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26:30 字数作文
篇一: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 瞻仰彭德怀故居有感
今年7月,骄阳似火,我们一行人来到湘潭县乌石镇,瞻仰彭德怀故居和铜像,参观彭德怀纪念馆,受到馆方火一般的热情接待。
在纪念馆看到毛泽东高度赞扬彭老总的诗篇:“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感慨万千。
彭德怀于192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领导了 “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后率部上了井冈山,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期间,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1950年10月,率军援朝,取得五次重大的战役胜利。一路征战,捷报频传。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元帅。
1959年7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德怀对“大跃进”的政策提出异议,向毛泽东写信陈述个人的看法。因而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理,撤掉了他国防部长的职务。
1965年底,彭德怀被派往成都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不久,“文革”开始,被揪回北京批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
团的残酷迫害,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去世。这真是一个英雄的悲剧!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荣誉。
不管地位如何变化,彭德怀始终耿直刚正,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仗义执言,关心人民的冷暖,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胸怀和高风亮节。这对于今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二: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评题(二)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评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括号中 1.下列内容中,发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的有( )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所再现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鸦片战争》 ③《开国大典》 A.②①③ B.①②③ C. ③②① D.②③①
3.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在西藏策动了分裂祖国的打砸抢烧事件。对这个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对居民财产没有造成损害 B.危害了祖国统一与安定 C.行使了公民的自由权利 D.体现了西藏人民的意愿 4.好的歌曲能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以下歌曲反映的时代背景,哪一个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 ( )
A.《黄河大合唱》B.《志愿军进行曲》C.《翻身农奴把歌唱》D.《春天的故事》 5.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学习主题是( )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6.20世纪40~50年代发生的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重大事件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C.“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D.中国取得抗美援朝胜利
7.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得的土地,喜泪涟涟。与这一情景的出现直接有关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成立新中国 8.世世代代没有田地的人今天分得了田地,还分得了农具和牲口,他们从心里感到这才是人民当家作主,脸上充满了微笑。反映的是 时期的情景( )
A.解放战争 B.改革开放 C.土地改革 D.新中国成立
9.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唱的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在( )
A.1949年 B.1951年 C.1997年 D.1999年
10.1950~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其主要依据是( )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建立 12.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1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烈士的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 烈士陵园,他的塑像与丰碑位于烈士陵园之首。(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14.新中国和平解放西藏最主要的原因( )
A.武力解决有一定的难度 B.担心外国势力干涉
C.西藏上层愿意服从中央政府领导 D.避免进一步伤害民族感情,实现民族团结 15.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
A.安徽 B.浙江 C.甘肃 D.西藏 16.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下列诗句,描写了抗美援朝的是(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8.英雄邱少云为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场上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正确理解是( )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纪念碑 抗美援朝纪念
章
请回答:
(1)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同时美国直接干涉新中国内政的事件是什么?
(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谁?你还能举出以前学过的他的事迹吗?
(3)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材料二
材料三 清朝初期,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
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材料四 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举出两例反映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清两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
(3)根据材料四说出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西藏发展的历史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3.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图2
请回答:
(1)图1是《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是何时颁布的?它有哪些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成为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标志?
(3)仔细观察图2,它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作用?
在摇篮中。
②朝鲜和中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朝鲜只是一个跳板。
事件: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彭德怀。
百团大战(或与贺龙领导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黄继光、邱少云。
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22.(1)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2)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3.(1)1950年。内容: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2)土地改革。
(3)抗美援朝。中朝两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4)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篇三: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重点指导“絮、警”字的书写,正确认读“骡、驮”两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初步读懂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爱”为线索来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初步理解他更爱战士,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彭德怀铁汉柔情的人物形象。
3. 精读课文从“三命令”中抓彭德怀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并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时复杂的内心情感。一是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彭德怀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二是彭总对大黑骡子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从而理解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细腻的内心情感。
