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骑单车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53:41 作文素材
篇一:美丽的松山湖作文
美丽的松山湖作文
美丽的松山湖
在东莞,有一个很出名的地方——松山湖,那里风景优美,是人们游玩的好地方。
松山湖的树多得不可计数。道路两旁一棵接着一棵,仿佛像是欢迎来参观的游客们。山上的树木密密层层,茂盛的树枝把树干遮挡住了,从远处看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松山湖不但树木多,而且花更多。每逢春季,桃花园里开满了桃花,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每棵桃树都在争奇斗艳,整棵树都被花裹住了,一簇簇,一团团,美丽极了!桃花的香味引来了各色的蝴蝶,它们在花间嬉戏中,再加上地上铺满了飘落的花瓣,如同仙境般。湖里的荷花又是一处美景,挨挨挤挤的荷叶,有的平铺在水面,有的探出水面在展示着自己的英姿,待到花开的季节,满池的荷花盛开,更是一番说不出的美!路两旁种满了各色的花朵,很多连名字也叫不出来,这里简直是花的海洋。
有如此的美景肯定吸引不少游人。有的休闲地在湖边散步;有的在欢快地骑着自行车;有的在草地上沐浴着阳光;有的在花朵的陪衬下拍照……这里成了人的海洋。
松山湖空气清鲜,风景优美,令人陶醉!真不愧被称为东莞市生态环境区,我爱松山湖!
篇二:东莞最好玩的地方,松山湖骑单车,隐贤山庄休闲游,11月27日(周日)
东莞最好玩的地方,松山湖骑单车,隐贤山庄休闲游,11月27日(周日) 东莞最好玩的地方,松山湖骑单车,隐贤山庄休闲游,11月27日(周日)
【活动费用】120元/人(费用包含:来回交通费、松山湖租车费、隐贤山庄门票(包含14个游玩项目)、送十万意外保险)其它费用AA
07:20集合,07:30准时出发 大冲上海银行
07:50集合,08:00准时出发 深圳体育馆
【线路介绍】
松山湖—松湖烟雨
“东莞新八景”之首之称的松湖烟雨,8平方公里松山湖,四周峰峦环抱,湖面烟波浩渺,湖鸟轻鸣,雨霁虹出时分,云蒸霞蔚。滨湖路曲径通幽,路旁是绿意嫣然的荔枝林和多品种果园,树影婆娑,峰峦绿树倒影湖底,波光烟雨青翠流荡。以“烟雨”命名,突出其清晨及雨霁虹出时分的美丽景色,更是隐喻了松山湖美好的未来。
【具体行程】
8:00大冲上海银行准时出发请勿迟到
8:30在体育馆南门集合出发前往松山湖
10:00到达松山湖,领取单车后,集体前往松山湖景区,饶湖骑行(环湖30多公里,正常需要2小时),午餐自带
12:30返回到租车点,集体上车前往隐贤山庄。
13:00到达隐贤山庄,领队安排入园拍集体照后,自行园内游玩(把票保管好,里面的项目需要凭票游玩)
17:30景区门口集合上车,返回深圳
【报名方式】:
1 申请进深圳飞扬户外18群143765804(进群理由必须注明想参加哪个活动),然后认真严格按报名格式发送每个人的报名资料给群主枫叶.原先就在飞扬群里的,则不需要再重复进群,直接向所在群群主枫叶报名即可
2 飞信报名,枫叶飞信号:998948229
3 UC报名,枫叶UC号:77972702
【报名格式】: (不主动提供真名及身份证号视为自动放弃保险及出发前1天19:00后报名者一概不送保险,费用不减,)
参加哪天哪个活动/哪里上车/每个人的真名及身份证号/每个人的联系电话
【免责声明】
凡报名参加深圳飞扬户外活动的会员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们在活动前会为大家购买活动保险,请您提供真实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赔偿责任领队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领队声明依法解决,凡报名者均视为接受本领队声明。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同样不承担。本领队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本次活动副领队、收队及财务。
【骑单车注意事项】
1、挑选适合自己身高的单车,这样骑车舒服,省力,最重要的是单车的刹车要好使吗,不如拿当你下坡时,发现刹车失灵,那结果是....啪唧...噗
2、下坡不要骑太快,尤其是有转完的时候,控制速度,不然很可能失控。
3、不要并排骑车在路中间走,挡住别人的路,自己也可能无路可走。
4、转完或过路口时,提前观察前后左右的情况,再行动,必要时给后面的人或车做出示意手势。
5、停车或还车时候,请把单车排列放整齐。
6、带上帽子或太阳镜,可以挡风,防晒,保护眼睛。
7、建议戴半指手套,关键时候可以保护手。
忙碌了一周是否想要给紧张的神经放松一下呢?让我们远离都市的喧嚣,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青草、鲜花、蓝蓝天和白白云的美丽,体验松山湖最美丽、最
经典的骑车线路!
