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面朝语文春暖花开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23:25 字数作文
面朝语文春暖花开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北京四中八年级语文 学生优秀作文 春暖花开,岁月静好素材

春暖花开,岁月静好

这是我很久以前写的,求别喷,求别打脸,求不投诉,只希望同喜欢南康大人的可以一起讨论。

春暖花开,岁月静好

——纪念海子逝世25周年

距海子逝世25周年已过了3天,我认识海子也只不过几天罢了。海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温和,爱笑?说不清楚。只有在我读到他的诗的时候,我才窥见到他灵魂的一角。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是否内心春暖花开呢?我希望是的。海子心中是充满爱和幸福的,他愿所有的人都幸福,他自己也说过明天做个幸福的人,我这样觉得。看着他在海边的照片,我想,海子是海的孩子。我甚至执拗地认为,海才是海子最好的归宿,被湛蓝的海水包围着,心中无比宁静,忘却所有忧愁。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耳边仿佛听见了 “轰隆隆”火车经过的声音。海子到底是用怎样的心去面对这样的死亡,我终是不得而知了。心下遗憾,为这样的海子扼腕,又有一种莫名的悲哀。

我突然就想起了一个人,他可能更被我们这一代所知——南康白起。他是一个能写出“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人,最终也是选择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因为曾经他想等到三十五岁的人,他再也等不到了。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中对他们的评价,我只知道,在我心中他们都是才子,都曾经是幸福的人,他们的死对我都有一种莫名的心疼。我不愿相信众人对他们的死的各种说法,才尽又或者殉情,那都已不重要。我却觉得,他们是以另一种方式重生,回到属于他们最美好的时光,回到海子春暖花开的时节,回到南康白起静好的岁月。

1

篇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三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日。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单纯而明净的特有风格。邹建军《试论海子的诗歌创作》总结海子诗的特点:一是意象空旷;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语言纯粹、本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个短语可谓海子的天才创造,不仅意象开阔深远,而且韵味无穷。诗歌平白如话,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朴实无华。这首诗以明朗清新的语言,唱出了诗人的真诚善良——愿每个人都能“在尘世获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挚。

2.教材的创新处理

引导学生了解海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把握诗歌语言美和意境美;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从而更好的把握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在次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生命选择,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体说来,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技能:(1)、了解海子以及它的创作风格

(2)、熟读、最好能够背诵本首诗歌

2、过程和方法:

(1)、掌握诗歌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习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2)、学会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感受诗人的诗歌追求,思考诗人的精神追求。正确看待诗人的生命选择。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依据:学生对诗歌的分析方法还没有掌握,在此之前接触较少。 ( 2 ) 难点:把握诗中诗人的复杂情感和思想,思考诗人的生命选择。 依据:思想感情属于比较抽象的东西

5.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本诗语言质朴、纯真,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本诗所蕴含的思想又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补充关于海子的生平和创作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学法指导

l、渗透指导

2、讲授指导

3、交流指导

4、点拨指导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面朝语文春暖花开作文)

5、示范指导

三、说教法

本课是自读课文,所以本次教学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

A、播放胡畔演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明:诗歌具有音乐美。这首歌曲是由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配乐而成的,把诗中挥之不去的悲伤感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B、使用ppt为学生提供关于海子的生平和创作的资料

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播放胡畔演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通过音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发表听完歌曲之后的感受,重视学生的第一感受; 第三步:介绍海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做到“知人论世”,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容;

第四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本首诗;说明:让学生自由朗读不同于集体朗读,集体朗读时,为了顾及朗读的整齐性,往往很难读出诗歌的韵味。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过程中,可以边读边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情感。

第五步:明确本首诗的主题——这是一首关于“幸福”的诗歌;

第六步:让学生围绕着“诗人认为的幸福是怎样?”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形成板书。说明:“幸福”是本

