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介绍老舍的英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33:34 作文素材
介绍老舍的英语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老舍 茶馆 英文介绍

Lao She's 1899.2.3-1966.8.24。Formerly Shu Qingchun, care to, Manchu, Beijing. Modern Chinese novelist, writer and dramatist New first get " people's artist " title of writers.

Lao She's works are mostly taken from public life, have developed

important subject areas for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 description of natural scenery, the ways of the world, custom fashion, using spoken masses, are showing a strong " Beijing flavour ". Best novel camel Xiangzi,, b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our generations living together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life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His wor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20 kinds of language published, to have a unique style of humor and strong national color, and form from content to suit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 and winning a large audience. Write count roughly 8 million words in Lao She's life work, principal publications are :

Laoshe teahouse, is named after the people's artist of Lao She's and Opera's tea house, founded in 1988Guests can enjoy every day to from the opera, drama and other celebrities to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can use all kinds of good tea and Beijing snacks. 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teahouse, Lao She received a lo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elebrities, i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enjoy a high reputation. Since its opening, Lao She teahouse has hosted nearly 47 foreign heads of State, a number of celebrities and more than 2 million foreign tourists It’s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and connection " bridge

篇二: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人物生平

个人经历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3]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4]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2]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5] 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2]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顿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5]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6] 。象征性的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婚姻家庭

老舍家庭

老舍家庭(5张)

1930年,胡絜青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母亲怕她因为这学业而耽误了终身大事。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玩,胡母托他帮忙物色。此时老舍正好从伦敦回国,且著有作品,于是罗常培便向胡母介绍了老舍,获知老舍的才华及人品后,胡母异常高兴,私下便定下了这位乘龙快婿,于是与罗一同商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使老舍与胡絜青见面。

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在频繁的相见之后,胡与舒产生了情愫。直到1931年夏天,胡絜青毕业,两人举行了婚礼。

婚后半个月,老舍携带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在大学任教,胡絜青则在一家中学里教书。两人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是个女孩,取名舒济。1935年第二个孩子,儿子舒乙出生,1937年,在重庆产下第三个孩子,次女舒立。

2人物趣事

编辑

催稿趣事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7]

改稿奴才

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7]

献丑作诗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即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7]

3个人作品

编辑

小说合集

仅收录发行单行本的篇目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火葬 二马 我这一辈子

猫城记 离婚 蜕 文博士

小坡的生日 骆驼祥子 正红旗下 牛天赐传

无名高地有了名 鼓书艺人 四世同堂(包含《惶惑》、《偷生》、《饥荒》三部长篇) 以上资料整理自[8-9]

文艺合集

仅收录老舍在世时发行单行本的集子

短篇小说集 文学理论集 中篇小说集

樱海集 蛤藻集 文学概论讲义 月牙集

贫血集 东巴山集 杂感集 汉语教材

赶集 火车集 老牛破车 灵格风汉语教材

文学语言论集 通俗文艺集 小花朵集

出口成章 三四一

以上资料整理[9] [8]

诗歌作品

老舍 作品一览

老舍 作品一览(9张)

旧体诗约300首,12万字左右。

新诗三首,皆为长诗,信息如下:

1934年 鬼曲

1939年 成渝路上

1939年 剑北篇

以上资料整理自[10]

曲艺作品

介绍老舍的英语作文

通过搜集整理共有47部,细分有话剧27部、京剧7部、歌剧5部、地方戏剧2部、英译中话剧1部、电影剧本1部、鼓词15篇、相声31段、快板12段、太平鼓词4段、山东快书1段、合作撰写的单弦牌子曲1篇、唱词7篇。[7]

话剧作品

茶馆 龙须沟 残雾 谁先到了重庆

张自忠 面子问题 大地龙蛇 桃李春风(与人合著)

忠烈图 方珍珠 生日 春风秋实

西望长安 荷珠配 神拳 归去来兮

秦氏三兄弟 全家福 秦霞丹雪 青蛙骑手

宝船(童话剧) 红大院

以上整理自[8-10]

未成合集,散落发表的作品收集如下:

