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在下雪的早晨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5:04 体裁作文
在下雪的早晨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13、《下雪的早晨》备学案

编号四(上)-10-1 编写教师: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审核教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质

第二课时 疑: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相机板书:下雪――

【学习目标】 夏天的树林)二、目标启动(见课件,请阳光帅

气的男生朗读)三、合作释疑:1、闭上眼睛听朗1、在朗读、背诵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

读后,指名读并评价,男女生分小节读。探究点:想感情。 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在冬夏的对比2、领悟作者把真实与联想、想象相结合的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慢慢地、细细地读一读

作方法。 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勾画出重点的词句,

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预习自测:

自学4分钟。(课件出示:组学要求)组学5分一、把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划去。

钟。四、展示提升(课件出示展示要求):重点句露水 (lu lou) 仰起(yang rang ) 知段点拨:1、第一小节范读,并让学生配乐读,

了( le liao) 发亮(fa fa) 竹竿(gan 充分感受雪的“静”(板书:安静、洁白,课件出示gan) 透过(tou xiu) 第一小节,指导朗读)仿写“雨下着,下着……”,

描述雨景图。2、点拨学习第二小节中描写小孩二、比一比,再组词。

子的句子,展开想象,描绘雪天小男孩的情景。竿( )滑( )赤( ) (课件出示描写小男孩的诗句,相机板书:小孩天杆( )猾( )亦( ) 真、活泼)3、组内朗读感悟后全班男女生分别

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朗读体会。4、提升感悟:作者回忆中的这个小

男孩在作者的笔下是如此的活泼,如此的可爱, 铺 了

那么大家想想,作者在写他的时候,心情是怎样四、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的?(依据发言板书:喜悦等)5、限时背诵第 三小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五、当堂检测:

小练笔,文中这个在夏天如此可爱的小男孩,在探究点: 这个下着雪的粉妆玉砌的早晨会做什么呢?展开

你想象的翅膀,把想到的写下来。六、拓展延伸: 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在冬夏

1、课件出示描写雪的诗歌。2、学生展示自己搜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法指导:集的描写雪的成语或者诗词。(贴在黑板上学生共慢慢地、细细地读一读诗歌,找出自己喜欢享)七、反思收获:生自我反思(一分钟),指名

的部分,勾画出重点的词句,并在旁边做简总结发言,继而进行学科班长总结。八、板书设

计: 单的批注。】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木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当堂检测: 喜悦和期盼

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想起八、教后反思:本课由马菊荣老师执教

课外阅读链接 下雪的早晨

玉门市第二小学 1

篇二:下雪的早晨_教学设计及说明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及说明

9月23日,我们大桥中心学校举行了“教学能手”竞赛第二轮: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说明。我们要设计的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十二单元“风雪”中的课文《下雪的早晨》。课文是艾青的一首诗,共三节。

拿到教材,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我们开始写教学设计。我在动笔之前,将艾青的这篇大作读了有四五遍。也许是我的语感不够好,所以读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我还没有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我极力要透过诗作,寻找作者的思想。我想一篇文章,思想就是灵魂。尽管读了四五遍,我还是不敢说我的“脉”拿得那么准,甚至到写完交了“作业”时心里还没有底。

也许是我想多了,我在想着作者是不是有什么更深的意蕴。 《下雪的早晨》一诗共三节,第一节五行,描述早晨雪落无声,万籁俱静的景象。第二节笔峰一转,写作者想起夏天,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怎样地去捕树上的知了。第三节又写作者猜想那个孩子此时可能在做什么。第二节第三节共二十行余行,占很大的篇幅。

研读教材,显然重点在第二三节。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最容易产生的疑问是什么?显然会集中在“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更深入一些:“那个孩子有什么样特别的地方令作者难忘?”我想是因为孩子的快乐、童趣影响感染了作者。这也是孩子们理解课文的难点。要学生学习作

者的写法特点:联想和想象。

课后生字有两个,都是要求会读会认会写的。因为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所以生字教学不作为重点。