诗的主题,本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表达的是“诗人”对幸福的不同的看法。所以,让学生就“诗人认为的幸福是怎样?”这个问题展开探讨,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把握本诗的内容,并且通过分析诗人在不同小节中所表达的不同的幸福观念,了解诗人是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五、板书设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幸福 幸福背后的悲伤

六、学案设计

学案设计

篇三: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作者:陈北

来源:《学园》2015年第01期

【摘 要】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审美教育。首先从作品展示出对象的真善美、假恶丑;其次,把握作品内容与形式结合中相得益彰的艺术美;再次,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并在学生的审美创造中得到落实。只有做到这三个环节,语文教学才能实现其应有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1-0113-03

一 美育的起源及发展

当人类诞生之时,简单而朴素的美育活动也就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主体意识的提高,美育活动也随之充实,逐渐发展成熟。二千多年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提到“兴于诗,立于言,成于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简言之就是借助诗歌艺术的教育,可以丰富学识、修身养性、完善美好人格。但真正提到“美育”这个词的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和美学家席勒,在康德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席勒于《美育书简》一书中提出美育问题。他认为美育可使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使人性得以完善。近代以来,著名学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积极传播美育思想。蔡元培还付诸实践,提出美育主张、制定美育方针、开设美学课程。在美育发展过程中,随着马克思、恩格斯美育理论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们对美育性质、特点、作用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关注参与美育,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应有的体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文学课也担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这些学科的教育作用,首先在于教给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和创造美。”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思想,改变以应试为唯一目的、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美育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美展示给每个学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意义的好作品,涉及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作家有上至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下至近当代名家,还有外国名作家。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小说、散文、戏剧、新(旧)体诗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题材上既有赞颂弘扬真善美,也有揭露批判假恶丑;既有展现社会风情、自然人文景观,也有体物抒情、阐明事理;既有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也有紧扣时代脉搏,体现现代意识。虽各有侧重,但其间都蕴藏着深厚的各具特色的美学“矿藏”,从中可提炼不同的审美因子,继而实现审美教育。可以说这就是语文学科在实现审美教育上所具有的先天优势。

二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

1.教师要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体会意境美

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客观世界的自然美,也传达了作家的审美取向。这种主观的审美取向与客观描写对象的和谐统一,形成了作品的意境。教师要通过这些作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作家刻画形象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让学生领略和享受美,并借助这些美的意境,把握美的内涵和神采。如《次北固山下》一诗,笔者就重点抓住脍炙人口的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学生共同感受作品意境美。当残夜还未消退时,一轮从海上升起的红日将驱走黑暗;当旧年还未消逝,江上显露的盎然春意将赶走严寒。这一联不仅描写了明暗相交的实景及节令,而且在描写中蕴含了自然的理趣,普遍的生活真理,能给人以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又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就应准确地把握上阙的景物及写作特点。作者从滚滚东流的长江入手,用“浪淘尽”把奔涌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创设了一个极其广阔悠远的时空背景,从中既可看到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波涛汹涌的大江,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花猛烈冲击江岸,凌乱而陡峭的山石直冲云霄。这些诉诸不同感觉,有声有色、生动传神的描写,朗读起来使人不禁精神振奋,又使人想见当年风流人物的雄姿英气,更可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欣赏胜景,凭吊英雄所生发出激荡起伏的心潮。