《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她记得》《抗战民歌二首》《空城计》《控诉搂包的》-大鼓书词《礼物》《恋歌》《流离》《乱形容》《说明白话》《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谣二则》《微笑》《为和平而战》《为小朋友们作歌》《维生素》《小相声一则》《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诗》《雪中行军》《音乐的生活》《英雄赞《元旦铭》《慈母》《打刀曲》《读书》《二期抗战》《附录-致友人函》《歌唱伟大的党》《歌声》《鬼曲》《国葬》《过新年》《海外新声》《和平解放西藏》《红售货员》《红叶》《鸿兴饭馆红旗飘》《八九十枝花》《保民杀寇》《保我河山》《壁报诗》《别迷信》《长期抵抗》《陈各庄上养猪多》《成渝路上》《蒙古青年进行曲》《女儿经》《陪都赞》《青年》《青年突击队员》《清明》《日本撤兵了》《扫荡五气》《山高挡不住太阳》《神仙辞职》《生产就业》《柿子丰收》《蜀江船歌》《双反》《札兰屯的夏天》《战》《丈夫去当兵》《致富神咒》《中秋月饼》《祝贺北京解放十年》《祝贺儿童节1》《祝贺儿童节2》《作诗》。[8]

书法作品

老舍 书法作品

老舍 书法作品(13张)

现今流传的老舍书法作品不多,可以于北京老舍纪念馆参看鉴赏。

4作品风格

编辑

创作题材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11]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12] [2]

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

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13]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2]

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13]

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御北京口语的能力。[13] [2] [12]

文学思想

老舍的文学思想成分复杂,现代文学史中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里,他的派别色彩不明显,虽然他对左派的革命领导文学的艺术指导方式及其他艺术和思想上的主张颇有微词。同时老舍也未曾加入苏汶和梁实秋等人的第三派----不认为文学至死都是自由的。他的文学思想的基调是强调文学的自由表达,同时认为文学对社会的作用是不期然而然的和远期的。[14] 但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老舍也曾一度向文学的实用性靠近,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艺术家的他又感到不适,于是又重新呼唤并实践文学的自由表达和艺术性,在此期间其文学思想也出现了反复和震荡。因此而言老舍没有坚定单纯的文学立场,他的文艺思想是摇摆不定的,但是他倾向于从感情角度看文学,认为“使人欣喜是艺术的目的”,“文学是认识生命的,解释生命的”。同时老舍认为“文以气为主”强调表达自我为主,不使文学变成传道的教科书。[14]

在作家不受外力干涉下进行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老舍进一步加深了个人的文学思考深度-----形式的美好。老舍多次提出“文学是以美好的文字为心灵的表现。”同时受到英国文学的启发,追求简洁朴素的语言风格“脱去花艳的衣裳,而露出文字的躶体的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英国文学相通的,同时也是老舍受狄更斯等作家影响后在创作上的重要投影,是老舍文学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表达自由和形式美好是老舍最基本的追求,在这基础上老舍也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但并不否认文学的社会性和社会作用,如老舍早、中期的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中心旨意都是探索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之路的。老舍是以平民生活为描述对象,以传统伦理道德的哲学观为思想基础,以人道主义的善恶观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为尺度,而进行文学描述的,而后期老舍在抗战时期则发表了大量的宣传抗战的文艺作品。[15]

5人物评价

篇三:2014 一模英语作文

【徜徉于闲暇的汪洋,是智者的从容选择;瘫软在空虚的沼泽,是愚人的随波逐流。其“精神家园”中的不同乐章,正待我们细细聆听……】

精神家园的充实与荒芜

叔本华的这一哲言揭示了智者与愚者对待空闲的不同态度:一个享受,一个害怕;而这现象背后的实质,在我看来,便在于他们的精神家园,一个充实,一个荒芜,精神寄托各不相同。

智者们,拥有饱满的人生状态与丰富的精神趣味,因而在他们的闲暇时间,有太多的东西值得细细品味,小到一粒沙,大至一片海,万事万物就如同布莱克《天真的预示》里所言,是一个“一个世界”的存在,他们的精神寄托是天地沧海之间,因而分外享受。

而所谓愚者,精神的荒芜便在于一滴雨在他眼里就是一滴雨,不会有“楼台烟雨”的迷蒙,亦不会有“梧桐更兼细雨”的惆怅。他只觉得空闲就是时间的停滞,扼住他的咽喉不得动弹。于是,精神荒芜之人只找些低趣味的游戏姑且自娱自乐罢了。

于是,我不由得想到网络时代的我们,精神的荒芜更甚以往。“骑马舞”全球狂欢的浪潮未走多远,“微博晒美食”掀起了满城风雨,“愤怒的小鸟”、“保卫萝卜”等游戏催生“拇指肌腱炎”??