篇三:松山湖高一学生写2014广东卷作文
2014广东卷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泛黄的数码照片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程懋鋆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而且会渐渐泛黄,日益模糊,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而且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那么,这一现象究竟反映了当代人何种心态呢?
这是一个数码照片泛滥的年代,然而真正弥足珍贵的照片却少得可怜。同一个人,相似的场景,一样的单反,身后的背景却被高科技所虚化,剩下的只有千篇一律的表情,而照片中那些值得珍惜的瞬间也连同背景一起虚化。多年后,当我们再在茫茫照片中浏览时,竟不记得某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在哪里又发生了什么值得被珍惜的记忆。可是,究竟是因为照片多人们才难以留下那些最珍贵的记忆,还是因为人们不懂得珍惜才难以留下那些最珍贵的记忆呢?
杨怡倩在《那个年代,物资都很匮乏》中说道:“我们这代人会很频繁地换恋人、朋友、情人、炮友。因为物质生活变好了,一切唾手可得。外婆说,他们那个年代,因为贫穷,东西坏了都靠修。我们这个年代,东西坏了都直接换。”也许吧,在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多并不是我们的错,但是,照片多并不能成为我们难以留下那些最珍贵的记忆的理由。当然,或许,在黑白胶片的时代和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并没有任何不同。然而,生活在微博和微信流行的年代里,生活在数码照片泛滥的年代里,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开始渐渐不懂得珍惜了呢?人是一种有欲望的动物,他们贪婪,他们想要得到很多,而当他们得到很多的时候,他们却想要得到更多,然而他们不断追寻,不断以为自己的生命有很多不足,却未发现,不断追寻,只会失去,失去更多那些本应该被珍惜的东西。
人们总是喜欢背着一部单反去旅行,可是他们却忘了旅行的真谛不在于所拍的照片有多么唯美,而在于旅行途中有什么瞬间拨动了你的心弦。
龙应台在《目送》中曾提到:“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相机),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所以说,朋友,不要把照片当成你生命的主旋律,它不过是你生命中的几个音符。不要让从不泛黄的数码照片失去它本应存在的价值,不要让永不模糊的数码照片中的记忆褪色。
人生本不应该被照片所主宰,真正的主宰者,真正的上帝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 照片何须多?能留下几张最为珍贵的照片足矣,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就够了。所以说,朋友,请不要让数码照片中的那些最为珍贵的记忆渐渐泛黄,褪色。
“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韩寒在《很高兴见到你》中如是说。
彩色的时代,泛黄的回忆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11)班 钟倩华
点一盏昏黄的油灯,品一口清甜的香茗,大大的金丝眼镜框架置在生满点点斑纹的鼻
梁上。透过镜片的,是那早已模糊不清的泛黄的老照片,起皱的相纸仍然充盈着些许青涩。几十岁的老人端详着几十年前的自己,端详着那个只能用黑白记录点滴的时代。
转眼间,彩色的数码时代悄悄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万千世界的缤纷被原色原彩地映入照相机,从前那个黑白单调的时代也被替代。宽阔美丽的大海,最后只是被几声快门将它无边的湛蓝收放在几寸小的屏幕中;浓绿茂密的森林,最后只是被一声声的“咔嚓”发送上各大社交网络来赢得朋友们的“赞”;风格各异的建筑,最后只是变成一堆乱七八糟的相片中几张简单的留影。不敢保证,这些没有任何标注的照片,这些零零散散的照片,会被我们留住很久,成为毕生难忘的一个瞬间,以至于再次翻看时,心情一如既往地涌动,铭记起自己年轻时的初衷。
多年之后,拿起照片,回首当年,对着那大海的蓝,森林的绿,建筑所充盈着的古色,你已没有了当年初见它们的感觉。看着它们,你只能暗自唏嘘:“噢,原来我去过这些地方。”
但是,再高级的相机,也拍摄不出我们肉眼所看见的美丽。美丽的郊外,安静的海边,一处处的美景使我们忍不住端起手中的相机,拍进了“电子相册”,但却没有拍进内心。我们总是埋怨摄像头的像素,可是,你可曾想过,用心体会,才是最好的。生命中的美丽只能用心去捕捉,也只有用心去永远保存。保存在心的画面,是谁都窃不走的,也不会被时光的洪流一点点吞蚀。
香油灯的灯芯一点点地变短,昏黄的火焰不紧不慢地燃烧着,年过花甲的老人用粗糙的双手摩挲着泛黄的黑白老照片。历经世事沧桑的内心回忆着那时初入尘世的自己,那些绝版的时光,早已泛黄的回忆。
张爱玲的《连环套》中说道:“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壳。”逝去的时光,零零散散,成为过眼烟云,还是被你小心保存,永留心底?自己的人生,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照片留给我们的,只是告诉我们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黑白的照片,它会泛黄,它会在风中消逝。而在彩色的数码时代,我们只需按下一个快门键,就可以记录每一天的点点滴滴。数码照片它永不泛黄,也永不模糊,但是真正留存于心的“珍贵”似乎也被稀释。
灯盏里不知不觉已盛满蜡油。老人颤颤巍巍的双手将这些照片整理好,轻轻地放入一个旧木盒中,想将这一切交回给风尘,给岁月,给那回不来的五十年代。
最终,还是掩面而泣。
彩色的时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生活。眼到之处,心之所及。照片只是我们的附属品,所以,我们也应在心里留有一份最初的、最感动的记忆,即使它被岁月风化直至泛黄,也不会被其稀释,反如一壶陈酒,愈陈愈香。
胶片与数码时代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12) 钟慧仪
夕阳西下,天空中淡淡地抹着绚丽的色彩,一缕余辉透过窗纱,轻轻地撒在老人身上。她静静地翻看着破旧的相册,一动不动,仿佛陷入了久远的记忆里??我坐在奶奶身旁,飞快地浏览着手机的照片。此时,我看着坐在窗边的她,不禁思考,在这数码技术的时代,一些珍惜的“点滴”就是否也在渐渐远去?