这样想着,我便开始动笔写起来。首先是单元教材分析,把握整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及知识结构。这一单元主题是“风雪”,除《下雪的早晨》外,收录了“瑞雪图”(写景壮物),阅读文章《深山风雪路》(写事)、《雪》(知识介绍)、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会写生字“院”“竿”,读准字音,弄清字形,明白字意,组词;学习、积累词语“透过”“洁白”“一刻不停”“仰起”“此刻”“或许”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珍惜时光、珍爱生活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想到那个孩子,明确作者的用意。教学准备,课文背景图片。

没有考虑到课堂容量太大,我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写完之后,我才发现一课时根本完成不了,应该做两课时。

几大步骤我写在草稿纸上:导入,初读,细品(想象),总结(学习写法),拓展(实践,图、相搜集,或美好的童年图片展/手抄报)。按部就班,写下去。

导入,激趣。我设计引导学生回忆下雪天的事,说雪地里的回忆,导入到课文。这是我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即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生活,并引入课题。

初读课文,先读准字音,再说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在

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互帮互助,开展合作学习,并提出质疑。如果孩子们能提出“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更深入一些:“那个孩子有什么样特别的地方令作者难忘?”,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与第三个设计环节悄然衔接起来,用阅读的方法从课文中找答案。边读边思。

细品课文,想象画面。第一节,看图,听读想象。强化朗读,理解“静”,文中用了两个“多么静”,指导读出静的感觉,轻读,慢读。

第二节,着重解决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那个小孩,由此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夏天那个小孩,想象情境画面。感受小孩的活泼可爱,天真无邪,通过朗读体会小孩的可爱之处。让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憾,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记忆深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以强化、加深感悟。第三节,作者由联想到想象,再次强调那个孩子给作者的印象深刻。在这一节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时光的宝贵,生活的美好,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这个环节可能会费很多时间,但是非常必要的。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在下雪的早晨作文)

总结课文的环节,主要是学习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联想与想象。

拓展的环节,我想主要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设计“美好的童年”图片展或手抄报展,展示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体会生活的美好、时光易逝等。

设计写完,我的设计说明也写完了。但在我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又研读了几遍教材,发现有两个句子,学生可能会指出有语病:一是

“太阳刚刚上升”中“上升”不恰当;“在寻找知了的声音”“声音”怎么能寻找?还有两处,不知是不是容易产生歧义的两个句子:“结了蚂蚱、??”棍子上“结”蚂蚱?“在寻找知了的声音??”后面为什么用省略号,是省略了孩子的活动,还是孩子爬上树摔下来了?也许是我的知识水平有限?也许是平时自己教学设计太潦草了?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赛,我认为真的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力,但应该务实,认真地做下去,肯定有成效。

篇三:下雪的早晨教案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大高中心小学 许金芹

〔教材分析〕

这首诗共三节,意境悠远:寂静的早晨,雪花纷纷扬扬,“我”的思绪也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很远,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拿着竹竿,哼着歌儿寻找知了的天真烂漫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林中小孩具体、形象的描绘,抒写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的疼爱之心,把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诗。全诗采用口语入诗,节奏和谐,自然流泻,朴素清新,精练流畅,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读通顺,生字词也容易掌握。因而,教学重点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意境,通过朗读想象意境,感悟意境,并进而创造自己的意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

2、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仿写诗歌,再创意境。

(二)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良好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读书、识字、写字、背诵、与人交际、写作文,语文教学的“宗”即“熟读,精思、博览、多作”,于永正老师因而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目标简约,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过程简洁。

[课时安排]

一课时,如时间不足,可以上两课时,第二课时让学生尽情想象、仿写、朗读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大家来的路上冷不冷?进入冬天已经好长时间了咱们这里下过雪吗?你们盼望下雪吗?说说为什么喜欢下雪?今天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请你欣赏《雪景》视频。说说你的感受吧?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你会想到什么?你能背几句关于雪的诗句吗?

二、听读诗歌,想象意境

1、大诗人艾青曾写过许多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朴素凝练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关于雪的诗歌《下雪的早晨》。闭上眼晴认真听,静静得想。你仿佛看到什么呢?

2、 老师读完了,你想说点什么?可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也可以说说你的一点点感受?