不是说玩这些娱乐“百害而无一利”,只是当我们沉浸于其中过久,不能不担忧智力的退化,精神的颓废。

“闲暇”是什么?它其实是生命在繁忙之际的沉淀与舒缓,如一片茶叶在水中慢慢地舒展,如道家之禅坐,在深呼吸之间吐故纳新,愚不可耐之人于此时分的畏惧,缘于内心对已司空见惯之景毫无新意,不会欣赏,不会思考,“空闲”撞上了“精神荒芜”便是“空虚”二字了。

古代智者不似我们,没有ipad,没有iphone,有大把的时光可耗,可五柳陶潜照样掬一捧清泉,抬眼,从青翠的南山中赏出一份闲逸;有陋室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的修身养性;王安石照样能从褒禅山中品出一份哲思??

被电子屏幕所包围的我们早该将近视的双眼从手机上挪开,如史铁生那般寻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的地坛”,寻思这“宇宙八荒”的玄妙;投入蓝天绿树之中,于万事万物之中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触,小至一粒沙,大至一片海,让你的心慢慢沉淀,让你的身慢慢舒缓??

唯有如此,方可使你的精神家园不至于荒芜,你才会体会到这生命之中“闲暇的妙处”,不害怕,唯剩享受。

高三(12)班 朱佳宇

闲暇之中见智者

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自己的生命和闲暇;而那些愚人害怕空闲与无聊,所以总找一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些暂时的快感。

史铁生说:“人生就像坐着长途列车,空洞的时间难熬,便玩着扑克牌,玩呀玩呀,那煎熬的时间就在快乐中过去了,注目再看时,好了,到了,大家散伙下车,扑克牌再无意义了。当然,把扑克牌换成书也行,换成沉思也行,换成辩论和正义的斗争也都行。” 智者善于利用闲暇的时间,而愚蠢的人却被空闲的时光所制。

鲁迅先生爱好买书,一有空闲就会去买书。鲁迅一生购书费用约合今天人民币52万元,这还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比例。纵观鲁迅24年的书帐,其中详细地记载了他平生购置并保存的一万六千多册图书,可以说是爱书如痴了;老舍先生则在爱好在闲暇时养花,吴组缃曾这样描写老舍爱花:竹叶光花插陶瓶。所以在老舍先生去世后,家人在他的骨灰盒里,放了一支钢笔,一副眼镜和几多茉莉花。茉莉花是他的化身。老舍养的何止是花,也是他的生活和他的思想与品质。

鲁迅与老舍都是近代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他们为人们点亮思想的明灯。如此这般的智者,他们的爱好,一是买书,一是养花,两种不同的陶冶情操的方式。智者懂得如何支配闲暇。人生苦短,来不及蹉跎,即使是空闲的时光,也要让它变得有意义。

然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人们却显得浮躁得多。微博、论坛,各式各样的信息交流平台的产生同时导致了人们的浅阅读,快生活。中国四大名著竟全部进入“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更是高居榜首。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沉淀的泱泱大国,连公认的文学名著都被人们所摈弃,这种现象未免让人唏嘘不已。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人们连书都不愿读,更不要说像养花之类修养身心的爱好了。很多人忙忙碌碌,却仅仅只是靠惯性生活。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我们首选的是睡觉、购物、打游戏。这种空闲时间的意义也没有什么值得多加评论的了。

生命是只此一次的路程,时间经不起我们的浪费,由不得我们后悔。即使是手边零碎的空闲也值得我们去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哪怕只是与他人的一场短暂辩论,或许也会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看清自己。

人生是一场修炼,明者为觉。闲暇之中见智者,智者出自闲暇之间。

高三(12)班 王艺林

静响人生

人生就像一段乐章,优秀的作曲家既能谱写出激动人心的响亮音符,也善于谱下令人沈醉的休止符。而愚者却相反,他们害怕音乐间的寂静,害怕由这寂静带来的寂寞,便乱画些音符来填满空白。但这种没有休止的曲子是绝对成不了动听的天籁的。于是智者有响有静地享受人生,而愚人却在满耳嘈杂中了却一生。

那么为何有人不会害怕音乐中的休止,反而很享受人生中的闲暇呢?我想根本原因在于“响”的那一段。

聪明的人总会在人生的每一个音符中充分浸润自己,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丰富自己的阅历,培养自己的兴趣,坚实自己的内心。这样之后他们的内心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闲暇时,智者就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其中回味过往的经历与心情,追求自己的兴趣与理想。大家欧阳修闲暇时便会“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休闲地享受自己的爱好及闲暇时的快乐,使人生中的“静”也变得多彩美好起来。

