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及其用法、摘抄出文中优美的句段进行诵读。同时还要分门别类地组织整理这些材料,形成系统,以供查找、翻阅、使用。教学时,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这样既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让他们积累优美的文辞作为写作的材料。

二、仿写训练——读写过渡

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含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教学时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联想,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仿写训练,以加强对这些字词句段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如词语,了解了作者用这个词表达的内涵后,先可以让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要求表达与文句相似的思想内涵,然后选几个与该词意义上有关联的词语写一段话。对一些优美的句段,我们也可以布置学生进行仿写。例如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当我们读到松骨峰战斗,读到战士们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壮烈牺牲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时,学生被深深地震撼了,悲愤笼罩了全班。在学生平伏了内心的悲痛之后,我们就启发他们这一段为什么有这么强的感染力,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场面或其它感人的场面,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场面描写,可以任意选择场面气氛,或悲或喜,或热闹或凄清,或深沉凝重或活泼热烈??总之要求写出在特定场合每个人不同的情态、姿势或动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写作方法的仿写。例如在学习了《背影》一课后,我们就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父母或其他亲人的言语、行动,仿照文中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方法以及在一特定环境(车站送别)借助特定事物(背影)来抒情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通过这一系列的仿写训练,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让他们学会了灵活运用字词,加强了对写作方法的认识、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写作能力。

三、展现自我——开拓创新

仿写训练是由阅读向写作的有效过渡,也是培养学生迁移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教材中的文章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主张见解,而写作强调的是自己思想感情的抒发、主张见解的阐述,所以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仅仅停留在仿写这一步是不行的,这只是对课本的一种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自己感情的流露,这样的文章连自己都不能感动,试想又怎能感动别人?因此我们要求在仿写的基础上还要有变化,要更进一步,更深一层,更重要的是写自己的经历、见闻,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现出自我的个性风采,以写出至情至性的好文章、新文章。例如在讲授了《荔枝蜜》一文,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写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要求学生仿写一篇作文,要有变化、有创新。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这里的“有变化”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写作对象上的变化,可以是写作方法上的变化,也可以是思想感情或感悟方面的变化??学生经过比较、构思,一般都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其中有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捅马蜂窝》的习作,作者写了由于“我”捅马蜂窝、破坏了马蜂的家园以致马蜂不惜一死螫“我”的事情,这件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动,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最后有感悟地写到以后再也不做伤害旁人的事。文章不仅具体地叙写了捅马蜂窝的过程,写出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前后变化,而且写出了经历这件事后真实的感受,可以说与《荔枝蜜》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作文。

四、感悟生活——抒写性情

一般来说,人只有经历过挫折,见过世面后,才能对周围的人事有深刻的理解认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生长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辈的关爱,他们熟视无睹;长辈的悉心照料,他们觉得理所当然。稍微有挫折,不能称心如意,就容易造成情绪偏激、认识偏颇。人生经历的平顺,感情上的简单、淡漠,使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层,面对作家细腻的情感描述,他们感到茫然。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心雕龙》中也说“情动而辞发”、“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由此可见,有情才有文,感人至深,方为佳作。学生缺乏情感体验,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此作为老师就应该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看到旁人的一段经历,乃至一个细小的动作,从中感受到人情冷暖,流露出喜怒哀乐。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感性于心,再诉诸笔端。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引导他们观察自己身边的亲人,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心,然后撰写成文。

我并不是主张不进行课外阅读,我只是强调在没有条件保证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课本教材资源,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当然,如果我们的目光仅仅只停留在课本教材上,就可能会产生闭门

造车之果。因此我们在利用现有的课本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材料,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认识??如学习冰心的《无题诗五首》,我向学生推荐了她的《繁星?春水》,许多女同学看完后,都对那清新的文笔,那带有哲理的小诗表现得非常喜欢,也学会了用那种笔调来抒写生活中的体验。阅读是情感的积累,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他们的知识层面得到拓展,对作品、作家所流露的情感也变得容易体会,也渐渐学会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他们的作文就情文并茂,不再是无病呻吟。 除了必要的课外阅读,电视、广播、电影、招牌、广告、报纸、杂志等都是学习语文的渠道。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所以我们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双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学习语言、锤炼语言、驾驭语言。

这样,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写作理论与个人实际相结合,我手写我心,那么就一定能做到厚积薄发、妙笔生花。

篇四:浅谈中学生作文与生活

浅谈中学生作文与生活

作者:周珺红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18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08-02

