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科学探索奇妙的宇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05:08 体裁作文
科学探索奇妙的宇宙体裁作文

篇一:第九册第6课《奇妙的太空》

第二单元 奇妙的太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电子合成器曲《奇妙的宇宙》,学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对美妙太空的想象力。

知识目标:把听觉、视觉和想象结相合去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奇妙魅力,展开对声音的探索;学生自学“单拍子”和“复拍子”的知识点。 技能目标:掌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饱满地演唱《我驾飞船上蓝天》;掌握牧童笛的基本吹奏方法,能吹出有“7 、6、5”三个音组成的简单乐曲。

课时:6

《神奇的太空》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曲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科学教育题材,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现代化乐器—电子合成器。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有机结合,展开对神奇太空的的想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声音、现有的乐器、身体等方法模拟出飞船上天的过程。

教学设计:

1.看一看、说一说。

播放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发射成功的精彩片断,老师描述“小明”遨游太空的梦境。设问:我们想象一下,用什么样的音响来表现“小明”的梦境呢?引出下一环节——一起听听音乐家们是怎样表现“小明”遨游太空的情境的。

2.听一听、想一想。

播放电子合成器曲《神奇的太空》。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以先出示电子合成器,现场为学生们模拟几种声音,请学生欣赏并向学生介绍此种神奇的乐器。

3.编一编、演一演。

首先,让学生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乐器创造出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着陆”等五种声响;其次,根据奥尔夫的自由探索法,几个人用动作造型扮飞船,再请一些学生根据造型动作协助表现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着陆”等的发射全过程,在《奇妙的宇宙》音乐声中进行;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前面寻找到音响乐器及口模拟声响来表现飞船发射上天的过程。

资料:电子合成器简介

电子合成器是一种电子键盘乐器,产生于60年代中期,开始只是用来解决早期电子音乐作曲家的困难。电子合成器的特点是可对现有音色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并不断合成全新的音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数字化微电脑的介入,加上联接多台合成器的MIDI系统的产生,电子合成器一跃变为重要的演奏乐器。特别是在流行音乐领域,电子合成器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一种乐器所不能取代的。

一台普通的电子合成器虽然只有61个键(近5个八度音域),但在程序编辑和MIDI手段帮助下实际音域从C2到G8,多达128个音,超过88键的大型钢琴,甚至交响乐团的整体音域也不能及。 通过波形采样法(PCM)和音乐合成与修饰,电子合成器可以逼真地模仿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其中自然包括各种原声乐器的音色,其逼真度取决于修饰和调整的过程,旋律的表情色彩可通过高一级的音色合成叠加对发声轻重缓急时值进行控制。程序编辑器能分别记录各声部演奏程序,在演奏中一并同时重放,使电子合成器可独立奏出一个完整

乐团的复杂音响。MIDI技术产生于80年代,它的出现进一步扩宽了电子合成器的表现力。对演奏家,它使个人的表现手段大幅度拓展;对作曲家,它提供更为宽广的实验空间,使作曲家不必为组织乐队而发愁。甚至对只掌握初级钢琴弹奏水平的普通乐迷,也能亲身体验“作曲”的滋味,“制造”出似模似样的复杂结构音乐作品。

作曲家许新华简介

许新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视唱练耳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音协理事。1991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获硕士学位。广东省普通高中《艺术欣赏·音乐》教材副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创作》模块主编;担任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走进音乐世界》配套教材的音响监制和主要配器;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特色项目“自弹自唱”开设与研究的负责人。开设过多门课程,如和声、作品与曲式分析、配器、复调、歌曲作法、主教视唱练耳。具备较深厚的作曲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谨无私的治学品格。作为广东资深的视唱练耳教授,目前已培养三届硕士研究生,为中央音乐学院输送了视唱练耳硕士研究生。