4. 初步学习体会课文抓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矛盾冲突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借助习作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抓住“三命令”中的重点语句,并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时复杂的情感。一是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彭德怀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二是彭总对大黑骡子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从而理解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细腻的内
心情感。教学难点:
1.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神情、动作、语言等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2.挖掘课文空白,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正确、流利的读书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时,采取学生自主读书,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理解和把握,初步理解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默读、圈画、批注、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层层递进,促进学生读懂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彭德怀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体会彭总对大黑骡子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理解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细腻的内心情感,从而感受人物的形象和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 学习体会课文抓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矛盾冲突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长征和彭德怀的资料并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感受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著名诗篇《长征》,感受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在长征的过程中还涌现在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位将军,毛主席还曾经这样评价他:
出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彭德怀
2.交流收集的彭德怀的资料(初步感受彭将军的伟大人格魅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长征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的认读。
(1)读正确:
出示:
①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指导学生读准“絮、御”字的韵母是“ǜ ”“吼”的读音是“hǒu”不读“kǒng”)
②采取多种方式把词语读熟练。(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
③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的意思。(全班交流。)
(2)写美观:
①展示个别同学的预习单,学生评价写得是否正确、匀称、美观。(重点指导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还有注意笔画是否舒展、匀称。)
②师生交流在书写本课生字时需要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指导“碗”要注意左窄右宽。“彭、融”字要左右均衡。重点“絮”要注意上小下大,“警”字中下面的“言”字第一橫要长些,托住上面的“敬”字。)
③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或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课文的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②学生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并能在读中想象画面及场景。
(三)理清脉络,感受主旨。
1. 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及时正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师生交流。)
3.默读课文,文中哪些画面和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共同讨论。
(2)全班交流。(重点感受以下几个画面:彭德怀决定杀大黑骡子的复杂情感 彭德怀对战士们的爱 老饲养员和战士们对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爱)
4. 理清思路。
自由读课文。思考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师生共同交流)
板书:
起因 饥寒交迫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经过 忍痛割爱 杀大黑骡子
结果 增添血液和力量
5.根据板书,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 )时,部队缺粮,彭德怀眼见战士们( ),为了( ),他忍痛命令把( )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
),更爱( )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7. 自由读课文,你有没有感受到故事中表面写了一个“杀”字,其实“杀”字的背后还写满了另外一个字“爱”。带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呢?这样一份深深的“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认真读读课文,你找到几种爱交织在这个故事中。(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彭德怀爱战士 战士爱彭德怀 战士爱大黑骡子 )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 重点突破,“爱”满征程。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中从哪些地方写出了彭德怀深情地爱着他的大黑骡子?找出有关的语句。(小组内交流、全班讨论交流。)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对大黑骡子深情地爱。(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语句。)
(1)出示:
①指名读语句,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疼爱。
②找出句中的彭德怀的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抚摸、悄悄”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呵护。)
③找出彭德怀的语言,仔细品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他心疼大黑骡子)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语句。(读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疼爱。)
(2)出示:
①指名读语句,画出彭德怀的动作,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苦。
②“背过脸去”说明了什么?(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
③你在什么场合见过摘军帽,大黑骡子被枪杀了,彭德怀为它摘下军帽说明什么?(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深情厚谊。)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语句。
(3)出示:
指名读语句,体会彭德怀内心的悲伤之情。(抓住“推开、发火”体会他内心的痛苦。)
3. 读了课文后彭德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步了解彭德怀铁汉柔情的人物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师小结:
是呀,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但对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地深情,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挚爱表现出来吗?自由练习、个别读、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五)布置作业。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哪一幕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写出感受。
板书设计:
起因 饥寒交迫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经过 忍痛割爱 杀大黑骡子
结果 增添血液和力量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找出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谈谈感受。
(二)重点突破,继续“爱”的征程。
1.爱的纠结与决断。
过渡:把自己最心爱的大黑骡子杀掉,彭德怀一定痛不欲生??他内心交织着各种情感,有痛苦、矛盾、恼恨和担忧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他对大黑骡子深情的喜爱,既然这么爱它,为什么还要做出杀它的决断?