反之,愚人却总是在自己的人生乐章上随意地涂上几笔。他们从未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些什么,也没有丰富自己的内心的欲望。一段休止符前若没有热烈响亮的积淀,这安静当然是无聊且令人害怕的。

在当今社会上,此类愚人比比皆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玩家、无法自拔的赌徒、游戏人生的纨绔子弟,他们用低级的游戏寻求刺激以掩盖麻木浮躁的内心,而一时的快感过后留下的只有迷茫与无助。与智者不同,他们的内心只是一个空空的洞,没有热爱,没有追求。他们的乐章中没有荡气回肠的绝唱、也没有令人沉醉的宁静,有的只是永不停歇的嘈杂。 蒙田说过,没有停歇的人生是可怕的。确实,没有积淀的闲暇是恐怖的。反之,若没有闲暇为之蓄势,又何来的嘹亮?又怎能谱写出振奋人心的音符?正如《惊愕交响曲》,若没有之前的“静”,之后的“响”又如何体现?如何能惊到全场听众?

人生亦是这个道理。忙绿与闲暇是相辅相承的,只有懂得如何安排人生的“静”与“响”并享受它们的智者才能谱出一段优美如天籁的人生乐章。

高三(12)班 顾欣

【风口浪尖上的小米,是随波起舞,还是深陷漩涡?是紧抱“拿来主义”不放,还是插上创新的羽翼起航。且看小米在沉浮间走向何方……】

小米能走多远

小米手机,从一代的发行,发展到如今以其高端配置和低廉价格赢得了许多手机发烧友的青睐。而后其“饥饿”营销手段等一系列动作更是将它推上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难看出,小米的手机设计和团队无一不是在向另一个知名团队——苹果学习,或者说是“山寨”和字面意义上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曾是鲁迅先生一篇杂文的标题,其思想内核是有勇气拿来和不自私地挑选,针对的是当时人们要么滥用要么怕用西方技术的情况。然而如今世事变迁,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制造大国,人们不再怕用而是疯狂复制了别国的成果,恐怕鲁迅先生若在世又得新作一篇文批评国人了。

小米能走多远?先从“饥饿”营销说起,显然当求大于供时,价格自然上涨,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小米团队正是瞄准了这一原理。但他们忘记了“饥不择食”,过分吊人胃口只能带来一片骂声,如今小米即使开放了购买渠道,顾客也未必领情了。由此可见,小米未来这条路行不通了。

再来是顶级配置,小米手机技术一流,配件一流,生产商也是一流的富士康,简直媲美苹果。然而它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低价路线,究其原因,是它的品牌效应不够。苹果公司的内核精神是创新,这恰恰是小米手机所缺乏的,甚至可以说买小米手机是一种变相肯定抄袭山寨的行为,小米的公司精神实在是扭曲了社会主流价值观。此时看来,即使有顶级配置,连近年追求利润、缺乏创新的苹果都即将或是已经走下神坛,遑论小米?

最后是即将推出的组装机,按需配备器件,这借鉴的是服装界高级定制的的做法,前人尝试的并不多,小米探索着全新的领域也未尝不可。

放眼全中国,最初想小米手机一样起家的并不在少数,但有些如腾讯QQ、新浪微博却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仅限于照搬国外模式,也根据国情进行调整,换言之,他们进行了再创造。此外,他们着力于塑造正面形象,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平台,主流大众自然不会刁难于他们,反而是夹道欢迎。倘若小米手机带来科技使生活更美好的革命,何人会不拍手称快呢?

小米的未来不能仅依靠现有的山寨技术,征服市场的终究是创新的源动力。

高三(12)班 顾文晏

高性价比的背后

现如今,自称性价比最高的小米手机是拿来主义的典型代表,它“山寨”地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运用于每款产品。团队采用饥饿营销手段,从而深受国内人士的欢迎与喜爱。而近期推出的一款组装机,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议论。

这一巧妙运用拿来主义的做法,无疑是机智的,而其中以蕴含值得深思的问题。 鲁迅在其《拿来主义》中称:要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卑不亢的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不正将拿来主义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么?在这一方面,小米手机的确值得褒奖。不仅有选择性的集结了其他品牌之优势,进而取长补短,为自己所用,制造出高性价比的手机,不但迎合了普通大众的口味,同事也扎住了消费者的心里,一跃成为拿来主义成功的典型。