生活是作文的惟一源泉,中学生的作文应真实独特地反映他们眼中的生活,从一定角度反映他们对世界的感悟——一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感悟。有了这份感悟,中学生的作文与生活都会增添一份亮丽,都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作文写得更精彩,在生活与作文之间架起一座永远畅通美丽的桥梁。

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为人为文的前提

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做好一切的前提,为文先为人,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生活有热情,这是学习求知的基础,自然也是求知的内容之一——写作的前提。如果对相对好的学校、家庭生活保持热情还算容易,那么更重要的应是我们的学生在经历种种生活的磨难、挫折之后,也保持一种进取向上的积极态度。例如,北京的“宏志班”的中学生,被称为“中国穷孩子班”,他们就是这么一批虽处逆境,却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中学生。这些学生家庭或天灾或人祸,生活已到绝境,但他们却以“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宏志班”精神铸造自己的品格。他们以“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的誓言激励自己。他们在逆境中不自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于是他们几乎都考上了大学,大部分学生考入重点大学,这些学生的作文集《我们没有富爸爸富妈妈》,成为向全国中学生及家长的推荐读本。

二、观察与思考并重是提升作文档次的基石

观察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准备,但不仅仅是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需要与思考相结合。许多人看到过苹果从树上落地,许多人却不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只有牛顿做到了,这就是思考的结果。要去伪存真,去芜存菁,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有意义的作文。

1.观察要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话总是那么经典而耐人寻味,而“缺少发现”是由于观察粗糙造成的。有些学生最怕写作文,因为他们平时大多对周围的生活不够关注,以致脑中空荡,即使勉强交上的作文,也大多内容空洞,没有详实的材料,更说不上生动感人了。缺少生活的作品,就像断流的河床,无叶的乔本,枯涩、单调,没有生机;作品中融入了生活的内涵,则如旱地降甘霖,寒舍燃炭火,让人读后怦然心动,共鸣强烈。作文能力较强的

学生,大都注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积累。只有观察细致入微,才能描写得生动形象。朱泳燚的《看云识天气》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也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2.思考要深

观察、积累生活是作文的基础,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靠堆砌材料不可能写出好作文。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融入自己的思考、感受,形成独到的认识,有感而发。唯有对生活的材料进行思考、感受,并不断反复,才能发现表象后的内蕴。思考的深浅也直接影响到作文水平的高低。如作文《尝试》,停留在“生理需要”这一层次上,写吃、喝、穿、戴,就不容易上档次,定位在“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层次上发挥特长之类的,就容易上档次。把主旨定位在较高层次上,就能使作文达到思想上的深度。

三、参与社会实践是感悟人生的根本途径

参与社会实践是感悟人生的根本途径。校园里的小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可以通过活生生的感性的社会生活得到印证、补充、深化和修改。现在的学生缺乏对社会了解,媒体信息杂乱,真伪难辨,帮助、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认清本来面目,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性格和聪明才智。我们都有共识:事实和生活本身的教育往往是最深刻和最有说服力的。我回忆了中学时期老师带领我们去参加义务劳动,回到课堂上命题作文的事:我们有的写劳动的艰辛,有的写劳动的意义,有的悟出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有的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挚爱的情感,有的品尝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这些对义务劳动的书写活动,为我们的想象和构思打开了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展示个性的广阔空间。老师的点评,同学之间文本的比较对照,把书本上学到的“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通过切身的体验和书写活动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头脑中。这种“学——做——写”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取得了最佳的甚至是超常的效果。

因此开设语文活动课,走出课堂小天地,参与社会实践,是写作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但实施时,应以本土化原则为主,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要为了走向社会而不顾实际需要与可能去组织种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本地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环境等,这些本土资源与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例如我的老家是江南水乡小镇,河流多,桥梁多。我在教学了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后,就组织学生就地取材,利用假日去观察家乡的桥,然后回来让学生写关于家乡的桥的文章,这样学生们写起来就有话可写。学生写了各种各样的桥,写出了家乡桥的特点,篇篇写得逼真。这样的写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感,弘扬了家乡的桥文化。

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看看自然、社会。繁重的作业、考试压得他们两眼模糊,双脚麻木,应让他们到室外散散步,望望天空的白云,听听小鸟的鸣叫,然后他们会学得更快乐。