此时,一种陌名的伤感涌上心头??
抚摸着那一张张的黑白照片,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气息,体验着那种不一般的情怀。照片早已泛黄,人的表情早已模糊,可看着它,却似乎走进了其中的世界。无论经过几多时光的冲刷,那些老照片却总保留了如初的美好与温存,唤起了许多永恒不变的记忆。而相比之下,
当我们看看微信,看看微博,那一张张共享的图片,虽然近在眼前,却又感觉远在天边。我们关注了人物的容颜,看到了角度的独特与景像的美丽,却忽略了相片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我们究竟丢失了什么?
我想,或许我们迷失在了高科技与新技术中,在乎的是照片的质量,而并非是照片的本身;或许我们在远离胶片时,也被那一份份真实故事所抛弃,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在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有能力去保留下更多精彩的片刻与瞬间,有能力使照片更清晰地呈现出细节点。只是与此同时,我们似乎忽略了其重点,而丢失了我们曾经的回忆,模糊了记忆里那值得珍惜的“点滴”。
胶片,单调的黑白,并且少有留存。可正是如此,我们才懂得珍惜。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个电视节目《变形记》,其中有这么一个片段,那个城里的孩子家所养的狗总爱挑食,而苗族村寨中阿吉的狗却总把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我在对此感叹的同时,更多的是想起自己对所拥有的不珍惜。正如同现代的我们,照了许许多多的相片,再在电脑上一张张的挑选,其余的就被我们所抛弃。又或者内存将满时,那些旧的照片就在一瞬间被无情地删去。我们以为这合情合理,殊不知我们不知不觉中,把我们的过去弄丢了。
郭敬明在《十七岁的单车》里有这么一句话,那些曾经以为恋恋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恋恋不忘中,被我们遗忘了。虽然处于数码时代,可我更愿捧着那一张张黑白胶片,重温那一份份永不褪色的感情??
奶奶仍静静地坐着,隐匿在一片淡黄的光晕中,沉浸在一片宁静的安祥里。微风拂动她花白的头发,掠过她慈祥的面孔,越过她微蹙的眉梢。她就这么一直看着,看着那张老相片,看着相片里那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孩,回想她那早已逝去的童年……
黑白胶片中永不褪色的记忆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12)班 尹凯健
有一句话这样说道:“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的一次次翻开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我很赞同这句话,比起现今的数码时代,黑白胶片的时代对记忆而言更有意义。
首先,在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我觉得那么这几个瞬间一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是整个人生中关键的一点。因此,用黑白胶片储存下来的这一点也便具有了特别的意义。那些深藏在胶片底下的记忆就永不褪色了。第二,我们都说那个时代的照片会渐渐泛黄,日益模糊。可我们却很难想到,正因为照片少且不易保存才显示出照片的珍贵,才让我们对照片以及照片中永不褪色的记忆更加珍惜。其三,那个时代的照片一般只能保存在相册中。虽然从表面上看貌似让翻阅照片变得麻烦,但是实际上当我们与家人一次次翻看相片,我们与家人的亲情也一点点的增加,记忆在我们的心中也刻得越来越深。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曾说过“色彩把我们从‘事物’的精神现实远远拉开去,而黑白是让我们进入到‘事物’的一种秘密中去。”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也觉得黑白更能让相片中的记忆变得美好。许多年后我们小心翼翼的翻看起相册中的黑白相片,我们便会在脑海中想象之前场景的色彩,脑海便会给照片涂画出最好的颜色。不言而喻,黑白胶片对记忆的意义重大。
从如今的数码照片的时代来对比黑白胶片时代,照片多了,更易保存,也更容易保存。然而,正因如此我们的相片增加了许多并非那么重要的内容。就像当今流行吃饭前拍一张,那么我们的头脑便会被太多记忆灌溉,那些值得珍惜的点滴或许就被稀释了。或许今天我们
的照片分享起来方便了许多,但黑白胶片时代时与家人一起翻阅照片看那黑白中的美好时的那份喜悦与感动还在吗?我们脑海中的美好记忆是否在这色彩斑斓的时代中悄悄褪色了呢?显而易见,黑白胶片的时代对记忆而言更有意义。
也许,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黑白胶片的时代,但让我们把内存都留给最美好的瞬间,让最美好的记忆像在黑白胶片时代中一样永不褪色!