与此同时,小米团队还擅长运用独特的营销手段来达到目的。所谓的饥饿营销便是极佳的营销手段,通过控制产品数量以致创造出隐形的品牌价值,提升了国人对其的关注度。由此看来,手段与方法的确不失为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选取了适当的方法,便能事半功倍。如同《种树郭橐驼传》中的橐驼一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这便是方法的极佳运用,亦是小米的可取之处。

然而,企业从起初就打算走“山寨路线”。从发展与创新的角度来看,山寨仍是一种复制。小米的未来何去何从?答案可想而知,一味地复制必定会拖慢其前进的步伐以致其停滞不前,然而其他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公司却仍然奋勇向前。即使现在它被誉为高性价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更多有创意,更高性价比的手机蜂拥而来,小米的光芒会在它的不断复制中被掩盖?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拥有创造力与想象力无疑是打拼一片天地的最佳资本。然而据报道称,中国孩子的想象力位居末位,这不禁使我为当今的社会抱有一丝遗憾。若一味山寨,缺乏想法,便是个性与能力的丧失。韩寒在《青春》中讽刺地提到要为山寨立法,同时也表明“靠山寨做到有前途比较困难了”。

而近来,小米手机似乎总是有限“专利问题”缠身,这也暗示出高性价比的背后,“拿来“的弊端所在。

然而不得不说,小米的出现本身就是成功。而在高性价比的背后,如何利用创新与有选择的拿来结合来制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是值得这个团队深思的问题。而在小米手机的背后,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挖掘自身的制造力与创造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为之沉思的问题所在。

高三(12)班 张雨嫣

篇四:老舍简介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贫苦童年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其家当时住在今小杨家胡同。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1918年至1924年间,先后任师公立第17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北京一中教员。

赴英讲学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导英国人学习中国的官话和中国古典文学。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季,返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间,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1936年写出长篇小说文学代表作《骆驼祥子》。

抗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同年随文协迁到重庆。自此主持文协工作直至抗战胜利。其中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战后回国

抗战结束后,老舍于1946年3月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在美国写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自1950年起,老舍写了一些歌颂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作品,以话剧《龙须沟》为代表。1956年到1957年,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元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1966年8月伤心之至的老舍独自出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当日深夜,中国近代大文豪老舍自沉于太平湖,年67岁。

恢复名誉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作品风格

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文学作品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另有一说为900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文革期间亦漏失了一些尚未发

表的文章。其主要著作有: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剧本

其他合集

篇五: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北京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

师范学校。192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

铃儿》。1924年夏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

院任华语讲师。192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老

张的哲学》,接着又写了《赵子曰》和《二

马》两部长篇小说。1930年回国后,先后

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短篇小说《黑白李》等。

1935年和1936年,是老舍的创作获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其标志是短篇小说《月牙儿》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面世;尤其是《骆驼样子》,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城市贫民悲惨命运的最杰出的作品。从此,老舍的小说从侧重于批判市民阶层的庸俗卑琐,转为批判造成贫苦市民种种悲剧的罪恶社会。

“七七”事变后,老舍毅然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1938年3月,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任常务理事、总务部主任,为文艺界团结抗战作出了贡献。1939年,老舍随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去西北慰问抗敌将士。这期间写了长诗《剑北篇》,

并创

作了《残雾》、《大地龙蛇》、《归去来兮》等9部话剧。1944年起,陆续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和第三部《饥荒》的创作,作品揭露了日寇的残暴和汉奸的无耻,热情讴歌了沦陷区人民崇高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946年3月,老舍与曹禹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在美期间,写了另一部长篇小说《鼓书艺人》。这部作品不像他的有些作品那样缺少点”亮色”,它既写了旧中国艺人备受欺凌的经历,也写了他们的反抗和预示了光明的未来,表明了老舍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有了新的发展。

1949年10月,老舍在美国得到了周恩来热情欢迎他回国的信息,立即起程,于12月9日返抵祖国。

解放后,老舍的创作重心由小说转向戏剧,自1950年推出第一个剧本《方珍珠》起,共写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茶馆》、《全家福》等23个剧本。其中,《茶馆》是脸炙人口的非常优秀的剧作。由于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卓越贡献,1951年12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文革”开始后,老舍惨遭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66年8月叫冤逝世。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