四、博览群书是间接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

受诸多因素制约,中学生不能事事“躬行”,博览群书是间接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例,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强调自己与阅读材料对话,强调个性化阅读,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广泛涉猎,高中生应多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学习文学名著,培养学生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积累人生经验。这对中学生会有启发和帮助。而文学作品教学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把握作者情思,重在积累、感悟和熏陶,使学生体味到作品反映的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哲理美。而且,好文章、好作品要多读几遍,体味才会更深。毛泽东十三、四岁便开始读《诗经》《论语》《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后来看红楼梦更是经常翻阅,并且多次向别人推荐红楼梦要看多遍才有发言权,而一部《资治通鉴》更是看了十多遍。毛泽东善于打仗,也善于写作,这与他少年时开始一直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

让我们与书为友,它把我们带入最优秀的人群之中,带到人间一切最伟大的思想家面前。我们聆听其话语,领会其成就,仿佛他们依然活在人间。我们与他们灵犀相通,悲喜与共,他们的人生体验变成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仿佛感觉到了,是在作者描绘的人生舞台上,与他们同台演出。

五、真情实感是作文灵魂的支柱

长期应试作文的模式早已造成学生说假造假的主动适应性。如1998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要求学生写心理承受力。当年,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感人效应”,瞎编自己受到挫折,或亲人去世,或父母离异,或家人下岗,或自己重病,甚至有的还编出自己失去双臂,用脚夹笔等。生活中的原汁原味早已遭到破坏,造假事、造假情的都已屡见不怪且乐此不疲。而这种背离生活的虚饰与矫情正是学生作文之大忌。当前中学生作文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振臂疾呼:让真情回到作文中。

写作应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感悟。真实地再现生活,而不粉饰现实,包括社会的阴暗面;真诚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本色,而不掩饰自己的心迹。文章不要“假大空”只要纯真和可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解除心灵枷锁,冲破一些所谓的禁区,崇尚自由、自我的个性的张扬,崇尚清纯、真诚的情感的抒发。

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稍不留意,就过去了,如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能激起学生任何的情感,那么我们老师就要教会学生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把当天印象深刻的事记录下来并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周围的社会生活是“生活”,我们的内心活动也叫“生活”,可称之为“内生活”。它是外在生活在内心的反映。凡是习惯写日记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最得意的作品往往是内心生活的写照。因此写出真情文章不妨从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开始,从观察生活、认识自我、赏识自我开始,从而引进作文的源头活水。

六、创新表达是作文成功的亮点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在“真”的基础上求“新”。

1.命题立意新

近年来,中考、高考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式呈上升趋势。标题新颖别致,立意深刻,这都是作文时首先要考虑的。如以“班门弄斧”为题的作文,有人拟《弄斧就要到班门》,一改故事原有的感情色彩,从反面立意,阐述了要敢于挑战权威,自强、自信、不断进取的看法;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题目,可显得活泼风趣,又易把读者带入文章创设的情境。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读者自会大吃一惊,想不到考场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叙述的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歌词,全文可谓浑然一体。除了采用求异思维、借用歌词来命题立意外,还可运用修辞、用古典诗词、故设悬念等方法。

2.角度表达新

烈日下的沙漠,两个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说:“唉呀,太糟了,我们只剩下半壶水了!”另一个却高兴地说:“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的许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换个角度去生活,生命就会展现出另一种美,换个角度去表达,又何尝不能成为美文呢?如教《项链》一文时,我把玛蒂尔德和简爱作比较,通过全班热烈讨论,然后作文,不少学生写出了玛蒂尔德也有可爱的一面,如坚强、诚信等,却极少有人谈及那个相貌平平、品德高尚的简爱。这次作文的成功告诉我们,创新的思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敢于创造,哪怕是改变颜色,改变表达方式,都可能获得成功。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老马识途者戒》《实话实说能行吗》《学做事后诸葛亮》等作文题,让学生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

(责任编辑 刘 馨)

篇五:作文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类模板

浅谈“人生价值”

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她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价值的蕴意。

从前,有位年轻人,拥有一块未治之玉,在集市上卖的价格是10元;在黄金市场的价格是一万元;在珠宝市场的价格却蹿到了30万元。其实,人生如玉,我们用珠宝商的眼光打磨自己,打磨的越好,价值就越高。有的人守着自己的玉,一辈子不打磨,他一辈子只是一块不值钱的石头。

人生的价值,永远展现在他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就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选择用珠宝商的眼光打磨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会越来越高。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人生价值的打磨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人生的价值是远航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 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 。而我选择的是不断净化、磨砺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飞沙德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失去价值,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歌德说:“我一生基本傻瓜只是辛苦工作,我的年表就是最好的说明。”

康德说:“人就是不断的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奇异的色彩。”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 盈盈月光我选择最亮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人生,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