2.教师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呈现出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美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把握人物伟大的品格、美丽的心灵、崇高的思想,激发并唤起学生美感。法国库申说:“除了真正的道德美外,道德美还包括任何精神的美。”也就是说,真正的美是与崇高的精神品质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分析课文中真善美形象和思想感情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关键。如在《居里夫人传(节选)》一课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在课文勾画出直接描述居里夫人举止神态的细节,因为这些客观记述最能直接展现传主的形象,让学生通过品味作品的细节就能体会传主美丽而伟大的品格。当居里夫人“温和和真诚的语言天真而客气”地与总统夫人对话,我们会感受到她的端庄文雅;在认出总统夫人后“她脸红了,连忙改口,仓猝地说”的神态,表现了居里夫人的朴实随和;再看她“装饰像农村妇女”“赤足坐在门口石级上抖掉鞋里的沙子”,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居里夫人的平民本色,在生活中平淡而随意;尤其是对跟踪的美国记者的那一席话“在科学上,我们应当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这不正最能代表她伟大的科学精神吗?正是借助人物形象的评析,居里夫人那锲而不舍、自我牺牲的精神,胜不骄败不馁、淡泊名利的纯洁灵魂,将给广大学生有益的人生启示。同样,在《陈情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那“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真挚恳切,使人无不动容;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纵使相逢应不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梦境与现实的结合,表达出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怀念,整首词真挚朴素,沉痛感人;《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怎么不会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呢?还有在《苏格拉底之死》一文中,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誉为“美德的典型”的苏格拉底,追求灵魂的净化和超脱,放弃逃走的机会而主动选择死亡,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凡此种种,展现至真、至善、至美思想的课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不胜枚举。这些光辉的形

象、健康美好的感情、伟大的人格力量将撞击年轻的心,让学生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他们在学习语文中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思想境界也将逐步得到提高。

3.“审丑”独具的审美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感受那些直接以美的面貌、状态或内容展现的审美意象外,也要关注“审丑”“亚审丑”或“次审丑”。只有通过对丑陋形象的厌恶、反感、憎恨,才能引起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就是说,要化丑为美,感受丑的审美魅力。清代文艺美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说到以丑、怪、奇、朴等形式表现的美,才是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所谓“丑到极点,便是美到极处”,在刘熙载看来,就是寓美于丑。鲁迅作品《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保姆阿长,就是孙绍振老师所讲的“亚审丑”对象。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草菅人命的贾雨村、《孔已己》中凶狠残暴的丁举人、《变色龙》中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警官、《孔雀东南飞》中专横暴虐冷酷的焦母、《雷雨》中阴险残忍虚伪自私的周朴园等,都是语文课文中经典的“丑角”。经过作家的创造,他们的“丑”能变成艺术中的“美”。教师正是把正反面人物进行比照分析,才进一步真切地感受到真、善、美,而这就是“审丑”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三 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作品艺术美的认识和感受

1.通过以点带面的引导,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美、感受作品的艺术美

自然中的美,重于形式,使人们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愉悦;社会生活人情世态中的美,重于内容,突出体现真与善的和谐统一。艺术中的美是经过艺术家选择加工后的产物,把客观存在的美和作家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能更集中鲜明地显示其审美特性,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美感。教材中的不少作品,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作品艺术美的认识和感受。沈从文曾说:“我的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诚如斯言。如《箱子岩》一课,为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沈从文作品中具有独特表现力的生活语言,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寻找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文中就有那么一个片段:那跛子年纪虽很轻,脸上却刻画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在乡下人中仿佛身份特高一层。把灯搁在木桌上,懒洋洋地坐近火边来,拉开两腿摊出两只大手烘手,满不高兴地说:“碰鬼,运气坏,什么都完了。”“船上老八说你发了财,瞒我们,怕我们开借。”“发了财,哼。用得着瞒你们?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指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两百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在这里,跛子脸上的“油气与骄气”,烘火时的“懒洋洋”,“拉开”的腿和“摊出”的大手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这个兵油子的痞子气、老练与世故。对话时口语化的语言,简洁又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这个小跛子既想显摆自己的能耐,又狡猾想有所保留的心理,同时又显出一副阅历丰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样子。我在课堂上针对这一片段,让学生反复品读,去揣摩、想象、模仿人物的语气、动作,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以点带面的引导,学生也就体会到作品生活化的语言美。也就是说,只有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等做了深刻分析,才能进一步把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反映出的社会标本意义揭示出来,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语言美,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