(抓住: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作者想起夏天树林里捉知了的小孩等。)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语文最本质的属性工具性。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意境。]

3、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4、学生分节读。师生共同点评。

三、朗读品味,感悟意境

1、自由读,思考: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2、指名读,正音,说说诗中的小孩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

(抓住:赤着脚,脸像一朵鲜花,嘴里哼着歌,一手拿竹竿,一手提蚂蚱、金甲虫、蜻蜓,正在寻找知了。)

3、小组互读,批批、画画,讨论:这首诗该怎样朗读。

4、学生交流后汇报,引导学生领悟朗读方法。

①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②学生根据理解,再朗读第一节。

③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调读?为什么?(第二节是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想到了夏天的树林,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应该读轻快、活泼一点,因为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灿烂,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一些??)

④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⑤哪个同学愿意上台表演朗读第三节?

⑥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写的是“下雪的早晨”,所以也要读得轻柔一点??)

⑦齐读第三节。

5、配乐齐读全诗。

6 、指导背诵;

7、同学们读得令人陶醉,能说说你从诗歌当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吗?(内心的喜悦,对小孩的关爱,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8、指导写字。

(“院”左右结构,左小右大;“竿”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每字练习两遍即可。)

[诗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最要紧的是透过诗句唤起诗情,走进诗境,学习、积累诗的语言。重朗读而“不求甚解”,便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领悟诗的意境;熟读成诵,是促使学生语言内化的最佳途径。]

四、自由创作,走进意境

1、读了诗歌,你会想到什么呢?

2、人们常在冬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畅言,如:下雨时想着天晴的事,住在城里想着乡村的美丽等。)

3、你能模仿课文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吗?

4、学生练习;

如有困难,可先学老师仿写的诗:

“雨下着,下着,淅淅沥沥,

雨下着,下着,迷迷茫茫。

绵绵的雨丝,洒在屋顶,

斜斜的细线,笼着村庄,

整个世界,多么轻柔,多么美妙。

看着雨丝在飘洒,

我想得很远,很远。

我想起原野绿草如茵,

一群孩子,撒腿欢奔,

老鹰、金鱼、蜈蚣、飞燕??

穿梭在碧野蓝天。

这一切呀,

我仍清清楚楚记在心间。”

5、交流优秀作品。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在充分地听、说、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练一练笔,体验写诗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篇四: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躯壳(kè) .

B.结束(shù) .

C.绯闻(fěi) .

D.绾结(wǎn) .门闩(shuǎn) .棹(zhào)夫 .猿猱(náo) .倒嚼(jiào) .发横财(hèng) .潜台词(qián) .豁出去(huō) .汗涔涔(cén) ..便宜行事(biàn) .踽踽独行(jú) ..纵横捭阖(bǎi) .不着边际(zhuó) .

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A.售书亭琳琅满目,一本本刊物争奇斗艳,其中有一本集中报道“都市精萃”,尤为夺人

眼球。

B.远远望去,门上一幅对联,喜气洋洋。那上面写的是: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

有余。

C.“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早已成为历史,今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提高到一个崭新

的阶段。

D.在万般无奈之下,老俩口于上月下旬,将一纸诉状递到了人民法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十年来.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但也有许多内容低

俗,文字粗劣,让人不忍卒读的作品。 ....

B.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谈吐伶俐,玲珑剔透又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

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C.当高校毕业生深陷“史上最难就业季”时,更多前仆后继走出国门的准留学生们不得不....

开始思考,什么专业会在将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D.面对股市的持续震荡,股民们不禁要问,股市中到底有没有外国热钱,是确实有呢还

是捕风捉影,如果有的话,其资金规模如何。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

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B.谢晋辞世了,相信无数影迷很伤心。他的电影曾带给中国人深刻的集体记忆,既有不

一般的故事,也有人性关怀,更具有时代性。

C.许多水果具有药用功效,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柠檬中间就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

生素C等成分就都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

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3分)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 , 。 ,,,。诗歌琴乐绘画不同的艺术形式却有共同的美的追求。在琴那里,审美追求和道德追求融为一体了。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①琴没有肆意的宣泄 ②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③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④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⑤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 ⑥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

6.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旧式教育”的弊端。(5分)

旧式教育是什么?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

答:

7.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对“天然湖的特点”作简要的介绍。(不超过32个字)(4分)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那闪闪的粼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它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神奇的线,寓奇险于沉实,藏变化于整齐。从苍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东部海滨,长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岭,跨危崖绝谷,过荒漠草原,腾挪跌宕,气象万千。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中的转折,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 界,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凭借高山深谷用条石和砖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 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关塞坐落 谷间峡口,扼险制要。在人们的视角中,起到了与塔相似的审美效果,并且更具有险峭峻拔 .