照片中的回忆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12)班 何田
黑白胶片的时代,翻看家里仅有的几张照片,尽管照片已经泛黄,却还能让我们重温当时的点点滴滴;科技发达的数码时代,我们的照片越来越多,可是多年后的我们还能否想起当时发这张照片的心情?
照片是一种以图像为形式的记录方式,它的诞生、源于人们对记录某个场景或人物的需求。由于以前录制视频的技术还没有得到改良和推广,照片——作为一种记录方式而言,更显其弥足珍贵。在摄影技术还停留在黑白胶片时,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的珍贵;每一张照片、都足以满足人们怀旧的心理。而在便捷的数码时代,照片的存在,反而失去了人们发明照片的初衷,就好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咔嚓”声中,产生的不过是占用内存的、苍白的图片,虽然这样的照片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泛黄、模糊,但却已无法阻止记忆那渐行渐远的脚步。
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数码时代中的照片忘记了过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责任?
数码时代的来临,却让我们忘记了过去。回忆的本质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但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盲目的追随着潮流、不停地更新着各种软件和电子产品,我们的情感却不知所措地踽踽独行在上个世纪??上个世纪的人们,虽然贫穷却拥有温暖的回忆;而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我们却毫无头绪地在一堆相片中寻找回忆的一点一滴。我们缺的不是相片,也不是技术,而是我们的情感、我们对过去的尊敬。登上泰山时的俯瞰众生;出生时的稚嫩纯真;全家福里的温馨和幸福??不经意间翻过这样的照片,让我们细细摩挲着回忆的同时挂起了幸福的笑容,哪怕只有一张,哪怕当时的哭相实在有些煞风景——照片的意义,无关黑白,无关美丑、更无关多少,只要我们在翻看照片时能够沉浸在回忆中,则足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却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人,同样不缺少智慧,却缺少了对回忆的尊敬;不缺乏物质,却缺失了情感。当我们身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中,我们是否应当平缓心绪、回首瞭望一下我们曾经留下的足迹?或许那时没有照片,或许那时的经历不那么让人愉快,却能让我们记住自己。
篇四:2014年东莞市语文期末考试作文讲评
2014年东莞市语文期末考试作文讲评 2014年东莞市语文期末考试作文讲评夏木子
作文讲义
吴丰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
弟子们有的说是枝叶,有的说是花果,他们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总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的说是看不见的树根,正如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老禅师听后笑而不语。
请联系实际,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文体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
这个材料作文题虽然努力避免写作的倾向性,但是相较于树根,大概没有多少人认为枝叶和花果是最重要的吧?所以就这则材料来讲,立意为“树根是最重要的”,应该是最安全的。
接下来是多走一步的问题,多思考一点的问题。因为如果由此匆忙地论证根本的东西是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大,谁不知道根本的东西是最重要的呢?写材料作文关键在于,善于发现能够引起新鲜兴趣又不疏离材料要旨的东西。
我们经常讲,材料作文都有其针对性。这篇材料作文题针对的应该是,人们对于事物价值的判断,总是从“显而易见”中得出,从显著、显要、显眼中得出。我们的眼睛总是取代我们的头脑和心灵去作价值判断,把显著、显要、显眼当做一个判断标准,把看得见当做一个依据。
二、分析拓展
如果我们把作文立意放在材料的针对性上,但我们论证的重点不在抽象论说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而是进一步找到具体伦说的关节。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看得见的花果看作最重要的,而对于花果的来源却不怎么重视。
从一个人来看,“花果”在材料中的寓意比较恰切的指向应该是成果、成功、名誉、地位,“树根”应该是人的素质、能力、品质等等,也就是成果、成功、名誉、地位之所自。 接下来我们要找到相关的具体事例。譬如,对于我们学生来讲,成绩是最重要的,而决定成绩的思维品质、人格素质却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我们看到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的成功光环,而对于他们的奋斗之路却不甚关注。
从一个国家来看,我们认为它的强大、富裕是最重要的,GDP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其国家文化、国家制度、国民素质我们并不视为最重要的。