篇四: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题1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应的图片是( )
A B C D
2.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落下”,这是阿拉法特生前最著名的一句话,也是他临终前最大的愿望。这说明( )
A.人们渴望世界和平 B.和平问题已得到解决 C.当今世界战争不断 D.人们普遍关注发展问题
4.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5.下列必须用“看得见的手”进行调控的是( )
A.荔枝价格的波动 B.太湖环境的治理 C.企业的技术改造 D.商场的经营策略
6.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欲要取之,必先与之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据此回答第7~8题。
7.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A.市场经济理论 B.改革开放政策 C.一国两制方针 D.经济特区设想
8.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正努力解决( )
A.朝核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中英问题
9.“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的宣传画反映了我国的一项政策是( )
A.晚婚 B.晚育 C.优生 D.少生
10.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总结出商人在经营活动中的一个比较有规律的现象:他们在夏季积蓄皮货,冬季里积蓄亚麻布。这主要是因为( )
A.夏季的皮货和冬季的细麻布质量好 B.夏季的皮货和冬季的细麻布便宜
C.夏季的皮货和冬季的细麻布容易储存 D.夏季皮货和冬季细麻布价格比较高
11.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有利于( )
A.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扩展资源开发空间 D.改变资源时空分布
12.北京在2008年前将有90%的公共汽车使用天然气燃料,这有利于防治( )
A.水体污染 B.生态失调 C.大气污染 D.白色污染
13.下列是某超市的四个广告牌,其中内容合法的是( )
A.商品售出,概不退还 B.损一赔三,偷一罚十
C.自由选购,谢绝咨询 D.女性特区,男性免进
某林场原来靠大量砍伐树木赚钱,每年的效益却很低。后来,林场领导改变思路,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来发展。两年下来,一棵树没砍,却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近千万元。据此回答14~15两小题。
14.该林场的举措体现了(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法制意识增强 C.科教兴国战略 D.资源人均意识增强
15.该林场没有砍树,综合效益却反而更高,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无须开发利用资源 B.其他林场都应全部模仿这个林场的做法
C.只有发展生态旅游才是出路 D.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更加促进经济发展
16. 既是解决人口问题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节约保护资源 D.依法保护环境
17.下图是中非合作论坛会徽,左翼红色“C”代表中国,整个标志是字母“a”代表非洲,寓意中非团结与合作,绿色象征和平与发展,红色表示活力与繁荣。(此图为黑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非合作是推进南北对话的一次全新尝试②和平发展合作应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③中非合作有助于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④中非合作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好的事情是( )
①使用一次性筷 ②购买无氟冰箱 ③实行公交优先 ④垃圾分类回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李红与同学一起就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问题起草了一份建议书,她们提交这一合理化建议的有效途径有( )
①找人民代表反映情况 ②直接向镇政府主管人员反映情况
③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④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现在每天都有约7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有人说:“当物种灭绝摧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之后,人类的灭绝也就为时不远了”。这告诉我们( )
①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③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④物种的灭绝是自然现象与人类无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下列选项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的是:( )
①十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共有76件立法项目
②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之前,专门举行立法听证
③执法机关依法查封因生产假药致人死亡的某药厂
④村委会向每户村民收取100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漫画《“食品安全”大赛》中制售者的行为是( )
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②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法经营行为
③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安全权的行为 ④应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谴责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下列说法中,能反映法治表现的是( )
①朕即国家 ②有法必依 ③法律既要管民,又要管官 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我国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及比较(不含港、澳、台地区)。据此,请答24~25题。
24.上表反映了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是( )
A.素质偏低 B.增长太快 C.数量过多 D.老龄化加速
2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要求我们( )
①发展教育 ②加快发展 ③发展医疗卫生 ④完善社会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27.材料一:
大棚西瓜
2007年某地西瓜价格波动情况
材料二:一段瓜农的对话。
甲:当初乡亲们由于信息不灵,只图西瓜的价格高,卖得好价钱,砍掉了其他农作物,大面积种植西瓜。现在眼看西瓜丰收了,却没人来收购,价格也一落再落,这到底是怎么了?
乙:和以前不同了,咱们种什么、种多少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在冬天种植大棚西瓜就能增加收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影响该地西瓜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种植大棚西瓜为何能增加人们的收入?(4分)
(2)“看不见的手”指什么?结合材料说说它是怎样发挥作用的?(6分)
(3)材料二给人们有什么启示?(4分)
28.
念奴娇,改革开放颂
东风骀荡,喜中华崛起西方低谷。今日风流歌盛世,美食丰衣多足。改革高歌。城乡巨变,处处红砖屋。以人为本,甘为孺子公仆。
猎猎邓帜高擎,南巡音定,开放翔鸿鹄。振业兴科光景美,国力攀升尤凸。利伟英雄,航天探月,史册辉煌录。嫦娥挥练,人间天上同祝。
品读上词,回答问题。(16分)
(1)“改革高歌”奏响自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后中国进入怎样的新时期?(4分)
(2)“嫦娥挥练,人间天上同祝”盛赞的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哪一重大工程?(2)
(3)该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哪些成就?并用词中的句子说明取得这些成就原因。(8分)
(4)展望未来,你觉得词中“美食丰衣多足”“处处红砖屋”小康生活还会发生怎样变化?(2分)
29.材料一:下列一组图代表某区域环境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材料二: 07年,北京进入4月已是草木葱绿,而沙尘暴今年还没有光顾京城,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地区遭受沙尘暴侵袭的时间较常年大大推迟,同时全国也只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沙尘天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给材料一中的这组漫画取个合适的标题。(2分)
(2)导致材料一所绘地区环境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该地区已破坏的环境?请用文字描述图4中我们应看到的情景。(6分)
(3)材料二出现的现象,主要得益于我国哪一防护林工程?建设该防护林网体系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4分)
(4)两则材料,启示我们应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 (2分)
30.材料一:
材料二:东西部主要省区人均GDP比较表(据2006年数据)
篇五:2013初二下册历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
初2014级八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下列事件中向世界宣告这头雄狮已醒的是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通过了《临时约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观察下面我国粮食人均变化图,其中促使1949年至1957年粮食人均
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所有制改革完成 B.对外开放扩大
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D.大跃进
6.毛毛的爷爷给他讲英雄故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
射孔??”,请猜测这位英雄应该是X Kb1.C o m
A.雷锋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王崇伦
7.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
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8.“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
英国不发愁”“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这些“豪言壮语”反映了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
C.“大跃进”的浮夸风 D.土地承包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9.不同时代产生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时尚,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人追求的时尚描
述错误的是
A.在教室里朗诵:“少年强则国强??” B.罢课排练象征忠于毛主席的“忠字舞”
C.成群结队在学校粘贴大字报 D.每天背诵毛主席语录
10. 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杨振宁问道:“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
谁是中国氢弹之父?”如果要求你来回答,你认为是下列图中哪位历史人物?