的气势。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因山势不同,长城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致来。八达岭长城雄伟 壮丽,沉雄中见“阔大”。慕田峪长城建于悬崖峭壁之上,这里山峰嶙峋陡峭,长城沿山脊 忽而直上云天,忽而飞越深谷,真是奇险至极,令人不寒而栗。这段长城可谓雄伟中见“奇 险”。它摄魂动魄,使登临者身入险境,惊奇赞叹。而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 雾灵山伸展,山峦雄壮,而山势平缓。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各不相同。由司马台水库西望 金山岭,长城恰似一件精工细笔的工艺品。它于雄伟之中见出“灵秀”。

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大多坐落于戈壁大漠之中。由于缺少砖石材料, 这里的长城基本上都用黄土夹以芦苇和柳条夯筑而成。这种土夯的城墙却与沙漠和戈壁的色 调融为一体。西出敦煌80公里的戈壁之中,留有玉门关遗址。还有距敦煌西70公里的阳关 遗址,仅残存一座烽火台。可是,在四周无垠的戈壁之中,这两座颗粒似的建筑,不但没有 因它们体积的微小而为大漠的苍茫所淹没,反而突兀地矗立在滚滚黄尘和砂石之上,宛如铁 骨凌空。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艰和千古岁月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 永恒感。

除了与不同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春华烂漫明丽,长城如展笑颜;夏日万绿葱茏,长城如腾碧浪;秋霜层林尽 染,长城如披盛妆;冬寒冰天雪地,长城如舞银蛇。月夜下之长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长 城,新美壮丽。

(取材于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删改)

8.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长城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体现着自然的节奏,宛如北国山河上一笔挥就的巨幅草书。

B.长城腾挪跌宕、气象万千、气势磅礴的特点,也是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融合的结果。

C.东部长城盘腾于陡峭的山脊之上呈峭拔之势,西部长城色调与大漠融合则富永恒之感。

D.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因山借势、用险制塞,在崇山峻岭中各显风致。

9.下列描写长城的诗句与文中所介绍的长城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明末清初?顾炎武《八达岭长城古诗咏》)

B.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清?丁澎《度岭见长城》)

C.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清?康有为《登万里长城》)

D.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唐?李益《登长城》)

10.纵观全文,分条概括长城的美学特征。(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

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女人。她问:“你老家冬天里也是冷得窗玻璃都结冰吗?”

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他幽幽地说道:“是的,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

“开花?”妻子问:“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是贴的那种剪纸花吧。”

他觉得不好回答,他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他说:“不,不是剪纸,是在窗玻璃上结成的冰花,只有寒冷的北方冬天里才能生成,很美,很漂亮。”

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

妻子不跟他回去,他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 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笔钱。

他对母亲说,儿媳要跟回来看你,我没让。母亲笑笑说:“看我干什么,咱这儿还不冻坏她。”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满意地说:“她对你好吧!”他使劲地点点头。母亲说:“那就好。”

从他一进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不停地烧炕。母亲把炕烧得烫烫的,热得他都不敢用手摸。他问母亲:“早晨的时候,窗玻璃还结冰花吗?”母亲迟疑了一下,说:“结,还是很厚的一层。这儿比不得南方……”他欣慰地笑了。

他一夜睡得踏实、香甜。梦中,他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天总会大亮,屋里的凉气却使他赖在暖被窝里不愿起来,直到在母亲“太阳已经照屁股”的笑骂中飞快地穿上母亲已经用被窝捂热了的棉袄棉裤……

他醒来时,天真是大亮了。屋里是温热的,炕还热得有点烫脊梁,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儿凉气……他慌忙地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他想,明天他醒得早一些就是了。

入夜,他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他看见一丝火光从灶间透出来。他慌忙地跳下炕来,扑向灶间,他以为失火了。

扑进灶间……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

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快进去,快进去!冻着!”母亲推着他回到了热乎乎的被窝里。

他对母亲说:“去南方吧,南方不冷。”母亲摇摇头说:“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

他有些忧伤,不说话。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

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他说:“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

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睡。”

母亲就笑笑说:“睡,我这就去睡。”

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又听到灶问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火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

天将明时,他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下雪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袅袅青烟中他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在下雪的早晨,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吹气去融化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那一幅幅茂密的森林,形状各异的冰雕一圈圈地融化了,才好透过玻璃去看落雪……

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花开了……”

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

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电视里说北方又下大雪了。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像什么?”