2.艺术美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实用类作品也可体现

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样实用性极强的文章中,前后连贯、相互为用、步步深入的结构特点,使悼词也能呈现出如行云流水般的艺术美。再如《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层次结构眉清目楚,逻辑性很强,同时作者引名家名言、列典籍与生活实例,语言通俗而典雅。又如韩侪生院士的科普文章《痛与不痛的秘密》,在说明左旋吗啡与右旋吗啡的区别时,指出二者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子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是自己的左手变成了镜中人的右手”,把吗啡受体比喻成“镇痛之锁”等,类似这样比喻说明方法的运用,既使专业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又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能唤起学生美的联想和想象。

3.教师需具有审美性的教学技巧技能

语文课文中长短句的运用,雅俗词语的配合,跌宕起伏的情节布局,语言的表达,修辞的使用,色彩的搭配等,都是作者着意运用的技法。这样的艺术处理,创造出作品独有的艺术美。只有教师借助一定的手段(词句的分析、比较,联想想象等)去品味、感受,才能让学生真正把握到美的所在。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要让学生真正领悟,还需教师具有审美性的教学技巧技能。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也要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进行,他的教学实践活动本身也要能给人带来审美感受。如果教育者没有考虑到实践教学艺术的审美要求,即使再好的审美作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味如嚼蜡的结果。因此,教育者要实现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要求,就必须考虑到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如教学的语言美、课堂的结构美、教学的方法美,还有教学的衔接过渡、节奏、板书等,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意境美。笔者当年上朱自清散文《春》之前,让学生在听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春之声圆舞曲》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虽然学生对曲目的领会不是很到位,但多多少少也能感受到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充满生机的景象。这样的情境预设给课文的学习创造了情感的铺垫。在上完《孔雀东南飞》后,听一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对罪恶现实的揭露批判以及浪漫主义结尾所反映的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强烈的美好愿望。孟子言“充实之谓美”,只有内外兼修,既能感知发现美,又能在教学中遵循美的规律,进行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才能使教学艺术具有整体美。

四 结束语

教师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感受社会生活人情美,体会作品的艺术美的终极目标,就是唤起学生向往美、追求美、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完满地培养学生的品格。而写作训练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苦于写作、畏于写作,即使写了,也谈不上有多美,这样也就达不到美育目标的真正实现。实际上,学生的创造力就像一堆柴,语文老师如何点燃它,使它熊熊燃烧起来,这就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做到因地、因人施教,“授之以渔”发现和调动学生潜在的创造美的能力。

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说:“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世界,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语文课程教学要做到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思维。新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立足文本,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美育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要教师把审美教育融汇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过程中,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也就不难实现了。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林劲〕

篇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程群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3期

摘 要:现代诗歌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高中生对现代诗歌常常“望诗生畏”,读之无味,阅读能力比较低,难以准确领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只有提高高中生现代诗歌的研读与领悟能力,加强高中生诗歌朗读训练,引导高中生进入诗歌意境并汲取诗歌之营养,才能让高中生真正感受到现代诗歌之美。

关键词:现代诗歌;阅读;教学;意境;领悟

现代诗歌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许多高中生对现代诗歌常常“望诗生畏”,读之无味,阅读能力比较低,难以准确领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为此,探讨现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一、提高高中生现代诗歌的研读与领悟能力

现代诗歌跟古体诗、旧体诗是有一定区别的,它成长于中国现代生活之中,并深受国外某些现代诗歌的影响。故介绍现代诗歌的有关背景以及来源,是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现代诗歌所占的比例很大,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及重点。(1)要引导高中生学会慢慢“读懂”诗歌。如何去读诗歌呢?笔者认为要认真研读现代诗歌当中的每一句诗甚至每一个字,体会意象的象征含义,感受意象群所营造的氛围,让高中生从语言构成的角度去解读诗歌。(2)应帮助高中生学会理解现代诗歌之语言运用技巧以及写作艺术技巧,深刻领悟现代诗歌之神韵。(3)创设情境,知人论世,引导高中生学会感知现代诗歌当中所蕴含的各种思想感情。上述三点是现代诗歌教学之必备步骤。