主要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著作2部;教材及教参5部;发表作品60余首(部);其中获奖作品20余首(部);音响制品百余盒(片)。代表性成果有:论文《音高听觉中的音程感》、《对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理论问题的思考》、《音高材料与音高记忆的不确定性》、《试论参照音及其正确使用》、《试论首调听觉及其训练》;作品《第一交响曲》、交响诗《转折》;合唱作品《龙舟飞歌》、《场》;《第一木管五重奏》;钢琴组曲《山寨三则》、《风情录》,钢琴曲《童年的游戏》;电脑音乐作品《八月桂花遍地开》;艺术歌曲《娥眉山月歌》、歌曲《记住我的国歌》;舞蹈音乐《卖懒歌》、《校园芭蕉彩虹梦》、《客家酒歌》;团体操音乐《旋趣》、《广东省中、小学广播体操音乐》(与雷雨声合作),其中多部作品获得国家级、

省级奖并在不同级别的音乐会上演出,合唱作品《龙舟飞歌》成为广州合唱团的保留曲目。

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我驾飞船上蓝天》是一首新近创作的齐唱歌曲,主副歌结构,(a+b+a’+c),.篇幅比较长。拍,轻快飞翔般的音乐表现了我们新世纪的中国娃聪明勇敢的形象以及热爱科学翱翔蓝天的远大理想。“”这种密集的节奏型多次出现,给学生轻快地演唱增加了一些难度。

教学重难点:对节奏

教学设计:

1.拍读。

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诵诗句,学习

(见教材第11页)。

2.律动。 听《我驾飞船上蓝天》的伴奏音乐,身体自由随之律动,感受

拍子的韵律,体验音乐“飞”的感觉。

3.歌唱。

唱《我驾飞船上蓝天》,表现“主人公”的美丽梦想。主歌部分比较容易学唱,a+b+a’+c结构,后两句歌词是前面的完全重复。难点在副歌部分,第一乐句顿音的使用使音乐轻快跳跃,后面密集的音型要连贯而且一气呵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向下模进。可以在上新课前提出这两句作为发声练习曲,先唱熟旋律,以减低新课难度。有节奏地反复读歌词对学习本歌曲也是很有帮助的。

4.延伸。

的掌握。 拍子,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请学生上教材中的音乐网站,自学“单拍子与复拍子”(见教材第54页)。

牧童笛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si音、la音、sol音的吹奏。

教学重难点:气息均匀,节奏准确的吹奏。

教学设计:牧童笛是一种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用塑料制的吹奏乐器,分为六孔和八孔两种。本教材以六孔为例进行介绍。

1.欣赏激趣。

老师吹奏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示范讲解。

牧童笛的结构分为笛头、笛身、笛尾;牧童笛的演奏姿势是左手上右手下,双臂微抬,眼睛平视前方,笛身与人的身体成45度角;吹奏口型是上下唇轻含笛嘴,用平稳均匀的气息吹奏(忌用大力鼓嘴吹);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不能共用笛子,不能故意制造噪音等。

3.唱唱吹吹。

按照教材13页的乐谱进行吹奏。一般吹奏时都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先口唱谱子手摸指法,待指法熟悉后再吹奏出声,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在每节课安排5-10分钟的牧童笛教学活动。

篇二:奇妙的宇宙世界

奇妙的太空

——读《铅笔潘妮5奇思妙想太空课》有感

向浩瀚的宇宙发起探索之旅吧!自从读完这本《铅笔潘妮5奇思妙想太空课》,我的头脑就时常浮想起其中那奇妙的世界,变幻无穷,令我心驰神往。

这本书讲述了铅笔、钢笔、涂改液以及各种文具与人类之间发生的神奇故事。这回他们与太空研究队一起学习知识,而文具们也为人们劳作。最后,同学们制作了火箭,把铅笔潘妮送进了太空,潘妮饱览了太空(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科学探索奇妙的宇宙)美景。