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像什么?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

(节选自《开在窗玻璃上的花》,有删改)

11.说明“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

地奔向远方”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2.文章描写“下雪的早晨,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的说道:“花开

了……”请问,他喃喃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4分)

答:

13.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5分)

答:

篇五: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共三节,意境悠远:寂静的早晨,雪花纷纷扬扬,“我”的思绪也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很远,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拿着竹竿,哼着歌儿寻找知了的天真烂漫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林中小孩具体、形象的描绘,抒写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的疼爱之心,把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诗。全诗采用口语入诗,节奏和谐,自然流泻,朴素清新,精练流畅,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读通顺,生字词也容易掌握。因而,教学重点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意境,通过朗读想象意境,感悟意境,并进而创造自己的意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

2、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仿写诗歌,再创意境。

(二)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良好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读书、识字、写字、背诵、与人交际、写作文,语文教学的“宗”即“熟读,精思、博览、多作”,于永正老师因而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目标简约,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过程简洁。

[课时安排]

一课时,如时间不足,可以上两课时,第二课时让学生尽情想象、仿写、朗读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课件《乡村雪景图》,雪花纷纷飘飞,让学生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2、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有关“雪”的诗句;

3、说说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你会想到什么。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渲染情境,再现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中,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思,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听读诗歌,想象意境

1、大诗人艾青曾写过许多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朴素凝练的诗歌,请同学们听一听他的《下雪的早晨》,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或配乐范读);

3、听后交流汇报。(抓住: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作者想起夏天树

林里捉知了的小孩等。)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语文最本质的属性工具性。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意境。]

三、朗读品味,感悟意境

1、自由读,思考: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2、指名读,正音,说说诗中的小孩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 (抓住:赤着脚,脸像一朵鲜花,嘴里哼着歌,一手拿竹竿,一手提蚂蚱、金甲虫、蜻蜓,正在寻找知了。)

3、小组互读,批批、画画,讨论:这首诗该怎样朗读。

4、学生交流后汇报,引导学生领悟朗读方法。

①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②学生根据理解,再朗读第一节。

③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调读?为什么?(第二节是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想到了夏天的树林,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应该读轻快、活泼一点,因为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灿烂,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一些??)

④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⑤哪个同学愿意上台表演朗读第三节?

⑥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写的是“下雪的早晨”,所以也要读得轻柔一点??)

⑦齐读第三节。

5、出示课件《乡村雪景图》,配乐齐读全诗。

6 、指导背诵;

7、同学们读得令人陶醉,能说说你从诗歌当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吗?(内心的喜悦,对小孩的关爱,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8、指导写字。

(“院”左右结构,左小右大;“竿”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每字联系两遍即可。)

[诗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最要紧的是透过诗句唤起诗情,走进诗境,学习、积累诗的语言。重朗读而“不求甚解”,便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领悟诗的意境;熟读成诵,是促使学生语言内化的最佳途径。]

四、自由创作,走进意境

1、读了诗歌,你会想到什么呢?

2、人们常在冬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畅言,如:下雨时想着天晴的事,住在城里想着乡村的美丽等。)

3、你能模仿课文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吗?

4、学生练习;

如有困难,可先学老师仿写的诗:

“雨下着,下着,淅淅沥沥,

雨下着,下着,迷迷茫茫。

绵绵的雨丝,洒在屋顶,

斜斜的细线,笼着村庄,

整个世界,多么轻柔,多么美妙。

看着雨丝在飘洒,

我想得很远,很远。

我想起原野绿草如茵,

一群孩子,撒腿欢奔,

老鹰、金鱼、蜈蚣、飞燕??

穿梭在碧野蓝天。

这一切呀,

我仍清清楚楚记在心间。”

5、交流优秀作品。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在充分地听、说、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练一练笔,体验写诗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