例如,在教授戴望舒的《雨巷》时,其中这首诗写道“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可以说,这几句是此诗歌非常精彩的诗句。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以及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于1927年所创作的,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军阀混战动荡之中,民不聊生。而这首诗歌就是借助雨巷之名以及雨夜之势来形容当时社会的黑暗,采用这些寓意物就是来代指这首诗作者的愤懑与无助之情。

二、加强高中生诗歌朗读训练

现当代诗歌大都用词巧妙、文笔细腻、语言华丽,是研究现当代汉语词汇的重要参照,具体到苏教版的现当代诗歌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诗文朗读能力。

现代诗歌语言优美,文笔清新,具有天然之韵律美,非常适合高中生朗读与背诵。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教学的要求就是培养高中生的诗歌朗读习惯与能力。在现代诗歌

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逐渐领悟诗歌之内涵、诗歌之情感。同时,诵读几遍下来还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理解词句的深意,提升现代诗歌素养。一首《错误》,轻声细读,寂寞之情,哀怨之意,弥漫纸间,惆怅了一个时代。

三、引导高中生进入诗歌意境并汲取诗歌之营养

诗歌是艺术化的文学样式,现当代诗歌是更加自由化的文学体裁,意境悠远,感人至深,往往诗歌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因此,基于现当代诗歌教学的实际,要努力引导高中生进入诗歌的情境和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以舒婷的一首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有部分诗句如下: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运用写实与言情相结合的方式,深切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全诗情真意切,让人感动至深。在此诗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传达一种爱国主义的信念,引导学生深入这首诗歌的情感深处,仿佛自己置身于祖国960万平方的土地上,仿佛吸取了祖国乳房带给的营养。如此一来,学生方能体会到祖国的伟大,才能加深自己的爱国情感。再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感受他那唯美的理想主义,思考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

总之,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该结合教材以及高中生诗歌阅读水平的实际,有条不紊地开展诗歌教学;另一方面让高中生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认真体会诗歌所蕴

藏的意境,并吸取诗歌之真、善、美,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大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不断增强爱国热情。

上述是笔者在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中所积累的一点教学心得,供广大同仁一起分享,以期为现代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秦训明,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黄霞.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城西中学)

篇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文(一)

最近突然迷上了海子,迷上了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想,我长大以后,一定会拥有一座小小的木屋,一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会养一只心仪已久的金毛犬,穿上精纺的棉布裙,在海滩上流连。微咸的海风撩动我裙底的蓝色流苏,整个人飘飘欲仙,在云端缱绻。偶尔看到几个顽皮的孩童,不小心弄丢了手中的氢气球,气球越飞越高,恣意徜徉在蔚蓝的天空。天空干净得不可思议,一片湛蓝。连一缕云丝也没有,整个天空像被暴风雨吹打了一整夜,只剩雨后的清新,蓝色的浓墨向四周绵延开去,渲染整个天空。

我想,我的人生并不会像我童年时期幻想得那般传奇,我不一定会做个高级白领或高层主管。这样的话,我就不会为了城市昂贵的房贷疲于奔命,我也不会为了一点工薪而忙忙碌碌。我,一直是个懒惰的人,一百元的赚取方式,我宁愿躺在柔软的沙滩上,面朝大海,写下一些随性的文字来换钱。或许很庸俗,但我就是个庸人。这不叫颓废,而叫知足。

我想,我会像海子一样,周游世界。我的行李很简单:一个笔记本,一只笔,一打笔芯,还有一个MP3。我不需要太多高科技的东西,我唯一的精神娱乐就是那个MP3,里面一定存满了许嵩的歌。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太阳从海平面落下去,热泪盈眶。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总之,眼角涩涩的,想要流出些什么东西。耳边,回旋着许嵩干净的嗓音:星光点亮了??呵呵,多么满足,即便是这样死了也好。

我想,我想的太多了。就这样,安静下来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文(二)