看到同学们将潘妮成功发射进入太空时,我是多么羡慕她啊!我也盼望到太空去,去看一看太空的奇妙,只有去看了才知道——平时数着在天上的星星,我想去宇宙看看真实的夜空,漆黑的夜空划过一颗颗流行,周围星星闪烁得明亮耀眼;平时只能见完太阳见月亮,而在太空,我不仅能同时欣赏太阳的光芒和月亮的柔美,还能见到许多行星……不只是太空,以后我还想跨出银河系,体验更多精彩……

宇宙世界是多么奇妙啊!尽管今天我们的技术已非常发达,但是探索却永远没有尽头。单一个地球,就能满足我们的生活,何况整个宇宙?唯一不能满足的就是我们的好奇心,我们还会向更多未知地域探索……

篇三:《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册_苏教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1、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2、介绍运载火箭。3、介绍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卫星、宇宙飞船和星际探测器。4、介绍探索太空的英雄。5、认识航天事业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中的很多故事真是精彩,让我们大家百看不厌。这就是古人对太空世界的一种精彩的描绘,说明了古人也想了解神秘的宇宙。

2、讲述: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2) 提问: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哪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

(3)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4)谈话: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从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就诞生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2.分组研究

介绍望远镜: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人类从肉眼观察-----第一架望远镜-----各种现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尤其展示现代望远镜的先进功能及特点。

①天文望远镜 ②光学望远镜

③射电望远镜 ④太空望远镜

(2)讲述: 1610年1月10日,伽利略用第一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更远的天体。

(3)介绍现代的望远镜:①天文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天文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②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

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③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他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介绍“光年”的含义:由于使用了望远镜,人们看到了远处的各种星体,发现星体之间的距离非常大,用地球上的长度单位来计算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就用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作为星体之间的长度单位。光每秒钟走30万千米,一年走94608亿千米。)

介绍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不满足于在地面观测,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近距离探个究竟。一个可喜的消息传来了----人类冲出了地球,这个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2)提问:人们凭借什么冲出地球的呢?(运载火箭)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火箭的发展史。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介绍火箭的发展史,重点介绍多级火箭的结构及发射过程,教师进行整理。

介绍航天器

(1)讲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让人们有机会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了解到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刚才我们了解了运载火箭的发展史,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探测宇宙信息的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整理)

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及各种探测器

(2)教师补充介绍: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现在,人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3)讨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3、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

(1)讲述:在探索太空的历程中,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名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 ,踏上太空探险之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英雄。

(2)根据学生介绍太空英雄,用多媒体逐次播放:

万户——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的太空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 景海鹏 刘伯明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德国、英国等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3)谈话:看了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你想对这些英雄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三、知识延伸

1、拓展性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这样做是否值得?

2、了解中国航天大事记。学生自由默读补充资料。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有关宇宙秘密的书籍,把相关的资料、故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2、收集各种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及文字介绍等资料,办一个小小展览会或办一份手抄报,发布在校园网上,大家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4.探 索 宇 宙

望远镜:天文,光学,太空,射电

火 箭:多级

航天器: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探测器,宇宙飞船

科学试验卫星

1、盘古开天辟地

2、嫦娥奔月

3、女娲补天:

4、夸父逐日

5、中国航天大事记

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二号1984年4月16日

东方红三号 1997年5月12日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

神舟三号(首次载动物航天)2002年3月25日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九时许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九时

神舟七号(首次出舱活动)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

天宫一号(首个宇宙空间站)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

神舟8号 2011年11月1日发射 3号凌晨三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3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有一名女性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载3名宇航员(有一名女性王亚平)

篇四:《宇宙如此奇妙》

宇宙如此奇妙

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正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

——爱因斯坦

茫茫宇宙始终是人类赞咏和歌颂的对象,她的浩淼博大,她的神秘广阔,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些渺小的人类对她的探索和了解。

“宇宙”一词,最早源于《庄子》,“宇”代指的是一切的空间,包括东、南、西、北等一切的地点,是无边无际的;“宙”代指的是一切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和白天、黑夜等,是无始无终的。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可是,宇宙到底从何而来?关于宇宙的奥秘有哪些呢?我粗略地阅读了几本与宇宙有关的书籍并进行了一个粗略的总结。