如果思路再扩展一点,我们发现有更多有关谁是最重要的颠倒认识。譬如,科技是最重要的,而科学则是被人忽视的,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学习西方,甚至有人提出全盘西化,但是我们羡慕西方的是它的坚船利炮,是它的工业技术,而不是西方的科学文化,科学精神,我们一直把科技误认为是科学,这是我们实用思维决定了我们的肤浅和短视。再譬如文化,我们把一个民族的看得见的文明成果、文化成就(像科学发明、思想著作、艺术作品)看成是最重要的,而对于渗透在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却并不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动辄自豪于我们的四大发明,自豪于我们的长城故宫,自豪于我们
的老庄孔孟,自豪于我们的唐诗宋词,自豪于我们的国画戏曲,而对于深植于日常生活中的中国式的思维,中国人的情感态度,中国人的价值理想却日益漠视,甚至有意无意予以抛弃。我们今天有人提倡保存文物、保存古迹,以为这就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全部含义,而对于我们的节日、我们的风俗则加以鄙弃。其实,保护一个民族的文化最有效方法,就是把民族文化放在日常生活加以保鲜,就像保护一滴水,最好的办法是把水放到江河湖泊之中。
三、写法选择
写这样的议论文,最佳的方式是比较分析,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四、优秀作文
以根为生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三(5)班
钱姿羽
托尔斯泰的墓,没有石碑,没有十字架,甚至没有姓名,只是一个简陋的土丘,旁边栽一棵小树——那是他小时候和哥哥亲手栽的——听说,那是幸福的归宿。托翁的灵魂像树根一样,与树根同扎泥土,驻留永恒。
托翁的墓就是一棵树,虽外枝凋零,枯黄干萎,既无鲜花之鲜美,亦无果实之馥郁,无丰碑之堂皇伟岸,亦无墓志铭之雕饰华美。但此树扎根深千尺,永垂于世。树之生命在于根,树之内涵在于根,根,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托翁的业绩不能用外表的华美丰富来表现,他的精神不能附着在物质之上,他的灵魂深深埋藏在根部,隐藏在暗处,看不见,却是他最重要,最永恒的部分。
时代的机械钟飞速运,伴随着精神的轻视,内在的腐烂,过分追求物质与外表。过分夸饰表征而忽视内里,乃真金与镀金的差别,如水蛭般吸附在精神反面之上。现代人的眼光只会盯着树上的红苹果,只会注意到树枝有多繁茂,树叶有多葱郁,他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总是显而易见的,果实、树枝是树的成就,物质的发展与物欲的膨胀是文明。这是现代人的悲剧,对生命的误解,对根本的反叛。
树根决定一棵树的品质,根本决定一个民族的身份。亘古至今,有关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决定了我们的身份,有关夸父、嫦娥、大禹的神话则决定了我们的气质。一个民族的根本就是文化,丧失了文化,丧失了文化本位,丧失了根基,就是民族的流失与灭亡。契丹民族一味照搬中国文化,丰富其枝叶,果实,最终却忘记了自己的根,烟消云散。
一个人的品格是一个人的根。一个人外表光鲜却内心丑恶,一个人衣着简陋却内心澄明,你会有有怎样的偏爱与选择?无论什么事物,凡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他的生命必是一副空躯,徒留得虚无,徒留得腐烂。
美不在外而在内,树的本质是根而不是花果。生命无根便是空。
愿生命如托翁之墓,与树共生,一抔黄土尽风流。
隐匿的部分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三(6)班
彭馨仪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我已飞过,享受了自由的天空与高处的云层,而过种快乐,你看不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显而易见,就像美,我们只能从它的外延得以领悟,却难以摸透其内涵,许多重要的东西,往往是隐匿的。 花果枝叶乃地上的部分,饱受阳光雨露的滋养,红红绿绿,点染入我们的眼帘。然而,倘若没有树根在潮湿阴暗的泥土里拼命汲取养分,没有树根稳扎的根基,我们见到的顶多只是萎靡的残枝败叶。
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树根如此,人亦如此。
我们惊叹于《房山石经》的雄伟,却没有看到静琬大师雕刻时流下的鲜血;我们惊叹于歌德的《浮士德》,却不一定关注到了他五十八年搜集资料的漫漫之路;我们敬佩华罗庚却没有看到他床底下“倚叠如山”的演算纸;我们欣喜于《哈利·波特》的巨大成功,却不一定知晓她因没买纸而在捡来的碎纸片上创作的奇迹。冰心道:“成功的花儿,人们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艰辛的血雨。”地上部分我们显而易见的花果枝叶,只不过是地下部分的一个延伸,对它劳动的一种犒赏,而它洒下的汗,挥发于空中,浸渍于泥土,我们看不见。
许多人渴望一夜爆红,一鸣惊人。但细细想来,没(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东莞松山湖骑单车作文)有实力做坚实的后盾,怎能红?不过是一哗众取宠的小丑罢了。那些能一夜成名的人,必定是经过无数个孤独奋斗的黑夜,磨砺自己,打造自己。我们所能看到的,或许是他一夜成名的事实,殊不知,这是“机遇来敲门”,为他提供一个展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舞台,这一刻,亮剑出鞘,让人们惊羡于它的明艳。
许多东西都不能止于皮相,我们看到的是金菩萨,也许它里面是烂泥巴。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隐匿而难以发现的,因此,我们不应该被皮相迷惑,更需溯其根源,探求地底下那鲜为人知的部分。
无根则无望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三(5)班
李宝如
树枝断了,可以再长;树叶落了,可以再生。花谢还有重开日,果落尚有再熟时。然而,失了根,枯木岂可逢春?