生活似海洋,当你从不同的时间观望它时,会发现,它也许将会因其中相同的浪花而精彩。

记得夏日的某一天,下着滂沱的大雨。很不凑巧,这天的我还要去补课,公交车上一片潮湿的气息,而且还有一阵阵的冷气袭来。回头一看,才发现后面窗户上有个不小的洞,风啊雨啊便一并灌了进来。

我正不知道如何是好时,旁边的一位大婶在车厢里撑起了自己的伞,车上为数不多的其他人便都看向她,谁也不知道她要干什么。只见她面不改色地将伞堵到了窗户洞上,小心翼翼地与洞口相契合。顿时,车厢内安静了下来,那把伞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过了一会儿,伞的主人开口了:“我下一站就下了,谁来帮忙撑一下?”人们先是都楞了一下,然后离的近的人便争了一阵子。最后伞柄落到了一个学生手里,他也就很惬意的举起了伞,那神情就像是拿到了三好生的奖状,得意洋洋。

又过了好几个站,雨仍没有停的意思,不停地砸着车窗和车顶,车厢也变得热闹起来。“你干什么!”人们又找到了声源:那个举着伞的学生,他双手死死握着伞柄,仿佛怕被人抢了去。旁边的一位叔叔说:“我又不抢你的,你下站该下车了,总该找个人拿伞吧?”“??”学生开了一眼外面,一拍脑门:“啊!真的!哎呀!我都忘了!”一面朝车门走,又觉得不对:“哎?你怎么知道我要下的?”“唉!大家都一块坐车那么长时间了,看着都眼熟啊!”几个人都笑了,总觉得车厢内的温度上升了几度??

到了站,我又向那车望去,心想:真是奇遇,那伞亮眼的颜色,也随着车的离去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事隔两年,这件事一直是我生活的海洋中永远闪耀着金光的一朵浪花,它之前的就在这里,今后也必将永远存在;它虽然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同样也会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永不谢幕。因为正是这样>温暖的>故事,才能让我们一直面向生活的大海,去经历那些永不老去的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文(三)

嚣在雨后不见了踪影,带水的空气也带着泥土的清新。窗户不大;但不同于以往喧闹的自然景象充溢着我的视线,瓦片上的积水不断得流下来,像一张珠帘,阻隔了我的世界,模糊中不乏明快。

乌云过后,世界又亮了起来,小草上圆润的露珠晶莹剔透,阳光也变得五彩斑斓。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上,脚底如鳞波起伏,陈陈激动。独身漫步于花草中,风籁中,天空下,小溪旁才发觉暂别喧嚣投身于自然的环保中,心灵是怎样的愉快,正是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心灵平静,让思想游弋于心灵深处。

歌德说,在自然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江南水乡的清新柔美,北方雪原的纯净安详都蕴含着自然多种多样的魄力。即使不曾在原始森林中探险,没有体验过撒哈拉的壮阔雄伟,但自然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就生活在大自然的环保中。相较海洋的无垠,大山的高耸,城市中仅有的一点绿色,一点自然的气息就愈显弥足珍贵。

公园中的草坪上,小孩们追逐打闹,欢声笑语;大人们歇坐在长椅上闭目静坐,脱去一身的疲惫。夕阳斜照着整个人群,带去它最后的一点光明,人们也珍惜地享受这最后的阳光。

自然的深邃浩瀚是不可比拟的,没有人能真正看懂自然,了解自然。但我们可以从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体验自然,面向大海,听海的声音,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都会让人有新的体会;澄蓝的天空如一块画布,点缀上几朵白云,虽然简单,但干净空灵;栽上一盆花,看小芽破土而出,慢慢长高,含苞欲放,直到花香扑鼻,不得不佩服自然的创造力。

我想要一个小屋,建在还的对面,看每日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感悟身边的一草一

木,看花凋花谢。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只要用心体会,其中的奥妙和真谛会使你受益匪浅。对身边事物的不屑,知识对自己的不尊重和贬低。

此刻,城市中又有了喧闹之意,但只要稍加留意一下身边的自然,就会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有所深思。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