宇宙的起源

关于宇宙的起源,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的神话传说,譬如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说、女娲“炼石补天”说,而西方有“上帝创世”说。但这些学说都是不科学的,这是人们对于宇宙的一种敬畏。根据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即“宇宙大爆炸”。有最新研究表明,在137亿年前,出现了时间和空间,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高温火球,这个火球急速膨胀(即“宇宙大爆炸”),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宇宙。

在《宇宙原来如此有趣》一书中把这137年按照比例浓缩为1年,回顾了宇宙的历史: “假定宇宙大爆炸发生在新年的第一天即1月1日0点。随着空间的膨胀,温度不断下降,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便出现了。它诞生的时间大概是在这一年樱花盛开的时候。之后不久,我们的母亲星——太阳和许多其他的星体一起降生。在闪耀着夺目光芒的太阳附近,气体与灰尘不断汇聚,到了9月份的时候,地球终于诞生了!

秋分前后,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但这些原始生命开始无数次进化、生物种类急速增长则是在12月中旬之后的事情了。中生代的霸王——恐龙灭绝的时间大概在12月30日早晨6点半左右,到了12月31日20点50分左右,猿才终于进化成人。而现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则是在差0.2秒就要进入新的一年那一刻才出生的!”

那么,什么是“宇宙大爆炸”呢?

“宇宙大爆炸”是一种学说,它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最初的宇宙时空很小,在超高温和超高密度之下呈一个火球状。里面散布着大量质子和中子。随着时空的膨胀,物质逐渐冷却,核融合反应发生使得元素产生。最后这些物质再次汇聚,形成了星体和星系。”这种学说并不是凭空形成的,它具备以下几个证据:第一,哈勃定律的提出证明了星系其实是在离我们远去的;第二,宇宙背景辐射现象的存在时宇宙曾处于高温火球状态的证据;第三,宇宙空间中的确存在氦元素等轻元素(据书本中的理解即为:宇宙的年龄;微波背景辐射;轻元素的丰度)。

从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到“宇宙大爆炸”学说,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艰难而又漫长。 在此过程中,经过了哥白尼、赫歇尔、哈勃的从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探索宇宙三部曲。也在此过程中,从托勒玫、哥白尼、赫歇尔到哈勃,再到爱因斯坦、

普朗克、玻尔、海森伯等人,无数天文学家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将我们狭隘的目光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直至我们所生存的整个宇宙,并最终为人类初步揭开了宇宙的起源之谜。

在宇宙诞生之前,时间是无意义的;宇宙诞生之后,时间才开始有了含义,并且时间睡绝对的,时间从无限的过去向无限的未来流逝。也就是说,“时间”这一概念诞生于“宇宙大爆炸”的发生。正是“宇宙大爆炸”在137亿年的发生,并经过极其猛烈的暴胀之后,不断膨胀和演化,直到形成现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黑洞

黑洞,也叫坍缩星,是科学上预言的一种天体。它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其中的物质和辐射脱离其边界。

某些天文学家这样认为:当质量为太阳30倍至40倍的超新星爆发时,便会形成“黑洞”。黑洞虽然是直径只有几公里的小型天体,但由于其质量与太阳的质量相当,所以它的重力作用非常强大,因此能够吸收包括光在内的周围的所有物质。这也正是它被称为黑洞的缘由。

黑洞本身并不会发光,但由于它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因此常常会成为其他星体的双星。而在这时,其他星体周围的气体被会黑洞吸入,黑洞边缘便逐渐形成了高温气体圆盘。这些聚集在黑洞周围的气体高达数千万度,并放射出强烈的X射线,使得人们可以观测到黑洞的存在。

1795年,数学家拉普拉斯曾预言过黑洞的存在;1926年,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在通过计算爱因斯坦方程后也曾预言黑洞的存在;另外,爱因斯坦也曾于1939年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过黑洞的存在,但黑洞真正被发现则是1971年的事了。