一棵树最重要的是看不见的树根,无根则无望。即使历经风打雷劈,树只要还有根,来年必将抽出新芽。坚韧如野草,若野草被连根拔去,春风再吹,大地也难以再绿。
日益崛起的中国,像无根的浮萍,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高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却忘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早已被击得溃不成军。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两千多年的儒学传统早已失了本色,余下的又是所谓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我们只有一本本残缺的《诗经》《论语》《孟子》??却再也摸不到他们的衣袂。失了根的民族,该如何定位自己?失了根的民众,失了千百年来的道德礼教观念,又该如何重塑普遍价值?
当我们悔不该当初时,我们努力抢救正在流失的血液,我们为保护传统而努力。我们找回了孔老夫子,竖起了“保护”的大旗。于是乎,儒学经典成了“宝典”,私人教授儒学成了风尚,闭门不上学成了时尚。悲哉!自以为找到了孔子便可挽救中华文化的根,殊不知这种作秀恰是对中华文化最大的讽刺。为学以真,教育是育人的过程,岂能如此儿戏?我们终是失了那份对教学、知识、教师的尊敬之心。
根,岂是说断就断的。根植于中国人心中传统思想依然影响着中国人,只是国人不自知罢了。因为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民国时期,风起云涌,我们印象最深的人不是哪个总统、不是哪个军阀,而是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始终包容不同的思想,将北大变成群英汇聚、百家争鸣的思想摇篮。而这种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在在春秋时期便出现了。
失了根的民族便不再成为一个民族,不再具有发展的希望。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没有自己的独立主权国家,他的族人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而我们依然称其为犹太民族,因为即使他们不在同一个地区,他们根本是一样的,他们传承着犹太文明,传承着犹太民族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正如,中华各民族之所以称为“中华民族”,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承、文化根基是中华文化。
树,无根则无法生存;国家民族无根则无法发展。犹太民族告诉我们,即使他们分散,他们依然有根,因此,他们仍是这世上最聪明的民族。大国发展,必先护其根本。 无根则无望,若要发展,必先守护生存之根。
切勿本末倒置(下水作文)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吴丰强
对于树来讲,是根最重要,还是枝叶花果重要?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表达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总是冠之以“根本”,“最重要”和“根本”在我们母语中是二而一的东西。耐人寻味的是,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居然在我们这个时代成了问题,人们早已忘记“本末倒置”这个铁铸似的定评,潮水一样涌向花果,乃至枝叶。
也难怪,我们只能看见看得见的东西,凭着凡胎肉眼,我们得出了一个定律:“最重要的东西总是显而易见的。”殊不知,这里隐埋着一个危机,因为倘是这样观看世界,总有一天我们会说太阳是绕着地球的,地球是最重要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这不是荒诞说笑,这样用眼睛去度量世界,从而本末倒置的事,历史上,现实中,比比皆是。
一百多年前,我们被看得见的坚船利炮轰得晕头向,于是我们认为武器之于国家的强大,是最重要的,然后我们花钱买来德国一堆破铜烂铁,甲午一战,灰飞烟灭。痛定思痛,我们看见技术可以制造枪炮,科技救国成了国策,结果呢,八国联军的铁蹄把20世纪带给了中国。一百年过去了,我们还在买,现在改口叫“引进技术”。我们始终不明白那个看不见的科学才是最重要的,一切技术都是它生长的枝叶和花果。科学才能带来新的视界,科学精神才能建筑一个新的中国。
我们习惯把看不见的东西斥作无用的东西,我们说虚无缥缈的东西人生不足恃。即如生存这样天大的事情,我们也放心地交给物质去守护,因为物质是最重要的,这是显而易见的!物质主义环绕着我们,像襁褓一样裹着婴儿。我们要的是房子、车子、电视、电脑、手机、空调、冰箱??我们准备依赖这些“活着”,依赖这些实现现代化生活,并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至于文化那些玄虚的东西都是没得用的东西,普世价值更是扯淡!不要它们我们不是活得越来越滋润了吗?有鲜花看就行,有果子吃就好,有奶便是娘!结果假货来了,毒食来了,雾霾来了。我们活不下去了。
科学和文化是看不见的,但它们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它们带给我们的是头脑和心灵,舍此我们便是行尸走肉。是时候了,是该还给树一个正确的形象了。末是末,本归本,本末不可倒置,还给世界一个秩序,还给人生一个安定。
隐秘的内在自会光亮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三(5)班
邵蔚
馥郁繁花借以枝茎的玉露琼浆滋润,终成长为令人欣羡的嫣红姹紫;葱茏翠木凭依强根汲水取养,而壮大屹立于厚土之上;人类文明因人性而熠熠,世间万物凭内在生命的流动而产生美,最隐秘之处恰为最明亮之处,内在的千钧万力,可将生命托举至至颠的境界。 外化的表相总会欺骗双眼。显而易见之物是皮相之饰,凝滞于外在的妆貌,终究还是凭借内在的给养而艳丽光鲜。外在之美需内在熏陶,外在可体现内在,却并非内在。谁能说润色油光的苹果皮可以取代鲜嫩的肉汁?谁又能说一位电影明星的全部演艺成就仅仅指归于亭亭玉立的容貌身姿?本质决定性质,气质体现本质,本质为内在之物,是一个人乃至世间生灵存于土地上的根本,不可或缺。
内在之美往往隐秘不现。品性,人格,梦想,诸如此类,便是作为人最为重要的内在。
木心曾说:“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便是伪装。”人之品性品行,是人之常眼无法窥探的,它他体现在外化的一颦一蹙,一言一行,非内在的熏陶无法显现;里尔克曾道:“任何青年人只有在生命的深潭当中久久浸泡,才能长出自己的人格。”在生命内在氤氲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升华自身,如获至纯灵魂;西哲曾谓:“梦想借以人与神比肩的理由。”梦想之存在,终沉心底,一如遥远不动的北极星,给予人最纯粹的向导,时刻吹响光明的号角,催人奋进。内心之美,终不会凭空消逝,因为最内在的终将成为最外在的。
同样,一如华丽的外表与隐秘的内在,喧嚣的都市与寂静的山林也有着不期而遇的相似之处。繁华的华尔街午夜之后在失去最根本的人的存在不过也是一片无人的寂凉;而远在树林的梭罗却安逸地与时间游戏,与日月同归,天空是他静静垂钓的小溪,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庄子立于天地之间,从人生底部窥探世界,他犹一石一木之于山川,庄子超越了外在主观小己主义的局限,凭内在的“天地同载”思想而放眼四届,终屹立于世界的高起点,迎来一轮新的日出。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内在之于隐秘之处,终会迸发至明至亮的光芒。绽放出来的久炼之美,也终会为这至纯至净的外在,更添一份凝聚天地之气的坚实力量,予人再生。 内外不可偏废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三(5)班