A. B. C. D.
11.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突破“左”的农村政策束缚,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组,调动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其经验得到党中央肯定并逐渐在全国推广的省份是
①陕西 ②四川 ③河南 ④安徽 W w . x K b 1.c o M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09年4月23日,胡锦涛主席参加了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的海上大阅兵。中国人民解
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13.“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指
A.科教兴国之路 B.共同富裕的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可持续发展之路
1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个体工商业 D.外资合资企业
15.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名单中,两次以上名列其中的总共不超过10人,邓小平就
是其中之一。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把邓小
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二、判断题:每点1分,本大题共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图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
请在括号内划“×”;是上图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我国先后设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 )
(2)在新疆设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回族自治区。 (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
主,管理本民族事物的制度。 ( )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发展。 ( )
(5)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 ( )
三、填图题。(第17题5分。)X k B 1 . c o m
17.请将下列重要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51年和平解放的地区
B.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C.举行开国大典的地点
D.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
E.被誉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城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A
B C D
材料二:1972年,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呵!”??从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以上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请回答:新|课 |标 |第 |一 | 网
(1)材料一四幅图片将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请按照A、B、C、D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任选一幅图片加以介绍,它为什么成为永久的纪念?(3分)
(2)材料一中四幅图是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缩影,你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1分)
(3)材料二中与周恩来握手,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是谁?中美两国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
系?(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呼吁海峡两岸尽早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材料二:国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就两岸交流20年发展情况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
年来,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从无到有、由暗到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
断拓宽,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
计达4583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56万人次;常住大陆的台胞近40万人,定居大陆的
台胞1.8万余人,两岸通婚约27万对。预计到2007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历年累计人次将达到
台湾总人口数2300万的两倍以上,即超过460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将达到160万人次。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解决台湾
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体现在
材料二中的哪些相关内容?(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利因素?(说出两
点即可)(2分)
w W w .X k b 1.c O m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6分,第20题7分,共13分。
20.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的90华诞。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她曾经力挽狂澜、安邦柱国;
而民族复兴之程一路泥泞,在摸爬滚打中重新屹立,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历史有三次历史性剧变,依次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分别诞生了三位
历史伟人——孙中山、 A 、 B 。其中,A、B各代表了哪位历史伟人?(2分)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2分)
(3)请从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历史中,各举一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
的史实。(2分)
21.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
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
中国。但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目前,中日两国关
系总体保持良好势头。今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并与
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
请回答:
(1)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2)日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过去侵华的罪行深刻反省。中日建交40多年以来,日本恪
守《联合声明》的精神了吗?请至少举两例说明?(3分)
X|k |B| 1 . c |O |m
(3)综合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每点1分,本大题共5分。
16.(1)( √ )(2)( × )(3)( ○ )(4)( ○ )(5)( √ )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7题5分。
17. 略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6分,第19题6分,共12分。
18.DACB任举一例,加以说明得2分(3分)
(2)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1分)
(3)尼克松,1979年(各1分)
19.(1) 和平方式 一国两制(各1分)
(2)海峡两岸的交流规模在扩大、领域在拓宽,且逐渐频繁。(1分) 用台湾赴大陆和大陆赴台湾的人数的变化可以表明以上趋势的发展。(1分)
(3)有利因素:港澳回归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实践。
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0题6分,第21题7分,共13分。
20.(1)毛泽东、邓小平(各1分)
(2)可从会议的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作答(2分)
(3)40年代:新中国成立。
50年代:进行抗美援朝、开展土地改革等(各1分) W w . x K b 1.c o M
21.(1)结束了与日本的长期对立,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2分)
(2)没有。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3分)
(3)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等。(2分。每点1分,其
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