尽管黑洞本身不可见,但可以用至少两种方法检测出它的存在。当一个黑洞吸引尘埃、气体或恒星时,它那强大的引力会把这些物质都撕碎成原子微粒,这时原子微粒会从黑洞的边缘沿螺旋线坠向中心,并且速度会越来越快,直至达到每秒九百多公里。当物体被黑洞吞没时,会因为互相碰撞而使温度上升到几百万度,并发出χ射线和γ射线。在宇宙中,只有黑洞能使物体在密集的轨道上加速到如此高的速度;也只有黑洞才会以这种方式发射χ射线和γ射线。

别以为黑洞就只能是“黑”洞,它也可以分出很多的种类。根据黑洞的组成来划分,可以分为暗能量黑洞和物理黑洞;根据黑洞本身的物理特性即质量、角动量和电荷划分,可以分为不带电不带电荷的黑洞,不旋转带电的黑洞,旋转不带电黑洞,一般黑洞以及双星黑洞。

除了黑洞之外,又有科学家提出了白洞的概念。

科学家们这样认为:黑洞凭借其强大的吸力可以把任何物体都吸进去,那么白洞就可以把那些黑洞吸进去的东西都吐出来。另外,科学家们还如此设想:黑洞与白洞是连在一起的,黑洞把物质吸进去,物质在黑洞里面会经过一个叫做奇异点的东西,然后物质就到达了白洞的“管辖范围”之内,并且会被白洞“吐”出来。这之后物质就到达了另一个不同的宇宙。

太阳系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位于太阳系内,那太阳系又有什么奥秘呢?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厚道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太阳系的结构可以大致以下几个部分:太阳;内太阳系(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谷神星、小行星族);中太阳系(包括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彗星、半人马群);外海王星区(包括柯伊伯带、冥王星和卡戎离散盘、阋神星);最远的区域(包括日球层顶、奥尔特云、塞德娜和内奥尔特云、疆界、矮行星)。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为我们的地球提供了温暖的阳光,孕育了无数生命的“母亲星”。

太阳是整个太阳系里唯一会发光的恒星,是距地球最近、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一颗恒星,但也是众多恒星中极为平凡的一颗。太阳由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各层都有其不同的特质。太阳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当她处于活动周期期间时,太阳会产生许多的太阳活动,例如:黑子、耀斑、日珥等,这些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干扰,当出现大的耀斑时,携带有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便会流向星际空间,当它到达地球是,便会产生无线电波干扰,有时还会出现极光。另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剧烈的活动也会对人类的太空探索造成不小的影响。

现在的太阳正处于壮年期,在太阳的核心,每秒能将超过400万吨物质转化为能量,并生成中微子和太阳辐射。凭借这个速度,太阳至今已经将大约1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转化成了能量。当然,在一定时期内,它还将长久地释放光芒和热量。

关于的宇宙的历史是漫长而艰难的,在这里,我无法以短短的一篇报告和自己浅薄的知识来写清楚,譬如:宇宙模型的发展历程,星座,星云,各种星体,宇宙的膨胀和宇宙的未来等等。

浩瀚无穷的星空,辽远神秘的宇宙,让人类为之心驰神往,不断地探索与发现,这是一场持久的没有终点的接力赛。在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宇宙的过程中,要做的不仅是去欣赏、去学习、去开发,还要好好保护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宇宙。

地球只有一个,宇宙也只有一个,当我们在对宇宙大力开发的同时,要记住,人类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只有正确对待,好好珍惜,才能发挥宇宙的最大价值,给人类带来最大的利益,破坏宇宙,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宇宙如此奇妙,让我们的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探索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吧!

参考书籍:《宇宙原来如此有趣》

《大爆炸探秘》

参考网站:/

篇五: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的影响。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 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空间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2、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3、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教学难点】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学准备】星的信息图片 。

体裁作文