胡镇豪
对于一棵树而言,有人认为枝叶花果很重要,因为一棵没有枝叶、果实的光杆于人没有丝毫用处。也有人认为树根很重要,因为无根之树难以生存。而禅宗对此笑而不语,他认为,内在与外在有如天平的两端,不可偏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树来说尚且如此,对一个生活在现代的文明人,更应该注重内外兼修。虽然高更曾这样批判:“你的文明,不过是包着邪恶的绮丽。”但不可否认的是,既然是社会中的一员,既然有了社会性,就必须注重外部条件,从五官到着装,都应符合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否则即使是如第欧根尼一般伟岸的人物,也只能遭到社会的放逐。而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又与其内在的风骨分不开。人之所以能用内在的神性压制住体内的动物性,之所以有尊严,皆因其思想。丰子恺曾说:“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人的内在与外在,都是上帝的馈赠,大自然的赠礼。任何一部分的缺少,都让人残缺,所以何必拘泥于它们谁更重要的讨论中呢?正如天平有两端,任何一端的缺少,都让它变成废品。
对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外在的枝干为制度,政体,而内在为文化软实力。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让这个国家丧失它的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无数先烈以鲜血换来的民主共和国的成立,一条盘踞在神州大地上的东方巨龙就不会盘旋而起。正因为有外在政治经济的保证,我们才又得以重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若这条东方巨龙缺少了精气神,它充其量只是一条蹩脚蜥蜴。诗人穆旦曾这样描绘自己所处的年代:“我们有机器有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许多声音却没有真理。”一个文明缺失的国家有如泥沼,它的人民有如廿世纪的众生骚动在它的黑暗里,面孔幽灵般闪现。
禅宗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能跳出世俗的狭隘,从新的角度去审视世界。内与外的关系,本没有何者最重要之说。它们有如天平的两端,不可偏废。只有二者兼备,人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会风调雨顺。
仁善为本后而发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三(5)
篇五:2016届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
王一川
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创作来看,称得上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影片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从被刻画的当代社会现实的平常层面到奇崛层面的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如下三个层面:一是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二是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其诗意抚慰,三是社会生活奇观的刻画。从这点上说,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三重景观。 第一重景观: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细致描摹个体日常生活流,颇有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个人的平常性,生活困境的求解性。其主要创作方法或手段在于回退法,就是尽力回退到不加修饰的日常生活事件状况中。如《破冰》,以儿子对父亲的追怀口吻,讲述一位功勋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由于他默然地长期坚持和忍受,后来竟然获得了神奇的意义——亲手培养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值得重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把叙述重心放在这位教练的平常模样上:他如何窝囊而又好胜、无能而又坚持、不顾小家而只顾大家等等。但最终却明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
第二重景观: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也可称为温情现实主义电影)。它一面注重个体的日常生活困境描摹,同时又注意以诗情镜头去淡化并加以拯救。这里突出的是生活诗情在困境中的现实性呈现。从电影手法上讲,带有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元素交融的某种意味。其主要特征有:生活空间的流动性,个人生活的困境性及生活困境中的诗情呈现。《三峡好人》是这方面的佳作。它通过山西挖煤民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分别来到三峡寻找前妻和丈夫的过程,描绘了一群普通人充满风险而又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使影片透露出生活困境中的一缕诗意。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编导善于用烟盒、人民币图案、手机彩铃等流行物品彰显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轨迹 ,影片中的飞碟在大白天从空中飞过、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火箭直冲云霄之类的“超现实主义”镜头,给人一种荒诞之感,但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第三重景观:奇观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它所专注的不再是个体日常生活,而是由个体与个体的相互共存而交织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生活网络,是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其突出特征在于,
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社会生活困境的可解性。这方面的作品有《天下无贼》和《唐山大地震》等。《唐山大地震》呈现的李元妮一家在唐山大地震中经历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巨变过程,产生了强烈的感动效果与心理冲击力。特别是再现巨灾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可以带给观众剧烈的视听觉震撼和心灵震动。影片叙述的真正重心在于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这才是这部奇观电影试图抵达的电影美学极限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层面的现实主义电影彼此往往相互交叉和渗透,例如,《千钧·一发》实际上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的平常性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奇观性相互揉捏在一起了,《锡林郭勒·汶川》则相当于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三层面都交融到一起了。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对于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具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等特征,由于其注重对个体日常生活流的细致描摹,收到了将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
B.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以诗情镜头将日常生活困境加以淡化,并对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加以拯救,意在突出生活诗情对困境中个体的抚慰。
C.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专注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
D.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电影,近五年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要对其作简单区分很难,它反映时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的现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大陆电影从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描摹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诗意抚慰、刻画社会生活奇观的三个层面。
B.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常常采用回退法来表现其个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如《破冰》中描述的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
C.诗情现实主义电影注重通过对生活空间发生改变的一些普通人的个人日常生活的现实性呈现,表现出其生活空间流动性的特征。
D.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等特征,在《天下无贼》等影片中都有体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破冰》的成功在于把叙述重心放在对功勋滑冰教练平常模样的刻画上,明白地诠释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的道理。
B.《三峡好人》中的一些“超现实主义”镜头,呈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元素的交融,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C.《唐山大地震》通过再现大地震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达到了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的电影美学极限。
D.《千钧·一发》《锡林郭勒·汶川》在日常、诗情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这三个层面中的两个或全部层面交叉渗透,这类电影可以灵活分类。
【答案】
1D
2A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对象错误,“反映时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的现状”应为反映近五年来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电影出现的情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A项扩大范围,文中指的是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从逻辑结构可归纳出三个层面,而非中国大陆电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C项判断不符,《唐山大地震》这部奇观电影试图达到的美学极限并不是通过再现奇观场面实现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
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 ..
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 以前:从前,以往。 ..
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部居:分门别类。 ..
D.次第造册请奏。 次第:依照顺序。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5分)
(2)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5分)
【答案】
4B
5D
6C
7(1) 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
(2) 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的“以前”的意思是“因为之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卫”是人名,应在其前断开,排除B.C;“蜚语上闻”是说“向皇帝诽谤他”,应在“蜚”前断开,排除A。故选D。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反对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这一说法于文中无据。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追、虚日、固;(2)顾名思义、徒、是。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